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上班族要懂心理学
16758200000011

第11章 能言善辩,让你在职场中左右逢源(1)

言语技巧的重要性应该是每个上班族都能够意识到的。很多时候,通过一句话就能够判断出你的职场能力;决定你是升迁还是降职,会直接影响你的职场生涯。

反之,能言善辩则会让你在职场中左右逢源。

心理困惑

小刘是北京一家图书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一次到哈尔滨去见几个非常重要的客户。刚下火车,他就对前来接他的客户抱怨说:“哦,老天,我不敢想象你们是怎么在这个城市生存的。这鬼天气,简直要把人给冻成冰棒了。”他的客户,一位哈尔滨人,顿时感到非常受挫,刚才的热情霎时就变得和哈尔滨的天气一般。但是,他还是很有礼貌地附和他,和他一样抱怨哈尔滨的天气。接下来,小刘谈到他们公司新出版的书是多么出色,多么新颖,但丝毫不能够引起客户的兴趣。

专家解析

可能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一句话之后,客户的态度就变得如此冷淡了呢?这是因为小刘根本没有认识到开场白的重要性。他和客户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让别人觉得心理很不舒服,对他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而且很难再做出任何改变。所以,后来的谈判不成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试想,如果小刘下飞机后对客户说的第一句话是:“哦,这边天气实在是太冷了,我真佩服你们有这么强的意志力。”可能接下来的事情会是另外一番样子了。

的确,在职场生活中,不管是与客户还是与领导,抑或是同事,开场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能够在说第一句话之时准确地把握住对方的心理,把话说到他的心坎里。那么,就意味着你与对方的谈话已经成功了一半。

职场中,有很多人长得很漂亮,打扮的也是光鲜靓丽,但是开口说话的时候,第一句话往往就让人厌恶不已,立马就想从他身边走开。但是,有的人开口说话的时候,听完他讲的第一句话,你总是会迫不及待地等他说下去。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现象的原因何在?是因为后者一开口就抓住了对方或好奇或亲近等不同心理,在短短的一两分钟内就吸引住了他们,让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你接下来所要讲的话上。

当我们开口与人谈话的时候,第一句话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一开口就留给别人一个好印象,让他觉得你不错,有十分想和你交谈下去的强烈愿望。如此,也就意味着你这次的谈话成功了一半。反之,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意识到了,但没有注意说话的技巧,也许一说话就注定了你的结局。

一句好的开场白常常可以开始一场非常成功的谈话,因为第一句话常常是别人对你判断的标准。那么,如何才能抓住对方的心理,为接下来的对话开个好头呢?可以参考心理学家提供给我们的以下几条建议。

1.有的放矢

在与对方交谈的时候,对方有时候揣摩不透你真正的意图所在。此时,你最好能够一开始就说明你的目的,这样一方面消除了对方的疑虑,另一方面又显示你的坦诚,对方会在不自觉间对你产生信任。

2.引起好奇

我们知道,听众对普通平庸的论调大都不屑一顾,但是如果你能够发人未见,用别人意想不到的见解引出话题。听众的好奇心就会膨胀起来,他们会急不可耐地听下去。

3.适时幽默

开口说话之前,如果发现听众的心理非常紧张,可以适时地幽默一把,让他们紧张的心理变得轻松。如此,他们不仅会对接下来的话题有兴趣,还会觉得你整个人很随和,容易让人亲近。

4.随机应变

开场白的套路有很多种,但并不都是通用的。因为你要面对的听众并不是固定的某一种类型,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这时候你就需要根据眼前听众心理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开场白。

心理困惑

周日下午,韩晓正准备加班做些工作,一个同事却按响了门铃。虽然有事要做,但韩晓也不能拒人门外。结果呢,那位同事在和韩晓聊了足足一个小时之后,还没有要离开的意思。韩晓看着越来越晚的时间,很是着急。无奈之下,韩晓心生一计,对这位朋友说:“我们家的仙人掌开花了呢?挺漂亮的,我带你到院子里看看怎么样?”

同事欣然而起,于是韩晓陪他到院子里欣赏开了花的仙人掌。看完后,韩晓趁机问朋友说:“你还进去再坐坐吗?”这时,同事看了看时间,恍然大悟地说:“不了,都已经耽误这么长时间了,下次有时间我再来拜访。”

专家解析

试想:如果韩晓直截了当地告诉同事说自己还有工作要做,同事在感到尴尬的同时,可能也会在心底有些恼怒地告诉自己说以后绝对不能再来了。这样一来,双方之间的感情必将受到影响。其实,谁都会遇到这样的同事或者朋友,以及这类无聊、无奈的事情。这时,你需要做的不是懊恼和愤怒,更不应该实话实说,而应该讲究一点高超的说话技巧,让对方“自觉”,如此一来,才会不伤人自尊。

含蓄有时能帮助我们避免尴尬。巧妙地运用委婉含蓄的语言,看起来似乎说得轻描淡写,但实际上却说出了关键问题的所在。丘吉尔说过的一句话最让人难忘:“英国在许多战役中都是注定要被打败的,除了最后一仗。”这既表明了英国的力量,也表明了委婉含蓄的力量。

而在人际交往中,处处需要含蓄委婉的交谈。例如,常常使用一些游移其词的手法,则会给人以风趣之感。举个例子来讲,有人谈及某人相貌丑陋时,不会直接说“长得丑”,而用“长得困难点”、“长得有些对不起观众”这样的话来代替;谈到某人对一个人、一件事有不满情绪时,说他对此人此事有点“感冒”等等。

这都是在委婉含蓄地表达事情的本意。

所以说,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聪明的职场中人一定懂得学会委婉含蓄的说话技巧,懂得“兜圈子”,即有意绕开中心话题和基本意图,采用外围战术,从相关的事物、道理谈起,却常常能够收到较为理想的交际效果。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采取“兜圈子”的说话方式呢?

1.顾及情面,不便直说

中国人是很讲究颜面的,当需要顾及对方情面的时候,有些话不妨兜着说。比如婆媳之间、恋人之间、两亲家之间等,均系刚刚建立起来的情感宝塔,基础欠牢固,交往中双方都比较谨慎、敏感,言语中稍有差错,都会带来不快或产生误解、造成矛盾。

2.出于礼仪,需要绕说

中国人在讲究情面的同时,也很注重礼仪。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十分注意话语的适切、得体。私人场合、知己朋友,说话可以直来直去,即是说错了,也无伤大雅。在公共场合,对一般关系的人,特别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对待外宾,说话就要特别讲究方式、分寸。为了不失礼仪,说话就常需委婉,含蓄。

3.当对方难以承受某种意思时

某个意思,直接挑明,估计对方一时难以接受,一旦对方明确表示不同意,再要改变态度,就困难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强调事理,征服对方,就可把基本观点、结论性的话先藏在一边,而从有关的事物、道理、情感兜起。待到事理通畅、明白,再稍加点拨,自能化难为易,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心理困惑

在一个公司举办的慈善舞会上,一位刚刚进入公司的男青年邀请了一位看起来很是清高傲慢的女同事共舞。跳舞的时候,男同事紧张地问这位小姐:“小姐,您怎么会答应和像我这般可怜的人跳舞呢?”女孩子听后笑了,她一语双关地说:“这是一个慈善舞会,难道不是吗?”幽默的回答使男孩子的尴尬顿无,而且女孩子在他的眼中瞬间变得随和起来,给他的傲慢清高的感觉一挥而散。那天,两个人跳得很尽兴,而且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在以后的工作中也给了彼此许多帮助。

专家解析

上面的故事中,女孩子正是看穿了对方紧张的心理和尴尬的处境,便用一句幽默的话巧妙地化解了他的紧张和尴尬,同时也在男孩子的心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很多时候,幽默就是具有这么一种神奇得力量,它让人自觉不自觉地与你靠近,使之原意敞开心扉与你交谈。所以说,幽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优雅,一种风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自我美誉,一种文化品格,一种人生况味,是一种达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尤其是与同事交谈时,偶尔卸下严肃的“面具”,恢复轻松自在的特质,适时地幽默一把,则瞬时就可以使严肃、紧张的谈话气氛变得轻松、和谐起来,同时也给别人留下一个甜美、随和的印象。

马克思曾经说过:“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优越感的表现。”在与人交谈时,如果能够适时地运用幽默这种力量,则常常可以变拒绝为接纳,变陌生为亲切。一个人,如果他很漂亮或者很潇洒,同时也懂得揣摸对方的心理,适时地幽默一把,如此,与他相处的人总会感到很愉快。

幽默之人,很难让人不喜欢。而幽默就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它能够巧妙地化解许多人际间的冲突或者尴尬的情景,往往使人怒气难生,亦可带给别人快乐。因此人们常说:“笑是两人间最短的距离。”另外,幽默也可以出奇制胜,化腐朽为神奇。

与同事的交往中,适当的幽默能够使人变得愉快。借着和他人对笑的分享,就可以使问题在愉快和谐地氛围中得到圆满解决,而且有利于双方友谊的建立。幽默为他人创造温暖的气氛,为自己改善情绪或自我形象。

1.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把话说得堂皇铺饰,也能收到幽默效果。大家比较熟悉的幽默“心不在焉”的教授,也是运用了夸张这一手法。

教授:“为了更确切地讲解青蛙的解剖,我给你们看两只解剖好了的青蛙,请大家仔细观察。”学生:“教授!这是两快三明治面包和一只鸡蛋。”教授故作惊讶地说:“我可以肯定,我已经吃过午餐了,但是那两只解剖的青蛙呢?”

2.转移

当一个表达方式原是用于本义,而在特定条件下扭曲成另外的意义时,于是便获得幽默效果。

一个固执的顾客非要买半棵高丽菜,售货员无奈,只得询问经理:“经理,外面有个混蛋要买半棵菜!”一转头他看见那顾客就在门外,售货员脑筋一转,说道:“而这位先生呢,想买另外半棵。”

3.倒引

比较常用的幽默方法是倒引,即引用对方言论时,能以其人之语还治其人之身。如:一位父亲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说:“你应该好好学习,你知道吗?林肯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是班里最好的学生。”孩子说:“是呀,可我知道,林肯在你这个年龄,已经是国家总统了。”

专家解析

晓林是一名家居用品销售员,常常听到客户说这么一句“我再考虑一下”,久而久之,她发现这句话其实它包含多层意思。可能是客户真的想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到底是买还是不买;也或者是他们认为价格方面不太合理;还有可能是认为眼前的商品对自己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再有可能是怕伤彼此双方的面子,委婉地提出拒绝……

专家解析

职场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人这样埋怨:“我简直是对牛弹琴,不管我用多少暗示,他就是不明白我的意思。”的确如此,在与同事交谈的过程中,有很多朋友总是不明白对方的意思,听不懂得对方的暗示。换言之,也就是听不懂对方的“弦外之音”,搞不清对方的真正心理。

不乏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总是“话里有话”,如果不仔细琢磨或者是理解错误,就很难弄清楚他真正想要做什么,进而也就会形成一些误解。例如,有些人总是喜欢说一些与他的真正意思相反的话,看见商品的价格昂贵,质量却一般时就会说:“你们的商品不错嘛,质优价廉。”但是语气中却流露出一丝不屑,此时,销售员如果把这句话理解成是客户对自己商品的赞美,就大错特错了。

还有一些人,他的一句话中可能包含着多种意思,究竟哪一种才是他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呢?这就要求聪明的女人有一定的领悟能力,能够从话语的复杂意思中领悟到他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这样才会了解对方的内心,赢得对方的好感,并进而使他对你产生信赖。事实上,对于认真心细、领悟力强的女而言,听懂弦外之音应该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例如,与领导接触多了,你会发现领导的话很值得揣摩。例如,刚到公司不久,领导找你谈话:“你到公司还没多久,工作成绩不错,以后有什么打算呐?”这句话中就含有领导的特殊意图,他可能就是在考察你的工作心态。你若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志向,他会以为你过于幼稚、缺乏城府;你大谈自己的事业理想,他可能会认为你只是把公司当成一种跳板。所以,一定要“三思而后说”。

可以看出,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在不同的情境之下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其中的含义就有可能不同。所以,要想把握对方的弦外之音,你需要做的就是要努力根据对方的交谈内容、声音大小、语速快慢、表情神态、肢体语言、具体语境来分析,对方不同的表现中会暗含着不同的意思。因此,交谈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努力发现对方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变化,进而洞察出他们真正的心理。

1.炫耀的背后

如果一个人不停地讲炫耀自己的历史或者显示自己的博学,其实他的内心是在期待你的表扬和夸奖。所以,此时你不妨夸奖他一下,这样肯定可以获得他的好感。

2.说是非的用意

生活中,切记一定要少论他人是非。如果一个人在你的面前不停地讲述另外一个人的是非,你千万不要打断他,也不要随声附和。因为他真正的心理不是打击他所说的那个人,而是在挑拨你和他的关系。须知,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3.听出真意

与人相处,你肯定听过不少讽刺、挖苦、嘲笑之类的特殊话语。此时,你不要去反驳或者一味地生气,最好拿出自己的宰相度量,就当成是没有听见,免得和对方发生不必要的冲突。而且这样做是避免再发生这类事情的最好方法。

心理困惑

职场生活中,您肯定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奉承之语,而且对被奉承者而言,极为受用。例如:

“张老师,您的那本书写得真是太好了,没少下功夫吧,您可要注意身体啊,瞧您现在比以前瘦多了!”

“马大姐,听说您和那个客户谈成了,那个客户很难缠的,你们怎么谈的啊?以后我就拜您为老师了,您可得教教我啊!”

“李总,我不得不佩服您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您就搞定了这么一大项工程,可真了不起啊!不过,话说回来,您一定要在工作的时候保重身体啊!别光为了工作,累坏了自己。”

专家解析

这些既温馨又充满敬仰与关切的奉承之言,怎么能够不让被赞美者心花怒放呢。他们会打心底里感激你,视你为自己的朋友。

的确,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尤其是异性之间的赞美会更有力度,更让人富有成就感。对男人来说,事业顺利、生意兴隆、职位升迁、有地位、有名誉、有鲜花、有掌声往往就意味着他们在男性世界的成功;但此时,如果能够得到女人的赞美,他们会更有成就感,因为女人的赞美意味着他们在女性世界中也一样获得了成功。两个世界加到一起,就是整个世界。而对于女人来说,工作稳定、薪酬颇丰、有青春、有美貌就足以让身边的女性羡慕,但如果再有男人的奉承;就意味着她们几乎拥有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