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16693900000014

第14章 为什么我的病总是看不好——心身障碍(3)

很久之前的一个笑话,其实也不是笑话,细细想来有着许多的哀伤,讲给大家听听:话说有个着名的细胞形态学家,某日在实验室吐了一口痰,可是痰里面带着微微的血色,于是他让助手涂张片子出来看看。显微镜下的异样细胞让助手不敢妄下结论,拿去让导师过目。这专家往里一瞧,便猝然倒地,再也没有醒来。原来,这位细胞形态学家看到的是自己的癌细胞。小小的一段故事,让人震惊,震惊的不是痰里面的癌细胞,而是人们面对癌细胞的恐惧,竟然那么强烈,以至于夺走生命的其实根本不是癌症,而是自己的恐惧和信念。说穿了,不同的心理可以致癌但也同样可以防癌、治癌——健康心理可以有效地预防癌症也可以对癌症的治疗产生显着疗效。

在癌症的诸多发病原因中,人们已经发现有毒物质、遗传、免疫功能及不良饮食卫生习惯等与癌症密切相关,更观察到人们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社会因素对癌症的发生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于是,早间就有“不良情绪是癌细胞的活化剂”这么一说。关于这点,美国的弗农·赖利博士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用声光刺激动物,可怜的小动物们便产生紧张、焦虑,结果它们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大大减弱,导致潜伏在胸内的恶性肿瘤活跃起来。看到这儿的你是否冷不丁地一颤?是的,就是这么明显。

2013年5月国际娱乐圈最震撼的消息之一便是好莱坞超级大腕——性感的安吉丽娜·朱莉为预防乳腺癌割去双侧乳腺;作家毕淑敏的作品《拯救乳房》就是从团体心理治疗的角度关注了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对其症状减轻与恢复的重要作用。还拿乳腺癌来说,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盖伦医生就发现患乳腺癌的妇女常患有抑郁症。虽然因果论已不流行且我们也很难阐明到底孰因孰果,但交互作用论盛行的今日,起码可以说明二者高度相关背后带给人们的启示。我国中医学着作《外科正宗》中对乳腺癌的病因分析认为: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也有研究证明,抑郁消极的情绪可使催乳素分泌过多而致乳腺癌。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C型性格呢?C取的是英文“癌症”一词的首字母,指的就是那些易患癌症的人们的性格特点。C型性格的人们常常会被认识的人称为是一等一的“好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追求完美,非常耐心尽责,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又常常过于体谅他人,更容易委曲求全、把自己的不愉快隐藏起来、不对外宣泄。长此以往,负面情绪没有发泄的出口,又得不到安抚,身体只好利用生病来发出抗议的声音。有研究发现,在男性的肠癌、肺癌患者当中,内向和顺从性格的患者居多,女性乳腺癌患者当中的内向、倔强性格的患者也是偏多的。

身体引起心理的变化

六六的新剧《宝贝》像一阵旋风迅速席卷了大江南北的主流媒体,评价不一,褒贬也各持所见。撇开是否重口、是否适宜全家人观看这些争论,作为心理学工作者,剧中“超级奶爸”的父亲因车祸而瘫痪继而每日大发脾气、很难伺候的场景总让我联想到一个词——“心理护理”。为什么需要做心理护理呢?到底该怎么伺候这些人才能既让病人高兴又让儿女、护工等伺候者们不感到焦虑烦躁?我举个身边的例子,不知各位的生活中是否也常见这样的情景:邻居张奶奶,从居委会退休,从前那叫一个精神抖擞、热情洋溢。

小区里但凡有什么活动都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听到她高亢的嗓音,一家老小也过得其乐融融。张奶奶在小区众住户的心目中,那就是精力充沛的“全能王”,里里外外都能拿得出手。去年时,张奶奶已经七十高寿,仍然坚守在居委会“顾问”这个位置上,其实早该能退休了,就是一副热心肠,大家也都觉得离不开她。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张奶奶竟在一个大早起赶着走访时突然一阵眩晕,接着就不省人事被送进了医院,还好送得及时,抢回了一条命,但遗憾的是落下了偏瘫。真是明显的“蝴蝶效应”,虽然只是张奶奶一个人偏瘫了然后不得不退休了,但我就感觉整个小区都像被静了音或者被调到了低沉模式。

张奶奶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逢人就打招呼,只是在老伴推着出来晒太阳时闭目低头;再听不到她爽朗的笑声,只听说在家里不断地摔碗砸盘子,搞得儿媳妇孙子都得离得远远的。张奶奶的老伴,一位年近八十的退休老教师,一贯和蔼慈祥又温和善良,同时沉静内敛又话语很少,奇怪的是最近总在小区里与闲聊的人细数张奶奶的种种变化,估计是已然受不了从前那样开朗向上的老伴如今却是如此的乖张暴戾。

偶然路过听得一两句,说张奶奶变得特别敏感和多疑,几乎每天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关注自己的身体上,比如心跳什么时候快了慢了,肠胃又哪里蠕动的不好了,呼吸又不均匀了,身体哪块的知觉又不灵了……搞得周围陪护的人时刻都要去帮她测,测了各种数据之后,发现是稳定的就放心了。要是有一点小问题,就赶着要去医院,谁要阻拦说“也不是大问题,调养一下就好”,张奶奶就马上开始说,谁谁谁又嫌弃她现在没价值啦,谁谁谁都盼着她赶紧死啊,等等,然后就是成天地流泪,说自己再也不是从前的人了之类的话。其实周围的人根本没这样的想法,每一个陪护的人,老伴也好,子女也好,护工也好,无一不是尽心尽力,每天还要哄她开心。也许是张爷爷累了吧,毕竟也都快八十了,在小区里逢人就这样讲张奶奶的变化,也更是显得束手无策,让人心生无限同情。

其实这也难怪,张奶奶从前那丰富的生活,充斥着各种对自己能力和价值充分肯定的事件,全小区住户的社区生活、全家老小的家庭生活,无一不是在张奶奶的精心安排下井井有条。现在她不能自由活动了,全靠老伴推着轮椅才能见见太阳闻闻花香,更何况在家里还要按时吃药准时锻炼,生活一下子变得如此空白和乏味,情绪怎么还会好,又怎么能如从前一样笑得爽朗?感受到社会尊重的缺失和自我价值的贬低甚至于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恐惧,是张奶奶近乎抑郁的最大来源。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到底怎样照顾张奶奶、怎样给她最好的心理环境来帮助恢复,也就是说提供怎样的心理护理。如果家里或身边有一些慢性病人或者类似张奶奶这样的朋友,我们可以试着去了解他们的那些孤单、自卑、焦虑、压抑、敏感、无价值、无助与恐惧……可能只是几句感同身受的词语,也能让病人感觉到有人理解自己,陪伴时也尽量避免对病人说“你要坚强”,因为他们可能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坚强。有可能的话,帮助病人创造一个幽雅、安静、舒适的调养环境。在空闲时间,陪伴他们欣赏音乐、绘画作品或者收听广播,和他们一起分享外界的生活,转移注意力。这样对于照顾者而言也更轻松可行,同时避免陪护人员的情绪受到波及。更要注意的是,基础护理要动作轻柔,态度温和,让病人感受到尊重而不是不耐烦,这些非语言的沟通往往更能让病人平静下来并且感受到爱,以增强他们恢复的信心。

压力造成的伤害如此之大,那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身体上出现了不适,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求助医生,而精神上出现了不适呢?很少有人主动寻求帮助,往往是在巨大的压力下不断地否定自己,导致情绪的恶性循环。因为人们一般认为求职压力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给他找一份工作或者帮助他找到工作,其他的都没什么用。实际上我们应该认清压力的来源,不断审视自己,从而实现深层次上的心理调整,否则解决了现在工作的问题,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压力还会相继而来。

心理学家们如何帮助人们促进健康

健康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对患病人士的帮助应当从身体、心理和外周社会环境一起进行改善。在心理层面上,专家建议可以做以下工作:1.用生物反馈技术、放松训练、冥想等方式调整免疫系统。生物反馈技术就是给你看到自己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你可以通过自己的调整看得到这些指标的变化,当你知道自己怎么可以让身体发生相应的变化,就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对自己生理状况的控制感。放松训练和冥想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情绪问题、免疫功能,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2.通过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同时调整一些不切实际的、灾难化的想法和观念,减少人们内心的矛盾冲突。

3.鼓励人们加强和改善人际关系,也可以通过把有共同困境的人聚集在一起,进行小规模的团体心理治疗,给他们提供支持。

小结

我们的内心感受和情绪波动会反映在身体疾病上,很多慢性疾病(例如睡眠紊乱、头疼、高血压、胃溃疡、糖尿病、癌症)都与心理压力有关,反过来,长期患病的经历也可能损害心理健康。

很多疾病都是在遗传、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发生的,其中,你的性格和你的病情之间有种隐秘的联系,例如,A型性格(尤其是高度敌意)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C型性格(压抑负面情绪)的人更容易患癌症。

在治疗方面,健康心理学专家推崇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