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要懂心理学
16727500000014

第14章 病人心理和健康--好心情更容易康复(2)

尊重病人的性格和人格:了解病人的性格特点,对病人的需要给予合理而真诚的关心,这是对病人进行成功的心理调节的基础。病人相信医生给了他最大的尊重,并且相信医生在真心地关心他的健康,这往往能促使病人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使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把病人分为“奴隶”病人和“自由人”病人。奴隶病人的医生只根据经验开药方,好像他们对一切都了然于胸,他们像暴君一样发布命令,不许病人有任何抱怨或抗议,然后再匆匆地给下个病人开药方。可是,(自由人”病人的医生会认真询问病人的病情,找到疾病的心理根源,他们不只从病人那里了解情况,而且还会诚恳地为病人提出治疗意见,除非得到病人的信服,他们才会给病人开药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医生的对病人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善于发现病人的积极因素:进行治疗的目的,不只是要消除病人身体上的疾病,而且在病人身体健康恢复的同时,还要重新调节病人的心理,以便使他的身体、精神和社会三者之间得到完美的和谐。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努力挖掘病人身上的优点和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医生应该引导病人积极乐观地看待自己的疾病,不断加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争取做自己身体的主人,而不是只知道依赖医生和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应该是病人和医生共同创造新生活的过程。

尽量创造舒适的医疗环境:医疗环境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理,从而也间接地影响到治疗的效果。比如,柔和的光线和和谐的颜色能够安抚病人的情绪。有研究显示,色调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如果病房的墙壁使用浅蓝色或淡绿色,就有助于稳定病人的情绪,就如同富有生机的鲜花,能够引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所以,有条件的医院往往会建设花园式的庭院,以供病人散步和休息,这对病人的康复是很有帮助的。现在,音乐和健康的关系引起人们的重视,音乐也成为治疗疾病的好方法。

求生是人的本能,我们可以说,几乎没有人不害怕死亡。所以,当绝症突然降临在自己头上时,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心理变化。现在,人们面临的不治之症主要有脑血管病、心血管病、肿瘤等,其中最能让人感受到死亡恐惧的就是癌症。“绝症”的降临会给病人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这种痛苦本身就可能把人带向死亡。面对死亡,人们会有不同的反应,可是死亡之前的人们还是会有一些共同的反应。危重病人常常要经历一下几个阶段:

否认期:一开始,患者不愿意承认自己病情严重,还抱有侥幸心理,一旦确诊之后,便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急躁和恐惧情绪,迫切希望自己得到最好的和最及时的治疗,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没有思想准备,总希望自己的病情能够出现奇迹,比如医生诊断错误或者遇到医术高超的医生把自己的不治之症治愈了。

有些病人不但不肯承认自己病情严重的事实,而且为了避免家人悲痛,还故意显出快乐和满不在乎的神态,以掩饰内心深处的极度痛苦。面对这样的病人,医生应当劝说家属不要在病人面前露出难过的样子,这样能够缓解病人心里的痛苦。

愤怒期:经过否认期之后,病人清楚自己生命危在旦夕,可是又忍不住会怨天尤人,感叹自己命不好。这时,病人常表现出悲愤、烦躁、绝望等消极情绪,并且会排斥医生,拒绝治疗。比如有些老人因为耳朵背,听不清别人的正常讲话而变得疑神疑鬼,甚至会仇视周围所有的人;有些病人会拿家人和医护人员出气,借此来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

面对病人不可理喻的愤怒,护士要善于体谅和宽容病人,对病人说话时声音尽量大一点,以免病人胡乱猜疑,用真诚的心对待病人,不断地安慰和鼓励病人,使他精神振奋,勇敢地和病魔作斗争。此外,医生还应该告诉家属,病人的愤怒反应都是疾病引起的,说服家人不要和病人计较,要和医护人员配合,真诚地同情和关心病人,细心周到地照顾病人,尽快使病人度过愤怒期。

妥协期:当病人从愤怒期转入妥协期时,他看起来心情平静、态度友善、沉默不语。在这个时期,病人可以顺从地接受治疗,在生理上要求有周到和舒适的护理,在心理上,能够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在治疗上,希望自己得到最好的治疗,希望自己能够活得更长久一点。护士应该尽可能地安慰和关心病人,努力让病人少受一点疾病的折磨,争取让病人过得舒适而愉快。

抑郁期:这个时期,病人知道自己处于生命垂危的状态,从而表现出了极度的伤感,并急于为自己安排后事。这个时候,病人最不愿意说话,可是又很害怕孤独,希望多见一些自己以前的亲朋好友,希望拥有更多人的同情和关心。面对这种情况,护士要学会同情和理解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准许亲人陪护和亲友探望,争取让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和亲人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但是要叮嘱亲人控制自己的情感,以免增加病人的悲痛。

接受期:到了这个时候,病人心里非常平静,面对死亡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时病人可能会因为临终前疼痛难忍而产生速死的想法。也有些病人虽然病情非常严重,意识却很清醒,流露出对人生的留恋,不想离开这个世界。比如那些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轻人,虽然难以忍受疾病的折磨,但是仍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亲人,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

在这个时候,护士要帮助病人安详地离开人世,让病人和家属感到安慰是护士的崇高责任,是高尚情操的体现。护士应该一直守护在临终病人的身旁,帮助病人整容。听觉是人们最后丧失知觉的器官,所以不能在病人面前谈论对病人心情不利的话。有些病人没有等到亲属就离开了人世,这时护士应该代替亲人接受并保管遗物或记录遗言。

临危病人常常会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了解他们的真实心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关怀他们,使他们顺利地度过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临危病人常见的心理需要有:

渴望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对于那些患有绝症的病人,虽然医生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仍无法阻止病情的恶化,病人已经明白病情的严重性,这时他们会产生一种奇怪的心态,他们想要知道自己病情的真实情况,想知道自己究竟得了什么病,到底还能活多久。这可能是因为病人在离开人世之前有些事情需要处理,也可能是因为他想要利用自己剩余的时间来完成某项还未完成的事情。

以前不告诉病人真实病情,是担心他会承受不了打击,害怕影响疾病的治疗,可是在病情没有转机的情况下,当病人马上就可能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如果我们再隐瞒他的真实病情,那就属于剥夺病人正常权利的不人道的行为,这时,医生要坦诚地告诉病人的真实病情,劝导他要勇敢地面对现实,让他珍惜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医生在告诉病人病情的时候,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尽量使用病人容易接受的语言。

希望保持完整的形象:临危病人如果觉得自己的形象和从前不一样,就会影响自己被对待的方式,同时也会影响病人的自我肯定,所以保持完整的形象不但是保持自尊的来源,也是获得别人尊重的原因。

强烈的失落感引起强烈的需求感:临危病人会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拥有的一切都会随着死亡的来临而消失,这种被剥夺的感觉使病人产生一种人生虚幻的感觉,进而感到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在感到失落的同时,病人会对家人和生命产生一种难以割舍的依恋。

因孤独而引起的关怀需求:虽然病人有时会表示自己希望安静一会儿,可是病人都不喜欢孤独,他很害怕被家人和朋友抛弃,渴望被别人关心,渴望心里的温暖,对此病人家属要特别注意,尽量满足病人的这种关怀需求。

不希望自己拖累家人:临危病人都不希望自己成为家人的负担,不希望自己的病情给家人带来悲痛,家属要体谅病人的这种心情,尽量不要因为病人即将离开人世而表现出过分的悲伤。

一般来说,临终病人都会对家庭和社会提出一些希望和要求,比如,要求配偶照顾好孩子,希望自己的工作单位平时多照顾一下自己的家人等。病人单位的领导应耐心倾听病人的临终诉说,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在心理上给予病人最后的安慰,使他能够毫无牵挂地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临危病人,我们应该做的临终关怀一般有:

1.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满足病人的愿望和要求,使他能够享受生命最后的乐趣。

2.家人、朋友和医生都要尽力关心和帮助病人,使他们在生命的最后能够感受到温暖。

3.尽量帮助病人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

4.尽可能地替病人争取福利,并且鼓励他们和医务人员合作。

5.帮助病人培养健全的心态,使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依然能够维持人的尊严,最终安详地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