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社交要懂心理学
16774800000010

第10章 让“心”彼此吸引——懂心理学才更懂社交(2)

(6)相互信任。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古人云:“长相知,不相疑”,反过来,只有不相疑,才能长相知。朋友之间有了分歧,要及时交换意见,消除误会,增进友谊。

三、消除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

父母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因为父母教育的方法,以及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两代人之间失去了正常交流的渠道,从而形成“代沟”。要消除代沟,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把彼此的心门开一个缝,给对方一个倾诉和了解的机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参与,才会使两个世界融合起来。

伴随青春期的到来,孩子的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意识,对许多问题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如果家长硬要孩子服从自己,家庭“强权政治”的高压,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就出现了我们常常说的代沟。

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但是,一家人之间需要交流,畅通的交流可以使家庭和睦,也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要做到交流的畅通,就需要两代人共同努力,给对方理解和宽容,才能缩小代沟,甚至跨越代沟。

父母与子女是一种血肉亲情的关系。父母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有光明的前途,而孩子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辉煌的人生。然而,如果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当,就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得两代人在原本意愿共同的问题上发生重大分歧。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而孩子学习成绩有时又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于是就常常在孩子面前表露出焦虑的表情或不满言行。这不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只能对孩子的心态起负面影响。

代沟是指两代人之间因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带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上的差异。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依赖性减弱,独立意识增强,从而使父母和子女两代人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一定的差距。

由于观念的不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在心理上出现一条鸿沟,致使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不关心,也不理解,有事宁可找同学说,而不愿向父母倾诉;甚至以不满、顶撞、逆反、违法等行为试图摆脱大人与社会的监护,以自己的想法做事,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是非判断的标准。

两代人之间形成代沟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等原因。

生理上,青少年正处在发育阶段,体力和智力发展迅速,好活动、敢创新,但却耐力不足。成年人的身心已发展到最高峰,对人生、对社会都有了一个全面而成熟的认识,一些态度和观念也已基本定性,缺少变化。两者之间的体力差异、兴趣差异,致使他们在许多事情上都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心理上,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有独立思考的要求,他们易冲动、易受他人影响,渴望独立、渴望得到成人和社会的承认。与此相反,成年人心理上已经成熟,个性也趋向稳定,对子女寄托的希望在不断升值,他们习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去要求子女。另外,我国的晚婚晚育政策,使得子女的青春期多与母亲的更年期重合在一起,处于更年期的母亲们很容易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再加上繁杂的工作和家庭重负,使得他们成为两个心理负担颇重的“易燃易爆”体,在一起相处,自然容易碰撞、爆炸,形成矛盾冲突。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两代人成长的社会环境不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不同。父母年轻时所崇尚的东西,或许正是今天年轻人所摈弃的东西,父母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会和孩子的看法、想法相去甚远。因此,双方产生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另外,两代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同,社会观念、社会环境、工作性质、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的变化,对上一代人冲击较大,他们还不能很快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而正处在这个时代的青少年,能很快迎合这个时代,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接受新鲜事物,进而纳入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于是两代人之间便因此出现摩擦。

代沟的产生,关键就是因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原因造成的沟通不畅,双方都应该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这一现象,并且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它。强制和压迫解决不了问题,反抗和逃避也不是好的办法,只有彼此多加理解,寻找机会坐下来好好地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并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才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地相处,进而进一步融入对方的世界,使彼此的交集越来越大,这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

在处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问题时,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作为子女更应该主动和积极,毕竟父母是你最亲的亲人,也是最爱你的人,没有什么不能和他们说的,只要真诚地交流,相信父母是会理解和支持你的。作为青少年,应该多多理解父母的苦心,积极配合,努力消除隔阂。

1.了解、关心父母

在平常的生活中,青少年学生要多与父母沟通交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想法。

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多观察与倾听,使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在沟通中要尊重父母。与此同时,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尽量用委婉、随和的语气告诉父母自己的想法,从而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2.理解、尊重父母

青少年学生在与父母交谈时特别要注意讲话的态度和分寸,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要尊重他们提出的各种想法与建议。这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对人的最基本的尊重。可怜天下父母心,要知道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对子女的管教和唠叨正是对子女爱的表现。作为子女对此要给予体谅,尽管可能不喜欢这种方式,但是要明白父母也有烦恼,他们也需要找个对象倾诉并得到安慰。

3.创造主动交流的机会

要尝试和父母共同做一件事情,比如一起逛街、野餐、打球、看电视等,而且要积极主动和父母进行相关的交流。一起吃饭的时候主动与爸爸、妈妈谈谈学校和班级的事情,比如老师讲了一堂新课,同学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校园里又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儿等。此外,晚饭过后,如果学习不是很忙,还可以和父母走出家门一起散散步、聊聊天,那是爸爸、妈妈最开心的时刻。平时遇到什么高兴的事或者不开心的事,都要向父母讲讲,从中听听他们的意见。

4.有过错要主动向父母道歉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不要逃避责任,主动向父母道歉,这样往往会得到他们的谅解。如果总是推脱责任,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只会令父母愤怒和失望。加之父母由于工作过度劳累或在生活中遇到不愉快,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

5.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与父母发生争执时,不要肆意发脾气,顶撞父母,或做出伤害到父母情感的事情。当你想要发怒时,可以暂时离开一会,或者做做深呼吸;当被父母批评时,不要急着争辩,试着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担忧。

同时,家长与孩子,由于各自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兴趣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家长也要与时俱进,去了解、研究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接触一些新的事物。这样,两代人之间的共同语言才会多一些,亲情关系才会更加融洽。

四、叫一声“老师,您好!”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老师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人物,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学生对老师,往往是又敬又怕,老师希望学生好好学习,而学生却总是贪玩、不听话,总是挨批。所以,学生与老师之间经常会出现敌对或者僵持的局面。处理好自己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谈起老师必然要说到学生,就好像谈到学生也必然要提及老师一样。老师和学生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是老虎和猫的敌对?还是彼此对立?还是亲如朋友呢?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并不是每一名老师或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处理好师生间这段短暂而又多少带点缘分的时光的。比如有的老师过于严厉,看到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就要没收,见到学生上课说话就要斥责甚至罚站等;而有的学生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不管老师说什么,他偏朝着相反的方向去做,老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无能为力……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就会喜欢上哪门课,那门成绩就好;若是与哪个老师的关系不好也会殃及那门课程,也许这就叫“爱屋及乌”。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必然要与老师交往,于是交往中就会出现难以避免的磕磕绊绊,我们也常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老师对他们的不理解。

有一次,课代表陆林因为和同学吵嘴而受到了英语老师的严厉批评。事实上并不是他的错,而老师却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了他。他想要和老师说明情况,老师却生冷地说:“你不用解释,我知道肯定是你的错。”对此陆林觉得十分的委屈,他感到自己受到了极大的冤枉。于是陆林开始讨厌英语老师,甚至根本不想见到她,上课也不好好听讲,最后连英语课也不愿意上了。期末考试,陆林的英语成绩明显下降了,从原来班里的第二名一下子滑到了四十多名。而且还有2个月就要高考了,自己就是不喜欢学英语,陆林为此非常着急,但是却控制不了自己。最后在高考中英语太差,而与大学无缘。

老师,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岗位,既没有高官厚禄,也不会名垂青史。同时,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带领青少年走进知识的殿堂,教给青少年知识,也教会青少年做人。

小学的时候,老师是我们的偶像,在我们稚嫩的心灵中,老师是世界上最有学问、最值得尊敬的人。到了中学,随着自我独立意识的增强,我们不再对老师盲目崇拜,而是开始评价老师。很多时候,同学对老师的评价是很片面的,不够准确的。但无论怎样看待和评价老师,有一点要知道:老师是我们人生的领路人,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诲。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正确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老师和学生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首先老师的传授对象就是学生,自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备课、组织教学;而学生要依靠老师进行正确的指点,从而在学习阶段学会一些方法以及处事的道理。所以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师生关系好坏的标准是老师对学生评价的好坏,有些学生与老师关系好就会在同学面前炫耀。而那些与老师关系不好的学生就会感到自卑,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压力,甚至讨厌上学,更有严重者患上了“厌学症”。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对老师常常有许多误解是导致师生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正确的认知,就很难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所以青少年朋友要正确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这样,既有利于自己的学习,也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和光荣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该是值得学习、尊敬和爱戴的。由于学生对老师的不理解和误会,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存在障碍,而师生关系处理不好,会对双方都造成不便和损害。作为学生,青少年朋友们应该正确地认识这一点,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即使老师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也应该理智地提出,共同商议解决,而不是赌气或者以逃学、厌学来进行反抗,这样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自己。对老师多一些理解,多进行一下自我反思,就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主动接近和喜欢自己的老师,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

1.尊重老师和老师的劳动

对老师要有礼貌,不论在哪见到老师都要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在认识上和感情上理解老师、体贴老师。要知道,已是深夜,老师还在备课、批改作业;学生熟睡之中,老师仍在查寝,这番苦心难道不是为了我们好吗?因此,上课的时候不要总是迟到,不要课上讲话、睡觉、发信息,或者顶撞老师,这些都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上课就应该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中积极进取、态度严谨,按时完成任务等都是对老师的尊重。

2.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也不例外,因为老师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但是有些同学只看到老师的缺点与错误,说老师不该那么严厉,对学生脸色不好;说老师太偏心,只向着尖子生;或者认为老师主观臆断,不把事情调查清楚就批评人等。然而这些同学对老师不满意又不愿意对老师讲明,于是就采用一些不当的方式来表示不满,比如顶撞老师、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甚至对这门课产生厌烦感,最终只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所以在看问题的时候,尽量看到老师的优点与长处。

3.多提问,让老师注意你

在遇到新老师的时候,首先是想办法让老师注意到你。如果不是新的老师,需要马上改善和老师的关系也可以这样。老师一般较多关注的是三类学生:学习特别好的和特别不好的、在其他方面与众不同的、特别爱学习的可能成绩不太好的。学习的好与不好,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其他方面与众不同,是要冒风险的。因为这些可能让老师喜欢也可能让老师反感。剩下的一类学生使用的也是我们大多数同学容易使用的方法,就是显示你爱学习。“显示”的方法很多,比如上课积极配合、作业仔细工整等,还有一个很好的一个方法就是多提问。只要多提有水平的问题,老师也会注意到你的。

4.多交流,和老师做朋友

在初步得到老师的注意之后,一定要和老师多交流,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

在提问的初期,我们可能更多的是针对某道题的,随着对老师的进一步了解,可以进一步问一些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因为学习方法的针对性很强,老师在不了解你的情况下,很难给你很好的建议,当他了解了你的具体情况后,提出的建议就可以更好地针对你的学习情况。另外,把老师当自己的朋友,把自己的很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都可以和老师交流,相信老师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多问题。有一些问题即使教师不能解决,也可以给你一些建议。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心灵贴近的过程。

五、珍惜身边美丽的“她”(他)——如何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

青少年时期,对于情感的认识是懵懂的、肤浅的,可能会有某种隐隐约约的冲动,但却是纯洁的、羞涩的。很多青少年朋友,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过程中,总是扭扭捏捏,不知所措,也很可能陷入某种心理误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烦恼,影响正常的交际。因此,对于这个问题,青少年需要克服心理障碍,正确地对待,使彼此之间正常地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