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Ⅲ
16678900000012

第12章 父母会说话,孩子才会听话(3)

别把孩子逼上梁山

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是最优秀的;为此,他们总是不能忍受孩子犯错误,大到考试成绩是否理想,小到衣服扣子是否系好,头发是否梳理成父母喜欢的发式。一切的一切,父母都要插手,都要批评半天。事实上,孩子只要不犯大错误,对一些不符合父母标准的小错误,父母可以加以提醒,不需要横加批评。

很多父母都认为批评能够帮助孩子改掉身上的某些坏习惯,批评的越多,孩子改掉的可能性就越大,事实证明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相反,父母如果能够调整自己不良的教育习惯,适当地鼓励孩子,而不是一味批评,则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正在读中学的赵凯是旁人和父母眼里的“问题少年”。他学习成绩很差,不喜欢上学,对什么事情都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做什么事情他都是独来独往,基本上没有朋友。

赵凯的父母曾经多次把他送进各种培训班,并且为他请了不少家教,但是他的成绩依旧是毫无起色。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赵凯都不跟他的父母说,在家里,他与父母很少沟通,无奈之下,他的父母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教育心理学家经过多次与赵凯的沟通发现,导致赵凯行为异常的根本原因是他的叛逆心理,对于他的父母,他甚至表现出了一种近乎仇恨的反感。原来,赵凯从小到大,几乎从来没有听到过父母的表扬,倒是批评不断,且从来不分场合。正是由于父母在教育方法上的错误,导致了赵凯对生活毫无热情,没有目标感,对学习更是没有一点兴趣。

父母错误做法: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

还尚处于成长期,人生阅历很少,思想也不成熟,如此一来,犯错对他们来说就变成极为平常的事情。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不能够容忍孩子犯错误。孩子考试的时候,因为马虎,有一道题没有做对,有的父母就要唠叨上半天,严重者甚至会从孩子的这次考试批评孩子到下一次考试……如此这番,很多父母总是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孩子在“我不行,我很笨”的心态中归于失败。

的确,一旦受到批评,孩子总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之后,他们心理难免会嘀咕:我不就做错一次吗,为什么批评起来没完没了?这样,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犯错违规的冲动没有化解,反而被压抑,成为一种心理情结,削弱了孩子的防御能力与生存能力,使用权孩子的反抗心理高亢起来。

心理专家建议:批评孩子,要把握好“分寸”

很多父母总是认为“打是亲,骂是爱”。殊不知,在你们的打骂下,孩子的心已经和父母越来越远。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对孩子的教育中出现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有意识地逃避批评或者逃避可能导致批评的环境。例如经常被父母批评不敢下水学游泳的孩子,最后会产生一种惧怕水的心理,严重的甚至连走进河边、池塘或者游泳池的勇气都没有;父母经常责备孩子英语不好,孩子就可能会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严重者甚至会放弃其他科目的学习。所以说,在批评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防止“超限效应”的出现。心理专家建议父母应该注意两点:

1.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为避免超限效应的出现,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坚持“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的原则。如果非要再次批评,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会感觉父母没有揪住自己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降低。

2.批评不能滥用

父母在批评孩子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因,不能偏听偏信,在没有证实、孩子没有承认的情况下就对孩子滥用批评。例如孩子不小心碰翻了一杯奶或者打碎了一个杯子,父母就没有必要小题大做,为这样的事情去批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只要淡淡地说一声:“拿抹布把奶擦掉”、“拿扫帚把玻璃扫掉。”让孩子自己收拾残局就可以了。

与孩子交谈时,想要让孩子接受你的某个建议,开始的谈话就应该让孩子不反感、不反对,这样孩子才会有接受你建议的可能。

情人节又到了,小敏希望丈夫能送她一条铂金项链当情人节礼物。后来,当丈夫问小敏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情人节礼物时,小敏没有直说,却讲:“亲爱的,今年就不要送我情人节礼物了,好不好?”

“为什么?”丈夫很奇怪地问她,“情人节一定要送礼物给你。”

没等丈夫说完,小敏又接了一句,“过几天我生日的时候也不要送礼物了。”

丈夫更加奇怪了。这时,小敏不好意思地小声说:“把这两次的钱存起来,等存多了,我希望你给我买一条铂金项链。”

结果,情人节那天,小敏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一条铂金项链。

上述故事中,小敏很注意说话的技巧,她在开始与丈夫说话的时候,提出的要求不但没有让丈夫感到反感,反而使丈夫觉得很好奇,接下来,当丈夫知道了她的真正原因,自然会很乐意满足她。其实,小敏的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欧弗斯托原则”,它给人们的启示是,当你想要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先要让他不反对你的意见,然后才有可能让他接受你的意见。因为这个原则最初是由英国心理学家E·S·欧弗斯托提出的,因此被称为“欧弗斯托原则”。其实,这个原则同样也适用于亲子沟通上,即父母如果想要说服孩子,就应该先要孩子不反对你的建议,这样,孩子才会有接受你建议的可能。

你会说话,孩子才会听话

在我们的身边,总会听到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听话,即便是说破了嗓子,说破了天,孩子还是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当我们不停地在孩子身上找原因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换一种思维方式,想一想自己的身上是不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呢?其实,孩子不听话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父母不会说话。如果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候懂得利用一些说话技巧,孩子自然会乖乖听你的话。

蕊蕊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回到家里,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找动画片看,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忘得一干二净。开始的时候,她的父母总是说:“乖女儿,别看电视了,赶快写作业吧,你明天还要交呢!”可是不管怎么劝说,孩子就是不听。

后来,蕊蕊妈妈意识到,孩子在学校学习一天了,非常辛苦,回到家里就是希望休息放松一下,听到父母说这种话,肯定是不喜欢听的。于是她决定换一种说话方式。于是,第二天,当蕊蕊放学之后又准备开电视时,她说:“乖女儿,妈妈知道你在学校学习一天了,真是很辛苦。其实妈妈也很累,上了一天班,回家还要做饭、洗衣服……”

妈妈说这样的话,首先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然后传达给孩子这样一个信息,你上学很辛苦,妈妈上班更加辛苦。如此一来,孩子自然会轻易地接受父母所提出的建议。

父母错误做法:用命令的方式来说服孩子

孩子淘气,父母着急,说教无效,打骂不妥,威信尽失。这是很多家庭的现实写照,很多做父母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说什么话孩子都不听呢?原因是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父母多不注意说话的技巧,常常用责骂、吵架来代替与孩子平静地交谈。

例如,很多父母发现孩子不写作业时,总是说:“你再不写作业,晚上不许吃饭”有的父母发现孩子与异性交往,在还没有弄清状况的情况下,就对孩子说:“你再和XX来往,看我不打断你的腿。”如此这般,父母们总是试图用命令、威胁、训斥、开打等方式,来说服孩子。而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仅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还会让他们觉得父母不可理喻,进而拒绝听从父母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