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16775800000035

第35章 给自己的心理做个保健——心情舒爽每一天(5)

常言道:“心不老,人不老”;“老有少年心,疾病去七分”。老年人如果能保持一颗童心,那就去掉了暮气。一个人童心不老,就会浑身充满朝气,生活充满快乐,就会有一个永远年轻的精神世界。

老年人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持孩子般的心情,乐当“老顽童”。纵观古今中外,白发苍苍而童心未泯的老人还真不少。南宋大诗人陆游“时取曾孙竹马骑”,北宋大学者程颐“偷闲学少年”。正是因为他们童心未泯,快乐多多,所以延年益寿。着名科学家牛顿暮年时还用麦秆对着阳光吹肥皂泡,如醉如痴,宛若一个老顽童。科学泰斗爱因斯坦在誉满世界后,仍饶有兴味地经常与小学生通信。童心是一颗弥足珍贵的不老丹。童心不老,就能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保持童心,能使人心理年轻,精神健康,生活愉快。印度诗人泰戈尔有句名言:“伟大的人物永远是小孩。死了,把天真留给世界。”革命老人徐特立曾勉励老年朋友做“老少年”:“世有老少年,也有少年老。不落时代后,年老才可宝。”着名作家冰心女士一生与儿童为伍,把毕生的精力倾注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之中,她曾说:“生命从80岁开始。”她童心未泯,常常像小孩子般地开怀大笑,笑声中,让人感受到那颗活跃的童心正鼓足风帆,航行在人生长河中。

童心是老年人驱散暮气、保持青春活力的良方,童心是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养生之道。生命的衰老是无法抗拒的,眼会花,耳会聋,发会白,牙会掉,脸上会有皱纹。但是不管红颜怎样逝去,岁月如何催人苍老,只要你能保持一颗水晶般的童心,过得自由自在,做个“老顽童”,就可以忘记种种忧虑,消除烦恼,去暮气,除横秋。心境坦然了,大脑负荷减轻了,免疫系统功能加强了,精神无负担、无压力,自然就不易染病。老年人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就会像儿童那样始终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心理状态。保持童心,你就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也不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细想起来,人与人之间没有多少根本的利害冲突,各种矛盾与纠纷,大多是些琐碎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往往搅得人心绪不宁。

想拥有童心并不难。你不妨经常追忆童年时代的乐事,比如捉迷藏、放风筝、捉蝈蝈、堆雪人、唱歌谣、猜谜语等各种趣事。追忆那逝去岁月中的童年生活,可以使你的童心再度萌发,使你心情依然年轻。你不妨多和小孩子们交朋友,多和他们一起嬉戏玩耍。小孩的神态和言谈举止,会使你心灵上感到极大的快慰,对晚年生活产生一种珍惜感,珍惜这无限美好的“黄昏”,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心理。另外,经常阅读童话书、看儿童剧,不仅可使自己捕捉到童年生活乐趣,排遣孤独和寂寞,而且还能培养感情,充实生活。

童心是一朵傲雪的寒梅,可以绽放出沁人心脾的香气;童心是一泓清澈的甘泉,可以浇灌垂老的心田。童心可以让晚辈觉得可亲,童心可让同辈觉得可近;童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少一些误解与隔阂,多一些理解与沟通;童心可以使人少一些烦恼与苦恼,多一些快乐与喜悦。保持童心,可以让金秋更美,让夕阳更红,让温馨的老年生活更灿烂、更辉煌。

童心是一颗不老丹,童心常在养天年,快乐多,幸福多!

心理专家温馨提示:拥有童心并不难

(1)保持笑容。如果你的笑容少了,那么检视一下自己,是否对某些发生的事情看得过于认真了,其实我们没有多少事是值得我们铭记不忘的,所以对过去和现在,有一笑了之的心态很重要。

(2)保持幻想。对未知的人和事物保持幻想,不仅让我们体验到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境界,幻想还会给我们带来激励,在生活中表现得富有创造精神,它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内容。

(3)听其自然。我们不必为偶然的冲动责备自己,相反,这证明自己是个率真的人。当我们常常教育孩子“别乱动,小心点”,你要小心自己,可能正在对孩子灌输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同时正在夺去孩子们的好奇心。

(4)承认现实。尽管我们有了一些能力去支配一些东西,也有了一些能力去改变一些环境。但我们不可能要求事事遂心。

(5)信任。如果你对周围的人总是表情冷淡,这可能意味着你本能的信任和直觉已经受到不信任的腐蚀。这种不信任是引起你内心矛盾的痛苦之源。只要你是坦诚的,对方那颗跃跃欲试的心也会感受到你的淳朴心怀。

(6)保持大脑的活力。平时要多用脑,如坚持读报看书、绘画、下棋,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研究表明,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并不比不爱动脑的35岁的青年人差。

(7)活动手指。经常活动手指,做两手交替运动及转动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8)转化不同性质的运动。如读书、写作后,应及时转换另外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神经松弛而不过分疲劳保持最佳状态。

(9)参与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结交年轻的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脱离孤僻的生活环境。

(10)睡好觉,保证睡眠充足。老年人要学会有规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一天有八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11)调节饮食。做到粗细混杂,荤素搭配,少吃些动物脂肪和含糖类食物。

(12)听优美动听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欢乐感觉。

要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童心。

保持一颗童心,你会单纯透明;保持一颗童心,你会学会以诚待人;保持一颗童心,你会淡泊名利;保持一颗童心,你会超然洒脱;保持一颗童心,你的心胸会更开阔;保持一颗童心,你会活得自由自在;保持一颗童心,你的生活会更精彩;保持一颗童心,你会过得幸福快快乐乐……

心理专家支招:老年心理的调适与老年养生保健

无论社会或家庭为老年人提供多么好的养老环境,如果老年人调适不好自己的心理,不会养生,也不可能达到健康长寿。着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乐观是养生的唯一秘诀。”老年人要健康长寿,就要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做情绪的主人。

遇烦恼能排除,遇挫折能顶住,遇疾病不发愁,丧失亲人能承受。这样才能心情愉快,使身体保持蓬勃向上的健康状态。

1.进取养生

进取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进取心的人热爱自己的生活,有生活目标,有精神支柱,生活充实,心情愉快。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人体各生理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有进取心的人有执着的追求,遇困难不气馁,能刻苦钻研,发奋学习。多动脑,坚持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可以延缓大脑的衰老,又可延缓机体的衰退。美国科学家把73位平均年龄在81岁的老人分成三组:勤于思考组、思维迟钝组、受人照管组。实验结果:勤于思考组的老人血压、记忆力和寿命达到最佳指标。三年后,勤于思考组的人都还活着,思维迟钝组的人死亡12.5%,而受人照管组的人则有37.5%已经死去。有科学家用超声波测量出勤于思考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从而保养了脑细胞,使大脑不过早衰老。还有人用正电子断层放射照相术的方法对大脑新陈代谢进行研究,发现脑子活动时总是把较多的葡萄糖送到脑中最需要的地方。在安静时,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脑内葡萄糖利用率较低,但用起脑来,脑最活跃的地方所得到的葡萄糖并不低于青年人。所以,用脑可促进脑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着名心理学家潘菽92岁时曾说:“我亦老年,对老年心理学有自己的体会,不断的脑力活动使我的头脑还可使用。”那些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之所以长寿,可能与他们的进取心、钻研精神有关。

2.淡泊养生

我国古代的养生家嵇康说:“清虚静泰,少私寡欲。”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都是说不贪图功名利禄、心胸开朗、无忧无虑、无仇无怨、无悲无悔就能保持愉快、满意与积极情绪,自然有益于健康。文坛寿星冰心老人在82岁时曾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为题,总结她的养生经验。她认为淡泊就是对物质生活不过分奢求,过清简朴素的生活,宁静是心理尽可能排除个人的杂念,少些私心,人生在世,不为个人私利操劳,心胸就会宽广,心情就会乐观,这样就不会伤神而伤身,终会健康长寿。

淡泊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宽容、谦虚、平静、知足、不攀比。相反,如果比级别待遇不如人,比生活条件不如人,越比就越生气。这样心理难以平衡,消极情绪困扰自己,苦恼自己,必然会损害健康。有人称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老人要做情绪的主人,要制怒,“宁静”,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遭受什么挫折,要冷静对待、面对现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经得起欢乐与忧伤的考验。清代阎敬铭受到太监李莲英的陷害,大怒之下病卧不起。在冷静的思考后,写下了《不气歌》,从此不再生气,这是宁静制怒的良好范例。

3.遗忘养生

老人要记恩不记仇,要有容人之量,要珍惜时间和精力,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做到情绪平稳。要遗忘什么呢?

遗忘经历的坎坷。有些老人不为经历的坎坎坷坷而悲伤,而是承受了创伤,心情平静地做好当前的事,来弥补创伤。武汉的卫衍翔、北京的王兆民老人等都是坎坎坷坷地生活了几十年,工作不久又到了退休年龄,但他们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大踏步追赶、弥补失去的青春年华,了却他们的终生夙愿,取得了成就,得到了欣慰。

遗忘个人的恩恩怨怨。有的老人提起年轻时某人对他的打击,就牢骚满腹、喋喋不休、怒气冲天,直到古稀之年还记忆犹新,真是记了一辈子的仇,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受了打击感到委屈,情有可原,但如果认识了让心情平静的秘诀是正确的价值观念,他的埋怨就可以大部分遗忘了。

遗忘心烦的小事。对微乎其微的小事也不要记在心上,有时因为夸大了小事,引起不必要的烦恼。有一位老人因为未找着掉了的一根针就一夜没睡好,总是担心那根针刺伤了小孙孙。其实尽量查找清楚就行,何必发愁!生命有限,失去不会再来,还是把烦心的事忘掉,以求心情平静,这样才能利于健康。

遗忘力所不及的事。对于力所不及的事,不要纠缠在心,对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困难不去着急。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成功也有失败。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就,自然可体会到战胜困难的幸福,但在战胜不了时,还是忘掉为好,也不要勉强去办。一个哲学家说得好:“快乐之道无他,就是自己的力量所不及的事不要去忧虑。”

日本老人的长寿经验也提出了三个忘记:(1)忘记死亡,可摆脱恐惧死亡的困扰;(2)忘记钱财,可从钱财的桎梏中解放出来;(3)忘记子孙,可卸去为子孙操劳的精神负担。这也是值得参考的。

4.宣泄养生

宣泄就是毫无顾虑地谈出自己的心事,有的医生把这称为“净化作用”。医学专家和心理专家都认为减轻忧虑或消除忧郁的有效良药是“跟你信任的人谈自己的问题”,找个知心朋友,把心里的烦恼、苦水一股脑儿倒出来。“尽抒胸怀”,可以减轻不舒服的感觉。

倾诉心事,心理状况得到改善后就可使身体状况也得到改善。有人研究发现倾诉心事可改变免疫功能。心理学家詹姆斯·潘尼碧加让一组学生在四天内把过去经历的伤心事都写出来,另一组只把生活琐事写下来。6个月后,经过检查,把心事倾诉出来的学生的免疫功能明显改善,且维持6周之久。这说明宣泄可以得到心理上的解脱,同时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这是因为免疫系统与脑部有联系。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研究发现,胸腺、脾脏淋巴结和骨髓组成的免疫系统的器官中有神经纤维,由于所有神经最后都与脑部相连,免疫系统与脑部也有神经联系。有医学专家证明了免疫系统与脑部之间通过“信息物质”发生化学联系,还有人发现免疫细胞对脑中神经肽感应灵敏。由此看来,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是有着密切和多方面的联系。

老年人在了解了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保健的常识性问题后,老年人也要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方法。俗话说得好,方法总要比问题多。所以,掌握了心理保健的方法对于老年人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家在多年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为老年朋友准备了一份丰厚的心理保健“自助餐”,老年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口味的。”以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的平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一节)一“吐”衷肠身心健

很多老年人觉得生活了无生趣,人生没有意义,其实生活的中快乐之门的“钥匙”就在你手中,这把钥匙就是倾诉。心理学认为积极健康的倾诉可以使烦恼消失,从而成为快乐的催化剂,使人的心情舒畅起来。所谓一“吐”衷肠身心健,就是要把自己内心的不愉快向自己或是向他人倾诉出来,以使自己身心愉悦。

1.自我倾诉法

自我倾诉法,即在心情焦躁、紧张而无法保持冷静时,将这种心情和感受写下来,用文字表现出来。自我倾诉法有利于宣泄心中的不快,从而使人重新找到心理平衡的支点,使心情重新愉快起来。

2.向他人倾诉法

这是最有效的办法。也许认为你的烦恼有天大,任何人都不能使你解脱,那就错了。找个人说一说,天大的烦恼会像漏气的球一样慢慢萎缩。萎缩的快与慢与诉说的对象有关。如果这个人是知心朋友,而且还能替你出些主意,想些办法,或者劝慰一番,那会很快气消云散。如果对方只是倾听,没有什么办法,那也不错,你会得到慰藉,心情慢慢好起来。最怕那种火上浇油者,这样的人,有烦恼的时候尽量少找他哟。

3.向心理专家倾诉

如果感觉问题严重时可以找心理专家,大胆地把自己内心的烦恼和不快说出来,以求得专业的帮助,从而获得信心和支持,最终战胜自己。

心理学家调查研究表明,会倾诉的老人要比不会倾诉,整天把心事闷在心里的老人快乐长寿。

(第二节)一支“心”曲妙横生

根据研究显示,音乐对于人的身心具有治疗作用,某些音乐特有的旋律与节奏能使人的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的速度减慢,使人在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较为温和。西方国家将音乐配合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及生理治疗之中,已不是新鲜事了。

音乐的治疗功能,另一方面是透过声音的物理作用,直接对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效果。因为声音是一种波,而人体本身也是由许多振动系统所构成,如心脏的跳动、胃肠蠕动、脑波的波动等。当音乐发出的振动与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时,会使人体分泌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流动和神经,让人富有活力、朝气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