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前列腺炎诊疗手册
16777600000005

第5章 前列腺炎的检查与诊断

1.检查前列腺通常采用的体位

患者可取侧卧位、胸膝位或弯腰位,检查者右手食指戴指套,涂润滑剂后置入肛门,在距离肛门缘4~5cm处,可以摸到前列腺,要注意前列腺的大小、边界、中央沟、硬度、光滑度、压痛等情况。取前列腺液动作要轻柔,在前列腺两侧叶自外向上方向内下方按压2~3次,再在中央沟又上向肛门口按压2~3次,然后挤压会阴部尿道,既有乳白色前列腺液流出,用玻璃片或无菌试管接取检查。

2.前列腺炎的诊断流程

(1)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流程

1)突然发病的病史。

2)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以致不能自行排尿;会阴部胀痛;突发高热、寒战等。

3)指诊前列腺肿胀、表面光滑、明显压痛、局部温度增高;若有脓肿形成可触及波动感。

4)检查有无精囊炎和附睾炎。

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常提示白细胞增高及核左移,血培养检查有无菌血症发生;尿常规常见白细胞增多,尿培养常有细菌生长。

(2)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流程

1)询问病史。

2)根据前列腺炎国际评分表打分。

3)尿常规检查。

4)前列腺液(EPS)湿片检查。

5)根据EPS检查结果进行(或不进行)前列腺液、取前列腺液后初段尿(VB3)、解脲支原体(UU)培养加药敏试验,以及衣原体检查和必要的奈瑟淋球菌检查等。

6)进行必要的包括前列腺的泌尿系超声检查、残余尿测定、尿动力检查。

7)必要时进行4管定位法培养。

8)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可能的相关性疾病。

3.四管定位法的结果分析

所谓四管即:初段尿(VB1)、中段尿(VB2)、前列腺液(EPS)和取前列腺液后初段尿(VB3),进行细菌培养、细菌鉴定、菌落计数和药物敏感试验。

四管定位是用来鉴别前列腺炎、膀胱炎还是尿道炎的方法。

1)VB2细菌培养菌落数增多为膀胱炎。

2)EPS和VB3菌落数>5000个/ml,而VB1和VB2菌落数<3000个/ml或EPS菌落数最多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3)经治疗后,尿VB1、VB2转阴而EPS仍阳性,进一步表明为细菌性前列腺炎。

4)VB1菌落数明显>EPS、VB3和VB2应考虑尿道炎。

5)四管均无细菌,可为无细菌性前列腺炎。

6)VB3菌落>VB1达10倍以上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4.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如何看待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报告结果

检查前列腺炎时,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是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EPS检查结果受到医生重视是因为涉及慢性前列腺炎(CP)的分型,即用来区别是IIIa型还是IIIb型;如果有炎症,则行细菌学检查,以区别是细菌性抑或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然而EPS检查结果常常被所有患者和部分医生所误解,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EPS检查结果阳性则确诊为CP,阴性则排除了CP。

2)EPS检查结果炎症表现轻则CP就轻,炎症表现重则CP就重。

3)经治疗后EPS检查结果炎症表现重则疗效差或使病情加重,炎症表现减轻则认为病情减轻、疗效好;EPS检查结果如果正常则认为CP已治愈。

所有的治疗效果评价完全抛开了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表,而单纯看重EPS改变,因此使患者误入迷途而难以知反。由于EPS变化反复,患者产生明显精神压抑,心理负担加重,使治疗增加难度。近年来许多学者对EPS中白细胞数量与CPSI评分相关性进行研究,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雅峰等证明,EPS白细胞计数与症状严重程度不相关。提示将它作为临床诊断、选择治疗、预测疗效等工具的价值有限。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多少可能并不代表前列腺组织内白细胞浸润程度,前列腺中不同部位的炎症程度往往不同,所以某一次收集的前列腺液并不能代表前列腺的整体情况。慢性前列腺炎好发于前列腺外周带,前列腺按摩取得的标本常常以中央带腺泡分泌液为主,外周带腺泡中聚集的白细胞无法进入标本。

2)炎症细胞的数目多少,可能并不代表炎症活动程度的高低。细胞因子可能较白细胞更好地代表了炎症反应的高低。与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一样,细胞因子IL-1β、TNF-a、IL-6、IL-8在Ⅳ型前列腺炎(无症状型)中也发现升高。这说明前列腺炎症可能与症状发生与否没有必然的关系。

3)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患者症状不单纯是由前列腺局部细菌感染和炎症所致,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患者存在精神心理因素、盆底神经肌肉痉挛等非致炎因素的作用下更表现出这种特点。还有多家类似研究证实上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