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懂心机
16733700000009

第9章 心慈手不软,攻守都要行(2)

当晚,女主人就像科长找科员谈话一样找到了小保姆,严肃而又婉转地批评她为人还不够诚实,如果能痛改前非,还是可以留用的。小保姆故作懵懂地问:“你是不是说我捡了十元钱?”“是呀!难道你不觉得自己有错吗?”小保姆摇了摇头:“不,我不认为我做错了什么,因为我已经将那十元钱还给您了。”女主人一脸诧异:“咦,你啥时啥地还我钱了?”小保姆大声回答:“今天傍晚,公共楼梯……”女主人一听到“楼梯”两个字,登时像触了电一样浑身一颤,狼狈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聪明的小保姆来了个“以毒攻毒”的方法,既为自己保留了尊严和面子,也揭穿了女主人虚伪的外表和“小人”的本性,可谓是“一石双鸟”、“一举两得”。

做人要有“心机”,对自己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坏事,试想如果小保姆正面反击,不讲策略,那到头来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呢?小保姆心慈手不软,略施小计,就避开了女主人为她挖好的陷阱,真是应验了那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千古真理。

4.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的姑苏慕容家族有一门很特别的武功,叫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门武功的独特之处在于敌人用什么招数打你,那么你便会把这种招数打到敌人身上。在现实生活中,对待“恶人”如若能用上这种招数,那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西门豹治邺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他就采用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招数,让那些欺凌百姓的恶人受到了自食其果的下场。

魏文侯时,西门豹做邺都(在河南省)太守。西门豹上任后,见四处萧条,人民很少。便召当地的百姓来问民间有什么疾苦,弄到这般!老百姓异口同声说最苦的就是河伯娶妇了。

“奇怪!奇怪!河伯又怎能娶妇呢?”西门豹惊讶说,“其中必定有乾坤,请说给我听吧!”

其中一位老者说:“漳水自漳岭而来,由沙城而东,经过邺都,是为漳。河伯就是漳河之神,传闻这个神爱好美女,每年要奉献一个夫人给他,就可保雨水调匀,年丰岁稔,不然的话,河神一怒,必致河水泛滥,漂溺人家。”

西门豹又问道:“究竟是谁弄的花样?”

“是那一班神棍搅的。这一带经常患天灾,人民甚苦,对于这件事又不敢不从。每年那班神棍伙同一班土豪及衙役,乘机赋科民间几百万,除少许作为河伯娶妇费用外,其余便二一分作五,分入私囊去了。”

“老百姓任其瓜分,难道一句话也不说?”

“唉!”老者说道,“试问在公势与私势的夹迫之下,谁敢说半个不字!何况他们打着为百姓服务的官腔。每当初春下种的时候,那班主事神棍及乡绅等,便到处去寻访女子,见有几分姿色的,便说此女可以做河伯夫人了。有父母不愿意的,便多出些钱,叫去找另一个;没有钱的惟有把女孩送上。这样,神棍便领这女孩到河边的“行宫”住下来。沐浴更衣,然后择一吉日,把女孩打扮一番,放在一条草垫上,浮在河里,漂流了一会便自行沉下去做河伯夫人。这样一来,凡有女孩的人家都纷纷迁徙逃避,所以城里人的就越来越少了。”

西门豹一边听,一边眉头越皱越紧,问:“这里的水灾情况怎样?”

“还好,自从年年进贡了河伯夫人之后,没有发生过漂家荡产的大水灾。但究竟因本处地势高,有地方没有水源,没有水灾。可又有旱灾之苦!”

“好吧!”西门豹最后说,“既然河伯这么有灵,当娶新夫人的时候,请来告诉我去观观礼。”

到时,那几位老者果然来告诉西门豹,说本年度的新夫人已选出,定期行礼。

这是一个隆重的日子,西门豹特别穿起官袍礼服,命令全城官绅等都来参加。远近百姓闻讯从四乡跑来看热闹,河边聚集了几千人。盛况空前。

一位“媒人”乡绅,把主事的大巫拥过来了。西门豹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女,一副了不起的傲态,她后面跟着二十多位女弟子,衣冠楚楚,捧着巾栉炉香,侍候在左右。

西门豹开口问:“请把那位河伯夫人带过来给本官看看好不好?”

老巫不说话,示意弟子去把河伯夫人带来。

西门豹很注意的审视未来的河伯夫人,见她衣着朴素,不见得怎样漂亮,而且愁容满面的。便对老巫及左右的官绅弟子说:

“河伯是位显赫的贵神,娶妇必定是位绝色的女子才相称,我看这位女子,丑陋得很,不配做河伯夫人。现请大巫先去报告河伯,说本官再给他找一位漂亮的夫人,然后改期奉献给他。”

他一面叫左右卫士把老巫丢下河里去。左右的人大惊失色,西门豹若无其事地立静等候。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又说:“老妇人做事太没劲了,去报信这么久还不见回来。还是派一位能干的弟子走走吧!”

又催卫士把为首的一位女弟子也抛下河去,不久又说:“连弟子都不回话了,再叫一位去!”

连续抛了三个弟子落去,一个也没有回头。

“哦!是了。”西门豹还像演戏一样,说,“他们都是女流之辈,不会办事的,还是请一位能干绅士去吧!”

那绅士方欲恳求,西门豹却大喝一声:“毋容推搪,速去速回!”卫士于是左牵右拉,不由分说,“咚”的一声,将绅士丢下河里去,溅起一阵水花,旁观者皆为吐舌,靠近的不敢出声,远站着在交头接耳。

只见西门豹整衣正冠,向河里深深作揖叩头,恭敬等候。过了好一会,他又似埋怨着说:

“这位乡绅简直泄气之至,平日只晓得鱼肉乡民,连这点小事都办不来,真是岂有此理!——也罢,既然他年老不济事,你们这班年轻的给我走一走!”他顺手向那班衙役里长一指。

这一指吓得他们面如土色,汗流浃背,一齐跪下去,叩头哀求,血流满面,都像打摆子发冷一样。

“且再待一会吧!”西门豹自言自语说。

又过了一刻钟光景,西门豹感叹一声,对大家说:“河水滔滔,去而不返,河伯安在?枉杀民间女子,你们要负起全部责任!”

“启禀大人!我们是被骗的,全是女巫指使!”众人异口同声说。

“混蛋!”西门豹正色斥责起来,“好人又怎会跟坏人做坏事?今日姑且饶你们一次,给你们重新做人的机会!”

“多谢大老爷!”

“可是,今天主凶的神棍已死,以后再有人说起河伯娶妇的事,即令其人做媒,往河伯处报讯!”

西门豹把这班助巫为虐的财产没收,全部发还给老百姓,将那批女弟子配给年长的王老五做老婆。巫风邪说遂绝,逃避他乡的居民亦纷纷回故里安居。

西门豹治邺的手法正是采用了慕容家族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手法,使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既给那些无端逝去的年轻生命报了仇,也止住了河伯娶妇这一歪风邪说,发展了当地的经济,可谓是“一箭三雕”,功勋卓越。试想一下,如果西门豹不是采用这一让人“心服口服”的方法来治理这一社会毒瘤,而是采取强硬阻止的方法来实施,可能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做人要有“心机”,其精妙之处也正在此吧!

5.做人有“心机”,小心行得万年船

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王朝更替中,似乎一直在遵守一句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历史循环。能够做到善始善终的开国功臣委实屈指可数,但每一位都是处世高手,深谙做人的心机之道,他们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也懂得“小心行得万年船”的古训,在暗流汹涌的封建官场中,扬帆前进。

在中国古代社会,那些开国权臣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并不多。在这方面,做得最为出色的当属汉朝的萧何。萧何与刘邦早就相识,当时,刘邦做泗水亭长,萧何是沛县功曹,两人是同乡,萧何知识丰富,又十分熟悉法律,刘邦对他就格外尊重和信服,刘邦每有什么处理不当的事,萧何总会帮忙指点,为他掩饰通融,因此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刘邦自沛县起兵后,萧何一直跟随,刘邦差不多对他言听计从,楚、汉相争乃至汉朝开国的大政方针,几乎皆出自萧何之手,萧何可谓劳苦功高。萧何治理国家的确有一套,不久就“汉中大定”,百姓皆乐意为萧何奔走,萧何对刘邦的粮草供应也充足及时。史书上这样记载说:“楚、汉战争之始,汉王刘邦令丞相萧何留守关中,辅佐太子刘盈,治理郡县、筹集粮饷,自统大军东讨项羽。”当然,刘邦对萧何也并不是毫无戒心,但他能较好地处理。

在楚、汉两军相持的艰苦阶段,战斗异常惨烈。刘邦却接连派出使臣返回关中,专门慰问萧何。对此,萧何未加多想,而门客鲍生却对萧何说:“现今汉王领兵在外,风餐露宿,备尝辛苦,反而几次派人前来慰问丞相,这是对丞相产生了疑心”。萧何一听,顿时醒悟,忙讨教应对之策,鲍生接着又献一策:“为避免生出祸端,丞相不如在亲族中挑选出年轻力壮的子侄,让其押运粮草,前往荥阳从军,这样一来,汉王就不会有疑心了。”萧何依计而行,派了许多兄弟子侄,押着粮草,前往荥阳。刘邦听说丞相运来了粮饷,并派不少亲族子弟前来从军,心中大悦,传令亲自接见。当问到萧何丞相近状时,萧家子弟齐道:“托汉王洪福,丞相一切安好,但常念大王栉风沐雨,驰骋沙场,恨不得亲自相随,分担劳苦。现特遣臣等前来从军,愿为大王效命。”刘邦非常高兴地说道:“丞相为国忘家,真是忠诚可嘉!”当即召入部吏,令他将萧家子弟,量才录用。对萧何的疑虑,也因此而解。

后来刘邦还曾多次对萧何有所疑虑,都因萧何性格谨慎而巧妙地化解了。但有一次也很危险,但在门客召平的帮助下也化解了。汉十年(前197年)九月,陈稀叛乱,刘邦带兵亲自讨。韩信也乘机欲谋为乱。吕后在萧何的帮助下,设计擒杀了韩信。刘邦得知后,便遣人返回长安,拜萧何为相国,加封为五千户,并赐给了他五百人的卫队。众臣闻讯,纷纷前来祝贺,独召平前来相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