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学生要懂心理学
16758300000022

第22章 释读情商,让大脑行动起来(4)

2.从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

在学习初期,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从经过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切不可定得太高。不断地进步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时间内把成绩提高上去。有些学生努力学习一两周,发现成效不大,就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要学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

3.积极期望

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想象中的“兴趣”会推动我们认真学习,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一位学生原来对学习物理毫无兴趣,怀着一种焦急的心情等待下课铃声。为了培养对物理的兴趣,他做了这样的练习:“我喜欢你,物理!”重复几遍之后,他觉得物理不像从前那样枯燥无味了。第二天他在图书馆借了一本有关物理的书,回家后高高兴兴地读了起来。再上物理课时也开始听老师讲解了,后来很喜欢物理,总是急不可待地盼着上物理课。

4.想象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当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做一件事前,一般都对它的结果有了预期的想象,这样才会坚持去做这件事情。你可以想象考试成绩优秀,可以顺利进入大学,为家庭增光,为自己开创美好的前程。也可以想象考试成绩优秀,得到老师、父母的赞扬,得到同学们的羡慕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5.培养自我成功感,以激发直接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次小的成功,都要进行自我奖赏,达到什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

6.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但能巩固知识,还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恰好是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我是高一学生,现在班里属下等生。还有20天就要期末考试了,可是现在上课却有时走神,发呆,没有办法认真听课。上半年,因为家里发生了意外情况,我耽误了不少课,良好的学习习惯没养成。我很担心期末考试会考砸,等到下学期回来,又要被其他同学甩在后面。我该怎么办啊?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专家解析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俗说话:“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障,也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学习习惯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不自觉行为,它需要外部的强制力量;第二层次是较自觉的行为,它不需要外部的监督,但还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最高层次是自动性行为,它既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一种定型动作习惯。

既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那么,该如何培养学习习惯呢?

1.养成专心学习的习惯

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要想专心学习,就得养成做什么事情都紧张、敏捷、绝不慢慢悠悠的好习惯。做事时认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儿。边玩儿边做作业是一种坏习惯,作业没完成,玩儿也玩儿不痛快。只有尽快认真地完成作业,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儿,玩儿的时间才能多一点。

2.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要广泛阅读课外书。科普读物、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各种书籍,都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如果除了教科书什么书也没读过,那么会降低他的阅读能力,从而影响他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教材还学不好,哪还有时间读课外书?”认为只有学有余力的学生才能看课外书,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同学们越是感到学习困难,就越是应该多读各类书籍。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读的书越多,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思路就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

3.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

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仔细看,但看得再仔细也只是看到了事物表面,若想深入认识事物,还必须将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才能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4.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

首先,复习是为了防止遗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其次,复习可以加深理解,做到“温故而知新”;另外通过系统复习可以使知识系统化,把先后学的知识连贯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5.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大家对这句话可能都很熟悉。但在学习中却时常会偷懒儿。一有好的电视,就舍不得离开;一到周末就和同学去疯玩儿,作业不做,书也不看,然后等到交作业的时候,就开夜车临时抱佛脚。这样一来,既没有学习好,也没有休息好,整个人变得浑浑噩噩,无精打采。没有科学地利用时间,也没有科学地使用自己的大脑,学习也没有了效率。那么,请问,学习中如何才能做到科学用脑呢?

专家解析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是人行动的指挥所,我们平时学习、做事都得用脑,可是为什么有的人脑力好,学习、做事效率高,有的人却脑力差,学习、做事效率低?关键在于肯不肯用脑和会不会用脑。掌握脑的活动规律,科学地运用大脑,会大大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大脑的保护。要想科学地用脑,应注意如下几点。

1.勤用脑

勤用脑会使脑细胞对信息的接受和应答敏感度提高。脑电波的研究发现,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老化波形,而非脑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出现老化波形更早。这说明脑的使用愈少衰老愈快。勤用脑能使脑细胞保持充沛活力,延长生存时间,从而延缓脑的老化。

2.适应大脑的活动规律

一个人在最佳时间用脑,效率就高,否则事倍功半。所谓最佳用脑时间是指人的精力充沛,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间。人脑的活动在24小时之内会有周期性变化,但这种变化又因人而异,每人均有不同的“生物钟”。如百灵鸟型的人早上大脑特别清醒;而夜莺型的人晚上则思路特别清晰。因此,每人要了解自己大脑的活动规律,在大脑最清醒时多用脑子效果最好。

3.适度用脑

就是指学习、休息、运动要有机结合,不要造成大脑的过度疲劳。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不同,持续学习时间长短各异,但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当你学习感到疲倦、效率下降时,不要强迫自己继续学下去。这时应休息或起身运动。不要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因为当学习疲劳时,大脑正值缺氧期,适当的休息、运动会补充脑氧量,促使大脑更快恢复正常,以更清醒、更兴奋的状态投入学习中,使学习效率更高。

4.劳逸结合

兴奋和抑制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劳逸结合可有效调节流经大脑的血量,改善脑营养代谢,促进脑能源物质的合成,消除脑疲劳。劳逸结合的主要方式有:学习与文体活动交替;学习与睡眠相互调节;学习方式和内容的变换;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等。

5.睡眠要充足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大脑较好地工作的重要因素。因为长时间的工作,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疲劳,充足的睡眠会消除这种疲劳,恢复脑力。一般来说,15~20岁的青少年,每天至少要睡9~10个小时,成年人要保证8小时。建议广大学生要养成中午午睡的习惯,这样可以使脑细胞得到暂时休息,以有好的精神投入到下午的学习当中。

6.适时保养和刺激大脑

还要有稳定的情绪以保养大脑,动手活动以刺激大脑。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有警觉,不要放在心上,可以听听音乐,静想大海。学习时间久了,可以动手做些其他事,只要动手,增加手的运动,就可以调节、刺激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