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说话最有效
16733100000018

第18章 借助外力的诡辩技巧(1)

可以利用语言诱惑对方,也可以借助诡辩攻击对方。欲望强烈的人,从语言上都可以听出来。所以,语言应该能够再现各人的才华,绝顶的聪明,或成大业者的远见和霸气。

1.借助武力

借助武力指在论辩中给对手施加压力,不让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以武力进行威胁、恐吓,强迫对方接受不合理的观点。论辩在不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甚至对峙尚未开始,讨论便因诉诸武力压服另一方接受某种结论而告终。

其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自古而来的“强权就是公理”,这也是帝国主义掠夺瓜分殖民地实行侵略的惯用手法。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希特勒。

1938年2月初,德国占领奥地利前夕,希特勒假惺惺主动要求与奥总理许士尼格会谈。当月12日,会谈期间,希特勒凶相毕露,恫吓对方说:“许士尼格先生……这儿是文件的草案。其中没有什么可谈的,我不会改变其中的任何一点,你必须老老实实地在这个文件上签字,在3天内满足我的所有要求,否则我要下令向奥地利进军。”

这是典型的借助枪杆子,靠武力进行诡辩,以达到不费一兵一卒侵占他国之目的。

借助武力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借助法律权力。法律是意识形态的核心,靠监狱、警察等强力去执行,以武力为后盾。

例如:基督教新教的创始人喀尔文1640年逃到日内瓦后,通过种种手段窜上高位,建立政教合一的共和政权,制订一整套控制异端的律法条文并附设一个宗教法庭。宗教法庭宣称:人只要还在呼吸,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犯罪。

仅市政厅记录在案的就有:一个自由市民在参加受洗时微笑:三天关押。另外一个市民,因炎夏困怠而在布道时间睡觉:坐牢。一个男人拒绝给他的儿子命名为亚伯拉罕:坐牢。一个盲琴师弹了舞曲:驱逐出城。一个自由市民称喀尔文“先生”而不称“大师”、一对农民夫妇按照古代的风俗。一退出教堂便谈生意经:坐牢,终生坐牢。一个男人玩纸牌:纸牌挂在脖子上,枷颈示众。在所有犯人中量刑最野蛮的是:敢向喀尔文政治和宗教上的“一贯正确”挑战的人。一个男人公开抗议喀尔文教义的宿命主义:他被残酷地在城中所有十字路口受鞭笞并放逐。一个印书商酒后抱怨喀尔文,判处在放逐出城前用热烙铁在他舌头上穿孔。一个名叫雅先的人仅因叫喀尔文伪善者:先上拉肢刑,拉掉四肢,然后处决。医学大师塞尔维特写出“基督教的恢复”与喀尔文对抗:喀尔文一是扣下手稿,二是把他从生死簿上除名“务使他不能活着离开”。终于在1653年10月达到了目的,在火刑柱上用文火烤死了塞尔维特。喀尔文靠权力压制当时的言论,不给人说话的机会。靠法庭把想与他争论的人赶尽杀绝。

再一种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借助武力的诡辩,即棍棒论据。如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实施的打骂方法,什么“不打不成才”,“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他们不晓得正确的教育应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平等的地位上,做好思想的沟通和交流,使对方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再有,在日常的辩论中,在日常的口角中,理屈辞穷的一方,往往胡搅蛮缠。他们明明无理,但又不甘心失败,于是便口出不逊,进行要挟和威胁,信奉拳头就是真理,什么“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这种人凭借块头、力气、势力,企图用武力直接威胁对方,接受不合理的某种条件,使自己谋得利益。还有,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往往间接地进行威胁,所以常常很难具体指出借助武力的论据在哪儿。有时,一方在辩论中强调没有给听者施加压力:什么“你自己看着办”,“这还得你作决定”,听话听音,听者自然明白“看着办”是“照着办”,照对方的要求办,否则说者不会善罢甘休,听者要大吃各种苦头。这也是间接地诉诸武力。

借助武力从直接性上看,是一种强辩,是一种把没有理的事靠武力威胁变成有理的事。但这种区分不是绝对的,强辩与诡辩都是出于辩者的故意,有些强辩也要借助诡辩的手法。

正如一个逻辑学家所说:“如果说诡辩是骗子式小偷的话,那么强辩就可归结为强盗。正像小偷翻脸变成强盗一样,诡辩和强辩也是互相转换的。”

所以,我们把这一条列入诡辩术之中。

第一种借助武力的方法,实际上说明一个事实,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以实力为基础的,落后就要挨打,弱小国家要保护自己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再就是与其他国家结盟,构成统一战线。对于第二种:则要等待时机,推翻旧的法律制度,剥夺他们的权力,有时也可以以牙还牙。中国春秋时的西门豹治邺,就是以权制权的范例:

邺县的巫婆、巫祝、三老串通,借助神权,假传河神娶妇,威逼百姓每年交出美女,抛入河中,给河神为妻,同时自己索要大量钱财。由于打着神权的旗号,百姓无人敢申辩,不敢不从。几年之后,邺城人烟稀少,一派荒凉。西门豹到任后,遍查民风,得知详情,感到只能智取,不能硬除。到了给河神送亲这一天,西门豹假意说:“新娘”不够漂亮,劳驾巫婆亲自跑一趟,给河神打个招呼,不待分辩,便让武士把巫婆扔入河中,巫婆立即沉入水中。西门豹作出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伫立河边,似乎静待回音。“怎么巫婆去了这么久?再派个人催催。”一女弟子抛入河中。过了一会儿,西门豹又说,这弟子去了这么久?再派人催催,又抛入一人。投下三个人后,西门豹又道:“看来女人办事不中用,还得烦三老大人亲自走一遭。”三老也一去不归。此时岸边的那些长老、豪长们已吓得心惊胆战。待西门豹再叫把这些人也抛入水中去催时,皆跪地叩头,额血满地,色如死灰。西门豹见好就收:“看来河伯留客也太久了,你们散了都回去吧。”从此以后,没有人再敢说要为河伯娶妇了。

西门豹的智慧在于,巫婆、巫祝、三老利用神权,压制百姓,人们不敢申辩,只得远逃。而西门豹则利用行政权力,也不让对方分辩。河神能娶妇,巫祝能知此事必然有些神通,下水走一趟吧。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对于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强辩问题,这已经不是理论和论辩的技巧所能回答的问题。那些企图靠力气大、块头重、胳膊粗,靠强力使对方折服的人,则是缺乏修养、人品低下的表现。实际上,他们连构成辩者的资格都没有。

2.借助传闻

论辩中人们经常可以发现,论辩者拿不出确凿的事实或依据事实进行正确推论时,往往话题一转,把证据转到传闻上;或者论辩一开始就采用传闻做证据运用,诸如:“听说是……”、“据消息灵通人士说……”、“连上司都这么说……”、“人们都这么说……”等等形式进行论证,均属借助传闻。它是诡辩术中影响比较大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诡辩者要借助传闻?这要从传闻的性质和作用上看。传闻所关注的问题具有大众性。它是围绕人们日常关注的各个问题而形成的,大可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小可到居家生活、柴米油盐、股票、债券、市场行情,传闻涉及到方方面面。

传闻具有广泛的传播性。传闻就是流言,一经造出,可以不胫而走,而且是一种放射性传播,可以一传十,十传百;有时加上现代化大众媒体,可瞬间传遍整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

例如,1993年8月初,美国纽约黄金市场盛传,美国大金融投资家索非斯要抛售黄金。此消息通过无线电瞬间传遍世界,一天之内,世界黄金市场发生连锁反应,金价每盎司下降二十多美元。

传闻还具有具体性和无法确证性。传闻在流传中越来越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如同一篇记叙文完完整整,说的人信誓旦旦,听的人深信不疑。传闻互相传来传去,其起源很难查,事实真相如何,短时间内也无法搞清楚。《法律与生活》杂志曾登载过一篇报导文学说:

1992年9月底10月初,四川省青川、平武两县的大山区里。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股流言。传近来有外地人进山抽取猪苦胆,猪苦胆可以提炼“胆红素”,这东西比黄金还珍贵。人要吃了被抽了苦胆的猪肉,几个月就要死,还要祸及三代,不生儿子,断子绝孙。偷抽“猪苦胆”的人,曾在美国经过特工训练,车子是白色的。他们手拿一根棒,这棒一头是个灯,一头是银针,灯一照人就会昏迷不醒,猪也一样,然后用针插进肚子就会抽走苦胆。这些人为什么这样厉害?是因为省上有大官在跟美国人做生意……

传闻说的活灵活现、生动具体,其实都是以讹传讹,但都具有很大的社会作用。旧社会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政权曾有意制造各种人们证实不了的传闻,如历代封建皇帝都被编造成真龙天子,是神的人间代言人,在他们头上罩上一层神圣的光圈,杜撰出种种神迹,以蒙蔽人民,让他们驯服地接受统治。在现代社会,虽然咨询媒体相当发达,信息传递十分迅速,但也还有少数人利用传闻,钻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法规和秩序不健全的空隙。例如,一些股票大户利用股市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全面的空隙,散布种种传闻,制造种种“消息”,力图人为操纵股市,造成股价波动,从中渔利。

传闻的大众性,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传闻的具体性,可轻易使人上当;传闻的难以确证性,给诡辩者以可乘之机,借助传闻搞诡辩有一定市场。传闻社会作用的危害性,要求人们不能掉以轻心,要认真对待。

如何对付借助传闻的诡辩?第一,要掌握足够、必要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要有正确、健全的头脑。流言止于智者。你是股票投资者就要熟悉股票运行的过程,股价波动的起因,这样就不会人云亦云,轻易跟随传闻跑。第二,要有健全的判断、识别能力,在论辩中,能从论辩者所提论据的形式和内容上识别出是否为传闻。如果发现对方以传闻为论据,应及时指出对方使用的手法,并断然中止辩论。

传闻有时也可以借助来加以正面应用,轰动世界的“伊朗门”事件,就是伊朗当局利用传闻精心制造的,其过程如下:

1985年1月25日,伊朗的高层人物进入德黑兰的一所秘密寓所,参加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

会议的主持者在平静地分析了两伊战争形势后说:“我们急需武器和零部件战胜伊拉克,从苏联人那里指望不到,我们必须设置圈套,诱使美国佬主动提供武器给我们。”他进一步说明了这个计划:关键的一步是在美欧等地的伊朗反对派中散布霍梅尼重病,可能不久于人世,以及权力之争已经在酝酿的传闻,布下诱饵。

这些伊朗人摸透了美国人的心迹。因为美国人一向看重伊朗在海湾地区的地位:一是伊朗有丰富的石油;二是伊朗宗教对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前苏联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的潜在影响都使美国人馋涎欲滴。遗憾的是在1979年霍梅尼上台后,美国失去了伊朗这个盟友,失去了在这一地区的地位,失去了由伊朗向阿富汗反政府军提供军事援助的重要通道,也使美国情报部门丧失了在伊朗监听苏联情报的据点。就美国而言,急切想推翻霍梅尼,扶植一个亲美政权。伊朗人正是利用这一点下了赌注。

伊朗人对这个圈套的成功深信不疑。几经讨论,他们又确定一位叫卡鲁比的议员执行此项计划。此人精明能干,其弟又与伊朗恐怖组织有染,因而人们认为他与现政权有隙。

卡鲁比不负众望,很快与伊朗的大军火商制定了有关武器购买计划,透露了伊朗购买二十五亿美元武器的意图。有关伊朗的传闻和准备购买武器的意图的报告送到了美国安全顾问麦克法兰的办公桌上,这位对里根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对此很感兴趣。随后,在1985年7月上旬,卡鲁比和大军火商代表伊朗在西德汉堡与以色列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及两位军火商举行会晤。会谈中,卡鲁比把伊朗有意制造的传闻又作了发挥。他分析了霍梅尼死后伊朗的局势,他预示伊朗将会四分五裂,成为第二个黎巴嫩。整个分析高屋建瓴,具有一种大家气派。为加重自己讲话的分量,卡鲁比还有意披露了伊朗在欧洲和中东的恐怖活动网。这一切都使对方深信不疑,没过二十四小时这次会谈纪要出现在白宫的诸多办公桌上。

事情的进展果然像伊朗人预料的那样,美国人对伊朗故意散布的传闻深信不疑,他们轻易相信对伊朗提供武器有助于伊朗新势力推翻反美的宗教领袖霍梅尼的统治。美国、伊朗和以色列三方开始正式会谈,里根迅速批准了由以色列向伊朗运交第一批军火。8月下旬,整整一百枚美制“陶”式反坦克导弹运到伊朗。伊朗人欣喜若狂,这批导弹大显神威,使伊朗人有实力大举反攻。此后,美国武器一批批源源而来,解了伊朗的燃眉之急。美国人蒙在鼓里,还很乐观地认为,伊朗的局势很糟糕,伊朗人仍然亲美,想同美国对话;有的军界领导人甚至还希望同伊朗军方讨论相互的战略问题。然而,这不过是美国人的“单相思”,因为八十五岁高龄的霍梅尼毫无死亡之虞,仍牢牢支配着伊朗的一切。

伊朗人以传闻为诱饵的计划大获成功,他们笑了。而号称西方世界的领袖,拥有庞大情报网的超级大国美国竟没有识破伊朗人所设的圈套,使人不能不怀疑美国人的能力。美国的国际影响骤然下降也是自然的了。

3.借助权威

1993年4月20日,美国得克萨斯的狂热邪教首领大卫·科里什及其信徒集体自焚。自焚时的熊熊烈火、滚滚浓烟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电视荧光幕上。人们在震惊之余不禁要问:大卫靠什么引诱这么多人跟随他一起自焚?

原来他们是一伙极端相信和宣扬“世界末日”的邪教信徒。邪教狂热崇拜巫术。大卫教就是以具有精神诱惑力的大卫·科里什为领袖,以狂热崇拜的心灵巫术为纽带,以一定的祈祷仪式作维系的一个共同生活群体。群体中领袖是中心,大卫·科里什之所以能居此高位,源于借助上帝的权威。他自幼对宗教着迷,小时候功课极差,高中都没毕业,但他有一样“超能”:背诵冗长的圣经句子。靠此一条,他在辩论中引经据典,背出有说服力的经句,往往取胜。他宣称:“如果圣经是真的,那我就是基督。”他以自己对《新约圣经》末卷启示录的诠释作教义,称他所说所作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令人费解的是,那些信徒却信以为真,盲目服从。

其实,大卫·科里什的手法并不高明,只不过是诡辩论中的借助权威之法。借助权威是指论证或反驳某个观点的正确或错误时,不是从这个观点本身出发,依据事实材料或理论材料作论据,加以推理和判断,而是只靠引用书本或只靠引用享有一定威信人物的“大名”或其言论去代替对论题本身的论证来得出结论的方法。由于书本也是人作的,有时又称此种方法为“以人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