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工作要懂心理学
16776200000023

第23章 客户心理(2)

3.问题型

对正常的服务工作提出不切实际的批评或额外要求。有时遇到不顺心的事,容易把情绪发泄到己方身上,有时候还会以投诉相要挟。对这样的客户要耐心听其发表自己的看法,工作要更细心,服务要更周到,使其对自己的工作挑不出毛病,当遇到问题时,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进行冷处理。

4.急躁型

应面带微笑,保持自身心态平和,对此类客户的经营情况、店内的布局或本人的气质等好的方面进行适当的恭维,使他们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完成我们的订单。

5.温和型

态度温和,不紧不慢,一见如故,称兄道弟,对己方的工作能够配合,根据己方的要求,能够提前做好订单,理解并支持己方的工作,积极配合新品上市,对他们要完成的工作应掌握一定的提前量。

客户有挑剔心理是很正常的现象。挑剔心理有很多种,形成的机制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挑剔心理有:挑剔品牌、挑剔性价比和满足好奇心。

比如开化妆品店的唐颖就遇到过这样一个挑剔的客户。王女士是唐颖店的老客户了,她每次只要一个牌子的化妆品。这次来还是指名要那种化妆品,但是那家化妆品制造企业已经终止了唐颖店的代理权,也就是说王女士买不成那种化妆品了。

此时,如果直接说这种化妆品卖完,不仅让顾客失望,你也做不成生意,说不定,她永远不会再来光顾了,该怎么办呢?

这时就应用错觉销售另一种牌子的化妆品了。首先你就应抓住女性的弱点,唐颖并没有像平常一样直接拿化妆品给王女士,而是装作有意无意地说:“哦,太太的右边脸颊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对方一定会有所反应。“漂亮的女人如果有一点点黑斑也是相当惹目的,我特别介绍一种近来最受欢迎的面霜。这是某某公司的新产品,请你试试看!你原来喜欢的面霜虽然不错,但这种面霜比它更好,很多艺术界的女士们都很喜欢它。”这样恳切的语气说不定就能使对方动心。

“真的吗?那么,我也买一个试试。”她会这样说。

这样既可推销成功新型面霜,又可留住顾客,更可增加商店的好印象,效果是很好的。错觉销售法就是使消费者原来感觉受到影响,进而产生动摇,滋生出另一种感觉。这种销售法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换句话说,营业员要以真诚、友好的态度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博得顾客的信任,继而从正面改变顾客的原有感觉。类似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大到空调,电视、冰箱,小到面霜。只要看出来顾客是真买商品,那么就要认真对待,有货卖给他们,当然最好不过。如果牌子不对,那就必须运用销售技巧使消费者平衡心理,满意而归。

上面的是挑剔牌子客户的心理,那么挑剔性价比的客户又有什么样的心理呢?

现代的“新新人类”,不论工资多少,都希望拥有一套音响设备。为了迎合顾客心理,厂家准备了各式各样的音响,在很多式样之中,真不知该选哪套。赵明是个铁杆音响迷。他在一家音响店里走来走去而不知买哪套好。服务员小张对他说:“我看你转了很久了,这也不是一笔小数字,要不你再到别处看看,比较一下?”他又转了一圈后,还是回到这家商店,买下了一套音响。这个服务员就很懂顾客心理,她如果说:“这是最便宜的,买了吧!”顾客肯定不会买。要知道:强迫顾客下决心,他的心理负担反而更重,让他慢慢选择会更有利于他做出利己的决定。

心理专家认为,这位营业员之所以能成功地卖出产品,是因为他成功地洞察到了这些顾客的心理,如果劝他买,他掉头便走;如果主动介绍各种商品的性能,他反而会感激你的指导;如果大胆地促使他到其他店里做比较,他会更加信任你。即使他去了别家店里,但最终很可能还会回到你这里来,买走他需要的、你为他推荐的商品。因为你为他减轻了压力,所以他也相应的给你以回报。

在与客户相处中要学会研究客户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把自己的优势表现出来,要宽容地让客户进行多家比较,让他们看到你的价值和优势所在,这样,即使再爱挑剔的客户也会向你“认输”,最终买走你的产品。

还有一种顾客的挑剔是由其本性和爱炫耀的心理决定的。通常在酒店会遇到一些挑剔的客人,如何使“客人是皇帝”这一服务原则得心应手地运用到每一次出现的挑剔冲突中,还需具备对客人进行心理分析的能力,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缓解矛盾。

温馨提示

客户的挑剔心理是很多因素造成的,而应付这种心理也很简单,只要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找准对方的心理弱点就可以了。

心理战术1.把人与问题分开。

2.把重点放在利益而非立场上。

3.满足双方的需求。

4.寻求短期与长期行为间的均衡。

想想你在商场买东西的情景:有些服务员会主动过来和你打招呼,向你推销一些产品。这个时候为了避免让销售员感觉不好,你往往会说:“这种东西确实挺好的,但是我现在并不需要,等以后再说吧。”服务员会一再要求你购买,然后你再寻找借口不买。

在《全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里面的“羊皮卷一”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有限的人生里,我必须学会忍耐的艺术,因为大自然的行为一向是从容不迫的。

当第一次进行陌生拜访时,感觉这样的拜访不容易见到主要负责人,对于客户的了解不够。后来开始接触电话销售了,大多数的销售新人都经历了同样的一个过程:紧张、害怕被拒绝、坦然面对。要学会忍耐的艺术,因为拒绝一百次、一千次并不算什么。既然选择了销售,就应该去坦然面对拒绝。

张杨在电话销售中,主要是打郑州黄页,她会分行业进行,在此之前会在网上查询该行业的相关资料,进行销售前准备。

没想到她的第一个电话就被人骂了一顿。那天她打的客户是一个制造企业,电话拨过去是个女的接的,对方一开始就开始骂。张杨就在电话一头听她骂,大体上她是骂我打电话骚扰她,因为昨天她的一个同事也打过。在电话里听她骂了大概十分钟,后来张杨就开始道歉,并解释昨天电话不是她打的,对方在得知骂错人的时候也感到抱歉。在知道误会后,双方也聊开了,得知对方就是负责网络的,网站做了但是没推广。一般客户做了网站的话对网络都比较重视,张杨就开始介绍阿里巴巴实名,对方也很快就产生了兴趣。电话销售的目的就是为了约见客户,在介绍产品时,当客户产生兴趣后,要马上提出约见,不能够在电话里把产品全部介绍完,那样客户就会提出考虑。当张杨提出约见时,客户也同意了。

如果你有一份职业,你用心地爱你的职业,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爱你的同事、领导及客户的心理了。而一旦你对你的客户表现出自己的关爱,你的客户也会随之反馈于你。选择一项职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建立在对工作爱的基础上,没有强烈的爱,就没有强劲的动力,职场就不可能成功。

温馨提示

其实工作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你需要首先适应别人找借口的心理,然后才能有办法去应付他们,同时还要记住,对方的话有时不一定是借口,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

心理战术

1.对于感觉他不需要的客户

如果对方感觉他不需要是不是就真的不需要了?那么如果对方需要,又需要做什么?比如你是一家网络公司,而对方是个软件公司,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于是对方告诉你说他们不需要。你千万不要泄气,要找到你们之间互相关联的部分。做软件开发的需要对外宣传,而网络正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平台。

2.对于拿不定主意的客户

你首先要学会和他们说话,从谈话中你能顺利了解到对方的性格特点。和客户合作要给足对方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转悠,他们会经过反复比较,回过头来依然选择你。

3.对于暂时不需要类型的

这种心理和第一种心理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也许他的需要没有被发现,而一旦你找到了他的需要,那么你和客户的合作就成功了一半。

谈判是一项双向的活动,可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博弈,双方都在捕捉对方的反应,据此随时调整自己的方案。在商务谈判中,有人善于用“我不知道”这样的回答来进行谈判博弈。这是一种巧妙避开对方锋芒,以退为进的谈判方式。这种方式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抓住了对方急于求成的心理。

日本的商人经常会用这样的方式,只是他们经常说“我不懂”,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位日本商人代表日本航空公司和美国一家公司谈判。会谈从早上8:30开始,进行了3个小时。美国代表以压倒性的准备资料淹没了日方代表,他们用图表解说、电脑计算、各式的数据资料来回答日方提出的报价。整个过程一直是美方代表唱独角戏,日方代表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一句话也没说。

终于,美方的谈判人员关掉了机器,重新扭亮了灯光,信心十足地问日方代表:“请问贵方意下如何?”

“很抱歉,我们看不懂。”一位日方代表彬彬有礼,面带微笑地说。

“你说你们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哪儿不懂?”美方代表的脸色忽然变得惨白。

“哪都不懂。”另一位日方代表也斯文有礼,面带微笑地说。

“你们从哪里开始不懂的?”美方代表带着心脏病随时将要发作的样子问道。

“当你将会议室的灯关了之后。”第三位日方代表以同样的方式答道。

“那你们希望怎么做?”美方代表松开了领带,喘着气问。

“请你再重复一遍。”日本代表同时回答。

美方代表彻底丧失了谈判的信心,试想谁有可能将顺序混乱而又长达3个小时的介绍重新再来一遍?美国公司最后只有牺牲部分利益,以求达成协议。

日本人是真的不懂吗?这是不可能的。没有哪家公司谈判时会派不懂技术的人员去参与谈判,即使不懂也绝对是一个谈判高手。日本人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以“我不懂”来拒绝对方的条件,或者说是不同意对方的看法。这是一个典型的谈判心理战。

当然,谈判不可能无原则地迁就,必须以“双赢”为前提。

有一次,一家公司在年初商谈协议时要求张先生一方能够给予额外的价格补偿,由于这是一笔大买卖,如果不答应,后果会很严重,如果答应,公司又要吃亏。

张先生前思后想,提出了非常合理的方案,就是以去年的销量为基数,销售额每增加一个层次就给予该公司相应的补偿,增加层次越多补偿就越高。把原本需要一方承担的责任变为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只凭这一提案,就使这家公司的年度销量上升了63%,实现了“双赢”。为了更形象地了解谈判中的心理博弈,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案例一:

客户:“这款车的价位是多少?”

销售人员:“您好,我们公司规定这款汽车的最低价位不能低于36万6千元,如果您要买的话,可以一次付清,也可以分期付款。”

客户:“这个价位可真够高的!我在××处见到一款车和这款车没什么差别,可是价钱却只有33万多,比你这里足足低了3万多。”

销售人员:“真是抱歉,如果您觉得这个价位不能接受的话,那么您可以考虑一下其他车型,因为这款车的价格真的不能再低了。”

……

案例二:

客户:“这款汽车的价位是多少?”

销售人员:“您好,我想在您来我们公司之前,差不多对市场上的同类汽车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您觉得它应该值多少钱呢?”

客户:“大概在30万元左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