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了解孩子
16689000000028

第28章 意志决定成功,成功始于坚强——认知孩子的(3)

思考是脑力劳动,既然是劳动,就会有辛苦在其中。如果没有家长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事去启发孩子思考,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孩子就不会积极地主动地去思考,不会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当孩子提问时,父母最好把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一步步地启发孩子思考,而不要急于告诉答案。即使孩子经过思考后的回答不科学、不符合事实,那也要以赞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去欣赏孩子的思考之果。

孩子缺乏责任感

缺乏责任感的孩子往往拖沓、懒惰,事事依赖父母,不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不知道为自己的家庭尽一份责任。

现在家庭中,很多孩子没有责任感,甚至不知道责任是什么,没有“责任”的概念。他们不知道替社会负责、替家庭负责、替父母负责,甚至不知道替自己负责。他们只知道索取,依赖父母,逃避做事,这样的孩子是成不了大器的。

小明已经上初二了,学习成绩还不错,可就是懒。在家什么事也不做,哪怕是自己分内的事情也不做。因此,他的房间整天乱七八糟,要他打扫他好像没听见。

平常都是母亲做家务活。有一次,父亲出差,母亲生病在床,要他帮忙拖一下地板都不肯。母亲说:“我生病了,你帮忙做一点!”他却回答说:“等你病好了再拖地吧。”母亲听后伤心至极,想不到自己的孩子竟变得如此懒惰。

孩子的“懒惰”是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也是长期形成的心理习惯。生活中有些基本的事情是必须自己要做的,别人替代不了,别人也没有义务替代。孩子之所以拖沓、懒惰,是因为缺乏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的缺乏,也是分情况的,主要表现为如下。

不敢负责。可能是爸爸妈妈要求孩子完成的任务太重,比如,要孩子打扫所有的房间,或要孩子去买十样以上的东西。面对这些突然出现的庞大任务,孩子会觉得害怕、不知所措,没有处理这些事情的经验,又怕做不好被爸爸妈妈责骂的心理下,孩子很可能立刻以“我没有空!”“我不会买!”等借口来逃避。

不会负责。如果孩子没有把事情做好,父母也没要求他重做,或只是唠叨几句就自己接手把事情处理完,以至于让孩子没有懂得“要享受权利,也要会尽义务”的道理。久而久之便养成生活用品乱丢、不会物归原处等不良习惯。

不想负责。孩子渴望把事情做好,可是每次无论怎么做,父母都不满意,并且大声责骂孩子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行,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沮丧难过。因为不管自己如何努力想做好事情,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与鼓励,时间久了也就失去了“想负责、想做好事情”的动机,日后对于父母交代的任务,干脆采取假装不知道、不理会的态度。

教育小贴士

父母平时应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认识劳动的意义,知道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并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洗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间、收拾书包、整理生活用品,帮父母捡菜、倒垃圾、买东西……让孩子在家务事中体会劳动的价值,找到劳动的乐趣。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劳动,以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融洽家庭气氛,还能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父母要及时表扬孩子在劳动中的出色表现,对他们的劳动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以保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

“少年不知愁滋味”——在很多人看来,天真可爱、快乐无忧又富于幻想的孩子,应该不知道什么是忧愁、烦恼和压力。不知从何时起,孩子那欢快兴奋的叫声消失了,灿烂无忧的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不堪重负的焦虑、疲倦、烦躁和压力。

近年来,大量有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未成年孩子心理压力的普遍加大。

孩子整天不愁吃,不愁穿,受到的关怀无微不至,他们怎么会有压力呢?

现代的孩子在得到父母及长辈无穷无尽的爱的同时,却越来越没有了自己的自由。在家里,他们得到昂贵学习用品,同时承担着父母殷切的期望。在学校,他们在面对学习压力、考试压力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些问题,如受到老师批评,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等。这些都是使孩子产生压力感的原因。

调查中专家们发现,聪明的孩子受到的压力比起一般的孩子往往更大。这是因为:聪明孩子在学校里大都学习成绩优秀,容易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同学的敬佩,因为如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渐渐便成为他们心中的座右铭。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他们常常为了争第一或保第一而拼命,并因此而弄得心力交瘁。

孩子们在感到压力时,由于不懂得与大人沟通与交流,因此他们有时无法得到成人的及时帮助。而且由于他们自身的知识以及处世经验的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差,不能自己解除压力。所以,当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孩子会产生诸如抑郁症、厌食症、睡眠障碍等生理和心理问题,这些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做父母的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心理专家指出,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最重要的影响力量。因此,父母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认真分析造成孩子心理压力的原因,以便采取积极措施帮孩子减压。

父母的过高期望

如果单从物质角度来看,现在的孩子的确幸福。可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却患上了“童年恐慌”,出现了较强烈、较持久的焦虑心态,甚至有了“末日来临”的感觉。这能说他们幸福吗?父母投在孩子身上的种种期望,让孩子陷入看不到希望的痛苦深渊中,一路挣扎一路成长着……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成功欲望特别强烈,因为他们承载着父母太多的期望。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寄予了太大的期望,过高期望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这个时代为中国青少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对对儿子寄予厚望的父母,为使儿子更好地学习,特意买回一台电脑,并安装了宽带。可当有一天他们发现儿子在电脑上玩游戏时,父亲一怒之下没收了儿子的键盘。随后的日子里,细心的母亲发现儿子的行为有些反常,他每次面对父亲时总是一副敌视模样,而且他的书包里多出了一把水果刀!再后来,孩子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甚至开始逃学,沾染了一些不良嗜好。父母对他的管教更加严厉,可是,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却越来越深。后来,厌学的儿子干脆选择了不读书。这样的情况让家长十分不安,随后,他们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面对心理咨询师,年幼的孩子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哪天他们要再这样对待我的话,我就用水果刀把我爸弄死。”

造成孩子学习压力大和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父母的期望过高。身为父母,没有不对孩子抱美好期望的。怀胎十月,他们期望生下来的宝宝健康、漂亮。

孩子呱呱坠地,他们又开始期望孩子聪明伶俐,尤其上学后,更是期望孩子有天赋,能有好的成绩。此后他们的期望就更多了,要孩子进重点中学,将来考名牌大学,有一个锦绣前程……总之,孩子一路走来,他们的期望就一路追随。尤其现在大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除了把浓浓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之外,更把满腔的期望集中在孩子身上。因此,孩子需要背负的期望更多了。

过度望子成龙起码有两个危害:其一是极易揠苗助长;其二是必然给子女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

揠苗助长,必定适得其反,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可能造成孩子不健康甚至导致心理变态与失常。

由于过度望子成龙,现在中国许多家庭的氛围相当凝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成了关注的中心,成了全家人喜怒哀乐的晴雨表。许多家庭对子女的学习成绩都有名次上的要求,父母整天提心吊胆,子女更是胆战心惊,家庭生活也极为单调、乏味。

子女一旦没有达到预定的期望,一些父母就会捶胸顿足、痛心疾首,甚至恼羞成怒。现在的孩子实在可怜,他们同时生活在天堂和地狱里,他们一方面获得了过多的爱,另一方面又受了过多的罪,过早的精神重负和竞争的惨烈同时呈现在他们面前,怎会让他们过得快乐,过得轻松?

不堪学习压力重负

现在的孩子真是可怜。因为是独生子女,背负了父母太高的期望,他们每天承受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在老师的注视下,在同学的竞争中,在书山题海里苦苦挣扎。

压力就是外界的各种刺激对身心引起的不良影响。现在的学生由于课业繁重等原因,压力问题日益突出。轻微的压力可以轻松消除,随时间淡化,或因个人感受不同而逐渐转化为推动力,增加进取心。但过重的压力会引起不安、暴躁等情绪变化,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韩出生在一个双普通工人家庭里,家境贫穷。父母每天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用在女儿的学习上。女儿学习非常努力,她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但中考时,没有调整好心态,再加之考试紧张,结果以3分之差与重点高中擦肩而过。后来父母想尽办法托关系,让韩进了重点高中。这样一来家里的生活更艰苦了,进入重点高中的韩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以最好的成绩来报答父母。

然而,在重点高中里的学生大多都是学习精英,韩的能力要低于其他同学,要想出类拔萃谈何容易。因此韩心里存在着很大的压力,也开始气馁。后来在一次模拟考试中,韩的成绩竟排在班里倒数几名,她的心情糟透了,这么久的努力白费了。于是她更加消沉,灰心丧气,整天愁眉不展,焦虑不安,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母和老师。

“学习压力”已经成为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师生的关系等,都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而与此同时,频繁的考试、个人成绩在年级或班级的排位等,同样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孩子从小学起就开始在同学之间激烈的竞争下,为了考上大学,不分白天和黑夜,埋没在无边无际的题海里,学习早已不是快乐。

引起孩子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学校扩招以后,用人单位对优质高等教育的期望加大。所以,家长都急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好学校、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为将来成功赢得保障。这种社会背景形成了孩子的外在压力。

其次,我们目前的教育仍存在很多误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实际上是选拔教育,就是要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越来越统一规范的考试、不断强化难度的考试把学生分出档次,用大量难题层层淘汰出一批又一批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孩子。考试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智育第一的现实不可避免地造成青少年沉重的学习压力。

再次,由于升学考试造成的恐慌,学校和家庭的严格要求,同学间的相互竞争,以及对自己前途的忧虑,都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思想压力。从而导致大脑机能失调,使头脑发“木”。

高考压力不是幌子

六月,被人们戏称为“黑色六月”,这是因为一年一度的高考大都在六月份进行,它牵动着考生和家长的每一根神经。而科学的实践和研究表明,考试之前(尤其是前3个月)是考生精神最为紧张、压力最大的时期。

高考在为国家选拔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给考生、家长、教师和学校带来了巨大压力。高考对于每位学生都很重要,但是有个正确的心态更重要。此时学生们都给自己定了目标,要对得起父母多年的养育和自己多年的辛苦。在巨大的心理、生理压力下学生们反而心情烦躁、收不住心、很难集中精神,学习的时间与学习效果明显不成正比。这些都是因为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压力太大造成的。

许明是师大附中高三的学生,他是人们公认的优秀生,都认为他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他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只会读书从不惹事。但是,在距离高考不足一个月时,他却十分反常,时常焦虑不安。此时正是大家冲刺的时候,他却两次从家中和学校“失踪”,这让父母和老师的心都揪了起来。许明自己也没法解释自己的行为,高考的日子越近,他就越感到慌乱。许明的行为并不是个案,班主任发现,许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失常。

高考前,高三学生感到巨大的压力,这是必然的。考前适度的紧张和压力会促进学生全面、认真地复习,从而达到良好的考试效果。但是,也造成一些同学过度地紧张、焦虑和慌乱,以致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

由于高考所具有的鉴别、选拔人才的尺度性控制功能,所以在“优胜劣汰”的铁律控制下,必然会对考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家庭、教师和学校对学生过高的期望,把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唯一评价标准,这是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

此外,从学生来讲,首先,多数考生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和对自己现实水平的评价存在着一定的失衡。如果低估自己,就会导致自信心不足,从而产生怀疑自己能力的压力;如果过高估计自己,则高考不能成功,事与愿违,也会产生失望的压力。其次,考生把高考意义看得过重也是压力产生的原因。如不少考生把高考看做是人生道路上决定命运的关口,并把考试成功与对父母的回报等联系在一起,就给自己定下了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的目标,这无形中为自己增添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孩子角色压力大

青少年所面对的角色压力比较大。由于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造成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压力缺乏应对能力。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的暴风时期或狂飙时期。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多元化,个人要扮演的角色愈来愈多。而信息的发达使我们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时间精力也被分割得琐碎,因此常常无法兼顾。为此,要扮演好各种角色,就必须承受极大的压力!

11月28日零时许,包钢十二中16岁的初三女学生袁某在包头市昆区67号街坊家中服毒自杀。原因是母亲埋怨她考试成绩不好,训斥了她。袁某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死前写了遗书,称自己“不知能不能见到明天的朝阳”。

昆区,一个14岁的女孩子残忍地掐死了自己的亲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