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Ⅲ
16678900000001

第1章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Ⅲ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懂点心理学

众所周知,人类的种种行为都是在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作为父母,教育孩子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如何去培养孩子、教育孩子、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呢?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展。”因此说,父母要想教育孩子、改变孩子,就应从了解和改变孩子的心理入手,学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父母严重缺乏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致使孩子长期陷入心理问题中不能自拔,在家庭教育中经历了很多错误和失败。所以说,他们这个心理医生极不合格。换句话说,作为父母,他们对自己的孩子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但是因为缺乏心理知识,不懂得教子技能。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呢?这就要求为人父母者,在平时生活中掌握一些科学的、常见的心理学知识,总结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一些心理现象及其背后的心理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父母才能够科学地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巧妙地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而帮助孩子树立良好习惯,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幸福快乐的孩子。

本书就是从这点出发,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心理效应,以及父母在这种心理效应下应该如何科学地培养孩子。例如:

“适度法则”告诉父母:教育孩子时,既不能过分严厉,又不能过于放纵;应该做到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相济。

“角色效应”告诉父母:合格的父母应该是孩子的——言行的示范者、知识的启蒙者、称职的指导者、心理保健师、知心朋友。

“代沟效应”告诉父母,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的人格。父母如果能够站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沟通,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强化定律”告诉父母:人的本能,如果不能得到强化,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失。为人父母者,可以通过奖励使孩子的好习惯得到强化;可以通过惩罚使孩子的坏习惯慢慢弱化。

“马太效应”告诉父母:一个人一旦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功,就会产生积累优势,进而有更多的机会取得进步。同理,一个孩子越有自信,就会得到越多的优势,也就越有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为人父母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

总而言之,为人父母者只有掌握了心理学知识,才能够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而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并有效地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塑造孩子积极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