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七卷
16700700000026

第26章 校长是俺亲戚(6)

有一天,李大爷正给孩子们讲着打日本鬼子的故事,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整栋大楼坍塌了!很多人被埋在废墟下,死几十个人,伤一百多人。李大爷也被压成重伤。

开始人们还以为是地下的炸弹爆炸,可看过倒塌下来的建筑材料后,大家都震惊了。连一点不懂建筑知识的人,也能一眼看出,惠民花园是一个典型的豆腐渣工程。

纪检部门顺藤摸瓜,查出李军几年来,光是收受张大海的贿赂就达100多万元。为了降低建筑成本,张大海长期偷工减料,他建的楼房,几乎每一栋都有质量问题。李军和张大海很快被抓了起来。

儿子被捕后,李文武的病情急转直下,不久就生命垂危了。临死时,老人想最后看儿子一眼,执法人员满足了他的要求。

来到病房的李军,已经从威风八面的建设局长,变成一个垂头丧气的阶下囚。他跪在病床前,泪流满面地向父亲认错。

李大爷实在太虚弱了,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他闭上眼睛,默默积聚教训儿子的力气。李军误以为父亲去世了,就伏在父亲的身上号啕大哭。

李大爷忽然睁开眼睛说:“哭有屁用。”

李军赶紧收声,听父亲有什么吩咐。李大爷抿一抿嘴唇,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咬牙切齿地说:“日本人的枪炮和刺刀都……都杀不死我,没想到,我却死在你们这些……这些畜生的手里!”说完,老英雄两眼一闭,就去世了。

李大爷死后,手里还紧紧攥着那只历尽磨难的长命锁。

抽签

乔迁

主任进来,脸黑得像多日未刮的锅底,目光冷冷地扫视了一遍,最后定格在了组长老刘脸上。老刘立刻惶恐起来,拼命挤出丝丝生硬的笑,凑到主任跟前弱弱地说道:“有事?有事?”其他工人也慌忙把讨好的笑和谦卑的目光柔柔地发到主任的脸上。

主任黑着的脸毫无表情,冷冷的目光中又添加了几分严厉。主任目光严厉地射在老刘的脸上说:“丢了一件货,谁拿的?”老刘怔了一下,其他工人也怔了一下,老刘转头看看工人,工人们也看看老刘,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我们没拿,真的。”主任不信任地又扫视了一遍工人们,目光再次落在老刘脸上,口气更加严厉地说道:“你们没拿谁拿的?除了你们谁能跑这来偷一件货,分明就是你们监守自盗。”主任把监守自盗四个字重重地咬了一下吐出来,这四个字便像四块砖头一样啪啪啪地拍在了工人们身上,把工人们打得后退了一大步。是啊,谁偷货也不能只偷一件啊!工人们相互对视着,似乎要从对方的眼里捉出一个贼字来。

老刘说话了,老刘口气很硬地说道:“不可能,我这些兄弟绝对不可能偷货的,我拿我的人格保证。”主任冷笑了一声:“人格?人格值钱吗?你们不缺钱会在这吃苦受累吗?”老刘的脸瞬间涨红,眼睛往外鼓了鼓,又缩了回去,口气软软地对主任说道:“你要相信我们,我这些兄弟都是老实人啊!绝对干不出偷盗的事。”主任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背地里做了还告诉你啊!你们这里一定有手脚不干净的。老板说了,不把贼找出来,挖出去,就把你们都清出去。”老刘和工人们便有些慌乱,往主任跟前凑凑说:“我们是劳动局送来的,是有合同的,不能说清我们就清我们吧!”主任退后一步说:“干什么?要闹怎么的?不清你们这货还得丢,你们当中有贼,贼找不出来就得把你们都清了。”工人们叫起来:“我们不是贼,没拿货的,天地良心啊!”主任狠狠地挥了两下手:“别喊,别喊,叫得欢就能证明你们不是贼了。谁是贼谁知道,给你们半天时间,谁拿了货自动承认了,不要连累其他人。半天时间一过,还不承认,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劳动局也不能让我们留些贼在这吧!”说完,主任看了一眼老刘,转身走了。

主任一走,工人们立刻目光纷乱地相互撞击着,火花不断闪现,嘴里愤愤地骂着:“缺八辈子德了,自己做损坑大家,是人吗……”“行了,别瞎怀疑了。你们跟我这么长时间了,我还不了解你们,都不是贼。”老刘说道。工人们不骂了,把目光投向老刘。一个工人说:“没贼那货怎么没了呢?”老刘硬硬地说:“没了就是没了,谁说得清。”一个工人激愤地说:“说不清我们就都是贼,我们都得被清除,怎么办呢?”老刘长长地叹了一声:“要开除也只能开除一个人,我来当这个贼吧,我去找主任,就说货是我拿的,让我卖了,把我开除,还能保住你们……”“什么?”工人们惊讶地望着老刘叫道:“不行,不行,你是我们大哥,领着我们干活的,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工人们围了过来。老刘揉了下眼睛,悲壮地说道:“只能这么办了,没别的办法。”“不行,做贼也得我们做,不能叫你做呀!你走了我们就没主心骨了啊!”工人们拽住老刘说。老刘看看工人们说:“你们谁愿意牺牲自己做贼?”几个人不吱声了。老刘苦笑一下说:“还是我做贼吧!”“不行,我们抽签吧,抽着谁谁做贼,认命。”一个工人说道。“行,行,就抽签吧!”其他工人立刻响应道。老刘哀叹一声,出去折了一把细木棍回来,木棍握在手里,只露出个齐整的头,老刘看看工人们说:“谁抽到短的谁做贼吧!抽吧!”工人们互望了一眼,小心翼翼地从老刘的手里各抽了一根木棍,像是从老刘的手里拽过去一颗冒着烟的手雷。木棍都到了个人手里,一对,最短的木棍被小李抽到了,小李的脸顿时惨白了。其他人过来,面色沉重地拥抱了小李。老刘拍拍小李的肩膀说:“走吧!”

老刘领着小李来见主任,老刘对主任说:“是小李一时鬼迷心窍拿了货,货卖了,钱花了,这货钱在我今后的工资里扣吧!”主任望望小李,说:“好吧,看在老刘的面子上,我就不往派出所送你了,你和工厂的关系从今天起解除了。你可以走了。”小李迟疑了一下,缓缓地走了出去。主任走到老刘跟前,把五百元钱塞到老刘的手中说:“没办法,老板让减人就得减,我们不减他们,老板就得减我们啊!”老刘没说什么,拿着钱出来了。

老刘撵上小李,把手里的钱塞给小李。小李不要,老刘就把钱硬塞进小李的兜里,恨恨地说:“拿着,贼就这个价。”小李愣愣地看着老刘,老刘的眼里已满是泪水。

叔叔的胎记

孙玉亮

多年来,叔叔一直珍藏着一个精致的木盒子,里面是用红绸布包的一本泛黄的日记本。叔叔说,日记的内容与一个叫六奶奶的老人有密切关系。

叔叔年轻时当过兵,复员后先是卖了两年豆腐,后来又办起了豆制品加工厂。经过多年商海打拼,如今的叔叔已经是一个大型食品公司的老总了。

令人费解的是,身为大公司老总的叔叔,仍然雷打不动地每隔一段时间,亲自到沟子村去卖豆腐。每次,叔叔特意换一身灰色的旧衣裤,脚穿一双褪色的解放鞋,让司机先把车停在村子外面,再从车上取下豆腐挑子,然后挑起豆腐一边吆喝一边往村里走。

多年来,既使酷暑寒冬,叔叔也照去不误。其实,知道内情的人都清楚,叔叔的本意并非是为了卖豆腐,他是去看望一个叫六奶奶的老人,是为了陪着老人说说话。

深冬的一天,叔叔挑着豆腐挑子刚到村口,就扯着嗓子大喊起来:“卖豆腐喽!”

“天寒地冻的,咋还来了?快进屋暖和暖和。”六奶奶颤巍巍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嘟囔。

一阵寒暄,六奶奶就迫不及待地问叔叔:“你再仔细想想,你爹是不是卖过豆腐?”问完了,六奶奶两眼目不斜视地紧盯着叔叔的胸口,一直盯了许久,好像那儿藏了什么秘密似的。

叔叔想了片刻回答说:“大妈,这问题您已问过多遍了,我爹好像没卖过豆腐。”听完叔叔的话,六奶奶长长地叹息一声,脸上露出一副很失望的样子。

火炉内蓝色的火苗突突地跳动着。六奶奶拉着叔叔的手脸对脸地聊了好长时间,叔叔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沟子村。

六奶奶是个苦命的女人,年轻时就早早地死了男人,她拉扯着三个不懂事的孩子苦苦地熬着日子。一年,村子里又闹起了灾荒,田里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外出逃荒的人走了一拨又一拨,可六奶奶守着三个孩子想走也走不了。

那天,空中飘着鹅毛般的大雪,家里早已断了粮,六奶奶和三个孩子都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孩子们偎在六奶奶怀里苦苦地干熬着,三毛年龄最小,实在是饿急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六奶奶心里像刀子剜一样难受,要是再这样等下去,恐怕连孩子们的小命都保不住。

一阵“笃笃”的敲门声。来人是常来村里卖豆腐的外地中年汉子,听见孩子的哭声,知道准是饿坏了,于是,就送来一块砖头大小的豆腐,粘了一层雪花的豆腐。三个孩子见了豆腐忽地围上来,片刻就把冰冷的豆腐抓了个精光。

汉子喝完六奶奶给他倒下的一碗白开水,起身走了。

这时候,六奶奶瞅了一眼正躲在墙角舔手指尖的大毛,心头怦然一动,于是她一甩门跑了出去。

风雪中,六奶奶喊住了汉子,说明来意后,汉子又折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