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自我健康管理全书
16757300000029

第29章

【规格】片剂30mg,90mg;注射用粉针10mg,50mg。其他苯噻氮唑类药物尚包括磷地尔、克兰地尔等。

5.维拉帕米

别名有凡拉帕米、戊胺安、异搏定等。

【不良反应】有眩晕、头痛、恶心、呕吐、便秘、踝部水肿等。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少,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运动性呼吸困难、低血压、窦房结功能抑制、窦房传导障碍等。

【用法】口服:每次40mg~120mg,每日3次。缓释片每日1次240mg,每日同一时间服药。

静脉给药:首次可用5mg,或0.075mg/kg稀释后静脉注射,5min注完。30min后克重复静脉注射5mg,继以每分钟0.005mg/kg静脉滴注。

【规格】片剂40mg,120mg,240mg;注射液1mL:5mg。

(第六节)调脂治疗

血脂异常一般指血浆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下。而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异常密切的关系,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和外周动脉的全身性、慢性致命性疾病,表现为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血管性死亡,死亡率极高。而大量临床试验表明,调脂治疗能大大减少冠心病的致病危险因素。

一、调脂治疗的药物及注意事项

健康提示:近年来,一些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调制治疗尤其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是冠心病防治中最有效的一项措施。

1.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目前多应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也可能经常接触这类药物。那么,老年人应用此类药物是否合适,常见的副作用该如何监控呢?

此类药物常常用作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并且是高胆固醇血症的一线药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目前看来,此类药物副作用轻微而且短暂,用药的安全性良好。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肝炎和肌病,但是发生率很低。

2.注意事项

(1)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2)活动性肝病或血清转氨酶升高无法解释者。

(3)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不可解释的肌痛、肌无力或肌软弱、血清肌酸激酶明显升高而高度怀疑肌病时应该停药。这种现象常常患者同时应用免疫抑制剂、吉非罗齐、烟酸或红霉素等药物,应该避免同时应用。

(4)具有轻度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但是不能单独用作降低甘油三酯的治疗。

(5)一般起始剂量宜从小剂量,调整剂量应该至少间隔4周以上。

(6)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胆固醇浓度,若降至预期水平,则需要减量使用。

3.专家建议

上述注意事项对于老年人尤其重要,因为老年人的各个脏器功能本身就已经降低了,很容易出现药物的损害或副作用。据此,专家建议如下。

(1)首先请医生帮助自己对药物应用的利弊做出评价。

(2)应用时从小剂量开始,甚至是从成年人剂量的一半开始。

(3)定期检查肝脏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建议3个月测定一次,并根据血脂的水平进行药量的调整,务使将药物的副作用减到最低水平。

二、常用药物的服用剂量及服用方法

健康提示:常用的调脂类药物是他汀类,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

洛伐他汀:10mg~80mg,每晚一次或每日分两次服用。别名有美降之、美降脂、洛之达、洛特、乐瓦停等。

辛伐他汀:10mg~40mg,每晚一次口服。别名有舒降之、塞瓦停等。起效时间1.3小时~3.4小时。

氟伐他汀:10mg~40mg,每晚一次口服。别名来适可。

普伐他汀:10mg~40mg,每晚一次口服。别名普拉固、美百乐镇、帕瓦停等。

阿托伐他汀:10mg~40mg,每晚一次口服。别名立普妥。

常用调脂药物还包括针对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第七节)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已经挽救了无数冠心病患者的生命,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它具有创伤少,疗效迅速可靠,能减少患者的痛苦,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预防猝死,延长患者的寿命等好处,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手段。

一、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健康提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放射诊断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的治疗方案,因其效果极好,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1.作用原理

这种治疗方式的原理是利用动脉插管技术,将特制球囊送至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并加压充盈球囊使其对血管狭窄处进行机械性扩张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简称PTCA。医生会将一条长而细的管子(导管)插入手臂上或大腿上的一条动脉,并在X光透视下在动脉中穿行,进入冠状动脉。这条导管上装有一个坚韧的塑料气球囊。导管将这个气球囊放置到动脉的狭窄部位,然后将气囊充气,膨胀的气囊对动脉壁上斑块(脂肪沉淀物)内的柔软物质产生压缩作用,使动脉的内径恢复正常。

2.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的优点很多,可以在一次手术中用此种方法解决多处狭窄,且创伤小,耗时短,相对应用药物来说此项治疗效果更直观。然而,任何治疗都是有一定的风险和代价的,此项治疗存在血管损伤、心包填塞、术后再狭窄、导管打折或折断等并发症,甚至猝死,而且这些情况在老年患者也会明显增加。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些并发症发生概率很小,与疾病本身带来的损害相比,这些并发症不必成为主要考虑和关注的问题,若强调可能的并发症而忽视进一步的治疗,往往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3.适应证

有明确的单支或多支主要的心外膜动脉的病变,至少有中度面积的存活心肌并且包括以下情况之一的。

(1)心肌梗死后反复发作心肌缺血。

(2)经积极和全面的内科治疗仍然有严重的心肌缺血的证据。

(3)心绞痛发作但内科治疗的效果不佳。

(4)非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下出现心脏停搏或持续的心动过速而复苏的成功者。

(5)有心肌缺血的证据而需要进行高危的非心脏手术的。

4.绝对禁忌证

(1)狭窄小于50%。

(2)血管内径小于2mm。

(3)严重弥漫性病变。

(4)未被保护的左主干病变。

(5)不适合冠状动脉搭桥及置入冠状动脉内膜支架的病人,因一旦发生急性严重并发症时无法进行补救。

5.相对禁忌证

(1)虽有冠状动脉狭窄但临床上无心肌缺血证据者。

(2)超过3个月的完全闭塞病变,预计成功可能性不大者,尤其是闭塞段血管长度大于2cm,或闭塞段近端有分支发出,或闭塞处有侧支形成时。

(3)严重多支血管病变,任何一支发生并发症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时。

(4)严重出血倾向或高凝状态者。

(5)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

(6)有严惩重的造影剂过敏历史者。

(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非梗塞相关血管在急诊PTCA或补救性PTCA时属相对禁忌。

6.与PTCA相关的概念

(1)直接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未采用溶栓治疗而进行的冠状动脉的介入性治疗。

(2)补救性PTCA:指对溶栓治疗失败者进行紧急的冠状动脉的介入性治疗。

(3)即刻PTCA:溶栓后即刻对残留严重的局限性狭窄进行冠状动脉的介入性治疗。

(4)延期PTCA:指溶栓后2~7天时对有残余狭窄的病变进行冠状动脉的介入性治疗。

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健康提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治疗方法基本同PTCA。

此种介入治疗方法基本同上述介绍的PTCA,一般在PTCA后在狭窄部位放置支架,或直接在病变部位放置支架。简单的理解就是在狭窄的病变部位放置一种支架,将管壁支撑起来,以最大限度地使冠状动脉管腔恢复至原有水平,从而也减少了单纯PTCA后狭窄的发生率。支架性质一般为金属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药物洗脱支架已经应用于临床,期望最大限度地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此种治疗的利弊与前同。

(1)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适应证

①PTCA术中发生血管急性闭塞。

②PTCA术后再狭窄的成形术。

③PTCA术后减低再狭窄发生率或预防再狭窄的手段。

(2)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禁忌证

①有出血倾向及应用抗凝、抗血小板禁证。

②有可能出血的疾病,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新近发生的脑血管意外。

③病变血管的直径小于2.0mm或有大量血栓。

④远端血管弥漫性病变。

⑤病变位于在血管的分叉口且重度以上狭窄。

⑥病变本身或近端血管极度弯曲,无法使支架得到有力的支撑而到病变位置者。

三、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健康提示:冠状动脉搭桥术术是一种相对来说风险较大的手术,需要患者和医生多加注意。

相对于介入性治疗来说,CABG是一种大手术,需要全身麻醉,创伤大,历时长。在冠状动脉的狭窄或堵塞严重、范围广泛、弥漫,用介入性治疗无法解决时就需要进行CABG。进行CABG时需要心脏停搏,此时需要体外循环和呼吸机使患者的脑及其他器官获得足够的含氧新鲜血。医生会在患者的腿部取下需要的静脉或者应用内乳动脉来做搭桥的血管。同时,医生把患者的胸腔打开,把心脏露出来,然后再把要搭桥的血管绕过冠状动脉的阻塞部位进行旁路移植,使血流恢复正常。

1.冠状动脉病变的手术指征

(1)左主干病变。狭窄程度大于50%的左主干病变极易发生猝死,而且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超过50%,而且由于不适于进行介入治疗,所以一经发现就要进行CABG治疗。左主干病变接受CABG和药物治疗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是13~3年和6~6年。

(2)单支血管病变。狭窄大于90%而且范围广泛,多年内科治疗失败,或治疗后仍然反复出现心绞痛者。

(3)2支血管病变。特别是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近端严重狭窄(大于70%),危险与左主干病变相同。

(4)3支血管病变。官腔狭窄大于70%,或虽为弥漫性病变,但是冠脉直径在1mm以上。3支血管病变患者CABG后5年和10年的相对危险分别下降了42%和24%。

(5)其他。具有发生猝死高度危险的冠脉解剖异常,心肌梗死后或PCI治疗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性心肌梗死的进展阶段首先应该进行溶栓或PCI等治疗。当上述治疗后仍有进展性心肌缺血或并发机械性损伤如室间隔破裂、乳头肌功能不全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时,在IABP的支持下进行急症CABG。

2.心绞痛的手术指征

(1)稳定型心绞痛。长期内科治疗无效,影响劳动和生活能力;心功能Ⅲ-Ⅳ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或二三支主要血管病变者。

(2)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短期内科治疗无效,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主干和/或二三支主要血管狭窄超过50%。

(3)变异型心绞痛。伴有一支以上血管狭窄,内科药物治疗反应不佳者。

(4)梗死后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主干或主要分支有狭窄,则应该进行CABG治疗,以防止梗死范围扩大,挽救濒死心肌。

生活中,可能很少会遇到不服用任何药物的老年人。但是这并不代表老年人就应该成为药物的奴隶,相反,正因为经常需要服药,他们才更应该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明白用药时的注意事项,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用药。这样方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节)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

健康提示:一般而言,老年人冠心病的用药特点与成年人相同,然而,老年人身体状况的特殊性,又决定了他们在用药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此,要求老年人掌握一些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量要小

一般而言,青壮年人的身体各个器官都处于正常状态,即使是生病了,也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但老年人不同,他们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处于老化阶段,因此药量过大不仅不会使这些器官的功能修复,反而会使它们受到更大损害。一般来讲,老年人的用药量为青壮年人的用药量的2/3或3/4为宜。

2.用药种类宜少,服用时间要适宜

老年人时常同时患多种疾病,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服用药物越多,发生药物副作用与药物中毒的机会就越多。服药时间越长,发生耐药性与蓄积作用的可能性就越大。

3.不要轻易使用新药

新的毒性和副作用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人掌握,而且这种药物也不一定能与自己的疾病对上号。如果必须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迷信补药

一般人在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吃什么补药的。固然,滋补营养药可以治病,但是用得不合适,也可能导致疾病。如,维生素C对增强身体抗病能力、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得作用。但是,若长期大量使用的话,轻者引起呕吐,重者则可导致深部静脉炎、泌尿系统结石等。再如,维生素E有抗衰老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以及改善高血压引起的四肢麻木、神经痛,促进毛发生长,预防溃疡病和老年白内障等,但是长期大量服用则可导致血管炎、血管栓塞和盆腔炎等。再如,人参补气补血、生津救脱,可以治疗休克、低血压、糖尿病以及热性病后的体弱、口渴,促进性腺机能等,但是长期服用则可出现兴奋、失眠、欣快感、咽喉刺痒、高血压以及鼻出血等。

(第二节)明白药物的用途

健康提示: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明白各种药物的用途,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用错药,也不至于滥用药,最后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并不是服用一个药丸那样简单。的确,药物能帮助您缓解症状,但如果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前,并不清楚这种药物的用途,就很有可能出现用错药、用药量过大或者太小等状况,以致出现各种危险。因此,提供详细的药物信息是治疗方案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医生、护士和药物学家应该给患者提供这方面的帮助。

我们知道,药物治疗会帮助老年人避免心脏病急性发作或加重,遵循医嘱可以带来益处,可以避免并发症,并且延缓心血管疾病的进程。因此,作为患者也很有必要与医生讨论自己应该用哪一种药比较合适,这样可能就会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和避免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那么,在与医师进行交流时应该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呢?

一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自己的病情应该用何种药物?是否适合应用此种药物?对于此种药物应该了解什么?药物的名称是什么?是商品名还是此类药物的化学名?怎样才能知道药物正在起作用?何时服药?如何使用?如果忘记了服药该怎么办?是否禁忌一些食物或药物?能否饮酒?用药需要多长时间?可能的副作用有什么?若出现了副作用应该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