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笑着读完心理学
16771100000015

第15章 金钱金贵不金贵——为何金钱令人又爱又恨(3)

借钱是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很多人肯定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即朋友向自己借钱,这个时候,碍于交情,不好意思不借;但是借出去的钱有时候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于是就不愿意再借,可不借似乎又会影响自己和朋友之间的感情。因此说,借与不借都是很让人为难的事情。

小李和小王两个人从小就住在一个村,一起上学,一起工作,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2008年的春节刚过,小李和小王又一起外出打工。开工没多久,小王的母亲就病了,小王也没有多少钱,很着急。小李看到小王为了母亲急成这样,于是,就把从家带的几千块钱都借给小王,小王也给小李开了借据,并保证会尽快还上他的。

但是事情也很碰巧,不久小王因车祸突然去世了。小李本来想着朋友都没了,钱就算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小李的妻子怀孕了,生小孩需要一笔钱,小李攒的一点钱又都借给小王了。于是小李只好跟小王的老婆说明情况,希望她能把这笔钱还给自己,但是小王的老婆就是不承认小王借过钱,还说借据是假的,是小李在骗她孤儿寡母的钱,不但如此,她还到处宣扬,弄得小李没法见人。小李此时真后悔把钱借给朋友。

在中国人的眼中,能不能借钱,能借多少,是衡量友谊的一杆秤,能借给你钱的一定是你的朋友,借得越多也就说明你们之间的友谊越深。而且,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拒绝借钱似乎也就是拒绝友谊,友情虽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是也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每个人都不想失去友谊,所以当朋友向你借钱的时候,难以拒绝他。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朋友向你借钱,要是你不借的话,就说明你没有把他当作朋友,友谊也就会中断。但是,在钱财上,借出去一旦收不回来,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要有吃穿用度,需要一定的开支花费。但是在“不够朋友”,“钱比感情重要”的威胁下,很多人不得不乖乖就范。

再者,借给别人钱有时候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大方,为此,很多人也会选择打肿脸充胖子。因为在多数情况下,人们都认为能借给别人钱的人是大方的,不拘小节的,也一定是好交的,够朋友的。所以很多人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小气,为了证明自己的大方,也为了拥有更多的朋友,即使自己并不想借钱给这个朋友,也会心不甘、情不愿地把钱借给对方,以获得别人“真够朋友”“真大方”的夸赞之词。

当然,借钱给朋友,帮助他渡过暂时的困难,这是应该的;但如果仅仅是为了维护你们之间的友谊,则可另当别论。因为,真正的友谊并不是借钱就能获得,而是需要一颗真诚的心来建筑的。所以,当朋友借钱时,心理专家建议,借钱借急不借穷,在他人困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是应该的,但是不能纵容那些靠借钱为生,不求上进的朋友,对于这样的人就应该严词拒绝。如果想借给朋友钱,但是又担心朋友不还,或者数额太大,自己也有苦难时,可以选择借给他一部分。这样又给了朋友帮助,也不使自己陷入困境。总之,需要见机而行,因人而异。

信用卡的使用已经风靡全球,持卡人的需要在信用卡的帮助下,很容易就会获得满足。因为,使用信用卡与使用现金的感觉很不一样,不会让人觉得心疼,因此花得比平常要多很多。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这样那样的信用卡广告,很多发卡的银行声称可以无条件地进行高额透支,而且还会给出种种优惠;这些诱惑让人们心动不已,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变成持卡一族。

小美在一家公司做广告业务,收入不是很高,小美也是很节省,平时花钱的时候还是很谨慎的,舍不得花太多的钱,但是,自从可以刷卡以后,小美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购物都会花掉很多钱。

上周,小美去逛商场,面对一件很贵的衣服,想着要花钱,感觉很心疼,就没有卖,而且,她也没有带那么多现金,但是销售员告诉她可以刷卡,于是,小美就拿出信用卡,很爽快地刷了卡。小美说,花现金的时候,感觉自己挣钱很辛苦,舍不得花,但是,换作是电子货币,就一点感觉都没有了,好像花得就不是自己的钱一样。

专家分析,同样是消费,人们之所以对现金更加珍惜,而对电子货币感受不深,是因为它们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现金是有形的,可以看到、摸到,有质感,而电子货币则只是数字的显示,是无形的,摸不到。这两种形式给人的心理感觉是不同的,对人们消费的影响也就不一样。

花现金的时候,钱一定会从自己的手上过,这种感觉是实质的。能让人感觉到钱确实是从手上经过,能够感觉出钱的多少、薄厚,花多了会心疼。而电子货币是看不到、摸不到的,虽然也会给人一种花钱的感觉,但是即使一下花了很多的钱,也不会亲眼见到钱少了多少。这种无实质感的消费让人们觉得消费是一种快乐,因此,很多人愿意采用电子货币进行消费。

小美就是因为电子货币并没有实质的感觉,她觉得钱即使花了,也像没花一样,而且还会感到东西就像捡来的一样,这种刺激性的消费心理,同样让很多人爱上这种感觉,继而会继续消费,因为看不见的消费总会给人一种虚拟的感觉,让人不会产生花现金那种心疼的感受。

一般来说,失去的总会让人觉得难过。用现金进行消费的时候,人们能切实地感觉到钱在手上消失,这种感觉会让人在心里留下明显地印象,觉得自己正在失去,而电子货币不会让人有这样的感觉,电子货币的减少,是看不见的。即使人们刷卡的钱和现金一样多,但是人们对电子货币的丧失感觉是不明显的、不强烈的,也就是说,电子货币缓冲了人们对金钱丧失的痛苦,而且信用卡之所以吸引人,还在于它可以透支,也就是可以提前消费,使人们产生了某种消费错觉,所以,当人们对电子货币进行消费的时候,人们会错以为那不是在花自己的钱,因此,也就会进行大量的消费。

但是信用卡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还贷危机,很多人被暂时的快感和表面的美丽浮华迷惑了,在不自觉中沦为“卡奴”,以致负债累累,无力偿还。

因此,专家建议,人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管是现金还是电子货币,都是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尤其是当自己的经济还不是很宽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消费行为,不要因为电子货币的虚拟性,就感觉那不是在花自己的钱。特别是很多喜欢用信用卡的人,在消费的时候总是把持不住自己,以至于花费过多。这时候,人们最好使用现金,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消费。

明明是100元买的东西,别人问起的时候,反而会告诉对方是150买的,很多人会故意抬高商品的价格,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撑面子,不被别人笑话,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赢得赞誉。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人们买了东西,有人问价格的时候,人们总会故意把价格说的高一些,哪怕原本很便宜的东西,也会把价格翻好几倍,说的很贵。

甜甜是家庭条件不算好,父母都是普通的职工,能给她提供的帮助有限,但是基本上过得还是比较幸福。一天,甜甜上街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第二天上学,同学都觉得这件衣服很漂亮,大家都问多少钱买的,甜甜告诉大家这件衣服150,同学都开始羡慕她,150的衣服就是比较贵的了,因为平时大家穿得都是100以内的衣服,很少有人超过100块钱的衣服。但是不久之后,同学去买衣服,才发现甜甜的衣服也只不过是80几块钱。

其实很多时候,甜甜总是把买来的便宜的东西说得很贵,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甜甜的好友忍不住问了她,她说,说贵一些显得有面子,而且自己很渴望买那些贵一点的衣服,但是没有足够的钱,把买来的衣服说贵一些,感觉就像是穿着贵的衣服一样。

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能够进行高消费,谁都想穿金戴银,满身名牌,得到别人的羡慕,但往往因为生活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如愿,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内在需求,而内心需求的满足是找回生活平衡的基础。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就会把自己便宜买来的东西说贵一些,用这种心理暗示来安慰自己,有效地在心里上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使自己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毕竟在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客观存在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穿明白,开好车,住别墅的,而明显的贫富差别会让很多人感到无奈,当现实不能得到改变的时候,通过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对自己进行一下安慰,也是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甜甜就是因为家庭条件有限,父母不能给她提供梦想般的生活。而她又想拥有公主般的生活,穿上价格昂贵的衣服。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种目标,找到生活的最佳状态,她选择了这种自我安慰的手段,通过虚报价格,使自己暂时获得心理的满足。

此外,每个人都想成为别人羡慕和赞美的对象,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但是有些人并没有惹人羡慕的美貌、资产或者权利及地位,没有值得别人赞美的实力和成绩,于是,他们往往会通过吹牛、隐匿等自夸炫耀行为来表现自己,使自己变得突出和引人注目。所以有的人就会虚报价格,给自己撑面子,引起别人的羡慕和关注,并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价值。

在社会上,人们总是习惯以拥有金钱多少为标准来评价和衡量别人,这也就导致人们不得不在意钱财的多少,为了不被别人看不起,就会想尽办法来为自己撑面子。

但是,这样的金钱观往往会给人带来很多困扰,会让人们因为过于拜金,而失去做人的真诚和勤奋,不择手段,为钱而活。因此,人生在世,面对地位、面子、荣誉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这样才能保持一种平和心态,不虚伪,不嫉妒,并对现有的生活感到满足,从而获得更大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