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要懂心理学
16775200000010

第10章 教你提高孩子的情商——情商教育中的心理学(4)

【育子点拨】

良好品德始于良好行为,要想孩子具有良好的品德,就要先从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做起。

1.为孩子的行为把好关

当孩子不良行为第一次出现,如果没有被及时扼制、纠正,而是得到家长的默许,甚至赞扬,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连续不断地出现,重复不良行为。一旦多次反复出现就会形成习惯,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出现第一次不良行为时就予以纠正,绝不能心软。从心理角度来讲,当一个人良好行为形成了,他就会成为自动化程序,就会产生条件反射,就会自觉地去做。因此,良好的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第一次开始。

2.定格孩子良好行为的标准

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也需要有一把尺来衡量,来判断自己的行为。这把尺子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它是做人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道德规范。要教育孩子在家里尊敬长辈、关心父母,礼貌待人,要诚实守信、不讲谎话,要学会做家务事;在学校里要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爱护公物,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积极参加社区公益劳动。

3.奖励孩子良好的行为表现

父母可以为孩子设立简单的行为目标,使他们认识什么行为在父母这儿可以得到鼓励,什么行为大人不喜欢,当孩们有令父母满意的良好行为表现,就应给予奖励,这样对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会有很大的帮助。

4.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品德等,对孩子的个性、行为和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无不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而且,由于家庭的影响具有早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其特殊作用是其他影响所不能代替的。作为父母,既要具有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还应在言谈、行为、思想、习惯、爱好等方面提供优良的示范。

【教育箴言】

家庭是孩子的最早的课堂,参与家庭生活是孩子最早的实践活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寓教于生活,互相关心、和睦协调、文明礼貌、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无论好坏都会被孩子不自觉地模仿,好的行为被模仿,当然很好,但坏的行为一旦被模仿,就很难改变。为人父母的,请走好你们的每一步,要知道,孩子正踏着你们的脚印前行。

汤姆有个很不好的嗜好,就是喜欢喝酒。每天在出门之前或工作结束回到家里,他都要去附近的酒馆喝上一杯。妻子常常劝他把酒戒掉,可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尽管他知道喝酒并不是个好习惯。

有一天,外面下着大雪,汤姆照常去附近那家酒馆喝酒,他唱着歌,高兴地走出了家门,但是还没有走多远,就感觉后面一直有人在跟着他。转身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小儿子。

儿子踩着父亲留在雪地上的脚印,边踩边兴奋地喊:“爸爸,你看,我正在踩你的脚印!”

儿子的话令汤姆心中一颤,他想:“如果我去酒馆,儿子踏着我的脚印,将来他也会去酒馆的。”

从那以后,这位父亲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年幼的孩子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总是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先、也是最经常接触的大人,大多数孩子都直接以父母为榜样。父母的人格、品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那么孩子的思想行为就会出现偏差,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就会宽于律己,做出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来。

英国着名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错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洗刷不掉的。”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尽管父母也会给孩子讲事实、摆道理,但是,他们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更深刻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父母礼貌地对待他人时,孩子就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对人尊重;当父母心胸狭窄、诬陷别人时,孩子就从他们那里学会了陷害他人;当父母不想为别人帮忙而推托、说谎时,孩子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欺骗他人;当父母经常从单位里偷拿东西带回家里时,孩子就会从他们那里学会了偷窃盗窃。我们的孩子总是关注着大人的生活,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要比父母说什么样的话更具影响力。

【育子点拨】

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当孩子能模仿大人扫地抹桌时,他也可以同样会模仿大人其他的行为方式,如语言、生活习惯和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方法。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的模仿是没有选择性的,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语言,甚至不良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效仿。因此,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个性的孩子。

1.严于律己,为孩子树立懂礼貌的榜样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影子。若要把孩子培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作为父母就应该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人友好和善、尊老爱幼、不讲脏话、不欺负弱者。教育子女要讲究方法,自己要先做表率,但又要民主,做孩子的好朋友,言而有信,不乱发脾气,宽严适当。

2.控制自己的脾气,为孩子树立榜样

有的父母性格比较急躁,非常容易发脾气。孩子就会模仿父母的这种行为,冲着的他们朋友大喊大叫。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发脾气之前父母要让自己尽量冷静下来,保持克制。

3.辛勤劳动,给孩子树立自食其力的榜样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好吃懒做、懒懒散散,要争取时间,勤于做事,让孩子知道你家里的东西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赚来的,不是别人送的,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否则,孩子就会以为不劳动、不动脑子照样什么都可以拥有,可以过上好生活。

4.心胸宽广,给孩子树立为人豁达的榜样

在为人处事上,父母要表现得大智若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说长道短,不论他人是非,不因一点小事而与他人斤斤计较,不因己不如人而嫉妒别人;遇事沉着冷静,对人对事智慧、宽容,拿得起、放得下、丢得开。这样的父母影响下的孩子也会变得心胸宽广,为人豁达。

【教育箴言】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不光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道德人格。首先家长要做出表率,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地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地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家人吃饭时,最好的菜总是孩子一个人独吃;看电视时,遥控器总是操纵在孩子的手里;家里来了客人,孩子竟然不允许妈妈把自己的糖果拿给客人吃。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替别人考虑的心理呢?

这是因为孩子的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时,很轻易地就指向自己、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所以就只想到自己而想不到别人,只关心自己而不在意别人的感受。

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去公园玩,她们来到公园里的小亭子下面休息,妈妈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酸奶给女儿喝。这时,妈妈看到旁边的位子上坐着一位小男孩,他正看着女儿津津有味地喝酸奶,眼神里分明流露出他也很想喝酸奶的渴望。这时,妈妈对女儿说:“孩子,把你的酸奶也给小弟弟喝一点好吗?”

“不好,我要自己喝!”女儿显然不愿意。

妈妈耐心地对女儿说:“孩子,要是妈妈忘记给你买酸奶,而这位小弟弟在喝酸奶,你想不想喝呢?”

“想喝。”女儿毫不犹豫地回答。

“同样的道理,如果现在你把酸奶分给小弟弟喝,等下次妈妈忘记给你买酸奶的时候,这位小弟弟也会把好吃的东西拿给你吃的。”

女儿看了看妈妈,又看了看小男孩,终于把酸奶给小弟弟喝了。

很多孩子都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这是因为现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因而缺乏与兄弟姐妹分享东西的经验,也就缺少互敬互让的品质。自己喜欢的东西从来都是自己先独占,得不到也会让家长想方设法给弄来。

此外父母的过度溺爱,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主导地位也是滋生孩子的“独占”、“独享”心理的又一病源。这样下去,父母看到的孩子心中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更不要说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了,这样的孩子怎能让父母不焦虑?

【育子点拨】

美德出良材。良好的人格来自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只有教育孩子从小遇事先人后己,处处想到别人,互敬互让,孩子长大后才会具有崇高的修养与风度。

1.营造平等的享用氛围

家中好吃、好玩、好看的东西要全家人一起分享,不要让孩子独占;父母之间,以及父母与祖辈之间,要营造一种互爱互让的氛围,并让孩子参与进去,使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闲暇时可以带孩子去亲友家做客,让孩子学习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把自己的糖果与人分享的,这样,当别人来自己家里时,孩子也会愿意把自己的糖果拿出来分给别人;等等。

2.做孩子的榜样

一个自私自利、小气吝啬、斤斤计较的父亲或母亲,很难想象会培养出大度无私、先人后己、谦虚礼让、懂得分享的孩子。所以,父母首先要起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行为大方、心胸宽广的人。

3.多给孩子表扬和奖励

父母可以用表扬和奖励的方式来激发孩子去与人分享。当孩子能够把自己心爱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或者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却把选择的权利让给别人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这样做是正确的,是父母赞成和喜欢的。

4.多给孩子讲故事

父母平时可以利用儿童文学作品种的形象来影响孩子,多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神笔马良”的故事,从而教育孩子好东西要与人分享,即便是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也要先让给别人。如果只顾独自占有,那么就会像“金色的房子”里那位自私的小姑娘一样孤独无助。

【教育箴言】

一个年轻时只顾自己的人,将会变成一个非常吝啬的人,老来便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守财奴。

——豪斯

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在遇到没有人能为他负责的时候,就喜欢哀叹自己的不幸,抱怨生活的不公。其实,所有的抱怨都是在做无用的减法。

一个人在访问瑞士的时候,在一个洗手间里,他听到隔壁一直有声响。这声响有些奇怪,而且持续了好长时间,因此而引起了他看个究竟的好奇心。

他透过小门的缝隙向里面看,结果令他惊讶不已。原来,里面一个仅仅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水按钮。一问才知道,这个小男孩上完厕所后,按钮出现了问题,无法冲水,于是他就一个人蹲在那里,绞尽脑汁想修复它。而此时此刻,他的父母、老师都不在身边。这件事令这个人感慨不已:一个年仅七八岁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强的责任心,可见其受到的是怎样的家庭教育。

责任心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出色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然而现在的很多孩子,他们在家娇生惯养、吃喝玩乐、吆五喝六、蛮横霸道,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责任,更不用企盼他们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他们离自己在家里和社会中所应承担的责任越来越远。为此,很多家长开始抱怨孩子不懂事。其实孩子的责任心需要从小培养,父母有必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一位父亲问孩子:如果在未来的一天,太阳向人类发射出一种有害的毒光,凡是被这种光照射的人都会死去。但有一个人,他拥有一支马良那样的神笔,可以画一把防止毒光照射的保护伞,但是完成画伞任务是非常危险的,那么由谁去画这把伞最合适呢?

于是孩子开始一一列举最佳人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唯独没有列自己。

孩子说完后,父亲说:“我想,在面临危险时,我最应该去画这把伞。我要尽全力去保护我的家人,因为他们都是我最亲最爱的人,我有责任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孩子听完后对爸爸说:“我要和爸爸一起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