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海豹突击队体能训练手册
16701700000010

第10章 健身操体能训练

健身操是海豹的一个传统体能训练项目,原因在于它没什么特殊器械要求,可以随时随地训练。健身操可以提高人体的柔韧性、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爆发力素质(具体定义详见第一章,在此不再赘述)。本章讨论健身操的功能,以及面向特种部队的具体训练方案。

第一节如何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

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密切相关,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肌肉力量是指重复一个动作时的最大收缩产生力,对抗阻力或负荷的能力;而肌肉耐力是指一段时间肌肉连续收缩产生力量的能力,即抗疲劳的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将会提高肌肉耐力。如果最大重复值(RM)提高,那么在更大的阻力下,进行极限力量运动的重复次数就会增加。

低重复次数(6~12次)训练用于发展力量素质,而高重复次数(大于12次)训练用于发展耐力,进行这种训练时,应该增加阻力负荷,减少重复次数。

一组练习是指单位重量(unit weight)下的重复练习次数。

可以通过增加每组的重复次数来发展耐力。例如,一个训练者最初一组只能做10~12个姿势正确的仰卧起坐,经过训练后,他每组能做15个,这时他发展的是耐力素质。表8-1汇总了耐力素质训练分类表,同时列出了锻炼各级耐力的具体方案。请注意,力量训练和短期训练不会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因为增加负荷不会刺激有氧代谢/耐力系统。相反,负荷较小的长期训练可以提升有氧代谢能力,但是,提升力量素质效果也最差。通常而言,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需要更多的耐力。应该根据具体作战需要和力量、耐力训练准则,制订相应的训练方案。

健身操通常用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但也可用于提高力量素质。首先要看训练者的自身体能条件及其最大重复值的高低。如果他的最大重复值较低(小于10~12),则可通过健身操提高力量。如果他的最大重复值较高(大于10~12),则可通过健身操提高耐力。例如:开始你只能做9个引体向上,此时你锻炼的是力量素质;随着进一步训练,你可以做12个引体向上,此后进行的就是耐力训练。

当然,还可以通过改良健身操进行力量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增加负荷(做引体向上,或者背部负重进行引体向上训练);

请同伴帮忙,进行阻力训练(如同伴辅助进行机械伸腿训练);

进行身体单侧训练(如单腿半蹲、单腿提踵);

变换练习(如屈腿引体向上);

超级组数训练/金字塔训练。

健身器械缺乏时,上述方法都是颇为有效的力量训练方式。

第二节海军特种部队健身操体能训练

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是特种兵作战能力的基本要素。一些军事任务需要较好的肌肉力量,而持续时间较长的作战任务还需要较好的耐力(如背负重型武器巡逻、背负器械攀爬、游泳、背负伤员等情况)。

海豹体能训练计划的目标是提高肌肉综合素质(如力量、耐力、爆发力)。较好的肌肉力量素质是耐力和爆发力的基础,不仅可以提高作战能力,还能降低受伤风险。因此,如本书第六章所述,海豹队员每周至少进行2次力量训练(低重复次数10~12,每周高负荷锻炼每个肌肉群)。传统的健身操体能训练方法是每周进行2~3次训练,以保证肌肉耐力。如有紧急任务,他们还会采用增强式健身操训练方法提升爆发力(详见第九章)。

特种作战军事体能训练计划,常因训练器材缺乏、营养不足而使海豹队员体能下降,无法达到作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健身操训练就是一种绝佳的训练方法,因为它所需的训练器械少,随时随地都可以训练。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改良健身操,进行力量素质训练。

海豹小分队的体能训练计划应该有较强的灵活性,以满足各种训练需要,且能提升相应的体能素质。

战斗结束后,海豹队员可能需要1-4周时间,使体力恢复到战前水平,适应日常体能训练。充分恢复体力有助于提高作战能力,应避免过度训练,降低受伤风险。重返基地的(术后或战后)士兵应逐渐适应日常体能训练,并不是训练越多越好,过度训练反而会导致不必要的损伤。过多的重复次数会引发训练损伤,或者加重伤情。

体能训练应以提高有氧代谢能力、肌肉力量、耐力、爆发力、柔韧性为目标,而不是以超越他人为目标。

竞技性体能训练有时会采用爆发式训练或者金字塔式训练,但这对训练者有巨大的挑战性,一旦控制不好,就会导致损伤。海豹队员采用这种方法时,应该扬长避短,极力避免损伤。

健身操训练通常包括一个“保持姿势不变”的动作,持续1-2秒。做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俯卧撑等练习时,通常采用该动作技巧增大难度、减少枯燥感。例如,做引体向上时,下巴提升至单杠时保持1-2秒钟,然后再下降。但是,本书并不推荐这个保持动作。

训练中途,持续保持对关节、肌腱、韧带等部位的收缩压力容易导致训练损伤,还会加重已有伤情。

建议放慢训练节奏(如10秒钟上提身体,10秒钟下降身体),去提升力量、加大难度、减少枯燥感。

第三节肌肉平衡训练法

很多专门锻炼腹肌的健身操,实际上都有锻炼髋关节屈肌群(控制臀部和腿向胸部运动的肌群)的功效,这有时会导致髋关节屈肌群的过度训练、腹部肌群锻炼不足。虽然髋关节屈肌群和腹肌力量对于提高作战能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髋关节屈肌群的过度训练不仅会导致背部损伤等问题,而且会致使脊柱变形、腰椎间盘突出。很多专家认为,髋关节屈肌群的过度训练,是导致海豹队员下背部疼痛的罪魁祸首。髋关节屈肌群力量训练固然很重要,但必须与腹肌进行平衡训练,同时,还要保持髋关节屈肌群和髋关节伸肌群(控制腿部做背离胸部运动的肌群)的平衡。

要对腹肌和髋屈肌群,髋屈肌群和髋伸展肌群进行平衡锻炼。

因此,首先要明确各个肌肉群的训练项目,这些练习都应包含在体能训练计划当中。健身操训练计划还应包含柔韧性训练和伸展运动,避免肌肉结块(详见第七章)。

一些仰卧提腿练习(平躺抬腿——见第146页动作、交替摆腿、脚尖画圈)能够有效锻炼髋关节屈肌群。进行这些训练时,上身肌群和上腹肌群会用力稳定骨盆,所以,最好先进行此类训练。如若不然,先锻炼腹肌,会导致上身肌群和上腹肌群疲惫,不利于稳定骨盆。以下是锻炼腹肌的几点建议:

明确哪些动作可以真正地锻炼腹肌,哪些动作可以锻炼髋关节屈肌群;

减少髋关节屈肌群的锻炼次数,每周2次为宜,每次训练量不宜过大;

增加能有效锻炼腹肌的动作训练,每日都应进行腹肌训练。如果感到腹肌酸痛,应酌情减量;

增加髋关节伸肌群训练(如超人式伸展、驴式踢腿);

海豹军事体能训练应加入柔韧性训练,包括髋关节伸肌群、腹肌、股二头肌的伸展练习;

应掌握下文介绍的训练技巧。

使用健身操进行全身体能训练时,正确掌握技巧至关重要。

训练过程中,如果目标锻炼肌群力量不足,不能充分发力,那么其他肌肉就会取而代之,结果导致锻炼了不该锻炼的肌肉,容易引发损伤。例如,有些健身操难度过大,由于髋关节屈肌群比腹肌强壮一些,当下腹肌不能充分发力时,让位于髋关节屈肌群发力,结果导致胃下垂和下背部疼痛。因此,锻炼肌肉时,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技巧。

锻炼髋关节屈肌群时,下面这些建议能够有效地减轻下背部压力:

保持一只脚放在甲板上,尽量减少下背部和脊柱受力。很多训练项目要求双脚离开甲板,改良之后的动作使一只脚分担背部受力,帮助支持身体(详见图8-1和图8-2)。

将一只手放在脊柱底部,确保脊柱自然伸展,没有弯曲。

抬头、轻度摇晃双肩,保持脊柱挺直。

锻炼腹肌前,先锻炼髋关节屈肌群。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减轻下背部受力:在脊柱尾部加垫一块5厘米厚的毛巾或腹肌垫。根据解剖运动学,腹肌的运动范围是拉伸状态的30°至弯曲状态的75°~90°,如图8-3所示。所以,在平面上进行腹肌训练的幅度,只是腹肌生理运动幅度的一半。换句话说,在地面、甲板或健身垫上练习腹肌,理想情况下也只能达到一半的锻炼效果。锻炼腹肌的绝佳手段是进行全生理幅度练习,可以在脊柱低端加放腰垫(毛巾)进行练习,详见图8-4。

由于柔韧性有限,初始训练应该以伸展状态时的15°开始,在逐渐增加难度,拉伸到30°进行练习。毛巾是最实用的腰垫,因为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训练角度。

仰卧起坐训练指南

近年来,发展了很多改良式的仰卧起坐训练方法。因为仰卧起坐是海豹队员基本的训练动作,这里有必要阐述一下正确的技巧。

做仰卧起坐时,最佳姿势是仰躺在平地上,大腿与地面成45°,双脚平放在地面上,与肩同宽,双腿可稍微向外倾斜;如果双手抱头,注意起身时勿用力挤压颈部,手指轻轻扶住头部即可。训练时,注意手臂姿势,肘部始终保持位于颈后;关键动作是运用腹肌提拉身体,而不是头部提拉;注意保持眼睛向上方看,这样有助于减轻颈部压力,有利于发挥腹肌作用;直到腹肌全部拉伸时才可起身;尽力下压上身有利于充分锻炼腹内斜肌群和髋关节屈肌群,详见图8-5。

第一次按上述要求做仰卧起坐时,次数一定不会很多,因为正确姿势的仰卧起坐需要更多的力量。你之前的姿势可能大都不正确,做完一个也就相当于完成了半个仰卧起坐。

做仰卧起坐时,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肌肉力量耐力训练原则同样适用于腹肌锻炼。仰卧起坐既可以锻炼肌肉耐力,又可以锻炼肌肉力量,可以通过变换重复次数改变训练目标。可以通过加垫毛巾(腹肌垫)调整角度,开始练习时,应以腹肌伸展15°为宜(见图8-3)。如果想要锻炼肌肉力量,你可能想在腹肌伸展30°的情况下锻炼,如果一次能做15个以上,那么就可以通过变换手臂、负重或者做斜坡仰卧起坐,加大仰卧起坐的难度。图8-6介绍了仰卧起坐的常见做法。做仰卧起坐时,手臂有如下姿势:

双臂放在身体两侧,手扶于膝;

双臂交叉放在胸前;

双手抱头;

双手交叉,举过头顶;为了增加阻力,也可以负重训练。

如果为了提高肌肉力量,每组重复次数应该在15次以下,通过增加阻力提高肌肉力量素质。肌肉力量提高后,就可以进行肌肉耐力训练。通过仰卧起坐训练肌肉耐力时,如果是负重练习,每组重复次数应控制在15~50次。这些原则适用于所有姿势的仰卧起坐(双腿冲天仰卧起坐、转体仰卧起坐等)。

第四节健美操体能训练指南

建议每周进行2次柔韧体操训练,注意应分开进行,不能连续两天进行体操训练。柔韧体操既可用于耐力训练,又可用于力量训练。柔韧体操训练应和其他肌肉增强式训练、力量训练、有氧运动交替进行。身体某一部位的体能专项训练结束后,应进行静力性伸展运动;训练结束后,为保持肌肉温度,不建议迅速减少运动强度,更不能立即停止运动;应该逐渐减轻运动强度,进行适当放松运动。

30分钟的体能训练结束后,应从图表8-1中选择1~3个柔韧体操动作,以放松肌肉。1小时的体能训练后,应该选择3~6个动作放松肌肉。注意保持身体前后部肌肉的平衡,如腹肌和髋关节屈肌群的平衡,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的平衡,髋关节屈肌群和髋关节伸肌群的平衡。中间的放松休息时间,应视体能训练的强度而定。

1.柔韧体操技术动作

2.改良式柔韧体操技术

在体能训练中,可以运用健身操进行力量训练,常用的方法是增加阻力法、同伴辅助训练法、负重法。很多专家推荐同伴辅助法,原因如下:

便捷,可以不使用健身器,可以在任何地点训练;

在基地保证力量训练;

增强搭档之间的默契性。

同伴辅助训练可以根据同伴能提供的阻力大小,进行不同的力量训练。日常健身操训练可以持续提高肌肉的耐力素质。每组重复次数决定了训练类型,重复次数在4~10之间进行的是力量训练;超过10次则是耐力训练。根据具体的体能训练目标,同伴可以通过调整阻力控制重复次数,达到训练目的。为了取得最佳效果,进行此类训练时,请注意放慢速度。表8-2提出了几点训练建议,表8-3则介绍了各种同伴辅助练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