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催眠术
16776000000018

第18章 催眠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2)

第二,让受术者想象最让他感到焦虑的事情发生了,这样他就会产生极端负面的情绪反应,在催眠师的暗示诱导下,要求受术者把这种极端的负面情绪反应改变为适度的情绪反应。当受术者体验到这种适度的情绪反应之后,让他讲述他心里是怎样想的,使他真正认识到由于不同的信念系统导致他产生了不一样的情绪反应。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受术者对那些曾经引起他焦虑的情景做出适当的情绪反应,此外可以让受术者消除他的错误的认知因素,从而彻底消除焦虑症。

和放松法一样,想象法也为各种心理治疗人员所重视。整个治疗过程都需要患者的有力配合,如果他们不愿意去想治疗专家要求他们想象的情景,那么治疗很难取得成功。焦虑症患者都很矛盾,他们既积极地、有意识地渴望治疗自己的焦虑症,又在潜意识里想方设法地逃避这种治疗,尤其是要求他们想象那些使他们产生焦虑的情景时,他们会觉得那是在揭他们的伤疤,那是他们很不情愿的一件事情。催眠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个矛盾,因为在催眠状态下,受术者的意识一片空白,潜意识处于完全开放状态,所以在这个时候无论让受术者想象什么都很容易成功,受术者能够迅速地进入催眠师要求他进入的想象情景里,而不会做出任何反抗。

3.系统脱敏

假如受术者的焦虑症比较严重,一两次的催眠治疗常常难以彻底治愈焦虑症,而且有时候受术者难以承受爆炸式的焦虑诱发情景,从而致使精神崩溃。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催眠状态下的系统脱敏疗法,从低到高让受术者逐步感受诱发其产生焦虑的情景,然后使受术者逐渐消除其焦虑症的各种表现,最终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抑郁症的催眠疗法

抑郁症是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是要清楚地划分出哪些是生理因素的作用,哪些是环境因素的作用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不过我们可以找出哪个方面的因素占主导地位。

导致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如下:

1.生理因素

有研究发现,如果同卵双生子中有一个患有抑郁症,那么另外一个患上这种病症的概率为66%,可是异卵双生子里如果有一个患有抑郁症,另外一个患有抑郁症的概率为16%。这就证明了抑郁症和生理因素有关。

2.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是引发抑郁症的最主要的原因。抑郁症患者由于认知上的错误,所以总是运用自我责备和自我贬低的方式去解释任何事件。

3.人格因素

精神分析学派的专家认为,人格因素是诱发抑郁症的最重要的原因。

很多事实证明,抑郁症的催眠疗法效果非常明显,这是由患者的心理特点决定的。抑郁症患者的智力往往都很高,这就使得他们对催眠师的暗示有较高的领悟能力。此外,抑郁症患者往往有细腻的感受、深刻的内心体验,因此他们的受暗示性也很好。这两个心理特点使得抑郁症患者不仅能够迅速地进入催眠状态,而且能够在催眠状态下很好地配合治疗。这里我们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抑郁症的催眠方法。

1.宣泄法

有一名女子患了抑郁症,她总是把痛苦和忧伤压抑在心里,因而总是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心境处于消极状态。在对她的心理问题做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催眠师把她导入了催眠状态,然后对她进行暗示:“现在,不要压抑自己,尽情地哭吧,把心里所有的忧伤、痛苦、委屈等统统宣泄出来,不要让它们再停留在你的心里,把它们都释放出去。”当受术者通过哭泣让自己得到尽情宣泄之后,催眠师再继续进行诱导:“在你尽情地哭泣,尽情地宣泄之后,现在你的心情好多了,你感觉非常轻松、舒服,你再也不想哭了,再也不会抑郁了,这一切已经完全消失了。”在情绪调整的暗示之后,受术者恢复了平静,这时可以再对她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当受术者从催眠状态中醒来后,她果真感到心情豁然开朗,备感舒畅,抑郁症消失不见了。

2.电影法

我们都知道引发抑郁症的因素有很多,治疗者必须找到致病的根本原因,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催眠状态下的电影法可以帮助治疗者解决这个困扰他们的问题。

电影法和催眠梦很相似。它的具体过程是当受术者进入深度催眠状态之后,一边要求他想象所暗示的情景,一边对他进行暗示:“现在,想象你正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你坐在中间的位置,你看见白色的银幕了吗……现在因为电影院的灯光很亮,所以在银幕上看不到图像……这一切你都看到了吧……好了,现在我要开始数数字,我会从1数到10,当我数到10的时候,电影院里所有的灯光将统统熄灭,电影银幕上会出现图像。现在我开始数了,1、2、3、……10!好了,现在,所有的灯光都熄灭了,图像出现在银幕上,并且它们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清晰……好,现在我要求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电影银幕上,记住,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好,现在你清楚地看到了电影银幕上的图像……好,告诉我你都看见了什么?在电影画面中,你扮演的角色如何?别人是怎样看你的?你自己又是怎样看你自己的?你心里都在想什么?你都做了什么事情?现在,就把这一切毫无保留地全部告诉我。”

通常,电影上看到的图像就是引发受术者产生抑郁症的情景,他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图像就是自我的心像。经过上面一系列的询问就可以找出抑郁症的真实原因。

3.观念的矫正

我们都清楚认知因素是引起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同样认知上的偏差也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抑郁症患者常常用自我责备和自我贬低的方法去解释一切事情。所以,矫正其错误的认识是治疗抑郁症的根本问题。观念矫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在受术者以前的心理定势和心理防卫机制不起作用的催眠状态中,催眠师可以用不容置疑的语气、精练简洁的语言、真实存在的事例来拔除扎根于受术者潜意识中的错误观念。第二,催眠师要借助暗示把积极的、肯定的、正确的观念灌输到受术者的潜意识中,并且要求受术者反复地体会这些观念,直到它们深深地扎根在受术者的潜意识,变成其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里我们列举一些积极、肯定的暗示语:

我一定可以做到;

我现在心情平静;

现在我对人或事物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现在我的情绪活动正常;

我正在完成我的目标;

……

催眠术的用途之广,有时简直令人难以想象。你能想象催眠术可以用来破案吗?的确如此,无数的案例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催眠术可以用在庄严的法庭之上,用来唤醒当事人和证人的记忆,从而成为审判的有力工具。

法庭催眠

假如你经常观看有关犯罪的电影或电视节目的话,你一定清楚法官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证人常常想不起来他的所见所闻,他们能够提供的线索少之又少,即便他们就在犯罪现场,他们亲眼目睹了犯罪的整个过程,可是他们常常无法完整、清楚地回忆当时的情况。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催眠可以帮助证人回忆起他们所看到的一切、所听到的一切,从而推动破案的进程,为审判做出重大的贡献。

法庭催眠有着悠久的历史。在1845年的时候,催眠师把一名视力过人的女子导入了催眠状态,在催眠状态下,这名女子非常详细地描述了一个18岁的男孩怎样从商店里偷了钱,并且说出了那个男孩逃跑的方向。这个男孩被抓到时感到非常惊讶,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当他听到这名女子的证词之后,就马上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可是,从19世纪起,催眠术在调查犯罪方面的应用受到人们的怀疑。原因是:在催眠状态下,虽然受害人和目击证人都可以回忆起一些非常重要的细节,可是怎么能证实他们回忆起的一切都是事实呢?在催眠状态下,会发生一种“虚谈现象”。在虚谈过程中,大脑会在遗忘的空白地方补上恰当的信息,这种补充是合理的,但不是真实的。这种虚构性的回忆并不属于“撒谎”,因为它并不属于故意欺骗,但它确实是虚构的,会和事实不符。更加糟糕的是,调查者总是有意或者无意地引导受害者或证人说出他们希望的答案。在一些虐待儿童的案件中发现了这种情况,即虚假记忆综合征。这个发现导致了一些法庭对催眠状态下取得的证据不敢完全相信。

泰德·邦迪案件曾经在社会上引起过强烈的反响。法庭根据一位证人在催眠状态下回忆起的证据,判定邦迪绑架并杀死了一个12岁的女孩金波莉·丽琪。一开始,这个证人回忆起的细节非常之少,当进入催眠的恍惚状态后,他回忆起了足以证明邦迪罪行的重要证据,从而破获了这个案件。可是,邦迪在后来上诉时坚持认为法庭利用催眠状态下证人的证词是不正确的,因为证人在催眠状态下给出的证词和他清醒状态下给出的证词是不相符的。后来,法庭驳回了邦迪的上诉,仍然维持了原判,最后邦迪也承认自己的确伤害了28名妇女,他被判处了死刑。

美国各州对于催眠状态下获得的证据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并且各州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法庭不应该总是雇用同一个催眠师,催眠师必须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催眠师对证人进行的整个催眠过程都应该被记录下来,不能诱导被催眠的证人说出自己希望的答案。

尽管人们存在某些质疑,可是催眠术在犯罪调查中仍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在缺少线索和重要嫌疑犯的情况下,催眠的作用就更为重要。在这种情形下,调查者很少引导证人给出某个他们希望的答案,这时证人回忆起的证据就具有很大的真实性,可能成为破案的重要线索。

虚假记忆综合征

由于虚假记忆综合征的出现,催眠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论。有些受术者在催眠治疗中,回想起了被遗忘的发生在很早以前的受虐事件,这被称为被压抑掉的记忆或者恢复的记忆。可是经过调查,这些记忆被证明不是真实的,它们和事实不符,那些被指控的肇事者是被冤枉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催眠术在破案中的使用引起人们的广泛争论,而试图帮助证人恢复记忆的行为也遭到人们的质疑。

当人们发现在催眠状态下证人回忆起来的事实是错误的时候,人们就对催眠术保持了警惕性。比如,一名妇人在催眠状态下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曾经受到过父亲的骚扰,事情发生在自己家的阁楼上,可是后来经过调查她家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阁楼,那么她回忆起的这个事情当然也不会是真的。再如,一名女子说她在三岁时曾经受到过父亲的虐待,可是在她三岁的时候她一直和监狱里的母亲一起生活,她根本就没有和父亲在一起,又怎么可能受到父亲的虐待呢?

当人们发现催眠状态下证人回忆起的事实有可能不正确时,法庭开始为一些犯有虐待罪的肇事者翻案。因为虐待案件的判定依据就是受害人的陈述,这些受害人在催眠状态下回忆起的事实因为有些是不真实的,所以有些受害者甚至起诉自己的催眠师,指控他们在自己的大脑里填充了许多虚假的记忆。

针对虚假记忆综合征的存在,美国医学学会科学理事会在1985年的时候宣布了一项声明:催眠状态下回想起来的信息有可能属于虚谈或者是伪记忆,不仅和事实不符,甚至可能比非催眠记忆更不可靠。

虚谈现象是指人们对于那些过去提出的问题提供虚假的或者人为的答案,从而填充记忆遗忘留下的空白,可是当事人却相信这些答案都是真实的。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在1993年的时候给人们提出警告:被压抑的记忆有可能是虚假的,特别是催眠师尝试把这些记忆恢复的时候。

很多批评者指出,那些虚假的记忆可以归咎到催眠师身上,由于他们总是费尽心思地搜索那些被压抑掉的童年的受虐记忆,如果找不到就不肯罢手。在催眠师的压力之下,受暗示和想象力影响的潜意识便会提供一些信息以满足不停的询问者。

当这些记忆被创造出来之后,它们就会和真实的记忆毫无区别,并且在受术者的意识里被当作真实的记忆。

一个更值得人们引起深思的问题是:一些催眠治疗师判定受术者患有多重人格障碍,并且他们认为童年的受虐事件是导致他们发病的主要原因。这就使得那些催眠师意志坚定,他们决心要唤醒病人意识中遗忘的这些记忆。可是,许多专家都相信,严重而真实的童年受虐事件可能会被埋藏在内心的深处,但很难被受害者完全遗忘。

虽然有些案例证实催眠状态下回忆起来的信息不是真实的,虽然催眠受到人们的争论和质疑,可是这并不能说催眠回忆起来的所有事实都是虚假的,也并不能说帮助病人回忆童年的催眠治疗没有任何用处,我们只能说:催眠状态下回忆起来的事实不能作为判定犯罪的证据,除非还有其他强有力的证据。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成就辉煌的人生,这是每个人的梦想,那么现在你在事业上已经取得成功了吗?可能有少数人已经登上了事业的高峰,可是我想一定也有更多人陷入了瓶颈,事业迟迟打不开局面,其实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创造能力常常是造成我们事业止步不前的因素,只要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使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催眠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克服人际关系的障碍

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因为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仅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他必须借助别人的力量,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果你处理不好和别人的关系,得不到别人的欢迎,那么有谁愿意帮助你呢?

要想事业取得成功就要多交朋友,人们常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可是有些人却对交朋友存在胆怯心理,克服胆怯心理的催眠疗法和以前我们讲过的克服害羞的催眠疗法是一样的,关键就是要增强患者的自信,使他相信自己能够轻松自如地结交朋友。

催眠对维持人际关系是很有帮助的。有时候人际关系会由于某些原因而发生裂痕,比如本来非常要好的朋友会因为某个观点的差异而产生心理隔阂,催眠治疗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在催眠状态中,催眠师可以改变受术者的看法,让他从积极的方面看待自己的人际关系,解除对他人的偏见,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