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懂心机
16733700000025

第25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当心别人撒把盐(3)

3.礼尚往来。对这种友情,你要“投桃报李”,他请你吃饭,你送他礼物;他帮你忙,你也要有所回报,否则他若真的对你有所图,你会“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被他牢牢地控制住,想要临事脱逃?恐怕没那么容易。

做人不能没有提防之心,就像前人所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是你本来不亲密的朋友,那就更要小心行事了。

7.铁哥们儿定律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欲望也越来越炽烈,进而导致人性的阴暗面也逐渐渗透进朋友之间。有些人为了一些利益,往往拿义气当作手段,去哄骗朋友作危险甚至非法之事,这就要求我们对待朋友要保持理智,不能太讲“义气”,以防上当受骗。

铁哥们儿的诱惑在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于“两肋插刀”的气魄。有这么多诱人的东西摆在面前,仿佛只要有了铁哥们儿一切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但铁哥们儿也不是万能的。

你没钱的时候,苦闷的时候,有钱的时候,高兴的时候找到铁哥们儿,都是最好不过的事,但真正聪明的人都拒绝一件事,那就是和铁哥们儿一起共事。

铁哥们儿就像恋人,同事就像老婆,是恋人就可以有许多美好的想象在里面,隔着一层美丽的面纱,有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而老婆就不一样了,成天在你旁边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纵使你有多少耐心也得被暴露无遗的对方搞得毫无兴致。而跟铁哥们儿共事无疑是把恋人变成老婆这样的愚蠢之举。

这得从铁哥们儿是怎么交下来的谈起,“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的确很有道理,因为假如一开始两个人之间就充满了利益的矛盾,他们是很难毫无芥蒂地走到一起去的,所以铁哥们儿只能是同学、战友、打小一起和泥长大的玩伴。因为没有利害冲突,所以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说东道西,聊天喝酒,一个星期见一回面或者更久,彼此有一点牵挂,然后更多的时间里是各忙各的。

铁哥们儿适合的范围就在于此。

而一旦走到一起去了,按现在的社会衡量能做什么呢?最切合实际的就是赚钱,来路正的钱当然很好,但这里面有一个谁领导谁的问题,哥们儿之间还可以有一个大哥,但铁哥们儿之间就难分彼此了,平时觉得意气相投,直来直去惯了,可工作就不能这么样了,总得有人说话更有分量一些,但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人一套思路,憋在心里,日久天长就会产生摩擦,产生隔阂,到最后好说好散还好,就怕弄得钱没赚到,反倒丢了朋友。一位朋友去旅游结婚,他的一个铁哥们儿正好也要出去办事,顺路,于是结伴而行,这还不是什么有利害冲突的事,但一路走下去,双方都很失望,只是因为在那个过程当中,双方都不自觉地暴露了太多“淡如水”时无法发现的缺点,于是友谊便大大地打了折扣。

铁哥们儿之间共事还有一个不成文的定律,那就是大家的素质如果都很高,那么导致结果就是窝里斗;如果大家的素质不高,甚至还有破坏力很强的人,那么铁哥们儿共事的结果就是缺点的大综合,把本来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事搞得一无是处。好比你爱财,我很喜欢暴力,那么我们就有可能真的去做什么坏事去了。即使不去同流合污,那你如果不是大义灭亲的话,又难免帮着保守一个见不得人的秘密,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

或者就让朋友们甘愿平庸,千万不能指望着有什么奇迹发生。但是,假如你非得与哥们儿共事,并且坚信不会造成任何有损于友谊的不良后果,那也可以,但你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承受失败。

在生活中,凡事只有靠自己,最好的哥们儿也不能依赖。铁哥们儿更像一种信仰。在现实里是没有任何回报的,它只是存在于心里。

8.逆境是检验朋友的试金石

在你春风得意时,往往会高朋满座,朋友都能为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都是你“真正”的朋友。可是一旦你失势,身处逆境,大多数“朋友”都会在你眼前消失,这个时候,还能在你身边的,一般都是真正的朋友。

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灵魂也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或利益无损时,可以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有损于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什么友谊,什么感情统统抛到脑后。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里大家说笑逗闹,关系融洽。可是到了晋级时,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面目就露出来了。他们再不认什么同事、朋友,在会上直言摆自己之长,揭别人之短,背后造谣中伤,四处活动,千方百计把别人拉下去,自己挤上来。这种人的内心世界,在利益面前暴露无遗。事过之后,谁还敢和他们交心认友呢?

当然,真正的朋友还是有的,也占大多数。但是,在利益得失面前,每个人总会亮相的,每个人的心灵会钻出来当众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识别朋友和人心的大好时机。

进而言之,岁月也可以成为真正公正的法官。有的人在一时一事上可以称得上是朋友,日子久了,同事时间长了就会更深刻地了解他们的为人、人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此长期交往,长期观察,便会达到这样的境界:知人知面也知心。

春秋末年,晋国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座界城时,他的随从提醒他道:“主公,这里的官吏是您的老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候着后面的车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错,从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时间喜欢音乐,他就送给我一把鸣琴;后来我又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一些玉环。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够接纳他,而现在我担心他要出卖我去讨好敌人了。”于是他很快地就离去。果然不久,这个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两辆车子,献给了晋王。

中行文子在落难之时能够推断出“老友”的出卖,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灾难,这可以让我们看到:当你处在高位某位朋友对你刻意投其所好时,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结交,而不是看中你这个人本身。这类朋友很难在你危难之中施以援手。

话又说回来,通过逆境来检验人心,尽管代价高、时日长,又过于被动,然而其可靠程度却大于依推理所下的结论。因此我们说:“倒霉之时测度人心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法。

9.朋友面前,适当时候让三分

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谈到:“路经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为人处世中,交友便须遵循这一理念,适当时候,在朋友面前让三分,便能获得朋友的尊重和支持,也可以减少得罪朋友与小人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同。朋友相处常常就会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当我们面对这些矛盾时,不可以为“狭路相逢勇者胜”,因为胜的同时,一份友情也就消失了。《菜根谭》上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的一种手法。”

留一步,让三分,是一种谨慎的处世方法,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求安宁的有效方式。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于小事,对于个人利益,谦让一定会带来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时,这种“退”即是“进”,“与”就是“得”。

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的进一步打下基础。给朋友方便,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

交朋友,就像在跳交谊舞,有进有退,有退有进,有时,退一步路更宽。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去登一座有名的山,往往会直奔主峰,一是有点“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二是听说峰上有日出,有佛光,有云海,十分迷人。所以对沿途的景色不屑一顾,等到了峰顶,已是气喘如牛,满身大汗,结果没见到日出,也没见佛,偶见云海,又觉得不过如此,扫兴而归。假如换一个角度,不要将目标定在顶峰,而是走到哪儿算哪儿,不慌不忙,一路走去,从容赏景,会觉得到处美不胜收,还会有意外的发现与惊喜。

交朋友也同样。小刘与小王是同窗好友,他俩学成后,同分在一个单位工作,有一个经营推销的位子空下来,两人只能去一个。谁都知道,这是个肥缺,但小刘还是主动让与了小王,自己在文教科做职员。闲下来,他写了几篇爬格子的文章,报着试试看的态度投到报社,居然发表。以后,他坚持写,以致小有名气,成为单位的“一支笔”。

这一种方式,不刻意追求反而有所得,追求得太迫切、太执拗反而只能徒增烦恼。以退为进,这种曲线的生存方式,有时比直线的生存方式更有成效。小刘的自我筹划,就让他找到了更广阔的天空。

朋友面前,适当的退让三分,人生的道路便可能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