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活中的博弈
16727200000038

第38章 看春秋战国 悟人生博弈(1)

春秋战国是充满战乱的时期,但时势造就英才。在战争中很多决策者与谋略者凸显出他们在战争统筹与规划中超群的博弈才能。当你阅读春秋战国的故事时,不妨去领悟其中充满智慧的博弈,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精通博弈的智者。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孙叔敖是楚国的大功臣,为相多年,帮助楚王治理国家,深受楚国人民的爱戴。由于为官清廉,家里非常贫困穷苦。

孙叔敖年老时身体多病。他知道自己已时日不多,在一次病得很厉害时把儿子叫到床前,告诫儿子说:“楚王曾多次封我一块好土地,我都没接受。倘若我一死,楚王定会封赐予你。你一定要记住:好土地你千万不能接受。楚国和越国交界有个叫‘寝丘’的地方,土地荒芜贫瘠,地方遥远偏僻,名字叫得也不顺耳。楚国人相信鬼神,越国人好祈福。要想后代长期保住封地,你就要那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召见孙叔敖的儿子,要把临近都城的一块富饶之地封赐给他。

孙叔敖的儿子按照父亲的话再三婉言拒绝,并坚持请求受赐寝丘。

楚王和臣僚都非常奇怪:孙叔敖如此聪明,可儿子为何这等愚钝呢?那是一个任何人都不想要的地方啊!

由于孙叔敖儿子的坚持,楚王只好把寝丘封赐给了他。

很多年后,其他人受封赐的肥美的土地都没保住,有的被新的宠臣霸占,有的被而后的楚君收回,有的甚至成了楚国与别国相争的战场。只有孙叔敖的子孙后代,一直保有着寝丘。尽管这块土地赋税微薄,但却能世代享用。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获得长久的利益,但他们更想得到最大的利益。故事中的臣僚们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为了一块肥美之地争得你死我活,虽然最后会有人获得封地,但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更有权势的人夺去;而孙叔敖临终前对儿子的嘱咐却让孙家世世代代拥有了一块土地。

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所有人都把目标集中在几种比较优秀的事物上,那么每个人所面临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竞争的结果是一部分人最终一无所获,有的人虽然能暂时地占有,但不久后,又会被更强大的人夺走。好东西大家都想要,比较差的东西却无人问津,为什么不去选择那较差的东西呢?拥有较差的东西总比两手空空要好,人们的贪婪心理让他们自己失去了永久的利益。

这正是博弈中的少数派策略。如果大家都去争某一种事物,你不妨当一当少数派,另辟新径,选择别人都不去选择的东西。你会发现这样的选择往往会让人大有收获,因为你根本就没有竞争对手。

假如大家都在剧院里看演出,忽然失火了,很多人都向出口挤,这样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大家谁都无法逃生。不妨避开人多的地方,去寻找另一个门,那样你就能毫不拥挤地逃离火场了。

少数派策略在生活中很常见。只要能做到不盲目跟风,跳出人云亦云的怪圈,另辟新径,你就可以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越国有两个人,叫甲父史和公石师,他们各有所长。甲父史头脑聪明,善于计谋,但处事犹豫不决;公石师为人干脆,处事果断,但缺少心计,做事马虎大意。

因为这两个人关系很好,所以他们经常取长补短,共同谋事。他们虽然是两个人,却心有灵犀。两个人只要一起干事,准会成功。

后来,他们因为一点小事而起了冲突,吵完架后各奔东西。当他们各行其是的时候,却屡遭败绩。

一个叫密须奋的人实在看不下去。他哭着规劝两人说:“你们是否听说过海里的水母?它看不到东西,靠虾来为其带路,而虾则分享着水母的食物。这二者相依相靠,谁也不能离开谁。我们再看一看琐吧!它是一种带有螺壳的共栖动物,寄生蟹把它的腹部当作巢穴来休息。琐饿了,靠螃蟹出去给它觅食。琐因吃到了螃蟹带回的食物而饱,螃蟹因有了琐腹部的巢穴而安定。这是又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例子。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不知你们是否听说过。它前腿短,善觅食而不善行走。可是虚则四足高、善于走路而不善觅食。平时虚靠提供的甘草维持生计;一旦遇到危险,虚就背着逃跑。它们也是互相依赖而生存的。恐怕你们没见过另一典型例子,那就是西域的二头鸟。这种鸟有两个头,但是彼此妒忌、争来夺去。它们饥饿起来互相啄咬,其中的一个鸟头睡着了,另一个鸟头就往它嘴里塞毒草。睡梦中的鸟头一旦咽下了毒草,两个鸟头就会一起死去。它们谁也别想毒死另一个而得到好处。下面我再举一个人类的例子。北方有一种‘比肩人’,这种人是肩并肩长在一起的。他们轮流吃饭、睡觉,交替看东西,一个死则全死,同样是二者缺一不可。现在你们两人就如同这种‘比肩人’。而唯一的区别在于,‘比肩人’是通过形体,而你们是通过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既然你们独自做事时屡遭失败,为什么还不和好呢?”

甲父史和公石师听了密须奋的话,相视而说:“要不是密须奋这番道理讲得好,我们也许还会遭受更多的挫折!”于是,两人和好,重新在一起共同做事。

生物界中各种个体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争生存、求发展的斗争中,只有坚持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才能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以上的博弈中,参与者往往有四种组合:首先,双方均采取合作的方式,互不背叛,互相享受合作带来的成果,这是双方的最优策略;其次,双方相互背叛,使合作破裂,这样是最坏的选择。因为本来很完美的优势互补使博弈双方能都处于最佳状态,获得最大赢利,而一旦分开,各自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最终因为缺少合作而灭亡;再次,一方坚持合作,而另一方独断独行,这样的结果只对独断独行的一方有利,因为它可以获得对方的帮助,而自己却用不着付出任何代价。

可见,在博弈中合作是促进利益提高的重要手段。如果不能达成合作,虽然各自可以获得一些利益,但比起联手所获得的,就少得多了。

春秋时期,齐景公培养了三个大力士。由于他们对君臣大义和朝廷礼仪一点不懂,所以众大臣及景公都很厌恶他们,后来齐景公想除掉他们。但是他们力大无比,并且武艺高强,没有人是他们的对手,没有人能够近他们的身,所以一直找不到好办法。

晏子给齐景公出了个计策,赐给三个大力士两个鲜桃,让他们互相比功劳。谁的功劳大,鲜桃就给谁吃,晏子的意思就是想让三个大力士自相残杀。

于是,景公把他们三个叫到面前,然后叫奴仆端出两个鲜桃放到他们面前,并对他们说:“三位爱卿,你们都是寡人用心培养出来的大力士,寡人想奖赏你们。

但是今日奴仆们在后花园里只摘到两颗鲜美的桃子,寡人想把它们奖赏给你们三人中功劳最大的两个,可是谁的功劳最大呢?你们自行决定吧。”

大力士公孙接说:“当年主公在狩猎时遇到两只凶猛的老虎,我一一将它们打死,才救得主公一命,如此大的功劳,就可以独自吃一个鲜桃!”说着抓起一个鲜桃,站起身来就要吃。

大力士田开疆说:“当年主公被敌军围困,我一人手持兵器两次冲向敌军,最终敌军撤退,主公得救。如此的功劳,也可以独自吃一个鲜桃!”说完,他也抓起一个鲜桃起身要吃。

两个鲜桃都被占有,第三个大力士古冶子说:“我曾保护君王渡黄河,一只鼋鱼咬住左骖马,把它拖进砥柱山下的旋涡里。我跳下河去,逆流追出百步远,又顺流追赶了几里远,最后将鼋鱼杀死。一手抓住左骖马的尾巴,一手提着鼋鱼头,像仙鹤一样浮出水面。渡口的船夫都说:‘河神出来了!’他们仔细一看,才看清楚我举起的鼋鱼头。如此重大的功劳,也可以单独吃一个鲜桃!你们两个人还不赶快把鲜桃放回到原处!”古冶子说着利剑出鞘,拉开决斗的架势。

大力士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没有你勇武,功劳也没有你大。却毫不谦让地拿起鲜桃,这是贪婪。既然如此,如果我们还不死,真是不知羞耻了!”

于是公孙接、田开疆就把两个鲜桃放回去,拔剑自刎了。

看到这种悲壮的场面,第三位大力士古冶子说:“你们两位都死了,唯我还活着,这是不仁爱;用语言羞辱人家而夸奖自己,这是不道义;悔恨自己的行为而不去死,这是懦夫之举。你们两位送回鲜桃,为保持气节而死了,我绝对不会单独享受两个鲜桃!”

于是,古治子也自杀了。

三位大力士把勇敢和气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结果因为两个鲜桃而死。这是晏婴用的计策,为齐国消除了隐患,这件事办得简明、快捷,没费吹灰之力。晏婴真是机敏过人啊。

“二桃杀三士”意为将两个桃子分给三个人吃,人为造成分配不公,将矛盾激化导致三个人自乱。通过案例来看,对付这三个人关键在于瓦解他们的同盟,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内部产生矛盾。利用奖金、名利、地位的提升等各种手段让这几个人去竞争,再团结的人也架不住功名的诱惑。毕竟他们是三个人,而不是一个人,时间长了都会猜疑对方,这样管理者就能够主动利用他们的矛盾各个击破,最终收服这些狂人。

从博弈的角度看,“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在“懦夫博弈”中我们曾经提到过,在出现争执的情况下,适当地做一做懦夫对自己对大家都有好处。

这里我们需要提到的退让博弈,又可以叫做博弈中的退让计。退让可以让你在保全自己原有利益的基础上求得更多的收获。人们常常说:以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这的确是交际中的一条妙计。

楚国一直是南方诸国的霸主。自晋献公十一年(前666年)伐郑开始,一直在准备北上。晋献公十八年(前659年),楚国又向郑国出兵。于是齐桓公与管仲约诸侯共商救郑抗楚事宜。由于楚国不断进攻郑国,齐桓公和管仲约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组成联军南下,首先把蔡国攻下,而后直抵楚国。楚国在紧急的形势下,派使臣屈完出来与齐桓公谈判。屈完说:“你们住在北海,我们住在南海,相隔甚远,互不干涉。这次你们到我们这里来,有何目的?”跟在齐桓公身旁的管仲听了之后答道:“从前召康公奉了周王的命令,曾对我们的祖先太公说过,五等侯九级伯,如有冒犯你们都可以去征讨。东到海,西到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都在你们征讨范围内。现在,你们不向周王进贡用于祭祀的包茅,这是公然违反王礼。而且昭王南征,至今未回,这事也定与你们有关。我们现在兴师于此,正是要问罪于你。”屈完回答说:“没有进贡包茅,确实是我们的过错。但昭王南征未回是发生在汉水,你们只管去汉水边打听好了。”齐桓公见楚使屈完的态度不软不硬,就命令大军在陉(今河南郾城南)驻扎下来。

南北两军对峙,从春天到夏天,已达半年。楚国又派出屈完和齐桓公、管仲谈判。齐桓公、管仲早就无心打仗,只是想通过这次行动来长长霸主的威风,吓唬吓唬楚国。所以他们立刻就同意与屈完谈判,并达成协议,将军队撤到召陵(今河南偃县)。齐桓公为了炫耀其强大的兵力,就请屈完来到军中与他同车观看军队。齐桓公指着强大的军队对屈完说:“带领如此的军队去打仗,没有敌人能抵抗得了。

带领如此的军队去夹攻城寨,没有城寨攻克不下。”屈完很沉静地回答;“国君,用你的仁德来安抚天下诸侯,谁敢不服从呢?如果只凭武力,我们楚国可以把方城山当城,把汉水当池,城如此高,池如此深,你的军队再强大,恐怕也难以攻克。”回答得委婉有力。迫于形势,齐桓公同意与楚国结盟。这样南北军事对峙宣告结束。

作为一个明智的博弈者,无论面对强大的还是弱小的对手,都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见好就收。如果一味地坚持毫无意义的抗衡,那么对双方来说都是莫大的灾难。如果你有强大的实力,那么见好就收可以让你更强大;如果你是单薄的弱者,那么见好就收可以让你保存自己。当对方提出合作,或者给自己台阶下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双方的共赢,结束无谓的僵持。

可以说,故事中两军对垒是一种斗鸡博弈,也可以说双方已经进入了“囚徒困境”。如何才能让自己占据优势,力争得到最大收益,确保损失最小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求双方的合作,在对方提出和解或者是要求谈判时,你要懂得见好就收,从而避免因盲目对抗造成的损伤。

总的来说,在博弈中选择退让可以让双方都有收益,而如果选择进攻,则会导致两败俱伤。见好就收,适当妥协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哲学,可能会有人说这是圆滑,但圆滑也是一种智慧。

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诸侯割据,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战国时期”。在魏国做官的孙膑,因为受到同僚庞涓的陷害,后被齐国使臣救出,逃到齐国国都。

齐国使臣将孙膑引见给齐国的大将军田忌,田忌向孙膑请教兵法,孙膑不停歇地给田忌讲了三天三夜。田忌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将孙膑待为贵宾。孙膑对田忌非常感激,经常为他出谋划策。

赛马是当时最受齐国贵族喜爱的活动。从国王到大臣,经常以赛马取乐,并以重金下注。田忌多次与国王及其他大臣赌马,但屡赌屡输。一天他又输了,回家后很不开心。孙膑安慰他说:“下次赛马时带我到马场看看,或许我能帮你。”

又一次赛马时,孙膑果然随田忌来到赛马场,满朝官员和平民百姓也都来看热闹。孙膑看到,比赛的马按奔跑的速度分为上、中、下三等,等次不同佩戴的装饰不同,各家的马均按等次比赛,赛制为三局二胜。

经过仔细观察后孙膑发现,田忌的马与别人的马相差并不远,只是策略运用不当,导致失败。孙膑对田忌说:“大将军,请放心,我有办法让你取得胜利。”田忌听后非常高兴,立刻以千金作赌注约请国王与他赛马。国王在赛马中可是从没输过,所以很自信地答应了田忌的邀请。

比赛前田忌按照孙膑的提议,用上等马鞍装饰下等马,以此冒充上等马,与国王的上等马比赛。比赛开始,只见国王的上等马飞快地冲在前面,而田忌的马远远落在后面,国王得意地放声大笑。第二场比赛,还是根据孙膑的提议,用田忌的上等马与国王的中等马比赛,在一片喝彩中,只见田忌的马飞一般冲到国王的马前面,赢了第二场。关键的第三场,田忌的中等马和国王的下等马比赛,田忌的马又一次超过国王的马,结果三局两胜,田忌赢了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