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影响一生
16775900000003

第3章 心理影响一生(2)

5.肿瘤。不少癌症患者,发病前都受到过时间较长的、突遇的重大心理打击或不良情绪刺激。

此外,心理因素不但可以成为发病基础,还可能改变不少疾病的进程。研究表明,患者的某些心理特征比起引起该疾病的病原性质来,更能决定疾病的表现。因为,患者总是按照其特有的心理反应体验所患疾病。因此,患者的心理特征不同,对已经形成的疾病会有不同的反应。

有的患者的疾病并不严重,但他却感到惶恐不安,犹如大病降临,最后真的发展成重病;而有的患者病情很重,却能坦然面对,最终就能恢复健康。由此可见,不同的心理特征,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病程的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学就对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作过专门的论述:若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失调,就会引起气血不和,经络阻塞,阴阳失调,腑脏紊乱,并且“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和“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思则气结”等。

现代社会,生理疾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随着竞争意识的增强,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拥挤、噪音等环境问题的加剧,都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担。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反差,导致人们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亦往往感到若有所失;利益关系的调整,人际关系的改变,常使人们感到既近在咫尺,又远隔天涯。

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欲望与道德、要求与能力的种种矛盾纷纷来袭,使得人们在拔地而起的巍峨建筑面前,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在灯火辉煌的不夜城里,不时产生自卑、渺小、孤独、冷漠的心理体验,或时常突发喜怒,或常常自暴自弃,甚或产生活着太累、活着无聊的感受。这种心理因素,导致生理疾病的比例越来越高。

心语提示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面前,仅仅研究生理健康显然已经远远不够了,还应特别注意心理健康。既要积极锻炼身体,还要加强心理锻炼,提高个人修养,努力培养乐观、开朗、欢愉、坦然的心理品质。因为,只有身心整体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四、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从宏观上看,在共同社会中,人们通过交往,凝聚起了各自的力量,从而形成了生产力,以及与之适应的生产关系。从微观上看,谁都有寻觅知音、结交朋友的心理需求,谁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纳,成为社会上受尊重的人。而这种需求的满足,就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支撑。

有个这样的故事:一位日本老太太,抗战时期在中国东北和一位中国人结合了。丈夫死后她回到日本,但住了一段时间后她又要求回中国。她说日本物质条件虽很优越,但感觉没有意思。她说原先她在东北农村住,到处都可以串门聊天,但在日本人们却是各忙各的。

由此可见,物质条件优越,并不等于幸福。这一事例启发我们,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主要生活愿望。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人际关系却常常不能令人满意。比如,我们尽管和不少人建立了友谊,但也和有些人成了对头;尽管平时朋友不少,但却难得一知己;尽管每天和有些人一块工作,但却关系平平;尽管自己工作很努力,十分自信地和人交往,但周围却有人在不断地疏远我们。为此,许多人常常苦恼不已,在苦苦思索和寻求如何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其前提条件是,在心理上一定要达到融洽的状态。在交往过程中,假如双方感到能互相悦纳,感到互相需要,那么双方就有了和谐的基础,就可能发展出亲密的关系。反之,若双方在交往中非但感觉不到愉悦,相反却感到说不出的别扭,甚至一看见对方就厌恶无比,那么,可以断定,双方是很难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

人际关系中,不少人对相互间的关系十分敏感,非常注意体察对方的一言一行,并据此调节双方的关系。但也有一些人对此却不那么在意。他们常常盛气凌人,但却想让别人尊重自己;他们常常对别人无端猜疑、曲解,却希望别人对他们予以充分的信任;他们常常不能委婉谦让地对待别人,但却要求别人对自己要热情诚恳;他们始终不能原谅别人的过失,却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过失予以充分理解和原谅。

这类人因为对人对己标准迥然有异,结果弄得别人对自己十分反感。而他们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想当然地还以别人颜色,将人际关系搞得糟糕不堪。从这个意义上说,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紧张和失败,大多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

人际交往中,要对他人的内心世界予以设身处地的体验和理解,悦纳自己,也悦纳别人。这样才能促进相互理解,进而达到相互悦纳。日本人每到一个新环境,首先是向周围的人介绍自己,说声“多多关照”。显然,主动与人交往,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否则,别人可能认为你惯于独处,就不敢来打扰你;倘若你再显出一副自命清高的样子,就更令人畏惧甚至反感。

人非圣贤,谁都不会十全十美。能否与人和谐相处,关键在于自己。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懂得,对于人际关系来说,不计较琐事至关重要;好斗的人也是最易导致冲突的人;惯于对他人说长道短者,往往使自己名誉扫地;尊重别人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肯定和赞许别人,同时也就振奋了自己;听往往甚于说,并能结交更多朋友;任何地方的人都是不难相处的,其决定因素取决于自己。

心语提示

人际交往是双向的。既要主动了解别人,也要创造机会让别人多了解自己;想让别人适应自己,自己就要积极地适应别人;既然自己也想愉悦,就要努力愉悦别人。如此,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不难建立起来了。

五、心理健康与事业成功

谁都想有所作为,干出成绩来。谈到事业成功,往常人们多偏重于才华、学识和机遇等,却忽略了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假如个性心理特征不佳,那么既妨碍人的才华、学识的充分发挥,还会导致事业发展的人际环境恶化,从而使自己的事业遭致失败或挫折。

翻开史书,一些英雄人物,因个性缺陷而失败的例子举不胜举。战国时的魏将庞涓,功勋赫赫,但因嫉贤妒能,后为孙膑打败,为人不齿。“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项羽,骄横轻狂而多疑,起兵之初虽雄极一时,最后却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张飞,勇猛,但也急躁、鲁莽,以致死于非命。关羽,智勇双全,但骄傲自负,被迫败走麦城。不可否认,他们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缘于不良的个性特征。

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事例也很多。很多人既能力很强,也志向不凡,但就是因为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他们或性格冲动,感情用事;或极度自卑,屈服于困难和压力;或性情暴烈,弄得人际关系紧张,以致孤掌难鸣;或心理脆弱,一遇到挫折就悲叹连连,从此一蹶不振。

而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则易于成就事业。任何一种工作、任何一个行业,想干好它,都需要有相应的个性心理特征与之匹配。

美国希尔顿饭店的微笑服务全球闻名。这个饭店的董事长希尔顿在饭店实行微笑服务这一独特的经营策略后,他每天对服务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对顾客微笑了没有?”他要求员工不论怎样劳累,都要对顾客微笑。即使业务受到经济萧条的重创时,他仍经常提醒职工说:“万万不可把我们心里的愁云摆在脸上,无论旅馆本身遭受的困难如何,希尔顿旅馆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客的阳光。”事实上,在经济危机后幸存的20%的旅馆中,只有希尔顿旅馆的服务员脸上带着微笑。结果,经济萧条一过,希尔顿旅馆第一个复苏,很快进入新的繁荣时期。

希尔顿确信,愉悦的心理特征,一定会有力推动希尔顿饭店获得世界性大发展。

还有一位足球明星,技艺精湛,攻击能力超群,常常威胁对方球门。对方后卫们因为球技不如他,就一次又一次向他动粗,但他一次也没有以牙还牙。对手的粗野动作当然也让他极为恼火,甚至愤怒不已,但他善于控制自己,认定最好的回敬就是踢进对方球门更多的球。他奔跑得更欢了,想方设法进球。他因此也赢得了对手敬重。

同时,就人际环境来说,个性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事业发展。现代社会,一个人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离不开他人的支持帮助。如果个性心理特征有缺陷,就会使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变得紧张或冷漠,为此就不得不分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应付各种人际矛盾,分散对事业的注意,并产生苦闷、疑惑、猜忌等无谓的精神消耗。

诚如谚语所云:“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人手增加了,为什么效率反而降低了?主要就是缺乏相容的心理环境。如果三个和尚能互相体谅、理解、支持,自然就不会相互计较、推诿,以致落个没有水吃的笑谈。

心语提示

对于每一个渴望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人来说,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培养有助于事业发展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是至关重要的。

六、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现在,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技术更新愈益迅速,体制改革更加深化,工作节奏更加紧张,人际竞争更加激烈,观念碰撞更加频繁。这对人们的适应能力是个巨大的挑战。其间,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活力同在,危机与希望共有。这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面临着新的心理适应问题。此时,如何增进并维护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适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改革开放,人们普遍持欢迎态度,但也掺杂着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一些人就觉得自己应该再得到些什么,而不能失去已有的一切。抱着这样的心理,在改革的过程中,他们一旦发现自己失去了此前拥有的东西,或发现自己要比以往付出更多,心理上就难以承受,各种心理问题也就出现了。

比如,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对国有企业实施抓大放小的政策,对公有制经济既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关、停、并、转一些无发展潜力的企业甚至对其实行破产制度,从而集中资金、技术发展充满活力的企业。

另外,在医疗卫生领域开展医疗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住房改革方面则逐步过渡到不再实行福利分房制,转而实行住房商品化,逐步实现福利领域的公平;在教育领域,国家继续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在高中、大学阶段实行非义务教育,等等。

由此产生的购房自费化、部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非义务教育学费自筹化、医疗保险制度化等新的社会现象,都给人们以很大的心理冲击。特别是下岗职工、低收入者和离退休人员,对此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

就拿离退休人员来说,他们退休以前挣的是低工资,享受的是高福利,但积蓄较少。国家实行住房商品化制度后他们就较难适应,因而怀旧情绪强烈,抱怨“青春贬值”,陷入苦闷、抑郁之中。

这些心理上的消极反应,都清楚地表明了他们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而现实是,人要生存、发展,就要适应各种环境,尤其是社会生活中一些新的发展、变化。这里所说的适应,指的是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做出的积极反应,而不是持消极态度随波逐流。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碰到具体问题,人们的反应和行为方式就迥然有别了。

遇到令人高兴之事,见到心仪已久的东西,人们自然会有积极的情绪反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易于保持热情,也会为较为得体的行为举止,但若遇到一些不顺心的、扫兴的或失意的事情,一些人就往往难以适应,就会心理失衡,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工作和学习。

那么,我们又该以怎样积极的方式,来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呢?

首先,要善于接受社会生活现实

生活有苦有甜,有喜有哀,有进有退,有得有失,有荣有辱。变化万端,难如人意。因此,遇到不顺心、不如意、不合理的事情,不要怒气冲冲、苦闷伤感,或牢骚满腹、不思饮食。要勇于正视它、接受它,再想法对付它、解决它。

其次,要不断使自己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现实

在改革开放中,不少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缺乏相应的适应能力有关。能力低,就使人们不能很好地把握社会的变化及未来的发展,对自己的将来能否有保障存有满腹忧虑。要根除自己的忧思情绪,就需要针对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所谓“有恃无恐”。

最后,要正确评价自己

能否适应生活,关键之一在于自己是否摆正了与现实的关系。如果对自己评价过高,就会定出超越自己能力的目标,这必然导致挫折和失败,在心理上使自己受到伤害。

另外,对自己评价过高,也会不知不觉要求别人过高,且不能善待别人,对别人指责挑剔,常常感到不能称心如意;再者,评价自己过高,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周围人们的变化,对同学或同事取得高于自己的成就,难以从心理上接受,甚至嫉妒对方。

心语提示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新的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对人们的心理素质,社会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并赋予更多的发展机遇给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性格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优秀的性格,如深思熟虑、沉着冷静、善于自控、达观开朗等,这些都有助于人们做成大事,获得成功。而不良的性格,如优柔寡断、敏感多疑、易于冲动、抑郁沉闷等,则会影响一个人潜能的发挥,最终不利于其走向成功。

一、性格是决定命运的舵

性格可以帮助每个人找到真实的自己,从而理解自己的思想,宽容自己、关爱自己。健康优良的性格是保证一个人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忽视性格修养,让许多不良性格支配、左右着自己,那么即使有非凡的智力和才能也会被不良性格压制,或者走向歧途。所以,性格是决定命运的舵。

性格并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策略与原则,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同时,没有一个人100%的属于某一种类型。

每个人的个性里都有一种优势存在,不要只盯住自己的个性弱点,去苛求所谓的完美。其实,只要不带偏见地深入审视自己,总会找到自己个性中的优势所在。

不同性格的人都可以成功,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我们怎么去运用性格,怎么样运用好的方法让大家都能够得到成长和成功,这就是性格分析带给我们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