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跟专家学心理调适
16770200000007

第7章 良好情绪,生活更美好——情绪调适(3)

有人形象地将勇气比作害怕的影子,认为勇气是恐惧的负面效应,正常的恐惧可以训练我们面对困境的应战能力。而我们害怕的往往却是恐惧本身,一种没有根据的恐惧,所以我们在对待恐惧时,应该正视恐惧,争取发挥其所长,避开其所短,让其为我们服务。

心理调适

尽管亚历山大·波列耶夫认为恐惧是人的一种很正常的感觉,是一种警告危险和提早防备的信号,但是过多的恐惧则会摧残一个人的意志甚至是生命。它能够打破人的希望,挫败人的志气,不能满怀信心地去从事自己的事业。因此,我们必须将其控制在萌芽状态。

那么,如何调适恐惧心理呢?

1.提高认知,判断恐惧

认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认识人自身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提高认知能力,判断恐惧会不会给自己造成威胁,从而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减少恐惧心理。

2.别吓自己,直面“恐惧”

恐惧心理的产生常常与过去的心理感受和亲身体验有关,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人们受过某种刺激,并产生过恐惧心理时,如果同样的情景再次发生,过去的经验就会被唤起,从而再次产生恐惧感。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在吓自己,那些所谓的恐惧根本就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所以用一颗正常的心去面对恐惧是很多必要的。

3.树立信心,积极主动

在各种恐惧中,社交恐惧是最可怕的,它可以彻底吞噬一个人的信心与意志,因此,克服这种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树立信心。越是感觉困难重重的事情越应该积极主动地去面对,硬着头皮、强迫自己深入进去。时间久了,就会由生疏变得熟练,由紧张变得轻松,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狄德罗说过: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贫困可能会降低人的身价,但是孤寂却可能败坏人的性格。可见,孤独是保证人性格完整性的大敌。

心灵故事

杨丽曾被认为是单位最幸福快乐的女人,可最近她却很反常:在单位不再笑容满面;工作之余也不和大家聊天;下班时间一到,总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单位。

原来,半年前,杨丽的老公被调到外地工作,而她的工作暂时又不能调动。

老公刚走的一两个月,杨丽还很正常,在单位仍然是快乐家族的一份子,只是下班时间一到就立马走人。因为她和老公约好,每天下班后就在网上“见面”。后来老公工作越来越忙,以至于没有时间上网,只能通过手机短信互相问候,并且每天都坚持通一次电话,但杨丽仍然坚持守在电脑旁,等候老公。再后来,他们联系更少了,老公也仅仅是安慰性地给她发条短信,因此,杨丽认为,老公有了事业就忽略了她。

回到单位又怕同事们知道她的事情,怕别人说她的婚姻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不想和同事多说一句话,因此,同事都感觉她变了一个人。

心理分析

可见,杨丽实在逐渐将自己封闭在孤独的牢笼之中,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影响的不仅是她的人际关系,还有她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有人说,鲁迅是一个孤独者,并且在他的作品中也频频出现孤独者的形象,例如,《孔乙己》中满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祝福》中抗争命运的祥林嫂,《阿Q正传》中拥有“精神胜利法”的阿Q等,甚至连那些愚昧的群众个体也同样是孤独的……孤独,是鲁迅作品中人物的特点,更是他个人的特点。那么,到底什么是孤独呢?

孤独并不单纯是指独自生活、独来独往,它是一种心理的孤独体验。独自呆在旷野中,并不一定感到孤独;置身于都市之中,并不意味着没有孤独感。所以说,孤独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情绪体验。

孤独心理是因缺乏与人的交流而产生的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孤独的时候,只是有的人,似乎以孤独为伴,成为一种习惯。孤独者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不愿与他人接触、待人待物冷漠,对周围的人常常有厌烦、戒备心理,喜欢独来独往,钟情于重复性的事情等。

心理调适

尽管世界上的许多经典名着,创造发明都源于伟人们的孤独,但是孤独对人们的危害仍不容忽视。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孤独只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是一种客观状态,因此,减少孤独的负面影响,走出孤独,只能通过自己。

那么,具体该如何调适呢?

1.有序生活,不做闲人

单调、无序的生活状态,往往是孤独滋生的温床,因此独处的时候,尽量把时间安排地满满的,最好安排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让自己闲下来。

2.养点宠物,填补空缺

孤独时,人们总喜欢借助一些宠物或者小玩意来填补精神上的空缺,并且会对这些东西倾诉所有,视他们为知心朋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找到伙伴,另一方面你冲它说出的事情它会永远替你保密。

3.寻找友情,加入集体

孤独之“余”,不妨观察一下身边都有哪些朋友是值得交往的,然后,学着主动地和他们接触,多和他们聊天,交换内心的喜怒哀乐,然后和朋友一起加入集体,最后你会发现不但友情会眷顾你,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快乐。

4.懂得利用,不怕孤独

诗人布洛克说得好:“一个懂得孤独或至少在孤独中思考过自己的人,才会更加心胸坦荡,也更能理解别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所以,我们不但不要害怕孤独,反而要在孤独中满怀热情地去实现自我,成就。

尽管现代人的生活是丰富了,但是有些人的心绪却处于一种无着无落、虚无缥缈的状态。现实中,当人们在失去社会的精神支柱、个人的价值被抹杀、社会交往发生畸变的情况下出现无所适从时,就会出现空虚的不良心理反应。

心灵故事

中国案例网上曾经刊登过一篇题为《为求刺激,10余天内纵火30起·空虚男获刑14年》的案例,其内容是这样的:

“……我一直没有找到事做,人很空虚,觉得防火烧东西很刺激很好玩。为此,武穴男郭某短短十余天内在武穴城区纵火30起,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2008年10月6日,湖北省武穴市人民法院依法以防火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判处郭某有期徒刑14年。

经查明,郭某2007年7月自外地务工回武穴后,一直未找到工作。自2008年2月25日起,郭某为寻求刺激,随身携带打火机、纸巾等物品,采取用纸巾引燃居民家中物品、点燃摩托车、电瓶车擦车布等手段,共在武穴市城区纵火30起,造成7处房屋受损,烧毁摩托车、电瓶车23辆,直接经济损失达40余万元……心理分析

“空虚”,是一种心理不充实的表现,是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的表现。当人们在失去社会的精神支柱、个人的价值被抹杀、社会交往发生畸变的情况下出现无所适从时,就会出现空虚的不良心理反应,真正的空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心理空虚的人一般都不思进取,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整日无所事事,常常寻求刺激来排遣时间、“充实“自己空虚的心灵。严重者,会做出违法的事情,例如偷盗、抢劫、杀人放火等。

空虚能够换来酒吧里的烂醉,午夜街头一个人的游荡,对未来充满幻想但又不知所措,甚至是迷失自我……案例中的郭某用其换来的却是肆意纵火,换来的是14年的牢狱之灾。空虚可谓是害人害己,损坏社会文明,因此,必须慎而代之。

其实人老,下岗,工作受挫,感情失败,都不应该成为心灵空虚的原因。人老了,但可以奉献余热;下岗了,但可以从头再来;工作受挫了,但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感情失败了,但可以让你变的更加成熟……总之,人所认为的一切可以导致空虚的因素都是人为的,都是不合实际的,只要有目标,肯努力,不气馁,就能够战胜自我,走出空虚,看到人生的曙光。

心理调适

对于心理极度空虚的人来说,能够及早地发现、认识到它的危害并加以及时地调整是必需的。

那么,如何来调适空虚心理呢?

1.目标明确,全力以赴

空虚感顿生的其中一种原因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是心比天高,对通常的目标不屑于追求,而对于自己的目标又无力达到,因此,心灵虚无缥缈,精神没有着落。由此,我们说,目标明确,全力以赴是助人走出空虚的第一步。

2.博览优书,学习名人

读书是填补空虚的一种有效方式,读书越多,知识越丰富,内心自然就会感觉充实起来,当然,读书要有选择,例如读一些名人传记,名人为榜样,铺设一条独有的人生之路,在充实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3.积极主动,“没事找事”

生活中,如果我们一旦失去了一贯的生活节奏,感觉无事可做,就会觉得心无所依。其实,世间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但是它却需要你主动去找它,找则有,不找则没有,等是等不来的。因此,只要学会“没事找事”,就能很快找到新的支撑点,形成新的生活节奏,使自己的生活再次得到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