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Ⅲ
16678900000032

第32章 成长和成功,一样都不能少(3)

孩子自杀谁之过

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却直线下降,这其中,包括很多青少年在内。按理说,青少年正处于花一般的年龄,应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可是,让人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有很多青少年会选择自杀,会轻易放弃自己美好的生命。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的青少年遭遇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例如自卑、抑郁、压力过大、不能正视挫折等,都会让他们对生命失去信心。

沈阳一名16岁的女中学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失望之余竟服药自杀。高考后,她像其他学生一样,热切地等待着高考的成绩。7月5日晚,她和父母一起拨通了信息台的电话,输入了考号,电话中传出四百八十二的报分,满怀希望的她瞬间失望至极。她知道这个分数与她所报的大学“无缘”了。父母见女儿情绪低落,忙安慰她,让她不要伤心。但父母没想到女儿竟会想不开而走上绝路。

2001年11月20日,新疆石河子122团中学初三(3)班4名花季少女,在开完家长会的当天下午相约喝老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女孩至今仍躺在医院急救室里,另一名幸存的女孩事发后休学在家。据悉,11月10日,石河子122团中学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并排了名次。这4位女生名次排在年级的后面,由于害怕家长责骂,她们便商议一起服老鼠药自杀寻求解脱。

父母错误做法:对孩子指责而不是支持

虽然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但由于很多父母对孩子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他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想通过子女的学习成绩与将来的事业成功来弥补自己过去未曾获得的心愿。一旦付出与收获有了很大的落差。父母的内心就会表现出不平衡。这时,往往还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应,不是对孩子数落责骂,就是拳脚相加,使孩子深深感到家庭的巨大压力而处于紧张、焦虑、不安之中,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逃避现实。

此外,还有一些家庭父母之间冲突较多,甚至充斥着家庭暴力,或者父母对孩子是一种消极的拒绝态度,他们获得支持很少。可以说丧失家庭支持或家庭支持不足是能够预测他们企图自杀的一个很重要变量。另外,据调查显示,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孩子自杀的概率基本上是非此类家庭孩子的两倍。

心理专家建议: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为父母,可能很不容易理解孩子自杀的极端行为。他们总是觉得,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比自己小时候要强出好几倍,还有什么令孩子不满意的呢?而自杀定律告诉我们:一个人采取自杀行为,通常与他的物质生活水平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因为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孩子的心理不健康。无疑,孩子的极端行为会给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伤害和损失,所以,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防止孩子走向极端,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一位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1.父母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现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化。心理不健康,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还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让孩子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和坚强的性格。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要与孩子建立亲密、良好的亲子关系,当孩子得到大人的关爱、理解与尊重时,他们就不会产生情感空缺,因而也不会走向极端。

3.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如果孩子因为受挫而长时间沉湎于焦虑与痛苦中是非常危险的,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挫折,让孩子把内心的痛苦、失望说出来,孩子就会感到轻松些。这时,父母需要做的不是训斥或惩罚孩子,而是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协助孩子走出困境。

4.对孩子进行生死观教育

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孩子也一样。然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却总是回避死亡这个问题。比如,有人去世了,父母总会告诉孩子,他“睡着”了,或者他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等等。这种做法只能使孩子对死亡的概念非常模糊。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死亡对自己和亲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于是很轻易地就会走向极端。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生死观教育。

很多孩子认为成功是很艰难的事情,对其是望而却步。其实,只要坚持,成功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因此父母一定要帮孩子克服对成功的畏惧心理。

1983年,伯森·汉姆徒手攀上纽约帝国大厦,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其实是一格患有“恐高症”的人!伯森·汉姆的曾祖母听说汉姆创造了吉尼斯纪录,她想为伯森·汉姆的壮举添彩。特意从100公里外的葛拉斯堡罗徒步赶来。为了不耽误行程,汉姆的曾祖母在路上一步都没有停歇,经过老人不懈地努力与坚持,最终她竟奇迹般地及时赶到了伯森的住处。汉姆的曾祖母非常高兴,但令她更高兴的是她的这一异想天开的做法,竟也在无意间创造了一个耄耋老人徒步百公里的世界纪录。人们都觉得太不可想象了。

当诺曼斯问伯森·汉姆是以何种方式克服恐高症时,他笑着说:“打算一口气儿跑完100公里也许需要勇气,但是走一小步路是不需要太多勇气的。把自己的每一步都看作起点,坚持住每一步的勇气,接着第二步,第三步……最终就能像我和我的曾祖母那样创造奇迹!”

伯森·汉姆的一席话,将贝尔效应解释的清清楚楚。即只要你想着成功,你就能获得成功。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推测:他毕业后若研究晶体和生物化学,极有可能赢得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甘当人梯——提出一个个课题,并指引别人进行研究,登上一座座科学的顶峰。

他曾经多次说到:“成功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有时需要的仅仅是你的勇气和坚持。有些事情不是因为难我们才不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才显得难起来。”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贝尔效应”。生活中,有些孩子觉得成功高不可攀,对此,父母一定要想办法打消孩子的顾虑,让孩子抱有成功的信念。

只要你想着成功,就能够成功

很多孩子在追求成功时,总是心存畏惧心理,他们有时会认为成功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因此,还没有到达成功的脚下时,他们就选择了止步。但贝尔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只要你心里想着要成功,你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曾经有人列出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让人们选择:轰轰烈烈、平平凡凡、凄凄惨惨。很多人都愿意选择轰轰烈烈,但事实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都平平凡凡,甚至凄凄惨惨!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他们之间真的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吗?当然不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前者坚信自己会成功,而后者则不是。

当威廉·皮特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就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成就一番伟业。因此,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无论他做什么事情,无论他身在何处,无论他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不管是在上学、工作还是娱乐,他从未放弃过对自己的信心,不断地告诉自己应该成功,应该出人头地。

这种成功的信念在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生根发芽,并鼓励着他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一个公正睿智的政治家——前进。22岁那年,他就进入了国会;第二年,他就当上了财政大臣;到25岁时,他已经坐上了英国首相的宝座。凭着一股要成功的信念,威廉·皮特完成了自己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