书城文化中国名家看定南
16644500000025

第25章

其实,老同事的看法自有一番道理。故乡地处赣粤闽三省交界的边远山区,山多地少。“文革”后全县还没有一家像样的工业企业。“小小定南县,三间豆腐店,城内磨豆腐,城外听得见。”这是我读书时常听老人念叨的一首顺口溜。新中国成立初期,定南偏僻、闭塞。外地进定南,唯一的一条公路是用砂石铺成的不上等级的公路。到赣州的班车,隔三岔五开一趟,进出非常困难。定南是全省最边远的一个小县,我老家又是全县最边远的一个小山村。老家到县城没有通公路,我就挑着书包和行囊跋山涉水到30多公里外的县城读中学。读了6年中学就这样走了6年路,练就了一双“铁脚板”。1961年9月,我到南昌大学(江西大学)读书。从定南到南昌交通极不方便。当时,只有两条路线,一条是省内汽车线。县城乘车到赣州,而且不是天天有班车。赣州中转到南昌,这段路途更远,中途要住一宿,第二天继续乘车,才能到达南昌;另一条是跨省绕大圈。从县城乘汽车到龙南,龙南中转到广东省韶关。韶关坐火车,经湖南省株州,然后又回到江西省,到达南昌。我第一次到南昌,走的就是第二条跨省绕大圈路线。当时故乡发洪水,定南到龙南的班车停开,家兄廖平金挑着行李跋山涉水送我到龙南,这段路就花去了一整天时间。从老家出发到南昌,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足足花了一个星期才到达,我平生第一次体验了“长征”的艰辛。在南昌读了4年书,寒暑假基本上是在学校度过的,一是交通不便,二是路费拮据,很想回家的我就是回不了家,只好留在学校度过寂寞而漫长的寒暑假。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故乡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唱响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大路歌》。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如今故乡交通面貌大变样。通往山村的羊肠小道已被宽阔的灰色公路所代替。我老家通了公路,车子可以开到家门口,从今后不再受那跋山涉水之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公路等国家级的交通主干线先后修到了故乡。目前,全县形成了以定龙公路、小定公路、安定公路、定广公路、赣粤高速、京九铁路为主干线的陆路交通网。老乡们出行方便快捷了。从县城到赣州走高速公路只要两个多小时,每天10个班次(高速公路建成前需6个多小时);从赣州到南昌,走高速公路5个多小时,每小时一个班次(高速公路建成前需要13个小时,有的班次还要在吉安住一晚)。从县城乘火车到赣州,2个小时左右,每天9个车次;从县城乘火车到南昌,7个多小时,每天5个车次。现在,故乡离广州、上海、北京、香港、澳门等城市的距离大大缩短。昔日的交通“难通”,如今变成了四通八达的“江西南大门”。“小小定南县,六条主干线,南来北往客,人人看得见”一首新民谣取代了“三间豆腐店”的顺口溜。定南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秃山”变青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这个游子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虽然匆匆一瞥,但我却感到非常痛心。不为别的,就为故乡的山林遭到了严重破坏。我看到山上的竹木都被砍光了,茂密的山林变成了“和尚头”、“秃子山”,山间的小溪干涸了,大河的水变浅了。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都变成了“穷山恶水”,老百姓没有了依靠,这日子可怎么过?我连夜给在南昌大学读书的侄儿廖春光写了一封信,如实谈了回乡的所见所闻,“希望好好读书”,“出来实在不易,学成之后,就在外头找一份工作,不要回乡,不能回乡。”信都写到这份上了,就该马上打住,可我唯恐份量不够,又追加了一句:“此事事关重大,务必要在意,就算是为自己,就算是为家里。”云云。故乡母亲用五谷杂粮、用甜美的乳汁哺育了我,本来我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非常热爱故乡,但我还是未能控制自己一时的冲动,写了这封不该写的信。

2007年春天,我又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这次回乡和20多年前的那次回乡感受完全不一样,变化实在太大了。一走进故土左拔村,一股撩人心肺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客家围屋掩映在绿树丛中,分外妖娆;一条新建的公路犹如一条金色的飘带,飘浮在青山绿水间,消失在望不见的远方;一条弯弯的小河,从村中缓缓流过,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厉厉可数。小河两岸以前是荒滩,如今栽种着一簇簇黄竹,倒影在水中,为蓝色的小河镶上了一条翠绿的丝带,美不胜收。逶迤不绝的群山,到处郁郁葱葱,杉木、松树、毛竹在这里疯长。枝蔓纷披的大树,叫不出来的蕨类拥护在一起,却又怡然。这里到处是绿、绿、绿,好像呼吸的空气也是绿色的。绿化好,各种鸟儿也来共享。斑鸠、画眉等飞禽在树梢林间嬉戏欢叫,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美景图。来到这里,真以为到了世外桃源,任何烦恼和忧愁,都被抛到脑后去了。我在这里一住就是一个星期。在起伏不平的山峦里,种植了梨、李、桃、橘等果树。那漫山遍野四季常青的脐橙林,更是故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脐橙因果顶有“脐”而得名。它属果中珍品,素有“柑橘之王”的美称。世界上以美国“新奇士”脐橙最为著名,而赣南脐橙则可与“新奇士”相媲美,它果大皮薄,色泽鲜雅,肉质脆嫩,汁多无渣,甜酸适度,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大力发展脐橙生产,使乡亲们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如今乡中水更美了,故乡人更亲了。据行家介绍,栽种一颗树就可以含吸住一吨水。树多必然水多,山青必然水秀。故乡群山叠翠,溪河纵横,自然落差大,气候温和,一年四季可发电。左拔铁山坎门离我家祖祖辈辈居住的上村廖屋只有一箭之遥。来到这里我触景生情,引起我甜蜜的回忆。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常到这里掏鸟窝、采野果、游泳和放牛。到处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前几年,老乡们在这里拦坝修水库,办起了小水电站,既发电又养鱼,一举两得。像这样的小水电,全县有磜头、羊陂、长滩等一大批,经济效益极佳。能源供应一直紧张的定南县,如今变成了“余电县”。

乡亲们变富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定南的山山水水,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奋起直追,经济建设步伐大大加快。这些年来,全县充分发挥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交通优势,加大产业对接力度,经济建设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好势头。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62%,增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44个百分点,达到59%。一年多来,新上的68个项目中,有51个来自粤港澳地区。全县抓住有利契机,建设了良富、城北、竹园、富田、太湖五个工业小区。定南正成为江西对接粤港澳的第一门户;林业建设成绩显著,木材、竹材、竹木制品、山货土特产,随着南来北往的汽车、火车,源源不断运往广东,运往沿海;被称为“赣粤闽边界的一颗明珠”的定南县,正以它山青水秀的姿色,客家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一批批游人;以前“背负青天,面朝黄土”的老乡,如今生活有了很大改变。昔日低矮的农舍,如今被宽敞明亮的钢筋水泥、砖瓦房所代替。新架设的高压输电线,使老乡们再也不用篾骨(毛竹劈成的薄片)照明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户用上了彩电、电话、手机和摩托车,有些农户还购买了小汽车。过去因为贫穷,老乡们一年四季打赤脚,而今随着生活的改善,这种现象大为改观,人人都穿上了鞋袜。老乡的衣着跟城里人没有多大差别。素有“小香港”之称的岿美山镇,领导全县时装新潮流,个个穿得漂漂亮亮。“走出大山,到外面旅游去!”这是故乡继“建房热”之后出现的又一番新气象。祖祖辈辈与旅游无缘的老乡,如今常到祖国各地寻古探胜,享受山水风光大自然之美。更为可喜的是,富裕了的老乡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追求精神文明。一些先富起来的老乡不忘帮助生活困难的老乡,富的和穷的,大家携手并肩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进。先富起来的老乡说得好:“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

老乡们的生活提高了,社会风气也改变了,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紧靠老家的三亨村洋前坝新开河道,因为没有架桥,要到彼岸干农活等就要脱掉鞋袜蹚水过河,老乡们的生产和生活诸多不便,群众呼声很高。村党支部正筹划组织发动全村集资架设桥梁,勤劳致富的村民陈永常得知这一情况后,就找到党支书说:“这项任务就交给我吧!”于是他慷慨解囊,建造了一座牢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老乡们十分感谢他做的善事,就在桥上醒目地镌刻了他的名字,真是“造桥人不忘过桥人,过桥人不忘造桥人”。陈永常还扶贫济困,连续几年资助村中的一些特困户。

谈起故乡的大变样,许多老乡都高兴地说:“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关心我们农民。过去每家要缴数百元的提留款,现在连公粮都不要缴了,还给我们各种农业补贴,这样的好事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未有过啊!”又说:“党的方针政策大得人心!”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衷心祝愿故乡的路更好,山更绿,水更清,父老乡亲的生活更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