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了解孩子
16689000000001

第1章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做了解孩子的(1)

父母

当今中国,压在家长心头上最沉重的话题是教育孩子,因为一个孩子失败不起,失败了就意味着全军覆没。中国家长太爱孩子了,但他们也太不会爱孩子了。爱孩子是一种本能,甚至连鸡妈妈都能做到,关键是会爱,就如同农民种庄稼一样,光爱不行,不了解庄稼就没有好收成。家长教育孩子仅有爱是不够的,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孩子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成熟的父母,应当是善于了解孩子,善于与孩子沟通的父母。当孩子做出大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时,父母应该平心静气地“蹲”下来,站在孩子的位置和角度,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感受。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过新年的时候,有一位母亲带着5岁的女儿去逛商店。她以为女儿一定会喜欢商店里的摆设、玻璃窗、漂亮的衣服,还有洋娃娃和特色玩具。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小女孩一到商店就开始用小手拉着妈妈的大手,不停地哭泣。

“不许再哭了,什么事让你这样委屈,要知道售货员阿姨是不喜欢爱哭的孩子的。”母亲非常不满地说。

“哦!可能是孩子的鞋带没有系好。”于是,她蹲下来,开始为女儿系鞋带。

就在这时,她无意中向上看了一眼。

这是第一次,她看到了一个5岁孩子眼中的世界。没有玩具、没有食品、没有礼物、没有装饰华丽的橱窗,有的只是大人们的一双双奔走不停的脚和手里提着的大包小包在乱推乱撞,时不时地磕碰孩子的小脸和弱小的身体……她立刻把孩子带回了家,并发誓再也不把自己认为感兴趣的事强加在孩子身上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是否也从中领悟到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呢?原来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如此的截然不同。做父母的,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也不要总是站着,居高临下地对孩子讲话。当你蹲下身来,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从孩子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时,你就会获得新的发现,从而对孩子有新的了解。

作为父母,要想被孩子接受,就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要动不动就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或是没头没脑地训斥孩子一番。否则孩子就会在心里产生反感,一听到爸爸妈妈在那里“滔滔不绝”,心里就会烦,甚至根本不把父母的教育当回事。

有个“久经沙场”的小男孩,总结出了“对付”母亲训斥的经验:每次母亲让他站着聆听训话时,他就找来两团棉花塞进耳朵里,面对着墙,脑子里面开始了神游,一会游到课堂上,一会游到网络游戏里,有时想到了开心的事甚至会不由得笑出声来。而母亲的话,他一句都没听进去!

我们不得不说,这种教育的效果几乎等于零。因为母亲就没有把孩子的位置摆正,没有做到与孩子有效地沟通交流,当然不知道孩子是如何想的,更达不到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即使是刚刚学步的孩子,也都有一种渴求,就是思想与情感上的平等交流。当我们用希望了解、希望倾听的态度与孩子们谈话时,我们就是在向孩子们表示我们对他们能力和独立性的尊重。尽管父母认为孩子所做的许多事情不尽如人意,也不能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更不应该对孩子过多地挑剔指责。

还有一个故事。

一个过路人看到一个小孩蹲在路边全神贯注地看蚂蚁,感到十分好奇,就问孩子:“你在干吗呀?”孩子说:“在听蚂蚁说话呢。”过路人更加奇怪了:“蚂蚁怎么会说话呀?”孩子不以为然地说:“你又没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说话?”

在孩子的眼里,蹲下来是一件何等简单的事情啊!因此,要想做合格的父母,就要善于了解孩子,善于和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也就是说要善于及时发现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一位成功教育孩子的父亲说:“要想和孩子达到理想的情感沟通,就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建立一种完全平等的朋友式的亲子关系。”

是的,当我们像面对知心朋友一样和孩子交谈,向孩子请教一些问题,与孩子商量决定一件事时,可以想象他一定非常兴奋。因为他感到自己存在的重要,他尝到了平等相处的快乐。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伙伴、交心的朋友,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平时,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总是缺少耐心,缺少倾听。看到孩子做错事时,就习惯于自己的那一套说教,从来不给孩子任何解释的机会。要知道他还只是个孩子,他更需要关注、倾听、理解。因而对待孩子,我们做父母的的确应该蹲下来去倾听、去了解!

聪明的父母与其做一个高明的演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倾听者。而倾听,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忘掉我们“自己”。若我们太将自己放在心上,就很难去听孩子内心真正的话是什么。

现在,家里的孩子几乎就是“小皇帝”“小公主”,每位父母都是殚精竭虑、任劳任怨地想给予孩子更多的知识和金钱,想让他们拥有更多。但是很多父母却忽视了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倾听孩子的心声。

据调查,大多数孩子认为好家长的标准是:尊重儿童,善解人意,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父母为孩子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孩子却并不领情;父母苦口婆心,而孩子却对单调的说教反感透顶。究其原因,就是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需要父母的倾听和了解。

在调查中,所收集到的孩子的心声主要有:希望得到老师公正的对待,家长不要打探自己的“小秘密”,应允许结交同龄玩伴,买自己喜欢看的书,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父母不要吵吵闹闹,全家人和睦相处最开心。透过这些只言片语的内心独白,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希望得到的,也正是社会与家庭应认真反思并努力去做的。倾听可以丰富我们的认知,强化家长的责任;重视倾听,则更有利于家长有针对性地去教育孩子。

下面是一位家长的日记。

和众多家长一样,我为9岁的女儿安排好每天的衣食住行,督促她学习,周末陪她练习书法,拉小提琴,常常是围着女儿转,而几乎失去了自我。但常常事与愿违,女儿一拿起毛笔,她便把墨汁洒得满桌都是;你吵她,她委屈地哭,写的字可想而知。如果没有那次“偷听”,恐怕这样的情形还要继续下去。

一个周六的下午,女儿和同学在她的小屋里一边玩一边说“悄悄话”。“你很划算,周末去补课,学的还是老师教的那些知识,可以比我们学得更好,而且也没有作业。”“你学书法才好呢,有特长,同学都很羡慕你呀。”“可我不喜欢书法,只要我完成了作业妈妈就要我练书法,快烦死了。所以现在我做作业故意拖延时间,就没有时间练书法了。下次我最好考得差一点,他们就不会再让我写字了”……于是我与女儿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之后,如女儿所愿,放弃了书法、小提琴,而学起了她喜欢的电脑、画画。以后的女儿,也不再那么烦人,不需要我们怎么督促,学习反而更起劲儿了。

其实,家庭教育的真正主体应该是孩子,能真正发挥积极作用的、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时时处处按家长的意志来行事,而是多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选择。要知道,对父母采取顺从态度的孩子并非都是好孩子,因为有些孩子总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学习、生活,孩子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承认,愿望无法实现,而且,在接纳父母想法的过程中,孩子的自我也会慢慢丧失,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现实面临的问题是,孩子的心声往往无处倾诉。在学校,同学大都是独生子女,不懂得劝导人,所以,孩子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就是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跟你倾诉过什么,那么你作为家长就有问题。你要多想想,他为什么不跟你说话?家长应该多倾听,要让孩子敢跟你谈。如果什么时候孩子能把一肚子苦水都向你倾诉的时候,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很阳光的孩子。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说:“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重,表达关心,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他就变得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问题。”

孩子都渴望发展自己的个性,拥有自我。曾经点燃东亚运动会圣火的南洋模范中学学生阎华,从小便生活在充满民主气氛的家庭里。她的父母这样说:“在家里,我们喜欢和女儿谈谈,女儿也喜欢和我们交流。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事,我们都乐意为女儿出主意、想办法;发现女儿有什么不是,从不简单训斥”。

面对孩子们精神上的种种需求呼声,我们应有更多的反思,应给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在孩子们的纯真年代,我们不必去划定那么多不合时宜的行为禁区,也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倾听孩子,信任孩子,并给他们留下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这大概也是孩子们的共同心声吧。

每位父母、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努力创造健康、和平、民主的氛围,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维护自我尊严的环境中自由成长。

人类最不能伤害的就是自尊,孩子也一样。要想在家庭中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就要从尊重孩子开始,从尊重孩子的隐私开始。只有尊重孩子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懂得自尊的孩子。

做个好的父母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首先就是要学会尊重孩子。要亲身体验孩子的感受,要常常替孩子想想:我的做法对不对?我有没有这样的权利?如果我是孩子,我的感受又是怎样?

他们毕竟是孩子,更需要成长的空间和善意的理解。他们稚嫩的声音应当被倾听,他们不成熟的想法应当被鼓励。小孩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尊重,不适当的责骂、管教,有时会造成负效应。

当孩子犯了错误需要批评引导时,你要想一想你有没有尊重孩子、给孩子留面子?通常我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却常常忘记了孩子也需要尊重。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择手段地训斥,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是不能批评孩子,而是应该以尊重为前提,在充分尊重孩子、关爱孩子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孩子愿意接受的方法对其实施教育、引导,这样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要以为孩子没有尊严,不要以为只有成年人爱面子,当你悄悄地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应及时改正,甚至用一个微笑和一个眼神来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时,孩子还是乐于接受和改正的。教育家爱默逊有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

”尊重是一粒种子,只要把它撒进教育的土壤,就会不断地生长出更多的信任和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思想、观点和对事物的认识也会逐渐成熟。他们有独立的思想、鲜明的个性和个人的隐私,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征。作为家长应该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否则,相互之间就容易出现沟通障碍。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硬性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这样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每个人都有自尊,孩子也一样,一旦过强的自尊心演变成虚荣心时,他们为了维护自尊心,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有的孩子年少冲动、感情用事,甚至打架斗殴,追随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而不考虑后果,这是很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