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
16701100000085

第85章 为什么说肥胖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

现代社会,肥胖已成为“全民公敌”,很多人都渴望自己能够有苗条的身材。从理论层面来说,减肥的原理很简单,无非就是消耗的能量大于摄入的卡路里。但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任务大多数人就是难以做到呢?

对大部分肥胖者来说,肥胖的原因是吃得过多。但心理学家认为,肥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贪吃也是受环境暗示所导致。人为什么会“贪吃”呢?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原因:内因是“嘴饥饿”,外因是“环境暗示”。

再者,饥饿分为两种,即胃饥饿和嘴饥饿。胃饥饿是指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一般不会引起肥胖;嘴饥饿则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

那么,引发嘴饥饿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呢?

1.吃得多可以得到较高的社会评价

这种情结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常常这样对他说:“吃得多的是乖孩子,吃完饭就带你玩去……”这些都在暗示孩子多吃点儿。吃得越多,得到社会评价越高的心理情结就这样形成了。这种情结一直影响到其成人后。

2.吃东西可以缓解不良情绪

在儿童时期,肚子饿的时候,也往往是情绪不好的时候。如果此时给他东西吃,他就会得到慰藉,心情也会大为好转。由此,在儿童的潜意识中便将吃东西与良好的心情联系了起来。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式,甚至一直持续到长大成人。心理学家还发现,一般人在情绪焦虑时是难以下咽的,而肥胖者在焦虑时却能增加食欲。

3.工作压力过大也容易导致人发胖

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的埃里克·布伦纳,在对固定人群长达19年的跟踪调查中发现,那些至少在三次问卷中表示自己工作压力大的人,比从未或很少感觉工作有压力的人的肥胖可能性大73%。

4.潜意识中对饥饿的恐惧

为什么愈是贫困地区请客愈是讲排场,而愈是富裕地区愈是注意节俭?为什么暴发户总是喜欢大吃大喝?分析其深层心理动机,便是潜意识中对贫困、对饥饿的恐惧。“有机会就吃”,是人类祖先生活艰苦时代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而肥胖者即使在节食已见效果的情况下,一旦遇到美食,其潜意识中仍会有“有机会就吃”的冲动。

另外,心理学家沙赫特及其同事们在实验中发现,肥胖者之所以难以控制自己的体重,是因外因“环境暗示”在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人进食,是因为其内在的摄食系统“告诉”他这样做,而肥胖的人不论在什么时候碰到和食物有关的外界刺激就会发生反应。他们进食的真正原因不是一种实际的需要,而是受环境暗示的结果。

在实验中,心理学家发现,肥胖者主要受到三个外界线索的影响。

肥胖者受影响的第一个外在线索是时间。在精心设计的实验中,沙赫特和格罗特发现:

当你骗肥胖者使他相信是吃饭时间(钟表是一种外部刺激)到了,他们就会吃东西,而体重正常的人却不想吃。被试者在下午较晚的时候,被带进实验室参加实验。在这个房间,有一个钟表被拨得比正常的快一点或慢一点。比如,如果正常时间是5:30,把钟拨得快一些,拨在6:05,或者拨得慢一些拨在5:20。实验工作人员走进屋子,大声地开始嚼饼干,手里还拿着一盒饼干。他把饼干放在桌上,请被试者随意吃。如果钟表上指的是6:05,那么肥胖者吃的量正好是钟表指示5:20时的两倍,而体重正常的人正好相反。他们在6:05(假的时间)时吃的比在5:20时吃的少。他们说不愿多吃,因为吃得多的话,即将来临的正餐就没味了。

肥胖者受影响的第二个重要外部线索是食物的色、香、味。肥胖者对美味食物的反应程度要高于非肥胖者。

心理学家斯加切特拿了两大杯不同的冰淇淋要受试者品尝,以决定哪一种较好吃。受试者可以自行决定要吃的量,重点是受试者能否判定哪一种比较好吃。这两杯冰淇淋中,有一杯掺有奎宁,另一杯则是美味的冰淇淋。结果发现,肥胖者大多是将好吃的那杯全部吃完,而带有苦味的那杯则是只尝一口后,便说出了哪种较好吃。体重正常者则是每杯各尝一口,就说出了哪一种好吃。

肥胖者受影响的第三个重要外部线索是食物的易取程度。

心理学家尼斯切特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房间的桌子上放一碟三明治,此外,冰箱里也存放着三明治。碟子中,有时放很多片,有时只放一片。被试者愿意吃多少,就吃多少。碟子中不够时,还可以到冰箱里去拿。结果发现,肥胖者大多是放几片吃几片。体重正常者则比较恒定。平时吃3片,如果碟中放有10片,他也只吃3片;如果碟中是1片时,他则会到冰箱中自取两片。而肥胖者则懒得去取。

这些实验表明,肥胖者的进食行为,较多地受到在外界刺激的影响。有学者指出,肥胖者不能区分饥饿与其他恐惧、焦虑、愤怒等唤起状态的差异,就必须依赖外部线索引导进食行为。

生活中的心理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最终放弃了自己“完美”减肥计划的女性说:“我太懒了,不愿锻炼”或者“我的自制力很差,不能坚持执行饮食控制计划”。这些消极的心理暗示导致最终出现了她们“预想”的结果,即减肥失败。

心理学家认为,许多人的减肥计划以失败告终,其根源在于消极的心理暗示。减肥的心理疗法就是要坚持积极的心理暗示,排除消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减肥,积极的心理暗示包括哪些呢?

1.坚信自己能够达到减肥目标

相信自己能够减轻体重,体态变得轻盈起来。这种自信,是执行减肥计划必须具备的心理预期。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那些相信自己能达到减肥目标的人,比那些缺乏自信的人多减掉了30%的重量。

2.多鼓励自己,但要抵御美食

对自己在减肥进程中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实质上这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但千万不要往嘴里奖励食物。当面对美食诱惑时,不要给自己找理由,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该吃多少就吃多少。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记住两个字毅力。

3.控制进食和地点

在一定的环境里吃东西,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一到这个环境就想吃东西,不管饥饿与否。心理学家根据肥胖者的特点,建议依据两条原则来就餐,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第一,只在一定的地方、一定的时间内吃饭;第二,不边看电视边吃东西。

4.用其他行为来代替进食

研究发现,肥胖者的胰岛素含量较高,在见到或想到食物时就会提高胰岛素水平,产生食欲的条件反射。这时,可以用其他行为来替代进食。比如,喝一杯水,看会儿电视,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