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温为何能引发心衰处于高温下的患者,他的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能力明显减低,就会使心脏功能本来就不好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
2.发生心衰时的表现
(1)患者最初可表现为活动后气短;
(2)随着病情的加重,对活动的耐受力也越来越差;
(3)到晚期,病人只能卧床休息。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易疲劳、食欲减退等症状。为此医生提醒,进入高温天气一定注意养“心”。
3.防治心衰的注意事项
冠心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少喝酒、适当控制体重、改善饮食等。对已确诊为心衰的病人,除了坚持药物的终身治疗外,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需要做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比如,饮食要低盐,控制水分的摄入,进食不可过饱,多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品,多吃蔬菜以及适当运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四、避免使用空调的冷风
健康提示:空调在高效率运行时可以使室内外温度差达5℃以上。在室内待久了就会适应这种环境,而在进出空调房时,这种温度差将给皮肤造成极大的刺激。
而冠心病患者对于低温的适应能力较之健康人弱。尤其是处于动脉硬化阶段的老年人,血管脆弱,必须谨慎,应尽量避免低温的刺激。
冠心病患者在夏季应尽量避免使用空调。因为空调对患者将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对空调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在使用它的时候要做好预防措施,尽量避免空调的危害。
1.使用空调的危害
一方面,空调居室的空气经过反复过滤后,负氧离子数量减少,阳离子过多,影响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另一方面,夏季皮肤毛细血管的扩张程度比冬季要明显得多。毛囊扩张的原因是便于排汗。这时如果置身于低温环境中,将引起水分与其他物质的代谢失衡,使皮肤汗腺和皮脂腺收缩,腺口闭塞,血液流动不畅,血液黏稠度增加,更加重心脏负担。对人体健康将造成极大的损害。
而当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会不时地进出房间,更容易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的症状,会出现胸闷、头晕的感觉,甚至诱发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2.安全使用空调的注意事项
(1)注意调节室内温度。室内温度以25℃~27℃为宜,不要低于20℃。
(2)从室外进入空调房之前要擦干身上的汗。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设有空调的房间要定时开窗换气,一天最好保持房间开窗通风2~3次。晚上睡觉时不能通宵开着空调。
(4)注意补充水分,喝一些淡茶,不要喝冰水。
(5)预防性地服用对冠心病有标本兼治作用的药物,如麝香保心丸。
五、保持平和的心态
健康提示:夏季易使人烦躁失眠,对冠心病患者来说尤其不利。所以,患者更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轻松地安度盛夏。
酷暑燥热,易生心火,使人烦躁不安,而休息欠佳易造成患者病情的波动。所以,患者在暑热之际要保持健康心理,做到息怒、静心、安神,以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幸福其实是一种感受、一种心态,名利皆为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权再大、钱再多,一日只吃三顿饭,一夜只睡一张床。
苦恼其实都是心魔惹的祸。人要有自知之明,能准确地自我定位,不能这山看着那山高,要知“人心不足蛇吞象”。正确对待世事变幻,既不强求,又奋发向上。胜不骄、败不馁。遇到挫折尤其要保持良好心态,勇于面对现实,知道“福祸相倚”,有得有失。不攀比,知足常乐,万不可自怨自艾,封闭自己;自暴自弃,耽误自己。
六、注意防暑降温
健康提示:比起其他疾病,夏天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为此,专家提醒,冠心病患者夏季在生活、饮食方面一定要多加注意,避免猝死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炎热的夏天往往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闷热难受,人体出汗明显增多,血液黏度升高,同时,体表毛细血管扩张,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由于冠状动脉管腔变窄,血黏度增加,加上气象因素,患者就很容易发病或出现反应加重的情况。所以冠心病患者在夏季应特别注意生活、饮食等各个方面。
1.高温时段不宜外出
夏季,中午到下午两点钟左右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这个时候冠心病患者最好选择在家里休息,尽量不要外出。
专家介绍说,气温过高将导致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的血流量比平时增加了3~5倍,而回流到心脏的血液量减少,这会直接影响心肌供血。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氧量减少,这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作。此外,夏天出汗多、睡眠不好、情绪不稳等也是导致血管堵塞,引起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
2.忌喝冰水
夏季气温过高,很多人喜欢喝冰水之类的饮品,但这因此,冠心病患者在饮用冰水等冷饮时应适量,不可贪图一时的凉爽,而置自己的健康于不顾。
3.注意防暑降温
冠心病患者在室外活动时应戴遮阳帽。天气闷热时,室内可以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25℃左右为宜。锻炼身体应在清晨较凉爽时进行,切忌在烈日下锻炼。锻炼时间也不宜太长,当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较大时,应减少户外活动。
4.保持情绪稳定,起居有序
专家建议,冠心病患者要保持心理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生理平衡,使各脏器的功能正常运转,血流通畅,从而远离心梗的威胁。另外,冠心病患者如果晚间入睡较晚,早晨就不宜过早起床,中午要适当休息,以补充睡眠的不足。
5.饮食要清淡
冠心病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豆制品,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如果有条件,可以多喝绿豆汤、莲子汤、百合汤、菊花茶、荷叶茶等饮料。
冠心病患者在夏季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因为夏季,水分会大量散失,因此更需及时补充,以免造成脱水,使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危险增加。但也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或饮用过凉的冷饮,而应多喝凉开水或凉茶水。正常人体内水分充足的标准是一天内排出量为1500毫升,冠心病患者可据此来调节自己的饮水量。
(第三节)秋天养收——冠心病患者秋季怎样保健
秋天是宜人的季节。但白露以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冷热多变,一些冠心病患者对温差的不适应极易使病情加重。另外,受凉后感冒,更容易使病情发作。因此,冠心病患者应做好秋季保健,注意调节室内空气的湿度,不给秋燥给人体带来损害,也为顺利过冬打好良好的基础。
一、《黄帝内经》秋季养生智慧
健康提示:人们在秋季易患“秋燥病”。如干咳少痰,气急鼻燥,唇干口渴等症。有的人还会出现皮肤干涩,毛发枯燥,大便干结等一系列肺燥阴伤的症状。所以,秋季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这是《黄帝内经·四气调神论》关于秋季如何养生的部分。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秋三月,此谓容平”,秋天是收敛的季节,所以在秋天要养收敛之机。“容平”就是容纳、盛平的意思。“天气以急”,说的是现在天上的气为燥气,所以在秋天时会觉得秋高气爽。
秋天的“燥气”是正气,是从“火”字边的,不同于烦躁的“躁”。烦躁通常是人生病时的症状,“烦”从“页”字部,与头有关,“烦”字左边是“火”,也就是虚火上头。“烦”属于心病,是心脏、心经、心血的问题。“躁”是“足”字边,说明热生病时的表现,坐立不安,会乱动,在中医里这反映肾方面出现毛病。
“天气以急”,说的是天气是一片燥气。“地气以明”,说得是天变得燥,地也跟着变得明亮透彻、收敛,像金属一样。在中国,人们用五行说来解释四季,这是取类比象的说法,秋天的气是金气,所以特别明澈、收敛。
在四季中,春和夏都要求夜卧早起,而秋天就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像鸡一样夜寐晨醒,因为秋季天地之气都开始收敛,人也要随之收敛,不可再外散了。
“使志安宁”,说的是在这个时间段内,意志也要保持安逸、宁静、收敛。此时性生活也要有所节制。因为,其他动物的交配都是有节律的。唯独人好像没有季节性,其实按中医的养生原则讲,秋季性生活应节制,因为动物到冬天时就要冬眠,而秋天正是它养精的时候。人到了这个时候也应该收敛养精。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希望人按照天的发展和秩序去行动,虽然人已经脱离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但是仍得按照天地自然的规律去生活,否则就会得重病。
“以缓秋刑”,“秋刑”是指秋天的肃杀之气,这是人到秋天容易出现“悲秋”情绪的原因。“以缓秋刑”,就是要减弱这种肃杀之气,那么就要收敛神气,“使秋气平”,让秋天的气变得平和,不要那么多杀伐之气。
“无外其志”的意思是夏天是外散的,而秋天就不要外散了。“使肺气清”,一般得肺病的人,性格都比较孤傲,在秋天时更注意使情绪安宁,从而使肺气清肃,这才是“秋气之应”,也就是正常的人和自然的对应之道,也即“养收之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人在此时也要养收以补“精”。要取其“味”,味是入血分的。秋天万物收获,我们吃的就是它入血分的层面,也即补“精”,这就是“养收之道”。
“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如果违背了收敛之道,就会伤肺气。“飨”就是晚饭。“飨泄”就是人吃进去的东西没经过消化就排泄出去了。由于肺和大肠关系紧密,如果肺气出现问题,那么大便就很难成形,最后的结果就是消化不良。这个问题在冬天的时候就会显现,原因是冬天“奉藏者少”,藏不住是因为气没收住,那么到了冬天可供收藏的东西就会很少。
二、预防秋燥
健康提示:冠心病患者在秋季更要防“秋燥”,应多喝水、淡茶,多吃蔬菜,养阴润燥,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防止助燥伤阴。
秋季风大雨少,中医认为秋属“燥气当令”。因此,冠心病患者秋天应注意补充水分,防止秋燥。
具体做法是,常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少量多次,以养阴润燥。秋燥最易伤人的津液,而多数蔬菜性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之效;蔬菜中所含的大量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所含的维生素B、C及无机盐、纤维素,可改善秋燥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外,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可顺应秋天的清肃之性。注意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如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食物和调味品。煎炸的食物,如炸鸡腿、炸里脊、炸鹌鹑等,多吃都会助燥伤阴,患者应少吃或不吃。
三、小心感冒
健康提示:冠心病患者免疫力较低,容易感冒,所以在秋天应根据气候变化,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准,适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等感染性疾病。
对人体而言,感冒及气温骤变都是应激因素,会对心、脑血管产生刺激;感冒后处理不当还可能引起病情的发作。因此,冠心病患者在秋天应根据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春捂秋冻”是我国的传统说法,指秋季不要过早、过多地加衣,这样可使机体抗冷功能得到锻炼,防治感冒及其他疾病的发生。但实行起来也应有个“度”,如衣服的添加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准。
常言“出门须防三九月”,初秋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若要安逸,勤脱勤着”。患者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特别是老年患者机体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较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应及时增减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