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16775700000016

第16章 关注你的喜怒哀乐——情绪与心理健康(2)

一、调整认知

对同一个人来说,不同的认知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悲观的人常常对自己有一些歪曲、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很笨”,“大家都不喜欢我”,等等。他们的这些认知大多是消极、不客观、不符合实际的。

所以,对于悲观的青少年学生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这些不合理认知,要学会接受自己、悦纳自己、全面地看待自己,不要专看缺点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与长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优势,要学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二、调整归因

悲观的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幸运等既不稳定又不可靠的原因,把失败归结于自己的脑子笨、能力差等不可改变的原因。这样,他们必然看不到任何希望,因为带来成功的运气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而让自己失败的能力又是无法改变的。

要想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就必须调整这种不客观、不理智的消极原因。青少年要学会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勤奋等可以改变的原因,或者归结为自己有能力、聪明等积极的原因,把失败归结为自己粗心、不够努力等可以控制的因素。

三、调节应对方式

悲观的人遇到困难时,常常采用两种应对方式,一种是退缩,另一种是自责。

这两种方式都是消极的,对战胜困难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只有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处理问题才能走出困境,重获信心。

四、树立信心

悲观的人常常对自己缺乏信心。帮助自己树立信心对克服悲观情绪很重要。心理学家认为信心的获得来自于对过去成功的体验。因此要树立信心的关键一点就是让自己体验到成功。

体验成功的诀窍就是为自己确立小的目标。比如你的最终目标是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这时你可以为自己制订一些子目标:在平时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等等。要看到每实现一个子目标,自己就进步了一点,离成功也就更近了一步,因而也就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

测测你的悲观指数

难得偷闲来到度假村,住进向往已久的高级饭店,放下行李,换上舒适的服装,心里觉得真是愉悦舒畅、轻松无比。这时你走近窗边,打开窗户之后,你看到……

A.一眼就看到饭店附近的豪华游泳池,同时有很多人在戏水

B.看到邻近的水面上有许多游艇

C.见远方隐约有一座小岛

D.窗前有一片小花园,种满了各种植物

测试结果:

选A的人,属于“45%悲观型”

一般来说,饭店房间的窗户,离附近的游泳池都不会太远。也就是说,虽然你的眼光并不短浅,但内心觉得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属于45%悲观的类型。建议你多看看名人传记,让他们的成功经验来激励你创造未来!

选B的人,属于“45%乐观型”

能一眼就看到邻近水面的你,表示对未来抱着颇大的展望,也有信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可说是属于45%程度的乐观者喔!建议你做事前多看多听,避免流于过度主观。

选C的人,属于“90%超乐观型”

既然能够隐隐约约地看见远方的小岛,表示你实在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者。

你的未来纵使有挫折、困扰,也无法阻止你继续乐观下去的天性!不过,建议你尽量把别人的意见听进心里,免得乐极生悲喔!

选D的人,属于“90%超悲观型”

虽然窗前的植物很美,但你只选择这么近距离的东西,可见你一定是个极为悲观的人。偶尔浮上心头的乐观念头,肯定一下子就被你心中的恶魔压下去了。建议你一定要多接触光明面的人、事、物,帮自己早日走出超悲观的阴影!

英国诗人弥尔顿说过:“心灵有它自己的地盘,在那里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人的一生总会充满许多迷惘,许多愧疚,许多坎坷,许多无奈,稍不留神,人们就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灵监狱所囚禁。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许多烦恼事,第一次和一位重要人物见面,遇到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当对这些事束手无策时,就会感到强烈的焦虑。焦虑是由于感觉到了一种迫近的危险而产生的不愉快甚至是紧张、恐惧的情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焦虑在所难免,但是人们总会陷入焦虑的泥潭中却无法自拔。

敏慧是某中学初三的住校生。某日下午第三节课后来到心理辅导室。在接待室耐心地等待,直至其他学生陆续走开,她才一个人走进了辅导室的里间。刚刚坐下还未开口,她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滚落下来。在会谈的50分钟时间里,她始终伤心地哭泣着,老师先后给她递了4次纸巾,竟然全部湿透。她一边擦拭着眼泪,一边向心理辅导老师倾倒着心中的苦水——我的成绩从班里第8名退到了30多名!月考刚过,分数还没公布,是我根据老师公布的答案自己估算出来的,我感觉到的!很多题目我本来会做的,但不知为什么看错了。考试之前我很紧张,因为这是这学期第一次重要的考试,我特别看重它。和大家一样,我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但我就是毫无信心,而且惧怕失败。到了第一场考语文的时候,突然脑子一片空白。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想,却已过去了十多分钟!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怎么会这样啊?语文考完后我很担心,接下来的三门没有发挥好,特别紧张,每一门考试时都想上厕所!我当时只求把所学到的东西都能记起来,不要有什么遗憾就可以了。但考试时我却一点儿把握都没有,很多试题都不会做,出了考场之后才发现自己居然看错了好几道题。我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

平时,我晚上一般在9点半就能睡着了,但这一个多月来几乎每天夜里都做梦,第二天起来觉得很累很累。白天脑子里昏昏沉沉,上课没有精神,听不进去!我心里真的很着急,这样下去我真的受不了了!

心理专家告诉你

焦虑心理是一种担忧的反映倾向。青少年学生处于青春期,其个体生理环境与社会环境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内外纷繁复杂的刺激时刻影响他们,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理失衡,产生各种焦虑,从而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不同的刺激条件下,青少年学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焦虑心理。具体表现为:一是学习焦虑。我国心理学家最近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青少年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和考试焦虑”。二是生理焦虑。即因自身生理发展不适应而引起的焦虑。三是心理发展焦虑。即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成人感”增强,却未获得他人应有的承认与尊重而产生的焦虑。四是人际关系焦虑。即因无法适应各种人际关系而引起的焦虑。五是生活焦虑。即由于无法适应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焦虑。如有些在外上学的学生不适应当地的环境、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有的缺乏独立生活与适应社会的能力等。

上述的五种焦虑心理表明,如果是短时的、轻度的,则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是持续的、强度较大的,则会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敏慧所反映出的是一种典型的考试焦虑情绪,这在现在的学生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持续的焦虑会导致抑郁,当事人会经常哭泣,睡眠质量很差,食欲减退,不喜欢运动,想象自己得了莫名其妙的某种疾病,甚至感到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还会出现自杀念头。

一定程度的焦虑,即中等程度的焦虑是必要的,它能促进学生各种知识技能的获得,处理好人际关系,激发最有效的学习行为。一个人长期处于高焦虑状态,对学习是不利的。因此,长期的高焦虑和低焦虑都会对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高焦虑的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较高的紧张状态,常常容易激动,表现出高于一般人的动机或好胜心。低焦虑的学生一般反应比较迟钝,动作拖拖拉拉,精力较难集中。在学习、劳动、考试、各种课外活动特别是竞赛活动中,缺乏主动性、自觉性、迫切性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无论是长期的高焦虑还是低焦虑,都可能导致学习上的观察力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降低、思维迟钝等不良后果,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身心健康。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工作、生活和学习必然懒懒散散,提不起兴趣。反之,如果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有追求,必然会想方设法去争取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挫折、有困惑,之后再抗争,自然焦虑就减轻了。所以,长期的焦虑我们要想方法给予消除,适度的焦虑我们要给予维持。这就像航船,有风平浪静,也有急流险滩,更多的是奋力拼搏——这才是美丽的风景,才可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专家建议

对于焦虑心理的调适,作为青少年学生,主要应做好自我调适。

一、多向别人倾诉

青少年学生处于焦虑不安、忧郁烦闷的情绪状态时,应多活动,即多走走、玩玩、看看,俗称“散散心”。同时,多跟亲近的人、要好的朋友倾诉内心的苦闷和忧虑,这样既可减轻心理压力,宣泄不良情绪,还可得到别人的开导、指点,往往别人的寥寥数语,会令你如同拨开九重阴霾,心中豁然开朗。

二、对焦虑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

青少年学生常常会体验到焦虑,但有些同学的焦虑是模糊的,不清楚自己真正焦虑的事情是否值得焦虑,更没有认真地考虑怎样对待,任凭焦虑不断累积,加重心理负担,最后导致焦虑症等,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有焦虑感的学生不妨少点盲目忧虑,多对自己的焦虑情绪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去伪存真,减少一些虚假忧虑,最后会清醒地认识到原来在很多方面是自己吓唬自己,而不是焦虑本身在作怪。

三、少一些空想

青少年学生由于缺乏经验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各种焦虑因素时就会忧心忡忡,甚至惊慌失措,使得事情越来越糟,最后真的到了不可收拾或一败涂地的地步。其实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少一些空想,多一些积极主动和脚踏实地地努力,就会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减轻或消除焦虑。

冲动是魔鬼。如果你更珍惜生命,就不要动辄拿自己的生命去试法;如果你珍惜亲情,就不要让亲人们泪流满面;如果你珍惜理想,就会甘愿为它去吃苦;如果你珍惜家庭,就不要去做伤害家庭的事情;如果你珍惜身边的人,就要懂得容纳他,接受他的缺点;如果你珍惜荣誉,就要为荣誉不惜代价;如果你珍惜尊严,就要挺起做人的脊梁……做人,就要懂得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没有人可以是上帝,只有把握分寸,才能让你富足。无论你在物质上多么富有,请不要做精神上的乞丐!如果你忘了你是谁,请问问自己的心!牢记我们祖先留下来的那句至理名言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别让冲动再来害我们!

每个人都有控制情绪失灵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冲动。如果你不注意心平气和的性情、清醒的理智,培养交往中必须的沉着冷静,一旦触到导火索,就会暴跳如雷,情绪失控,从而把自己美好的人生毁掉,最后只会使自己陷入自毁的囹圄。

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一点儿小事争执得你死我活,值得吗?退一步海阔天空,简简单单的七个字,蕴藏了多少人生哲理和经验?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因为一点儿小事与亲人、朋友、同仁大动干戈,伤了彼此间的感情与和气不说,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一位高中生,年仅18岁,在学校里与另一位学生发生冲突,为的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当时一时冲动,就与其打了一架。吃亏的同学怀恨在心,于是数日后找准机会邀了数位同伙在网吧找到这位打了他的高中生,个个拿着菜刀,一上场招呼也不打就来个猛砍。高中生身上鲜血直往外冒,很快就成了一个血人。在朋友的帮助下,奄奄一息的他被抬到了医院。

一位初中生平常言语并不多,课间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一声不吭。一天上午,课间休息时他又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至于批评的原因,是他不但学习不好还爱到网吧上网。上午刚下课,这位初中生走出教室对身边的同学说:“我走了!你们把书给我烧了,证明我还是爱学习的。”同学感到莫名其妙,还没等问个究竟,他就从本班教室所在的一楼跑到了教学楼的4楼。不一会儿,就听见“嘭”的一声,初中生跳楼了!

某学校一位女生因与老师有矛盾,一气之下跳楼自杀,被救活后已经高位截瘫。事后,这位少女对自己的行为后悔莫及,她多次通过电台宣讲热爱生命,不要冲动,并以自身经历教育别人。

心理专家告诉你

心理学认为,一般来讲,冲动是感情上的激动,或是突然来临的欲望和冲击,或是拥有雄厚兴致的推动力。

病理学家认为冲动是一种刺激,激发人的思想使人采取行动。这刺激可能是客观的,换句话说是从周围环境事物来的,但也可能是个人心理和生理产生的主观意识,有时在事前都来不及作任何思考和判断。随之所产生的这种行动往往是矛盾的甚至不切实际的,并出现与本性并不一定相配的行为,弄到事后后悔不已。

在生活中,许多人都会产生一时冲动的心理现象,冲动就是在不完整理性状况下的心理状态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行为,这是意志薄弱的一种表现。

很多青少年因为父母、亲属或他人的一句话就轻生,因为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产生自杀的念头。有的在学业与事业上受到挫折而心灰意冷,便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还有一些人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杀人放火的事来。我们生活中常常发生的打架斗殴就是在冲动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些人仅仅因为一件小事、几句口角,一时冲动便起心杀人、伤人。要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人之常理,为此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若是只凭自己的一时意气用事,就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当你的判断不够准确或没有得到事实证明时,要有耐心地等待几时,多加考虑思索一番,千万不要草率行事。

冷静是美丽的智慧珍宝,它出自忍耐与自我控制;是成熟的人生经历,它出自于对事物规律的透彻了解。一个学会冷静的人,不会在任何事情面前大惊小怪、感情用事,而会在波涛汹涌中如礁石般纹丝不动。保持冷静,就会拥有遇事不惊、安然自若的幸福人生。

因此,我们要学会冷静,只有冷静的人,才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使自己不至于犯下永远不可原谅的错误。

专家建议

冲动的情绪其实是最无力的情绪,也是最具破坏性的情绪。许多人都会在情绪冲动时做出令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来,尤其是青少年,情绪发展波动性大,心理承受能力差,情感比较脆弱,遇事容易冲动。因此,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自己冲动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