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影响一生
16775900000017

第17章 心理伴你一生(4)

父母可能很不容易理解孩子的这种极端行为。他们总是觉得,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比自己小时候要强出好多倍,还有什么令孩子不满意的呢?

而自杀定律告诉我们:一个人采取自杀行为,通常与他的物质生活水平没有什么关系。自杀是人们非常不适应外界环境后采取的一种极端行为,主要表现为:

1.人际关系僵化

可以说,人际关系矛盾是引起青少年轻生的主要外部原因。如果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与周围的人能融洽相处,他(她)就比较容易找到倾诉的对象,内心的种种不快、压抑都会得到缓解,一般情形下是不会自寻短见的。

2.得不到家庭温暖

父母不和、吵架离婚,或是偏爱某一个孩子,都易使青少年产生自卑、愤恨心理。如果这时候再遭到挫折打击,无疑等于雪上加霜,最后产生厌世心理。

3.意外的挫折和打击

失恋、考试失败、受坏人恫吓,丢失了重要财物、亲人突然去世等突然打击,都有可能使感情脆弱的青少年心灰意冷,悲观绝望。

4.环境的变动

一些调查资料表明,许多青少年由于不能适应环境改变而自杀。除了小环境的变化,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也有可能引起青少年自杀行为。

在生活中,每个人不可能会一帆风顺,遇到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有的人具有很强的承受能力,于是他不屈不挠、奋发进取;而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差,于是他痛苦不堪,寻死觅活。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在遭受挫折后,一旦无法解决、无法逃脱,就会产生自杀倾向。

哲学家黑格尔曾称自杀是一种“卑贱的勇敢”,是一种不负责任、不道德的愚蠢行为。但同时是可以预防的,这需要家庭、社会和青少年个人方面的努力:

1.解除家庭方面的压力

家庭的压力可导致青少年发生情绪危机。如父母离异、家庭失和等。国外研究表明,约有50%的青少年自杀与家庭破裂、家庭功能缺陷有关。而且父母有自杀行为,子女自杀的可能性极大。事实上,体验过家庭成员自杀行为的青少年,其自杀可能性约是同龄人的9倍。

因此,要求父母及家庭成员应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及时给予开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稳定情绪或诱导宣泄等,从而排除忧患。必要时还可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咨询。

2.社会各方面要进行危机干预

自杀者从遭受挫折、产生绝望到实施自杀通常有一个心理过程,即自杀先兆。

自杀先兆是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它表现为一种疯狂的宣泄行为,一般分为身心反应和“动作化”倾向两个阶段。

怀自杀心理的人常表现得紧张不安或不悦,生理上也有诸如头痛、恶心、呼吸短促、手脚发麻等反应。由于青少年的情绪具有冲动性、爆发性、极端性等特点,往往伴有过强的情绪冲动,而用“行动”来表现其心迹。

因此,社会各方要成立心理咨询小组,帮助有自杀意念的人解除心理矛盾。还应组织人力对自杀行为进行预测,从而加以防范。

3.青少年应提高心理耐挫力青少年自杀与个体的性格有关。性格严重内向或抑郁者,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易受到事情消极面的影响,从而产生自杀心理;性格执拗者,一旦受挫便易产生轻生念头。

因此,青少年必须纠正自己的一些不良性格,掌握自我合理宣泄情感的技巧,建立起良好的自我防御机制。

(1)学会求得心理平衡

一旦受到挫折,可以改变策略,或降低目标,或重新选择方式,再做尝试;可以暂时放弃当前目标,从别的方面获得成功来予以补偿;可以采取妥协折衷的办法,找理由进行自我安慰;甚至不妨有点“酸葡萄心理”和“阿Q心理”,以悦纳自我、悦纳现实。

俄国作家契诃夫在《生活是美好的》一文中对企图自杀者说:“为了不断感到幸福,那就需要:善于满足现状;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本可能更糟呢。”他举例说,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该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因为,我们需要这种精神胜利来安慰自己,以求得心理平衡。

(2)培养坚强的意志

如果青少年因为受挫而长时间沉湎于焦虑与痛苦中是非常危险的,要正确看待挫折,把内心的痛苦、失望说出来或写出来,就会感到轻松些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起坚强的意志,从而走出困境。

(3)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青少年也一样,所以不要回避死亡这个问题。要了解死亡的概念,以及死亡对自己和亲人意味着什么。这样就不会很轻易地走向极端了。

心语提示

青少年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必须对个人有正确的估价,既不能自轻自贱,也不能自骄自傲。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既体现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风貌,也是青少年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基础,有助于使青少年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

五、破“网”重生戒网瘾

网瘾也称网络依赖综合征,出现网瘾问题的青少年不仅会有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等生理特征,还经常表现出逃学、不与人交往、暴躁等反常行为,一些人甚至会滑向犯罪的深渊。网瘾具体又可分为网络交际瘾、网络色情瘾、网络游戏瘾、网络信息瘾和网络赌博瘾等类型。

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青少年学生上网时间越来越长,空间越来越大。许多青少年学生热衷于上网聊天和玩网络游戏,而且还经常包夜,没有精力学习,那么在考试中挂科也是正常的了。

即使痛下决心,不再上网玩游戏。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常是人在教室,心却飞到了网吧。青少年上网成瘾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已经受到社会、学校与家庭的高度重视。

某高校一名大学生在其博客上写到:自从暑假开始到现在,几乎天天“挂”在网上。平日里无精打采,一上网就处于亢奋状态。每天虽然告诫自己不要泡吧了,可一到傍晚,还是不由自主地走进网吧,一玩就玩到了凌晨,想停也停不下来。

网瘾越来越大,本来开学后上课学习够紧张的了,可还是难以自拔,特别痛苦。刚进大学时成绩还不错,后来“红灯”越挂越多,差点儿被除名,学校最后同意让我试读一学期。爸妈为了管住我,甚至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住下来。

有位学生说,他心情不好时,便到网上发帖子,召来了许多共鸣者,大家发一通牢骚,还相互慰勉一番。时间长了,他也觉得自己对网友依赖过度,虽然知道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靠网络是解决不了的,但不知道怎样面对面地与他人交流沟通,去解答心中的困惑。

姚飞,因沉迷网络从北大两度退学,今年再次参加高考又被北大录取。在某论坛的长沙分会场,走出泥潭的姚飞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姚飞说,父母对他到了溺爱的程度,造成自己一直过度依赖父母,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于是就到虚拟世界中寻找自我。由于从小学习好,从学校到家庭都被捧着护着,而自己却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责任感,惟一的责任就是高考,所以上大学后就迷失了自我,不知道到底该干什么,于是开始沉迷上网、玩游戏。

心理学认为,网络成瘾,使不少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减退,他们往往沉溺在虚拟世界里,逃避现实世界。上网排遣心理困惑虽然可行,但过分依赖网络却是舍本求末。

青少年时期,是重要的人格发展期和社会关系建立期,如不注意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反因上网成瘾而萎缩,今后如何直面社会,参与各种交流、合作、竞争就成了问题。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成人意识强烈,总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帮助。但事实往往相反,他们经常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这使得这些孩子不自觉地去寻找网络这个能充分满足自己的世界,因为在网络世界里,他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也可以逃避现实,使情绪得到充分宣泄。

上网成瘾的青少年大多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现在的家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生活上一一满足,惟独在学习上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只注重考试成绩,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精神上没有尊重和理解,忽视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意识。

当孩子在学习上遭遇挫折,家长不是鼓励而是指责,以致孩子的情绪受到伤害,就很容易去找发泄的对象,如网络游戏。

很多网瘾青少年表示,从网络游戏中能够得到成就感是他们迷上网络的主要原因,而这正是他们在生活中找不到的。

有的家庭父母与孩子交流少,缺乏沟通,或者夫妻关系不和谐,经常吵架,缺乏家庭温暖,也容易使孩子沉溺网络,从中寻找快乐。还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导致孩子独立意识和应对问题的能力较差。许多孩子学习成绩好,但社交能力差,以致不能正常融入社会,就选择躲进网络的虚拟世界里。

由于青少年世界观尚未成熟,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内容,很难做出正确判断。受网络暴力的影响,一些网瘾少年没钱上网,就去偷去抢,网络色情还会导致青少年性犯罪。

心理专家指出,青少年上网成瘾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一般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特别是那些内向敏感、现实人际交往困难的人,易沉迷于网络。那些希望得到同学、老师重视但又十分孤独的学生,生活、学习遭遇挫折的学生,家庭不和睦的学生,没有特长、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心情压抑的学生,因为这些青少年在现实中不太容易成功而上网。

在网络中,不仅能使他们忘掉现实生活的各种烦恼,还可以带来心理上的群体归属感,渐渐对网络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感,同时也使他们丧失了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造成网络成瘾。

那么,怎样预防和戒除网瘾呢?心理专家建议:

1.正视危害

沉迷于网络,会使人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严重影响学习,甚至中断学业。久而久之,还会影响正常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导致人格的偏离,甚至发生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有的连续几天几夜泡在网吧,不思食寝,过度疲劳,以致猝死在网吧。

2.以新代旧

在戒掉“网瘾”的一段时间内,个人的情感需要并未结束。此时,需要用一种新行为、新习惯来替代老习惯所产生的满足感。对于上网成瘾或者是正在戒网瘾的青少年学生,要注意培养新的爱好和习惯,要多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用自己的新行为和新习惯来代替上网习惯,冲破网瘾的诱惑。

3.科学安排时间

每周最多2~3次,每次上网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尤其是夜晚上网时间不能过长,就寝前一定要提前回到宿舍,按时睡觉。每次上网前,一定先明确上网的任务和目标,把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和内容列在纸上,按需点击,不迷恋网络游戏,坚决不上黄色网站。

4.请人监督

可以向同学、老师、朋友和家长寻求帮助,先向他们讲明自己控制上网的计划,请他们监督;当“网瘾”出现时,请他们及时提醒,帮助克服。平时的活动,要多与学习好的同学在一起,与他们一起上课,一起交流,在他们的带动和帮助下,有助于淡化网瘾,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

5.预防为主

对于每个人来说,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一旦患上网络成瘾症,要戒除会很困难。因此,预防是治疗上网成瘾的最好方法。

(1)提前打好“预防疫苗”。社会、学校和家长都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使青少年学生看到上网好处的同时,也要看到可能带来的危害;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坚决杜绝青少年上黄色网站,控制他们不玩或少玩网络游戏。

(2)丰富日常生活。平时积极参加社会、学校等方面举办的各种有益活动,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兴趣、爱好;多与家长、老师和同学交往沟通,以获得心灵上的慰籍与成长。

心语提示

电脑不是洪水猛兽,只是一种工具,会用的人是聪明人,会玩的人只会耽误自己的前途。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黄金时期,要借助各种手段来提高自己,包括电脑,而不是沉溺于网络中打游戏、聊天。

六、走进多彩的社交生活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夜的唯一光亮。”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消除人的孤独感,缓解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社会价值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心态,实现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等的联系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人际交往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或恶感、排斥或吸引等心理上的距离和关系,即人际关系。

一位阿拉伯哲人说过: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所谓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

青少年阶段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终生的幸福都有重要影响。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交往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人前途,也关系到国家人才队伍的质量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聪明伶俐的小阳从小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学习非常努力,再加上父母的精心培养,十六岁就考上了某重点大学。然而,一帆风顺的小阳到了大学后,明显表现出不适应:平时很少与同学来往,也没有什么谈得来的朋友,除了学习之外没有其他特长,每当班里或系里组织活动时她只能是个看客,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成了她固定不变的线路。同学们认为她只知读书,是个书呆子,因此体育、娱乐,郊游、远足等活动也不“带”她玩。

久而久之,小阳成为同学们眼中的“独行侠”。更为糟糕的是,在父母长期娇宠下,小阳生活能力极差,几乎除吃饭以外的一切都要由他人帮助。父母不在身边,又没有帮忙的同学朋友,小阳的心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她开始焦虑不安,甚至厌倦学习,最后,父母不得不为小阳办理了休学手续。

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已不再是“四代同堂”、“儿孙满堂”的大家族群居。

一座座高楼大厦,一堵堵钢筋水泥墙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空间,这样的空间环境迫使学生们很少走动来往,严重影响了合群与交往的能力。由于大人之间的关系、情感的转变,孩子之间的关爱也变少了,竞争意识、嫉妒心理、防范心理却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