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改·高一历史备课素材(下)
16777700000030

第30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

新中国国旗为何选择五星红旗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蒋家王朝覆灭。随后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到北平,并邀请各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知名人士等到北京,准备召开新政协会议,共商建国事宜。

与此同时,新政协筹委会通过国内各大报刊以及海外华侨所办报纸,登出了关于征集国旗、国徽、国歌的启事。其中关于国旗部分的内容是:要求体现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体现政权特征,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形式为长方形,以庄严简洁为主,色彩以红色为主,可用其他配色。

征集启事发出后,得到了亿万人民和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到8月20日止,新政协筹委会共收到了国旗图案应征稿件2992幅,经过评选,有两幅图案得到了更多人的赞同。其一是红旗上方一颗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中间加一条横杠代表黄河;其二是红旗左上方一颗大五星,五星中有镰刀、斧头,象征中国共产党,周围有四颗小五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开始毛泽东倾向于第一种图案,但张治中等人反对。张认为,中间加一杠,把红旗劈成两半,让人想到分裂国家。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一杠是“金箍棒”,不会想象成黄河,国旗上放一根“金箍棒”干什么?毛泽东听了张治中的意见后深感有理,在9月的一次会议上说:过去我老是想要在国旗上标出中国特征,因此画一条横杠代表黄河,其实不少国家的国旗也没有带着本国的特征,还是五星红旗这个图案好,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取得的,这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不但现在要团结,将来也要团结,我看这个图案是较好的图案。此后,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五星红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决议,但去掉了大五星中的镰刀、斧头。五星红旗的设计者上海人曾联松也因此获得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奖励。

开国大典时蒋介石缘何放弃空袭天安门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官邸。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来过几次电话了,但蒋介石的回答仍然是“再等等”。“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讲:“任务取消。”周至柔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完成任务。”

“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然后放下了电话话筒,他慢慢地坐回沙发,脸上充满无奈。不过,蒋介石此时确实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计划。这是一个蒋介石与周至柔密谋多时、准备多时的计划。蒋介石为什么要取消这一计划呢?因为他最后认识到,即使他能把天安门地区炸个稀巴烂,他们能得到的只是中国人民的更加愤怒和美国人对蒋介石黔驴技穷的蔑视。

还有,天安门广场与故宫相连,把故宫炸了,把北京的古建筑炸了,蒋介石不就成了烧阿房宫的项羽和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了吗?也正是出于对蒋介石冒险的警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飞机带弹受阅,这在中外阅兵史上也是极罕见的。

开国大典纪录片毁于大火之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重大的事件,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完全有可能保存完整的电影记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开国大典的原始资料片,只有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一两分钟的镜头。那么,如此重要的开国大典为何没留下纪录片呢?

原来,开国大典之前,中央人民政府不仅考虑到了要拍纪录片,而且为了确保拍摄成功,还专门邀请了前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来拍摄。这些苏联摄影人员到现场拍摄了几个小时,直到大典结束。拍摄结束之后,他们带着拍摄的几十盒沉甸甸的胶片回到西华宾馆休息。

当时,负责保卫工作的北京纠察部队,派出一个班的战士保卫西华宾馆,10月2日凌晨5点多钟,有战士报告,说西华宾馆失火了。时任纠察总队一大队副政委的骆骥赶赴现场,只见几个苏联摄影师在门外大嚷大叫:“完了,完了,全部完了。”火被扑灭之后,骆骥得知,拍摄的开国大典的电影胶片除被抢救出极少一点外,全部被大火烧掉了。所幸的是,被抢救出来的这一点,正是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珍贵镜头。

事发后,周恩来亲自过问此事,责成公安部迅速调查。经仔细侦察,排除了敌特破坏的可能。大火是因二楼客厅丢弃的烟头点燃了沙发引起的,当时苏联摄影师在三楼休息,胶片就放在二楼靠近客厅的办公室中,当住在三楼的摄影师被浓烟熏醒,再想去二楼抢救电影胶片时已经来不及了。开国大典纪录片就这样被大火烧毁了。

武力解放台湾因何被搁置

建国初期,毛泽东主要考虑的方式是用武力方式解放台湾。早在1949年5月,毛泽东就责成华东野战军主力第9兵团的4个军部队进行攻台的训练,并兼任上海地区警备。

金门岛登陆失利后,华东野战军首长对渡海作战艰巨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台湾战役的计划也一再被修改。1949年秋天制定的台湾战役计划是投入8个军的兵力,其中以第9兵团的4个军为第一梯队。1949年末,华东野战军首长经研究决定增加投入战役的兵力,三野部队主力12个军全部参加攻台。

当时,因为美国公开表现出和台湾国民党当局拉开距离的政策,所以一般估计攻台时美军不会介入。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军委认为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台湾战役的准备,早日完成解放全中国的任务,以实现祖国统一。

为争取尽可能先在沿海岛屿歼灭国民党军主力,人民解放军在准备对舟山、海南岛和金门实施攻击时,都强调要集中优势兵力,确保登陆后能够有把握打歼灭战。

为了更细致地筹划台湾战役的具体事宜,1950年3月新任海军司令员的肖劲光同粟裕会商了攻台的准备工作。设想投入50万部队用于渡海攻台,分两次运送。当时做出这一设想,是对东南沿海地区国共双方军事力量进行对比分析后做出的估算。

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共还有50多万军队,其中在舟山、金门和海南岛的部队随时又有撤回台湾集中力量防御的可能,再加上少量日本“志愿”人员的协助,还有一定的战斗力。解放军进行的又是登陆作战,按照一般的登陆作战规律,第一批登陆部队要有能突破防线并向纵深发展的充裕力量,而最忌“添油”式的逐次增兵。所以预定第一梯队要有足够的兵力,再待第二梯队上岸,总兵力至少应和台湾守军大致相当。当时人民解放军各部队的战斗力明显高于同等数量的国民党军,有50万部队登陆就可以确保在短期内不间断地发展胜利,以占领全岛。

根据毛泽东提前解放台湾的战略设想,为取得渡海作战时战略优势,毛泽东在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中特别强调突击建立空军海军的重要性。1949年7月中旬,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准备秘密访问苏联。向斯大林提出帮助中国建立空军的问题,斯大林非常痛快地答应了。这样,有了苏联援助解放台湾的承诺,中央开始把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作为1950年军事工作的首要任务,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195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决定以三个兵团、十二个军共50万人的兵力,投入对台作战准备,成立以粟裕为总指挥的前线总指挥部。在空军建设方面,人民解放军抓紧从苏联购进作战飞机,突击训练飞行员,在6个月的时间内训练出两个歼击机团和一个轰炸机团的全部空地勤人员。

而就在一切准备就绪后,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了,同时美国武装侵入台湾海峡,公开阻碍我国统一台湾。由于抗美援朝的需要,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重点也从此由东南转向东北,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就这样被迫搁置。

彭德怀与金日成的争执

这场争论发生在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第三次战役以后。第三次战役把美军和南朝鲜李承晚伪政权赶出了汉城。当中朝军队前锋到达三七线时,彭德怀突然下令停止追击,结束第三次战役。得知这一消息后,苏联驻朝大使兼人民军总顾问拉佐瓦耶夫气势汹汹地指着彭德怀说:“你彭德怀右倾,我一定要告你,让斯大林来教训你!”

在彭德怀与拉佐瓦耶夫争论的第三天,金日成来到中朝联军司令部。金日成一进门,劈头就问:“好戏才开场,双方刚接触没几天,怎么就鸣金收兵了呢?再说,这么大的事,应该和我商量一下啊!”彭德怀心情沉重地说:“志愿军入朝作战已整整70天。现在统计,志愿军已伤亡5万余人,因病、寒冷和饥饿而死的约5万,总计10万人,这个代价是巨大的。”金日成默默地听着,没有说话。彭德怀又说:“还有,因制空权没有解决,运输困难,前方没有粮食供应,棉衣不足,20万指战员向前推进追击途中,有一半人的鞋子丢了,烧饭的锅也丢了,战士们在如此寒冷的冰天雪地里赤着脚、饿着肚子,叫他们怎么再追击?”

金日成仍旧不说话。彭德怀看了一眼金日成,继续陈述他的理由:“据侦察,敌人退到洛东江,是想利用洛东江的天然屏障,在两岸加筑工事,诱我南进,加以歼灭。”邓华插话说:“停止追击是按照第三次战役计划实施的,你们的代表参加了讨论,计划也送到你的手中。所以,按照计划办,是没有必要再向你报告的。”

金日成听后说:“我对志愿军休整并不反对,只希望你们要缩短休整时间,可以边休整边追击,比如,可以先出动3个军追击,其余几个军休整一个月再南进不行吗?”彭德怀回答说:“不行,敌人是诱我南进,想将我军逐个围歼,如果继续追击,我军一定会吃亏的。”金日成又说:“南下如果不能歼灭敌人,解放城镇乡村,扩大领土也是好事啊!”

双方僵持了将近3个小时。彭德怀看仍旧说服不了金日成,迫不得已将毛泽东1月9日的复电递到金日成的手上。金日成低头看电报,只见毛泽东在电文中说:“如朝方同志认为不必休整补充就可前进,则亦同意人民军前进击敌,并可由朝鲜政府自己直接指挥。志愿军则担任仁川、汉城及三八线以北之守备。”

金日成看了电报,显得尴尬且又不甘心。他不想放弃自己的观点,第二天下午又和外交部长朴宪永赶到联军司令部说:“现在我们还没有打痛美军,惟一的办法就是赶快出动3个军,消灭了他们的主力,打痛了他们,他们就会撤出朝鲜。”“不行!”彭德怀坚决地摇摇头说:“我们不能主观行事,美军不会按我们的意愿办事。希望速胜而又不做具体准备,结果只会导致失败。打仗不是赌博,不能靠侥幸。接连打了三仗,如果不补充不休整,怎么再能打胜仗呢?”彭德怀十分生气,忍无可忍之时,他拍案而起,大声吼叫道:“照你们的意见办,志愿军非吃败仗不可,我彭德怀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如果你们认为我不称职,可以另请高明!”

金日成、朴宪永见彭德怀发火了,便再不吭声。彭德怀见他们仍不肯就此罢休,只得无可奈何地说:“你们既然坚持只要南进敌人就会退出朝鲜的意见,我只好提议,仁川至襄阳以北的全部海岸线警戒和维护后方交通线归中国志愿军负责,人民军第一、二、三、四、五等军团12万人,已休整了两个月,归你们指挥,照你们的意愿,向釜山方向打。美军如按你们所想象的退出朝鲜,我彭德怀双手鼓掌,庆祝朝鲜解放,庆祝朝鲜统一。如果美军不退,志愿军仍按原定计划向南作战,你们看行不行?”

“不行,不行!”金日成连声反对说:“你老彭怎么拿我们开玩笑?我们力量单薄,上次打釜山吃过大亏。”朴宪永也埋怨道:“中朝是一家,要走一起走,我们单独南下怎么行呢?这不是明摆着让我们出洋相吗?”彭德怀笑笑说:“可以试验一下嘛,也许能成功的。”金日成摆着手说:“试不得,我们上次南下洛东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彭德怀说:“怎么试不得呢?我一再告诉你们不能追击,理由说得那么充分,你们就是不听,你们以为我们不想早早结束这场战争吗?不想回到祖国而在这里挨冻受饿吗?早日结束这场战争,我比你们的心情还要迫切。可是,想归想,做归做,不是心想就能事成的。”

最后,金日成觉得彭德怀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又考虑到再坚持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便笑笑说:“算了,算了,我们确实存在速胜思想,既然你们需要休整补充,就只好按你的意见办吧!”金日成的话音刚落,有人送上电报,是斯大林请金日成转交给拉佐瓦耶夫的。斯大林在电报中措辞严厉,说拉佐瓦耶夫不顾主客观条件,强行南下的观点是错误的。现撤销其大使职务,迅速回国等候处理。电文还指出,彭德怀是久经考验的指挥员,他指挥志愿军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彭德怀是天才的军事家,今后一切要听彭德怀的。

金日成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想法,连忙拉着彭德怀的手,深表歉意地说:“对不起,误会了你,既然斯大林说听你的,我们听斯大林的。”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就地补充休整后,再发动第四次战役。

美操纵并组建“联合国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以武力进行干涉的同时,操纵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决议,为其干涉行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利用联合国采取“集体行动”,这是美国政府在亚洲的既定方针。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作了题为《亚洲的危机——对美国政策的检讨》的演说。在演说中,艾奇逊在西太平洋划了一条为了对付共产主义阵营的军事威胁的环形防线,这条防线沿阿留申群岛、经过日本和琉球群岛直到菲律宾,南朝鲜和台湾被划在了防线之外,并表示当这两个地区受到军事攻击时,“首先必须依靠被攻击的民族来抵抗,然后就要依靠整个文明世界在联合国宪章下所承担的责任”。这就为美国对朝鲜和台湾的政策定下了基调,即依靠“联合国行动”来处理在这两个地区发生的军事行动,这种政策决定了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利用“联合国行动”的形式和“联合国军”的规模进行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