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决定成败
16775500000031

第31章 借力,为成功加速

竞争的社会,只靠自己的力量去取得成功是很难的。幸好,我们还可以借力。

借力可以让你借助于身边的各种资源,突破现有条件的限制与束缚,做你想做的事情,做你敢做的事情,最终让你更快地获得成功。

借力就是借用自己以外的各种资源,以帮助自己达成仅仅依靠自己完成不了或很难完成的目标。

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和能力都存在局限,如果想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来,就不能满足于现有的能力。所以你需要开阔思路,融汇各种思想,收揽四面八方的资源。

在这些资源中,有些是你自身所拥有的,而有些则是你所欠缺的。正是因为欠缺,所以你要借。

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想到去借力。因为有些人很自以为是,认为所有的事情自己都能做完,想到的总是“自己怎么去做”,想不到的是“如何教他人去做”,很少会主动思考如何发挥和利用好他人的强项,结果自己累得要死,还感动不了别人,效果自然不明显,成效也无法长期增长下去。

俗话说,观念决定行动。思想上充分意识到借力是必须的事情,这是让生命有意义必须做的事情,你就会有着强烈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想着如何借力。渐渐地,你就会从不会借力到熟练地借好力。

有一种借力方法威力很强,叫参与。也就是说,仅仅是让别人加入到有关的事情中来,就可以借到力了。

比尔·盖茨在25年前创业的时候,他就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比尔·盖茨的借力法则吧。

第一,让亲人参与进来。比尔·盖茨20岁时签到了第一份合约,这份合约是与当时全世界第一强电脑公司——IBM签的。当时,他还是位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没有太多的关系资源。他怎能钓到一条这么大的“鱼”?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原来,比尔·盖茨之所以可以签到这份合约,中间有一个中介人-比尔·盖茨的母亲。

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会董事,比尔·盖茨让妈妈介绍他认识董事长,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如果当初比尔·盖茨没有签到IBM这个单子,那么今天的他可能不会拥有几百亿美元的个人资产。

第二,让合作伙伴参与进来。也许大家都知道比尔·盖茨有几位最重要的合伙人——保罗·艾伦及史蒂芬。他们不仅为微软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贡献出他们的关系资源。

第三,让国外朋友参与进来,让他们去调查并开拓国外市场。比尔·盖茨一位非常要好的日本朋友彦西为他讲解了很多日本市场的特点,并找到了第一个日本个人电脑项目,从此开辟了日本市场。

第四,雇用聪明、能独立工作且有潜力的人。比尔·盖茨这样讲:“在我的事业中,不得不说我最好的经营决策是必须挑选人才,拥有一个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个为你分担忧愁的人。”由此不难看出他对此的重视程度。

有个道理是这样说的:人们愿意支持他们曾经参与过的事情。这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两位社会科学家约翰·蒂姆和劳伦斯·沃克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来的关于参与的理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想取得人们对某件事的支持,只要简单地给人们一个参与的机会就好了。这会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感觉这件事情与其相关,仅仅是他们参与了这件事情,自然而然地会把这当做是自己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的肯定,尤其和自己有关的事情更是如此。

因此,当你和别人谈起一件他参与过的事情时,他常常会感到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分子,于是就会更加愿意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智慧和资源,并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你也更容易获得人生的成就。

一个人际关系非常好的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办起事来都会事半功倍。要知道成功者都善于借力、借势去为自己营造成功的氛围,从而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为他们的成功扬帆开道。

我们都听说过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单凭自己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因此,只有懂得借用别人的力量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像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的智者实在是太少了,要想成功借用别人的力量,更多的需要靠人际关系。

一个人际关系非常好的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办起事来都会事半功倍。要知道成功者都善于借力、借势去为自己营造成功的氛围,从而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为他们的成功扬帆开道。

更为重要的是,成功者还善于运用各种关系的良好互动。这是借力最关键的一步。比如,很多人都吵着创业难。难道创业真的那么难么?那是因为以往人们强调的是自主创业,一个人单打独斗当然不容易。但是现在不同了,很多人的观念开始改变,人际关系在创业中的作用也在逐渐加大,并日益成为创业信息、资金、经验的“蓄水池”,有时甚至在商业活动中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用。

现在“朋友经济”在招商中的作用也日益彰显出来。比如,北京大学中国金融投资家俱乐部的成员就包括投资公司老板、证券商、银行家以及政府部门金融方面的官员,他们手中掌握着上千亿元的资本和无限商机。

在如今这个提倡双赢的时代,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的创业方式已经明显不适应时代的需求。扩大社交圈,通过人际关系网掌握更多信息、寻求更大发展,已经成为成功创业必走的捷径。当你在创业过程中遭遇困难的时候,人际关系是你最大的资源!多结交一些朋友,多去帮助别人,这其实是在为自己积累资源。到了你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借取他们的力量来帮助你创业。到那时,创业也许一点都不难,而且还可能很轻松!

马思宇在索尼做人力资源主管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公司里的一位员工在出差的时候不小心受了伤,住进了医院。这样的事情在索尼公司还是第一次发生,公司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是否该赔付伤者,又该赔付多少,没有先例。

由于这件事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老板要求马思宇尽快把事情处理好,不要因拖沓而影响了公司的名誉。可是,要妥善处理这件事,必须兼顾到公司和员工双方的利益,不论对哪一方都不能留下任何隐患。

马思宇一时感到束手无策,而且就剩下半天时间了。情急之下,他想到了向朋友求援。他给做人力资源的朋友们打电话,这些朋友给他提供了至少10条有用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他马上做出了这个事件的处理方案,还写了部门处理类似事情的流程上报。老板看后非常满意,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马思宇成功地处理这件事,得力于在大型跨国公司任职的同行朋友给了其莫大的帮助。“那时我也常常参加人力资源各方面的活动,也认识了许多的同行,虽然大家没有固定在哪个时间见面,但却经常通过电话沟通一些信息,一个无形的关系网就这样地形成了。如果说谁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只要打一个电话大家都会积极地并热心地帮助。另外在专业方面,通过关系网里的人帮助也不会出问题。”

得到老板的赏识,并能够把工作做得很圆满,这就是人力资源关系网带给马思宇的好处。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对于工作在任何领域的员工都是极为有用的,好的关系能让他们以最少的精力达到最佳的工作绩效。

在现今这个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社会,如果没有了人际关系,整个世界就会变得冷漠、疏离而且空洞,一切的工商活动都将被迫停止。每一个人都在一个无形的人际网络中工作与生活着,只是有些人的网络要大些,紧密些,而有些人的网络则很小,很松散。

可以说,人际关系网络已成为成功的指标。关系网越大就越密集,进而表示个人在社会上活跃的程度就越高。所以,纵观所有成功人士,往往都能够达到这一指标。

常言说得好:一人事,一人知,一人行,可谓独断专行;二人事,二人知,二人行,可谓合作无间;大家事,大家知,大家行,可谓众志成城。进一步延伸其含义,人际关系就是同甘共苦,彼此相互砥砺,相互扶持;人际关系可视为二人间的交互行为,是一种动态的沟通。

合作,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通过彼此联合来实现互补互助互惠的过程。

大家共同出力,共享资源,共享利益,这是一种不错的借力方法。

乍一看到这个标题,你也许会觉得没有道理。但在生活中,如果你懂得如何去借力,你就能让这个等式变得有道理。

生活中如果注意观察,我们会见到如下一种现象。

每年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大雁总会成群结队地往南迁徙。

在飞往南方的途中,雁群会排成V字队形,这样一方面可以克服来自气流的阻力,一方面借助彼此间的上升气流,让飞行更加省力。雁群在飞行的过程中还会不断调整各自的位置。每当这时,大雁之间就会相互配合调整速度,以便保持队形,飞得更快更轻松。雁群就是通过相互间的默契配合,从而顺利完成万里迁徙的过程。

在这个真实的自然界故事中,也存在一种借力原理。那么,大雁是靠什么借到彼此间的力呢?

是合作。

合作,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通过彼此联合来实现互补互助互惠的过程。

大家共同出力,共享资源,共享利益,这是一种不错的借力方法。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是合作的体现。

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合作的现象是处处存在的,比如足球比赛。

在赛场上,队中的所有球员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赢得比赛。在共同目标之下,彼此分工合作,大家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特长与优点,相互配合。前锋负责攻城拔寨;中场球员调度前后,进可攻,退可守;后卫队员严密防守,适时上前助攻;守门员则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守卫“龙门”。

虽然分工不同,但在比赛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足球场上的比赛靠的不是个人技术表演,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间默契的配合和支援。球员彼此间也需要互相协助,互相借力,发挥团队精神,形成更强大的整体战斗力,赢得心目中的共同目标。

因为有了合作,集大家所有的长处,协同增效,把各自不同的优点集中起来朝一个方向发力,这样发挥出来的作用往往是最大的,更容易产生奇迹。这时,我们就不难明白合作让1+1不仅可以等于2,甚至还可能大于2。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地想一想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能需要别人的帮助与合作。合作越多,借力越多,做事也就更加容易,共同获得的利益和成就也会越多。如果不与人合作,你取得的成就往往不会很大。

大凡明智的人都懂得联合起来,借助别人的力量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与人联合起来就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膨胀。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合作可以给自己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还要注意把共赢贯彻在合作的始终。这样的合作才能长久,也更能长久地借力。

改变世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找到保证使命达成的有效方法。

而借力就能让我们集合身边所有人的力量,协同共赢,争取更多成功的机会。

既然有些事情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借力。要如何借力呢?

1.应用参与的办法借力

多个人考虑一件事情,比只有一个人想问题会更周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群策群力”。很多时候,即使再聪明、再博学、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一个脑袋常常是不够用的,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想,把大家的意见加在一起,马上就可以多几个角度,多一些观点,多一些经验,效果就不一样了。

所以,借助大家的参与,集思广益,可以让你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加全面、更加周到、更加有效。这也是参与可以借到力的一个途径。而且,这个途径对大多数人都很适用。

2.应用共同目标借力

共同目标是团队的黏合剂,拥有共同目标,才能帮助团队做到心一致,只有心一致才能真正做到行动一致,最终发挥团队协同增效的作用。

当你明确目标时,因为很清楚自己要做的事,就会显得信心十足,容易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去完成它。共同目标让所有团队成员形成相同的理念和追求,意味着所有人都清楚要做的事,使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努力方向。这样,它就成为团队成员心中一股令人深受鼓舞的力量。

3.应用合作借力

合作是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共享资源,共享利益。但是这种合作必须是共赢的合作。只有共赢的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从而增进良好的关系,更好地为实现共同目标创造有利条件,然后享受到彼此所期望的更大利益。这些更大的利益,往往会让参与合作的成员更容易获得成就感,而这些成就感也会激励着成员不断地投身到合作中去,借到越来越多的力,干起事来也更加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