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要懂心理学
16775200000025

第25章 开发孩子超凡的智商——智商开发中的心理学(2)

4.让孩子多角度想象

父母要引导孩子想象的时候不能局限于一点,而是多角度、多方向地展开。例如,孩子说月亮像小船,大人就要继续激发孩子去想月亮还像什么,比如像镰刀、像眉毛,等等。

【教育箴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观察是人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大量的感性知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观察力在孩子智力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如果观察力发展得好,其他能力才可能发展得更好。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它不是一般的看,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观察力强的孩子往往能发现别人所未能发现的问题。观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培养。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说,观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观察力就是人观察事物的能力,它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生活中所必须的能力。良好的观察力是孩子学习、工作、解决日常问题的基础。在学习活动中,有70%的信息都通过视觉获得。如果孩子视觉能力发育不足或不平衡,在学习中就会出现各种困难,如写字出格、偏旁部首颠倒、分辨物体异同困难、从背景中找出指定图形困难、字母及数字混淆等。

观察能力是从事任何一种事业活动都必需具备的能力。许多人成为科学家、发明家都与他们非凡的观察能力分不开。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并告诫他的学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英国着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众人之上。”正因为达尔文善于观察,他注意到了别人不注意的东西,因而成为伟大的生物学家。

在美国有一位博士叫斐塞司,他平时有一个习惯,总是喜欢在午后坐在窗前晒太阳。旁边一只小猫在金色的阳光下安详地打着盹儿,那种悠然自得的样子真是好玩极了。

当太阳渐渐偏西,长长的树影挡住了小猫身上的阳光。于是它醒了,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又走到另一块有阳光的地方,继续打盹。

小猫就这样不停地追随阳光地带,换了好几次地方。这一切在我们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可是斐塞司博士却对此产生了兴趣。

猫为什么喜欢被阳光照射?难道是因为光和热吗?

不错,就是光和热。

猫喜欢晒太阳,就说明光和热对它一定是有益的。那对人呢?光和热对人是否同样有益呢?这个念头在斐塞司的脑子里闪了一下。可就是这个一闪而过的念头,成为闻名世界的“日光治疗法”的引发点。后来,日光治疗便在世界上诞生了。

斐塞司博士,也因为一只睡懒觉的猫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伟人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开始,也是以后改造世界的基础。一个人的观察能力虽有先天素质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锻炼与发展。因此,作为父母,从小就应该注重从各方面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育子点拨】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1.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

对于任何事物,只要孩子有兴趣,就会用心去做;反之,孩子不感兴趣,就会“走马观花”,必然只能得到肤浅的认识。所以,要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首先要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父母平时多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给予赞赏的评价,使孩子有成功感,也就增强了兴趣。

2.教孩子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

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事物的不同性质,往往是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出来的,让孩子养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习惯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样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或从整体或从局部进行观察往往会得到不同的信息和结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者就是从横、侧、高、低、远、近等不同的方位观察描绘出庐山的壮美的。

3.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之间总有着一定的联系或相近特征。所以,在观察这一类事物时,父母就要适时引导孩子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这样,孩子才能获得清晰的正确的认识,才能区别事物。

【教育箴言】

孩子们初临人世,即被充满新鲜事物的世界所围绕,这个世界不断地刺激他们的感官,不停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于是他们对新鲜事物便特别注意,特别乐于看到事物丰富多彩的变化。所以,孩子们的早年时光一般都是在观察外界中度过的。

——洛克《人类理解论》

孩子天生因为没有受到定势思维的束缚,往往具有高超的创造力。父母要保护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思维,不要拿自己的观点和现成的答案去束缚孩子。

创造力是一个人在传统知识和习惯的包围中,发现、探索、掌握新事物的能力。换句话说,创造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着他独特的创造力,只是父母没有发现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一味满足于给孩子提供现成的答案,使孩子逐渐变得不长于思考,不善于发现;还有的父母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甚至让孩子去问别人。也有些好奇心强的孩子喜欢把玩具拆开作一番研究,而父母便认为孩子是“败家子”,当然少不了一顿责骂。久而久之,孩子的创造欲望被浇灭了,创造天赋也消失了。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善于创造的人,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脑筋。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孩子‘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母亲刚刚买回来一块特别漂亮的金表。孩子也想看看那块金表,母亲允许了,可是没多久孩子就把金表给摆弄坏了。于是母亲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谁知,老师却幽默地对母亲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母亲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老师说:“孩子拆卸金表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让孩子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你可以让孩子和你一起去修表的地方,让孩子在一旁观看金表是如何被修理的。这样,修理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也许,他还从那里学会了修理钟表!”

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创造力是在生活环境中逐渐培养出来的。研究表明,创造力强的人,小时候一般比较顽皮,敢于大胆想象和质疑,富有首创性。而过分的威严和强制,太多的干涉和禁止,则会抑制孩子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妨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因此,作为父母,应该从小保护孩子的创造性,让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会创造。

创造力是一个孩子智力和能力的体现,是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聪明、智商高就一定会有所发明创造,其实不然。有的人智商很高,却创造不出任何东西来,终生平庸无为。这是因为创造力的发挥除要求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性格、动作、情感等。因此,作为父母,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成才,那么就用心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吧。

【育子点拨】

创造力是决定孩子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因此,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一个破坏行为就打骂孩子,要知道一个不小心,就会抹杀了孩子创造天赋,那么你的孩子永远都将是一个平凡的孩子。那么,究竟该怎样做呢?

1.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它是探索知识奥秘的动力。好奇心愈强的孩子想象力也愈丰富,创造性就愈高。孩子由于懂得少,所以对许多事情都感到十分好奇,凡事都想弄个明白。于是他可能做出一些探索性的举动,作为父母不要阻止孩子,也不要责骂孩子,而是要引导孩子大胆去想,允许他们创造性地尝试。

2.要鼓励孩子提问

父母一定不能对孩子的问题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有时孩子的问题可能很“可笑”、很“幼稚”,但再幼稚、再可笑的问题都是出自一颗思考的小脑袋,是孩子独立思考的萌芽。千万不能漠视孩子提出的问题。

3.加强孩子发散性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它不受现有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传授方式的束缚,其结果可能由已知导向未知,发现新事物、新理论。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比如做数学题时可以让孩子尝试“一题多解”,在思考问题时让孩子尽可能从各角度都去考虑,等等,这都属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育箴言】

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家是有发散性思维的思想家。他们知道解决一个问题可以用许多种不同的方法,而不是只有一种方法。他们知道一个问题可以有许多个正确答案,而不是只有一个答案。

注意力是打开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会关闭,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因而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