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16718300000039

第39章 艺术(音乐、舞蹈)(1)

1.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有很多非常有名的音乐家和乐师,也有很多著名的古曲。其中以十大名曲最有代表性,它们是《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和《阳春白雪》。每一部乐曲的后面都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至今听来仍感人至深。

2.《广陵散》

《广陵散》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的民间乐曲。据说是表现“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误了期限,被韩王杀死。聂政为替父报仇,练成绝技,便漆身吞炭,改变音容,回到韩国。他的琴技引起了韩王的注意,便令他入宫演奏。聂政乘韩王用心听琴的时候,从琴腹中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避免累及母亲,聂政以刀毁容自杀身亡。乐曲开始,表现了对聂政的同情,带有叙事性质的感叹。接下来,表现聂政从怨恨到决心报仇的整个过程,最后是对聂政英勇事迹的赞扬和歌颂。全曲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结构宏大,气势磅礴,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3.《二泉映月》

二胡曲《二泉映月》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原名华彦钧)的代表作。阿炳(1893~1950年),擅长演奏琵琶、二胡、笛子等多种民间乐器,卖艺为生,中年后双目失明,因此人们习惯地叫他瞎子阿炳。《二泉映月》描绘的不是现实中二泉映月的景色,而是一曲悲歌。这首乐曲原无标题,是阿炳走街串巷卖艺奔波一天,生活仍无着落,心情忧郁时拉的,阿炳自称它是“依心曲”、“自来腔”。民族音乐家杨荫浏先生给此曲起名为《二泉映月》。乐曲委婉流畅,意境深邃。在演奏中经常使用到滑音和增添音,给乐曲增添了几许悲怆的情调。听曲犹如见人,是一个民间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抒发他心中的不平与忧愤。

4.《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相传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刻画了刘邦“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乐曲一开始,琵琶在高音区奏出强烈而雄壮的“鼓声”,然后模拟号角、马蹄声,表现战场的紧张气氛和壮阔场面。然后,乐曲的曲调,好似唢呐吹奏,使听众联想到戏曲舞台上大将出场的情景。接着是整齐的节奏,仿佛战士在列队行进,不一会,节奏由慢而快,这是表现汉军兵士分散埋伏的紧张而匆忙的活动。刀枪相接交锋的音响出现了,跟随着的是强烈的音响,这是大战的气氛。中间出现一段细腻的曲调,模拟箫的音色,象征着张良用箫声涣散项羽军队的军心。然后,琵琶用两弦特殊的技法奏出无固定音高的延续声响,给人以厮杀、呐喊之声齐起的印象,再次将乐曲推向高潮。这首乐曲内容壮丽辉煌,风格雄伟奇特。

5.《雨打芭蕉》

《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中的优秀曲目。乐曲开始时旋律优美、清新,表达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乐曲中间多用短促的顿音、加花等技巧使旋律起伏变化,并在速度、力度上构成鲜明对比,使人似乎听到了雨滴打在芭蕉树上的淅沥之声。最后的快板段落气氛热烈,体现了人们丰收在望的欣喜之情。20世纪50年代初期,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时,广东代表队演奏了《雨打芭蕉》,由于增加了笛子和碰铃,更显得充满热情,富有生气。后来又经过多次改编,配上了多声部,采用了一些新的作曲技法,音调更为精彩,别有情趣。

6.《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是唢呐独奏曲,又名《百鸟音》、《百鸟语》,流传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一带。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百鸟朝凤》因演奏场合的群众性和流动性,乐曲可长可短,演奏者根据自己的技术特长和现场的情况作即兴发挥,所以没有严格的规定。乐曲的结构是具有循环原则的多段体。每个旋律段落优美流畅而活泼,中间穿插各种禽鸟的鸣叫声,有的把公鸡报晓和母鸡生蛋的叫声都表现出来了,还有模仿蝉鸣和小孩哭声,显得非常有趣,富于生活气息。

7.《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吟》、《玉妃吟》。乐曲借物咏怀,通过对梅花傲霜斗雪、清雅高洁的性格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具有刚毅不屈的品质的人的赞赏和歌颂。音乐形象生动,意趣高雅,是我国古代琴曲中的一部佳作。《梅花三弄》最早为笛曲,相传为东晋时期桓伊所作。后来,唐代颜师古将《梅花三弄》改编成同名的古琴曲。从此,这首乐曲便在古琴音乐中保存下来。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明代琴谱《神奇秘谱》就载有这首琴曲的曲谱。曲名《梅花三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它的内容是表现梅花的;另一个是音乐中有一个曲调在不同段落中重复出现了3次,故称“三弄”。

8.扬琴

扬琴又称扇面琴,流传于波斯和阿拉伯一带,大约在明末清初,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广东沿海地区,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成为了我国的民族乐器。扬琴其琴体为木制,形状为扁平扇面,钢丝弦1档至18档。扬琴善于快速演奏各种不同的音型和不同情绪的乐曲,既可独奏,又可为其他民族乐器如竹笛、二胡、唢呐等伴奏,是重要的民族乐器。

9.二胡

二胡属弓弦乐器,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至今已有1 200多年的历史。二胡音色优美、柔和,似人声歌唱一样,人们形象地称其为“会唱歌的乐器”。二胡琴身为木制,由琴杆、琴筒、琴轴、琴弦、琴码、千斤、琴弓等部分组成,两根琴弦按纯五度关系定弦。常用的右手指法有连弓、快弓、顿弓、抛弓、颤弓等,左手指法有揉弦、滑音、泛音、拨弦、弹弦等,在民族乐队中为主要乐器之一,常用于独奏、齐奏、合奏、领奏、重奏等,表现力非常丰富。著名的二胡曲有《二泉映月》、《光明行》等。

10.唢呐

民间称唢呐为“喇叭”,属簧管乐器,管身为木制,上有喇叭口为铜制。唢呐原先流行于阿拉伯国家和地区,金元时传入中国。唢呐大小不一,一般有8个音孔,发音响亮,常用独奏、合奏、重奏等形式演奏.为民族乐队中主要的色彩乐器,也是民间喜庆或丧葬活动的主要演奏乐器。唢呐演奏技巧分口内技巧与手指技巧,可演奏出花舌、弹音、箫音、滑音、叠音、打音等,音乐表现力十分丰富。著名曲目有《百鸟朝凤》、《小开门》等。

11.笛子

古代称笛为“横吹”,俗称竹笛或笛子,由竹管制成,上有黄豆大小的吹孔,靠近吹孔有同样大小的膜孔一个,另有指孔6个。8个孔呈直线排列,其中膜孔用竹膜或芦膜粘贴,尾部常有若干个音孔。吹奏时,吹入的气流使笛膜产生振动并发出微弱的声音,笛膜的振动使气流和竹体产生共振,将声音扩大后通过出音孔传出。一支竹笛通常可以奏3个至4个调的乐曲,一般用于独奏和合奏,也可用于重奏或伴奏,是民族乐队中主要的乐器之一。

12.琵琶

琵琶属弹拨乐器。因弹奏时的方法而得名,向前弹出去称“批”,向后挑奏称“把”,古代为了与琴、瑟等乐器统一文字上的写法而改称为琵琶。现代琵琶共有6相24品,演奏技法十分丰富,可演奏单音、双音、三音和四音,能演奏的和弦也较丰富。琵琶其琴身由半梨形的音箱、琴颈、琴轴、四根琴弦组成,半梨形的音箱面板上设有“相”和“品”。4根弦按四、五度关系定调。常用于独奏、合奏、重奏等,是民族乐队中的重要乐器之一。著名的乐曲有:《十面埋伏》,《月儿高》、《大浪淘沙》等。

13.箫

箫,又名洞箫,吹奏乐器。单管竖吹的箫在汉代陶俑中已出现。现代箫用紫竹、黄枯竹或白竹制作,全长70~78厘米,管身内径1.2~1.4厘米。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上端边沿开吹口,管身中部开6个按音孔,前面5个,后面1个,后面下方开出音孔2个,其下开助音孔2个,不设膜孔。有的箫增至8个按音孔,并带有铜插口,可微调音高。箫的定调不一。常见的为G调,箫音色柔和、低音深沉,弱奏最具特色。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器乐合奏及越剧伴奏。琴箫合奏也是常见的演奏形式之一。

14.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距今已有1 300多年历史。最早产生于东胡的奚部,因此被叫做“奚琴”或“奚胡”。马头琴音乐深沉、浑厚、苍劲辽阔,适于表达勤劳、强悍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感情,很快在草原上传播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人民对马头琴愈加热爱,它成了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15.鼓

鼓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劳动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乐器。在世界各地,几乎每个民族、部落都有本民族特色的鼓乐。据传说,我们的祖先发现枯树干和实心树干有完全不同的声音,并且发现中空物体有音量增大的共鸣作用,便用空心树干蒙以兽皮和蟒皮做成了木鼓,供娱乐时敲打。到了汉朝,不仅有大小、形状、质地、装饰不同的鼓,而且民间出现了舞鼓乐。汉初守卫边疆的军队常用鼓、箫、笳等乐器合奏一种乐曲,以壮军威,叫做“鼓吹”;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者,叫做“鼓角”;出战时擂鼓呐喊,大张声威,叫做“鼓噪”。

16.笙

笙,别称“芦笙”,记谱方式采用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其结构尤主要由笙簧、笙苗(即笙体上的许多长短不一的竹管)和笙斗(即连接吹口的笙底座)3部分构成。笙簧古代用竹制,现代多用响铜;笙苗多用紫竹制作,每一竹管的下端嵌接有木制笙脚以装簧片。笙是古老的中国民间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属于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笙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它的分布在中国非常广泛,大致有十七簧、二十一簧和三十六簧3种规格。多用于合奏以及地方戏曲伴奏。

17.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种弹拨乐器,由或扁平或瓢形的木制音箱组成,琴杆细长,上嵌有八个或十个品位,按四、五度定弦,可奏和音。演奏注重弹与挑,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冬不拉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变化多端,适合表现快速的乐曲。冬不拉的种类繁多,大都由整块松木或桦木凿成。音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三角形,以近代诗人阿巴衣的名字命名,叫“阿巴衣冬不拉”;一种是椭圆形,以哈萨克的民间阿肯江布尔的名字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两种冬不拉,外形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琴弦用羊肠制成,多数为两根,也有三根的。现已改用尼龙缠钢丝弦代替了羊肠弦,并增加和使用铜质品位。

18.筝

筝属拨弦乐器。战国时出现于秦国,因此又称为“秦筝”,那时筝只有5根弦,现经过改革,已增至21和25根弦等,定弦是按五声音阶来排列的。一般D调为本调,常演奏D,G,C,A调的乐曲,一般按传统演奏法演奏,是用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弹弦,用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弦,以取得弦音的改变。现代演奏方法已十分丰富,如左手的颤、按、滑、揉等,右手的劈、托、排、勾、剔、抹、指摇等,常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著名的筝曲有《渔舟唱晚》等。

19.弓弦乐器

弓弦乐器主要包括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低提琴4种。其中小提琴是木制的,分为琴颈、琴身、琴头,有4根弦,按5度关系定弦,是演出现代交响乐最重要的乐器之一。最著名的小提琴制作人是意大利的亚麻悌,后来他的传人进行了一些改进,使小提琴的音色和外形更趋完美,其外形和制作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大提琴是小提琴体积的2倍,音域广泛,既可用来伴奏,又可以独奏。

20.钢琴

钢琴,是全人类公认的“乐器之王”,这是由钢琴独特的构造所具有的无比强大的表现功能所决定的。钢琴琴体为木制,内装有钢板,其上张有琴弦200多根,按键时,通过小大槌(上蒙有厚绒)击打琴弦发音,音量变化通过指触力度或踏板的选择而取得,键盘分黑键和白键,按十二平均律半音排列(即相临两音为半音关系)一般为88键或85键,音域宽广,记谱用大谱表。钢琴音色高中音区明亮、清纯、华丽,低音区浑厚、低沉,其音域之宽是任何单件乐器无法相比的;从外形上来看,钢琴可分为立式和三角两种;从演奏形式上来看,主要用于独奏和伴奏,同时还可合奏、重奏,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协奏等。

21.小提琴

小提琴俗称“乐器之后”,源于阿拉伯,后传至意大利,经数百年的演变过程,于十五六世纪逐渐定型,琴体为木制,琴身由面板、背板、边板、琴颈、指板、琴弦(四根)、弦轴、琴马、系音板、腮托、琴弓等部件组成。演奏时将琴腮托部于下颚与左锁骨之间,左手持琴颈按弦,右手执弓拉奏。演奏技巧有:左手为换把、换弦、移指、滑音、揉弦、拨弦等。右手为换弓、跳弓、颤弓等。音色华丽优美,表现力很强,能演奏单音、双音、三音和四音。演奏形式有独奏、重奏等,是管弦乐队及交响乐队中重要的乐器之一。

22.口琴

口琴的琴身是木制的,两侧饰金属片,内装许多小簧片,按照自然音阶排列,只要用嘴对准上侧的小孔吹吸就可发音。口琴的吹奏方法很多,可以吹单音、双音、和弦,还能模仿某些乐器的声音。口琴可以独奏,可以为歌唱伴奏,也可几个人重奏或几十人用不同类型的口琴合奏,还可以和其他乐器一起演奏。因为口琴是一种大众化的簧片乐器,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价格低廉,吹奏起来也比一般乐器容易。所以被称为最简便的乐器。

23.小号

小号的出现始于人类发现海螺或兽角可以发出声音。约19世纪初开始出现带有活塞的小号,一般常用的活塞数为3个,管体为铜制,其音色激昂辉煌,富于号召力,常常用以表现队伍行进场面或催人奋进、鼓舞士气的战斗场面,加弱音器演奏时能够产生一种特别的音响效果。一般演奏技巧有单吐、双吐、三吐、断音等,记谱用高音谱表,在管弦乐队或交响乐队中它是不可缺少的高音旋律乐器。

24.萨克斯管

萨克斯管是一种装有单簧片的吹管乐器,是比利时人萨克斯于1840年发明的,故名萨克斯管。萨克斯管是管乐器中表现力很强的乐器,力量饱满且富于歌唱性,能保持均匀的颤音和动人的音色。在强奏时有一种令人兴奋的情调,多用于爵士乐队和军乐队。

25.古典舞蹈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中国古典舞大约在唐代宫廷舞中达到了高峰。讲究手、眼、身段、步法的配合,动作有柔和圆润与夸张刚硬的不同,形成很多表演程序,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26.现代舞蹈

20世纪初,出现了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现代舞。现代舞没有固定的模式,强调发挥艺术的个人特色,崇尚自由,崇尚创新。美国女舞蹈家邓肯是现代舞的创始人,之后一代代现代舞艺术家为创造出有个性的作品,不断探索创新,陆续出现了很多现代舞的流派,包括新先锋派、象征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