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16775700000012

第12章 直面挑战才是真的年轻——青少年考试心理(2)

32.在考试前,我会烦躁,而且脾气变得很坏。

33.在考试前,我总预感到这次将要考砸。

计分标准:

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选D得0分。然后算出你的总得分。

测试结果:

总分为:

0~24分,你对考试镇定自若,沉着冷静;25~49分,你有轻度焦虑;50~74分,你有中度焦虑;75~99分,你有重度焦虑。

有些学生在读书学习后,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叫累。“累”是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它可能属于生理性疲劳,也可能属于心理性疲劳。

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引起的。比如,学生参加了比较消耗体力的劳动或参加了一场足球赛,都会使平时缺乏锻炼的身体感到疲劳。不过,由于青少年精力旺盛,短暂休息之后大多能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理性疲劳则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它是主观体验到的一种疲倦感,不仅会引起生理疲劳,还可能导致学生厌学。所以,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经常处于“疲劳”状态,应请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一下,到底是属于生理性疲劳还是属于心理性疲劳。

尤其是初三、高三毕业生正处在紧张的考前冲刺阶段,紧张的复习、备考的氛围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考前心理,有近一半的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表现出身心疲劳现象,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位初三的同学说,还有十几天就要中考了,我上课无精打采,经常分心;看书头昏脑涨,不易记住;平时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我极其担心自己这样持续下去会严重影响中考,怕考不上高中,而去读职校。

一些考生反映:自己想复习,也有时间学习,只是一拿起书本就犯困,并伴有厌倦、烦躁的情绪。

晓松刚进入高三时信心十足、精神饱满。但到了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却发现自己突然变得越来越“懒”了:懒得上课、懒得看书、懒得做题,甚至连以前最喜欢的考试也不愿参加了。每天都是生活的重复,一沓沓的试卷摆在那里,好像一座山,永远也搬不完。对学习的厌倦让晓松对什么都提不起劲来,而且最近一段时间他晚上总是睡不好觉,情绪有些低落,行为变得古怪,经常发牢骚和发无名火……晓松现在很忧伤,总觉得自己像一潭死水,等待枯竭的那一天……心理专家告诉你

所谓心理疲劳是指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使大脑皮层受抑制而出现的心理现象。之所以产生心理疲劳,从根本上说,是受到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三种节律运动规律的制约。当三种节律出现运动低谷时,人就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疲劳。

学习上的竞争现在是越来越激烈,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一些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挫折、焦虑、沮丧日积月累而形成了考前疲劳心理,一进教室就产生一种本能的厌倦。这种考前疲劳心理对人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轻者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很强的疲累感;严重的则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吃不下饭甚至呕吐的情况。

造成初三、高三学生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学习成绩不好是导致学生心理紧张、疲劳的主要原因。初三、高三学生绝大多数都有升学的愿望,希望考上理想的高中,考上名牌大学。然而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毕竟有很强的竞争性,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如愿以偿,这就必然引起考生对学习成绩的看重和对升学的担忧,特别是在初三、高三后期模拟考试较多,如果考试成绩不好会引发他们内心的不安、紧张与焦虑,这种状况若长期得不到有效调节就会导致心理疲劳。

2.老师、家长的过高期望和要求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疲劳。家长通常对孩子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期望特别高。同时,老师在后期复习中加大了对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力度,加深了“编筐窝篓,重在收口”的复习理念,加强了从基础到能力、从理论到实践的训练,无形中对学生施加压力。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心力交瘁,这就加剧了学生的心理疲劳。

3.中考、高考科目繁多、任务繁重,搞题海战术是诱发学生心理疲劳的关键因素。一些老师为了争时间,提高自己所教科目的成绩,给学生布置大量练习,搞题海战术,结果学生只能拼命应付,每天除吃饭、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做练习、背题上。当学生长期劳苦而学习成绩依旧得不到提高时,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陷入极度悲观和焦虑之中,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最后的努力,放任自流。

专家建议

青少年学生如何才能消除考前心理疲劳呢?

1.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激发自信心。青少年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目标,避免目标过高带来心理压力,学习中一步一个脚印,用不断取得的小成绩鼓励自己,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恢复自信心,在愉快的情境中消除心理疲劳,学好各门课程。

2.正确对待社会舆论,提高自我调节能力。青少年学生要将个人理想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跳出自我设计的小圈子,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把来自家长、老师和亲友的期望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3.放松自己,保证睡眠。青少年学生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防止打疲劳战,影响复习效果。为减轻学习压力,可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让身心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以放松。

4.发展良好的个性,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班集体,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对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会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并以高昂的斗志、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心理去迎接中考、高考的挑战。相反,疏远集体,忽视人际关系的沟通,内向的、缺乏自信心的学生遇到困难容易使自己情绪低落,心理疲劳。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青少年学生要努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培养坚韧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形成热情、开朗、自信并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性。

中考、高考很大程度上是对青少年学生心理质量的检测,乐观自信,轻松积极的心态,对取得考试胜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青少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就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力求建立起为人处世的乐观自信心态,这样才能在中考与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中学生心理疲劳测试

阅读下列各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符合情况的回答“是”,不符合情况的回答“否”。

1.早上起来就感到很难受。

2.眼看公交车停在站牌下,也懒得快跑几步赶过去。

3.上楼梯时经常绊倒。

4.不想和领导或者其他人见面。

5.写作文时思路不流畅。

6.说话声音尖细,不能连成句。

7.对别人讲的话不放在心上。

8.无意识中就用手托着下巴依在桌子上。

9.总想喝咖啡等提神的饮料。

10.饮食口味偏于香辣。

11.总觉得身体发僵。

12.眼睛总不想睁开。

13.不停地打哈欠。

14.连好同伴、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也记不起来。

15.想把脚放在椅子上歇歇。

16.体重在不知不觉中下降。

17.容易便秘或拉肚子。

18.很难入睡。

测试结果:

如果有4个问题回答“是”,说明你有轻微的心理疲劳,需要注意休息;如果有10个问题回答“是”,说明你有中度的心理疲劳,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多种疾病;如果有15个问题回答“是”,你可能有重度的心理疲劳,应引起重视。

“事败先败于心,效高首高于法。”从历年的情况看,总有许多水平很高的考生因心理压力过大、心理不稳定、考前学习状态不佳而导致高考失败或成绩不理想。如果说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考生考的硬件,那么考生在考前以及考试中心态的稳定、心理平衡与轻松则是取得理想成绩的软件。所以说考生在高考前以及考试中,积极调适、减轻心理压力是非常必要的。

初三、高三是人生的两大转折点,处在这两个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很大,如果心态调整不好,就会出现考试焦虑、失眠、厌学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后面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到考场上的发挥。所以,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度过最后冲刺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必须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指导,让他们调整好心态,抓好复习,以便中考、高考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一些学生感觉突然毫无头绪,脑子一片空白,刚刚复习过的知识,转过头就忘了,有点像狗熊掰棒子的感觉。其实,未必真的忘了,可能是因为心理紧张,或者其他的原因,感觉学习没有效率了。

有的学生很自信,甚至到了盲目自信的地步,觉得我什么都会了,结果考试时,一拿到试卷,突然发现和自己认为的根本不一样。

有的考生说,越是临近考试,就越是觉得紧张、担心、忧虑、烦躁,看不进书,我是不是得了心理焦虑症了?

有个考生最近显得很紧张、孤僻,总是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不与父母交流,不能与其谈论和考试有关的任何问题。另外,他还拒绝上学,在家期间不碰任何书本,给他以安慰和鼓励都没有任何效果。

心理专家告诉你

对即将面临中考、高考的学生来说,通过埋头于各种数据、习题之中来提高自己的实力已不是最重要的事,而现在的“头等大事”便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关系到考生能否在考试时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青少年考生要知道考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的较量。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每个考生都希望的。然而很多时候,考试当中出现的一些情况总是让我们惊慌失措。这就需要我们青少年考生进行考前心理调适,使自己具备良好的考试心理。

考前心理不适的种种表现:

1.心理过分紧张导致怯场。所谓怯场,是指考生由于心理过度紧张,情绪慌乱不安,大脑处于消极兴奋状态,很难控制自己,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表现出头晕、行动失常等症状,不能进行考试。这一现象的发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考生动机过于强烈而又准备不足造成的。

2.情绪低落导致丧失信心。在考试中由于考生或出于被迫参加,或认为预期目的不会达到,或是在考试过程中感觉没有发挥好等,都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失去信心、不能集中注意力,以致放弃考试,这是因为动机过弱所致。有时第一场考试试题难度比较大,便会对第二场考试中考生心理带来影响,表现为消沉、没有自信,甚至不能坚持以后几场考试。

3.外来“刺激”对心理带来的影响。在答题过程中,考生要集中精力进行回忆、联想、知识重现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而突然的外来“刺激”往往容易使考生记不起曾经学过的知识点,其结果影响测验进行。如在考试中有人突然大声讲话、附近传来奇怪的声音等,都是“刺激”的因素。

4.突发事项对考生心理带来的惊慌。在考生缺乏思维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些事项、事件,会使考生惊慌失措,心理紧张,影响正常思维,影响考试成绩。

专家建议

青少年考生考前的心理调适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青少年考生要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的首要条件。目标若定得太高,实现难度就会增大,考生在心理上必然会产生恐惧感。目标定得太低,又会使情绪松懈,不利于考场发挥。

目标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确定正确的奋斗目标,就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根据自己的水平、在班级的名次、各科成绩的优劣等作客观的分析,根据这个分析,合理地制订一个目标,如此一来,就多了一分现实,少了一分幻想,考试时心里也会踏实得多。

2.保持适当的动机。在学习中低限度的焦虑是必要的,可以促使青少年学生产生紧迫感,加强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然而过度紧张,则常常使考生发挥不出正常水平,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学习动机过强,学习效率反而会有所降低。这与人的情绪焦虑、紧张有关。当然,如果考生对考试抱有满不在乎的态度,缺乏获胜的动机,也是考不出好成绩的。正确的做法就是,保持适当的学习和考试动机。只有当学习和考试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最高效率。

3.学会自我调适心理。青少年考生考前应做到心态平和。首先,是学会自我放松。可以常常在考前进行这样的练习:在全身心深度放松的情况下,想象考试时的紧张情境。开始出现最弱的情境,反复进行,渐渐地便会在想象出的任何紧张状况下或者整个考试过程中都不再感受到紧张和焦虑。其次,是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指自己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通过暗示可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定势,并引导潜在动机产生行为。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心境、意志、感情、爱好乃至能力,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比如进入考场之前,可反复在心里提醒自己“沉着、冷静”,在这种自我暗示的帮助下心里的杂念自会销声匿迹,从而消除焦虑心理,使身心得到放松。

4.学会倾诉。当你由于考试而寝食难安,心烦意乱时,不妨将你内心的忧虑说出来,让家人、朋友与你共同分担,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能帮助你缓解因紧张带来的压抑感。另外,你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扔到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定的“忧虑”时间,过后再去解决。绝对不可以郁积在心里,使压抑情绪生根发芽,最终忧虑成病。

5.合理作息。古语道:“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一日不养”,这是因为心“不用则滞”而“不养则瘦”。因此,在日常学习中,青少年学生一定要注意合理作息,劳逸结合,切不可通宵达旦,作息没有规律。最好是制订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努力做到早睡早起,不熬通宵,不打疲劳战。这样才能保证考试时精力充沛,头脑清醒。

考试心理控制能力检测

本问卷共有10个题目,请仔细阅读问卷中的每一个题目,并与你的实际情况相对照,然后从A、B、C三个被选答案中选择其中的一个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A.经常B.偶尔C.很少

1.你是不是经常从较坏的打算去争取最好的成绩?()

2.你是不是经常认为:只要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即使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也没有任何怨言?()

3.你有没有在考前注意稳定情绪,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4.你是不是经常注意安慰自己,相信自己,从容应战?()

5.你能不能经常在紧张的气氛下放松肌肉与神经?()

6.你是不是常以愉悦舒畅的心情去参加考试?()

7.你有没有经常在班会上或更大的集会上发表演讲?()

8.你有没有经常参加学校或班上举办的有关竞技与竞赛活动?()

9.在考试开始时,你是否做到尽量放松,避免消极的自我陈述?()

10.你有没有从过去的考试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评分标准:

凡选择“A”记1分,选择“B”记0分,选择“C”记-1分。将所有题目的得分累积起来,即可得到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