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做最好的情绪调解师
16728100000004

第4章 情绪伴你一生(1)

情绪是我们心中的一片海洋,会泳者收获事实,迷失者自我埋葬。

——[美]摩里·克里斯汀

成长的历程可能艰辛、坎坷,调解自己的情绪,为自己的成长铺路。那样,再大的艰难也会迎刃而解。

与孤独同行——孤独是成长的一部分

能者,因为孤独而强大;弱者,因为孤独而崩溃。鹰,因孤独而赢得高远;人,因孤独而获得深邃。

有个男孩,父母在他5岁时双双出国,八年来他一直和外婆一起生活。父母为了补偿孩子,拼命往家里寄钱,但他们不知道孩子不仅成了班上的“游戏大王”,还成了一个“小款”,最出格的一次“壮举”是包场让班里近20个孩子陪他玩通宵。他父母知道后,气得几乎吐血,并对儿子发狠说,学不好英文耽误了出国就要敲断他的腿。可儿子根本不在乎,说自己这八年像孤儿一样长大,“我干吗要成为令你们骄傲的人?你们管过我吗?知道我的不快乐吗?”

孩子的话虽然有点强词夺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在“类孤儿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身心都受到或多或少的伤害,除了单亲家庭之外,父母或双双出国,或忙于工作,很少关心孩子的所思所想。

但是,年少时的孤独是表面的,虽然总会表现在脸上,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孤独,他们只是感觉缺少爱与关怀。他们此刻需要的不是钱,而是耐心的开导与细致的关爱。

孤独不是闹情绪的本钱,而闹情绪更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谁都曾有孤独,如果正确地去对待它,我们收获的会很多。

年少时的孤独是因为缺乏倾诉,试想如果这个男孩懂得同家人交流,就不会出现最终的情况。父母虽然不在身边,哪怕一个电话,也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但如果一言不发,只是赌气地去玩、去挥霍,那样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只能孤独着堕落。

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直面人生,学会调解自己的情绪,那么,你可能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你一定是一个快乐的人。

一个人在的时候,你未必是独处。我们不可能时时都是在与别人的交往中生活,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一个人”在度过。但当我们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独处。你阅读,是在和作者、思想家交流;听音乐,你是在和作曲家、歌手交流;遐想,你是在和一个未来的你交流;冥思,你可能是在想着远方的恋人或者亲人。情绪时好时坏,用我们的思想可以解放自己,有人这样说:思想是来解放人的,而不是束缚人的。要学会在孤独中掌握自己情绪,那样才可以称之为智者。

要学会和自己相处,如果找不到聆听者,自己便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倾听自己的心声,给自己一个自我调解的空间。一个人如果不能和自己相处的话,他是没有灵魂的。或许他有灵魂,而他自己却从没有感受、体会到。

从孤独中寻找快乐。成长总会有烦恼,孤独的人常常会说:“好事永远不会与我见面。”如果你坚持写日记,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今天朋友送了我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翻阅过去的日记,你会看到自己的成长,发现幸福并不总是与你擦肩而过。

尊重事实。孤独是成长时期一定会面临的,我们生活总会有风有雨,有阴有晴。孤独是生活必不可少的感受,尊重事实,不要以为孤独只亲近你一个人。孤独是一个回顾过去瞻望未来的时期,我们一直在成长,愿望终究会实现。

孤独博爱每一个人,贯穿在每个人的成长中,如果你能让自己从情绪的阴影中走出,那么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很精彩的。

救人的良方——好情绪可以拯救别人

天天保持好情绪,多一些微笑给别人,多一点关心给别人。那么,你可能已经影响了很多人的成长,你也可能已经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安安是报纸互动栏目的专栏记者,一天她收到一封信。

亲爱的安安姐:

你好!我的一位朋友去年冬天自杀了,另一个朋友也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尝试了多次,但并没有成功,几年前我也曾经有过想自杀的念头。

我们都很年轻,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追求。我们都有自己满意的工作,经济上也很宽松,在别人眼里,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我们都缺少一样东西——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我们很少与人接触,我们不知道在别人心目中我们的地位如何。假如知道我们死了对别人关系很大,那么我们说什么也不愿意选择死,因为真的还有人在关心我们。

一个渴求关注的人

正如以上信中所说,有很多人渴求得到别人的帮助,哪怕只是旁人的关注也可以给他们很大的自信和勇气。关心他们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多一点微笑,即使陌生人;和别人亲近一些,眼光在他们身上停留再久一些,让他们知道其实很多人在留意他们;给予你周围的人多一点关怀,倾听他们的谈话,做一个忠实的聆听者;多抽出一些时间陪他们,即使你没办法帮他们解决困难,做一个听众便是最简单的方法。

只要我们拥有好的情绪,热情真诚地对待他人,可能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拯救了很多人。

难道如此简单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和一次简短的倾听能有如此大的作用,甚至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吗?

事实正是如此,如果我们满足了别人渴求关注与关心的需求,那么他可能完成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

大卫一家住在明尼苏达州,一天他居然辞掉收入不错的勘察员工作,准备去做一件别人都不敢去想的事情——他准备与弟弟约翰完成徒步环游世界的壮举。

两年后,两兄弟遭到阿富汗强盗的袭击,弟弟约翰不幸身亡,大卫胸部中枪,经过抢救幸免于难。于是他独自继续自己的徒步旅行。

经过四年半时间的奔波,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成功地环游了世界,为什么他会一个人放弃眼前的幸福生活而走进如此孤独的经历中呢?

“我要成为万众瞩目的超级巨星,我要出名。是的,我希望名字能够上报。”

他的回答很简单,但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个真理,别人的关注对一个人的信念是极其重要的,为了获得关注,一个人可以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去面对困难。

试想,如果我们在平时对周围的人多一点关心、多一些关注,那么,就不会出现上文所提及的自杀。

让自己保持好的情绪,让一个绝望的人知道你在关心他,你便可以拯救一条生命。

生活本很平淡,但情绪的存在让我们体验到了酸、甜、苦、辣……情绪可以让生活变得昏暗,也可以让生活变得光彩,但关键还得看自己如何调适。

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拿得起放得下,放弃让自己踌躇不前的消极情绪,去迎接属于自己的灿烂。

汉斯医生和一位朋友在路上行走。忽然,从一辆飞速驶过的汽车车窗飘出很多纸来。汽车在前边停下了。这时,很多人过来帮忙,把被风吹散的纸张拿回来,交给纸的主人,汉斯也停下脚步,加入到帮忙的人群中,可那位同行的先生,却头也不回地继续走,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于是,汉斯判断,如果这位先生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却无动于衷,他一定是把自己束缚起来的人,或许,他很不幸。

汉斯把捡起来的纸交还给它的主人,然后去询问那位先生的境况。果然,正如汉斯所预料,这位先生的确充满了对自己生活的抱怨,甚至有好几次差点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曾经尝试过服毒、上吊,还曾朝自己胸口开过一枪。

以上故事中的那位先生,一直被情绪掌控,不仅不愿意帮助别人,而且不愿意解放自己。如此的情绪状态很不利于我们的生活。有人会建议他先振奋情绪,但据说他曾经花费了10年以上的时间去访医问诊,接受心理治疗,但效果一直不明显。

其实,做一个放得下的人才能让生活充满希望。

弯下身子,帮别人捡起一张纸,这只是非常小的一个举动,不要压抑自己,大胆地去做,虽然看似很小的一件事,但这样可以创造一种以他人为中心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助人为乐的心理品质。如果这位先生能够这样去做,那么他会渐渐发现为他人服务可以使自己内心痛苦减轻,因为看到他人的困难得以解决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更何况问题的解决也包含自己一份力量。

热心地去帮助别人,是减少自我关注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更要关注别人,在注意别人需求的同时,自然会分散自己不愉悦的情绪。如果一味地考虑自己的负面情绪,那么,你还有时间去留心身边的美好吗?

在日本,有一个尼姑,终年生活在日本乡下的一座尼姑庵中,她不看书也不读报,更不会去听收音机或看电视。她用自己绝大部分时间去倾听别人痛苦的倾诉与忏悔,多年来,她一如既往,并且分文不取。因为当年她经历过同样的苦痛,她明白倾听别人的苦痛和忏悔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快乐的情绪。一天,她被送进城里,并给她50块钱,告诉她可以买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可当她回到庵中,50块钱分文不少。她说,她什么也不想要,她没有发现自己需要的东西。她似乎已经发现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放得下尘事,放得下痛苦,才能更好地活着。她的洒脱让她看起来很年轻,至少比自己的实际年龄要年轻20年。

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在生活中只有放下自己心中的杂念与痛苦的往事,才能用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的生活。

化悲痛为力量

亲人可能故去、恋人可能失去、身体可能老去、时光可能逝去,但不能让悲伤压抑我们的坚强,化悲伤为力量,你可能会捕捉到新的幸福。

2005年8月,埃塞俄比亚名将贝克勒以26分17秒53的成绩打破了他本人保持的万米世界纪录并夺冠。贝克勒是在全场上万名观众有节奏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冲过终点的,他将自己2004年6月创造的26分20秒31的世界纪录提高了近3秒。

贝克勒赛后说:“我非常非常高兴,这真是一次不寻常的经历!观众的欢呼与鼓励给了我很大帮助。比赛的条件很完美,我对自己的表现感到很满意。”

整个2005年对于贝克勒来说是黑暗的一年,虽然他成功拿到了世锦赛的冠军、成功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但未婚妻的突然死去对他的打击太大了,“到现在我仍然对她的死感到非常悲痛,我现在能做的就是通过比赛来缓解内心的悲痛,我想我能跑得更好!”

贝克勒在未婚妻不幸离去后虽然经受了巨大的打击和折磨,但他能把这难以割舍的感情和沉重的悲伤转化为自己训练的动力,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成绩。

悲伤肯定会降临于我们的生活中,亲人的故去、恋人的离去,许许多多的丧失都会让我们悲哀、痛心。可能大火烧掉了我们的房子,可能我们肢体残缺,可能我们无奈地失业了,可能我们渐渐地老了,可能……无论是谁,都经历过悲伤,但即使我们遭受的损失很惨重,那也未必一直沉浸在无际的痛苦之中。要知道,我们所面对的一切是可以改变的,它需要我们理智的思考、有坚强的信念并积极的行动,接受自己的悲哀情绪,化悲痛为力量,竭力去挽回曾失去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度过困境的方法。

真正理智的人,在经历了灾难之后,会马上投入新的生活,感受自己的情绪,不压抑不虚张,能在悲痛后找寻原因,能以悲痛为动力做有意义的事。悲伤的情绪没有必要主观地去抹杀掉,当你积极地行动起来,你的注意力会转移到美好的事物上去,你会对损失的补救行动充满斗志,更会对未来的美好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样你的思想便不会一直停留在自身的悲痛上,你会发现悲伤会渐渐地淡化。

可以说,我们都能通过悲痛锻炼自己的性格,很多民族的文化都认为,受苦难使人成熟。当然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要人为地制造悲痛,悲痛本身并不能使人进步,也并不能造就一个人坚强的性格。使我们成长的,是我们对痛苦的反应,积极的反应使我们进步,消极的反应会使我们迷失自己。

化悲痛为力量是通过转化注意力而走出悲伤的途径,而最直接的方法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便是朋友的安慰。坚强并不等于独自忍受悲伤,接受朋友的慰藉,化解心中的苦痛,去找寻自己的出路,去面对自己的前程。每一次悲痛的洗礼,总会或多或少地带走我们的幸福,但也总会留给我们希望,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们以最积极的情绪迎接新的生活。

情绪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你享受快乐,也可以让你的幸福消逝。那么,如何让情绪为我们的幸福助威,让我们走出低谷,走向幸福呢?

自我宽容,不要放弃幸福

面对眼前令自己愧疚痛心的事,要学会自己宽容自己,自我责备是痛苦的。覆水难收,痛苦只会让我们沉沦,别放走现在的幸福。或许我们可以补救自己的过失,但我们仍然要怀着快乐的心情去做。

玛格丽特·桑斯特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十几年前,她遇到一位一条腿严重扭曲的男孩。极富同情心的玛格丽特立即将这个男孩带到医院做了外科检查。检查后发现,如果经过一系列的手术,小男孩的腿是完全有可能康复的。经过多方奔走和说服,医院同意减免一部分医疗费用,一位银行家开出了一张限额支票,小男孩的家人以及玛格丽特本人也筹集了一部分资金。

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当有一天,我看到小男孩居然跑了起来,”玛格丽特回忆道,“我的泪水抑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现在,小男孩已经变成了一位健壮的小伙子。”玛格丽特向她的听众问道,“你们知道他今天是做什么的吗?”玛格丽特顿了一下:“他因为抢劫,正在监狱里度着他的三年刑期。”

说到这里,台下一片寂然,玛格丽特已是泪流满面。她哽咽着继续讲述道:“这是我一生中最愧疚的一件事情。我只顾忙于教他如何走路,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教他应该往哪里走!”

正如上文的玛格丽特·桑斯特,我们每一个人做了愧疚的事后都会不安与后悔,但愧疚无法挽回我们的失误,心理专家这样忠告我们:把苦恼与不幸看做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当我们遭遇不幸,抬起头,严肃对待它,并且说:“没事的,这一切都会过去。”

有时候,虽然我们做得不对,但对于无法挽回的现实,我们似应当笑着应对。

自责并不能使自己的过失减轻,只会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玛格丽特·桑斯特做得已经很好了,她帮助小男孩治疗残疾,已经对男孩是很大的恩赐,但如果把男孩的堕落也归结到玛格丽特·桑斯特身上,那便成了天大的错误,这样的话,谁还敢继续去做社会公益事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