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书法的当下提出及其特色
文人不是一个社会角色的概念,而似乎是凸显文化人的一种特质,近似于文化人格。
中国汉字的毛笔书写终究能成为书法者,从历史的角度看,不完全在于书法和写字的区别,而在于书法的三种品性:一是文化品性。书法需要技巧,要有法,但法度不是绝对的,由书写中所张扬出来的个人情趣、性灵、人格、修养等等这些文化品性才是书法的灵魂和生命。二是书法的历史品性。书法的意义既是当下的,更是历史的。也就是说汉字的毛笔书写被历史认可,能够流传下来的,就可能有供后人研究揣摩的书法价值。三是名人品性。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书法作品,很多都是出自当时的名人之手,特别是汉末魏晋以降更是如此。
“文人书法”的提出,有其历史的和文化的双重背景和根源。书法的发展就目前看。是由精英向民间下落。书法原本的贵族气质和文人情怀在书法艺术中被弱化和被稀释的情况日趋明显。
目前陕西的文人书法,在四个方面显示了自己比较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一、文人书法的文化内涵;二、文人书法的情趣意识;三、文人书法的性灵灌注:四、文人书法的票友心态。书法的票友心态,才是真正的艺术心态。
文人书法还有一个突出方面,就是技巧问题,即形式问题。文人书法家与职业书法家进行文化互补,将造成我国书坛的真正繁荣。
匡燮(作家、书法家)
当代文人书法式微的原因分析
文人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主流。传统文人可以说无人不书,能够在书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书法家,极大多数都是文人。文人气、书卷气是书法审美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当今书坛,文人书法有式微的趋势。主要是文人书家稀缺的缘故。
“文人”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在当下社会,传统文人稀如星凤。“文人”有着特殊的内涵,文人不等于知识分子,甚至不等于文化人。要了解“文人”的内涵,应该把握以下关系:“文人”和“士人”的关系。“士人”往往是从“文人”中产生的。这就是古代的书家,特别是唐宋以来的书家,往往是身居要职的官员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在野的隐逸文人;二是进入仕途的官僚文人;三是短暂为官,大部分时间弃官为文的,或是大部分时间在宦海度过,告老还乡后做一个纯粹的文人的。
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只要是“文人”,他们除了熟悉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学养这一基本条件,还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有风骨,有傲气,将名利看得比较淡,不甘同流合污;二是有个性,有性情,喜欢达情适意,率性而为;三是有雅兴、雅趣、兴趣广泛,往往兼擅琴棋书画:四是比较闲适,属于有闲阶层。
中国书坛“文人精神”水土流失以及“文人书法”、“文人书家”稀缺的原因分析:一是官本位意识侵蚀了文人风骨。二是商品经济大潮动摇了文人的操守。三是通俗文化瓦解了文人信念。
传统文人往往不修边幅,不受约束,率意而为。真正的文人,即使不以书名世,也定然格调高雅。真正的文人,书法是博学之后颐养性情的“余事”。
时代在发展,文人的内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到现代社会,传统文人的土壤日渐消解。在古代,作家、诗人定然是书法家;在近代,不少作家、诗人同时是书法家;而现在,作家、诗人和书法家越来越分离了,很多作家、诗人不是书法家,甚至不会写毛笔字,而书法家队伍也缺少作家、诗人。这也是“文人书法”、“文人书家”稀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斯舜威(浙江作家书画院副院长,《美术报》编辑)
文人书法必将形成
“文人书法”在当今是指非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书法从业人员之外的,多少有点文化影响的人,所写的毛笔字。历史上却不是这样。历史上凡被称作书法家的人,首先,一定是想当然的文人,或者说,是有相当文化修养的人。历史上的书法,是由于书写内容的经典,值得传播而传世。
书法的法,当然是指应该遵循的某种书写规矩,但也决不能墨守呆板,因为它毕竟不是交通管理法、计划生育法、婚姻法甚至反国家分裂法。书法既然属于艺术,那就要体现出唯艺术才可能有的自由、浪漫以及难能可贵的创新境界。“书”再怎么“法”,一看那字,便判断出它是临何帖而来的,终归算不得什么光荣。
传统的书法,内容与形式是血肉一体的,文人既可书法,书家也同擅文章,只存在一个哪方面更突出的评判。现代社会,由于书写工具的变更,书与文逐渐剥离开来。书家多半不够文人,文人多半作书难看,这恐怕是一个现实。
文人书法的兴起,表明文人对于古典美学的怀念,是由民族复兴这一大背景诱发出来的。所以我认为,文人书法是能够成立的。你可以瞧它不起,认为它压根不是书法,但你不能忽视它的面积广大的客观存在。
无论现代文人的书法,还是现代书法家的书法,只能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一部分作品,才算得上“文人书法”。文人书法虽然“其兴也勃焉”,但要达到比较理想的境地,尚需时日。
方英文(《报刊荟萃》主编)
文化断裂中的文人书写
20世纪中国文化的裂变对中国书法传统的影响是难以估计和描述的。清理对书法文化传统影响至烈的重大事件,表现在语言文字方面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汉字的革命;二、文言文的隐退。
使用“文人书写”而不用“文人书法”,是由于:一、“文人书法”这个概念,从古至今,无确定指称。二、我们所指称的20世纪的“文人书写”,则包含了这样的含义:由于社会分工的愈来愈精细,至20世纪,“文人”这个概念已不同于古代“士”文化中的知识分子,而含纳现代意义上的一切人文知识分子,是“文化人”的简称。
将当下的书法状态切分为“文人书法”与“书家书法”的提法是欠妥的。书法是可以从形而下的技术层面和形而上的精神层面两个不同视角来进入认知的,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能切割的。那种“文人”就有“文化”,没有技术,而。书家”就没有“文化”,只有技术的认识是肤浅而缺乏理性的。继承书法的技术传统和文化精神同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从事书法活动的所有人群中提倡加强传统文化(包括汉文字以及文字书写)的修养,同样是十分紧要和迫切需要的。
当代的文人书写,如何才能完成与书法传统的对接,如何才能完成与世俗低层次书写的剥离,进而提升为“有效的书写”,这是我们应当切实关注的一个问题。在目前历史情景中,在文字断裂、文化隔阻的当下,首先肯定最基础层次的汉字书写的价值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吴振锋(陕西美术博物馆收藏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