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改·高一历史备课素材(上)
16779000000033

第33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1)

黎元洪因何被称为“床下都督”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黎元洪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政治人物,他在武昌起义一夜间就由名不见经传的清军协统而成为军政府的大都督,震惊中外。他登上政治舞台难道只是时势造就和机缘巧合吗?革命党人为什么要在武昌起义中把这位清廷军官推为首领?

据说,黎元洪幼时家境贫寒,在父亲投军,祖父过世以后,他和姐姐衣食无着,只得一起讨饭为生。实在饥饿难挨的时候,跑到别人的菜地里偷萝卜吃,聪明的他把萝卜拔出后将叶子拧下,再用土掩好,远看好像地里萝卜没人动过一样。在见到父亲的时候他已经14岁了。那年,父亲回来接他到天津,生活变得稳定一些。20岁时他被天津水师学堂录取,他发奋好学,勤勉努力,为人厚重朴实,什么苦活重活都抢着干,而且各科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得到几位师长的赏识。在入学后的第二年父亲去世,他的生活非常拮据困顿。即使在他结婚以后,每次回家探视亲人,都还要徒步往返近百里的路程,为的是省下一点路费,继续维持生活。后虽为清军将领,但他毕业于水师学堂,还曾三次东渡日本,考察那里的政治与军事情况,见识过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和强大,因此思想开通。

“黎公年四十九,体干肥硕,言词简明。秘书、参议衣服不华,每日至黎公座次关向文件,一席之间八九人,皆执莲柄薄葵扇,黎公亦时握焉,其所其着西装制服,以粗夏布为之。自都督以至州县科员,皆月支薪二十元。”

号称“民国祢衡”的章太炎在与黎元洪见过一面之后便对此人推崇备至,在他认为,黎元洪是一个朴素而果毅的杰出人物。当时的社会舆论也称赞黎元洪是“忠厚长者”和“稳健派”,很多人都说他和蔼谦虚,他对待下属的态度也是有口皆碑的。

武昌起义成功后,由谁出面主持刚刚建立的湖北军政府工作成为了革命党人亟待解决的问题。可是因为起义来的仓促,根本来不及和革命组织的领导者取得联系。政府要建立,起义军需要管理,起义新军还需要巩固并扩大战果,急需一个可以主持大局的人。照理说革命首义刚刚取得成功,应该推选一个德才兼备、深孚众望的革命中坚人物出来担任首领,以期把革命进行到底。但湖北的革命党人却拉出一个与革命毫无关系,而且畏惧革命的旧军官黎元洪来作为军政府的都督。这与起义军代表和地方立宪派商议的结果不无关系,立宪派运用政治手段使缺乏政治经验的起义军同意了让黎元洪当大都督。

当时,黎元洪还是协统,官位相当于现在的旅长。他刚听到起义的消息后,就吓得赶快从营房中逃跑。他惧怕起义士兵拿他问罪,于是不敢回家,就换了一身衣服东躲西藏,打算混出城去,惟恐躲避不及。黎元洪下落不明,起义士兵只好派人四处寻找。最后,这位面庞团团的黎协统总算被找到了。

关于革命党人把他从床下拖出来推上都督宝座的故事,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趣闻了,黎元洪也因此有了“床下都督”这个雅号。当时,黎元洪躲在姨太太黎本危的床底下,此事被部下马队第一标第一营的排长萧燮增知道了。萧带着众人把黎元洪从床底下硬生生地拖出来,他们用手枪逼着黎元洪来到省咨议局,还把他关押在楼上,用重兵看守。黎元洪当时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加上他“体干肥硕”,活脱脱一个木菩萨。

也有人说,武昌起事后,黎元洪闻风就和执事官王安澜,躲到黄土坡刘文吉参谋的家中。当革命军找来时,黎元洪吓得躲到屋中蚊帐后面,觉得不妥又钻入床下。折腾了三五次。革命军马荣将子弹上膛,威胁他出来,黎元洪见再也无法躲避,只好被革命军从床下拖出来,最后被革命军推上了湖北军政府都督的宝座。传说内容虽有些差别,但都从中反映了黎元洪被迫参加革命的不争事实。在很多文章著作里都能找到这件事的相关记载,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从未有人在床底下被捉出来再被奉作统帅的,黎元洪也算是古今第一人了。

出任军政府都督,但他很快顺应了历史潮流,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发展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他后来在袁世凯“洪宪”帝制的闹剧中拒受王封、消极抵制;在两任大总统时能与段祺瑞、曹锟、吴佩孚等军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斗争,也具有维护共和、反对封建独裁的动机和目的。

袁世凯为何刺杀宋教仁

宋教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憎恶封建君主专制,在中国长期不懈地推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宪政。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宋教仁担任新政府法制局总裁。他充分发挥自己在法律、政治方面的特长,协助孙中山制定了一系列法令,用以巩固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然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经不起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压力,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三个月就夭折了。3月11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一职,宋教仁被任命为农林总长。由于袁世凯独裁专制,目空一切,宋教仁愤然谢绝了袁的一再挽留,于当年7月宣布辞职。

为了革新政治,建立真正的民主宪政。宋教仁辞职后积极主张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阁,实行责任内阁制,企图以此来限制袁的权力。而要组织政党内阁,就必须有一个大的政党。这年5月间,亲袁的民社与统一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会等几个小党派联合成立了共和党,拥护袁世凯,反对同盟会。为了与之相抗衡,宋教仁征得孙中山等人同意,以放弃同盟会“平均地权”的纲领为代价,于当年8月在同盟会的基础上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以及国民公党等几个中间党派,组成了国民党。

由于宋教仁不断扩充国民党的力量,因而使国民党在人数上占据了优势。1912年底,国会大选开始,国民党在全国大选中获胜,取得了多数席位,宋教仁作为国民党的领袖,自然成了政党内阁的组织人。为了尽快实现民主宪政的理想,宋教仁亲临长江各省演讲,尖锐地抨击袁世凯专制政治的黑暗,积极宣传责任内阁的主张。他向大家描绘未来宪政共和国繁荣昌盛的美好前景,听者人人振奋,所到之处掌声雷动。

宋教仁的行动危及了袁世凯的统治地位。早在国会选举前,袁世凯就试图拉拢宋教仁。曾赠他5万元交通银行支票,要他放弃责任内阁制的主张,宋教仁不为所动,以“退居林下,耕读自娱,有钱亦无处”为由退回支票。(另有说法:宋教仁收了支票但将其用于在南方的宣传,扩大国民党的影响)袁见收买不成,便开始密切监视宋教仁的行踪,当他得知宋教仁于上海火车站准备北上时,在车站收买流氓,布置歹徒,对宋教仁下了毒手。宋教仁身中数枪,为国家的民主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蔡锷因何突然辞职离滇

1913年9月25日,时任云南都督的蔡锷上书袁世凯,要求辞职离滇,意欲它调。蔡锷主持滇政,欣欣向荣,为何突然欲离滇?蔡锷决意离滇后,为何又极力推举时任贵州都督的唐继尧回云南任都督?……

1911年,蔡锷、李根源、李鸿祥等人率军在云南起义,云南很快光复。起义成功后,众人对推选何人任都督一事颇有争执。唐继尧看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站起来说道:“蔡松坡先生是老前辈,又是以协统之地位参加革命,他应该是适合担任都督的最佳人选。我推举蔡公,如果蔡老前辈坚持不干的话”,唐继尧拍拍胸脯说,“那么我要干”。唐说了这番话后,大家一想,果真只有蔡锷是最佳人选。当下一致赞成推举蔡锷为云南都督。

云南都督府成立后,蔡锷一面下令出榜安民,一面编组军队。当时,贵州尚未光复,赵尔丰盘踞四川,川黔两省都处于混乱之中。蔡锷决定出兵入川、黔两省。随后,蔡锷召集军队,编成一个师,下辖三个梯团,李鸿祥为第一梯团长,谢汝冀为第二梯团长,率兵入川;唐继尧为第三梯团长,率兵援黔。

谢、李入川后不久,成都一带革命党人尹昌衡率军起义,四川都督赵尔丰被杀,四川宣告革命成功。谢、李二人遂奉命返滇。唐继尧率部入贵州后,很快将贵州各路兵匪驱逐溃散,贵州的士绅对唐继尧十分感激,遂拥其为贵州都督。

云南光复后,接着援川、援黔、援藏,声势浩大。随后,在蔡锷的精心治理下,云南的政治、财政、金融、文化得到很大程度发展。1912年,李烈钧在湖口起义讨袁,蔡锷决定出兵讨李。此举颇让人费解,因为蔡锷早对袁世凯心存不满。此举也遭到当时省议会不少议员的反对,单蔡锷不以为然,毅然任命谢汝冀为第二师师长,组织军部,派步兵一团,炮兵一营入川,并通电各省要员前往调解。

蔡锷此举大张旗鼓,声势很大,初看似在帮助袁世凯,但其真正目的并非如此,辛亥将领李文汉在回忆录中一语道破:“蔡的主旨并非帮助袁世凯,而是意识到袁世凯可能会窃取革命成果,派兵出省乃是扩大地盘,为以后和袁世凯抗衡存储实力。”果然,此举为后来的护国运动贡献不少,蔡锷机智过人,由此可见一斑。袁世凯也看出了蔡锷有其他用心,这为后来袁世凯将蔡锷调京埋下伏笔。

袁世凯决意将蔡锷调离云南,便通过梁启超,让蔡锷早日赴京,另有“重任”。蔡锷在梁启超的邀请下,心下有了一丝去意。但真正促使蔡锷离滇的,恐怕还是滇军内部的争权夺势。云南光复初期,李根源、罗佩金相继任军政部长,此两人都是蔡锷极信任和尊重之人。但后来李根源赴滇西调停张文光与大理义军的战事,事毕辞去第二师师长一职赴京。而此时罗佩金也受排挤,无兵权在手,后来只得去了四川。李鸿祥、谢汝冀两人从四川返滇后,相互之间争权夺势,都想取代蔡锷位置。蔡锷对此两人目的心下十分明了,便不将政权交给他们。李、谢两人对蔡锷心怀不满,处处和蔡锷抬杠,蔡锷的很多军政建设都无法开展,蔡锷处处受挟制,准备尽早离滇。

1913年9月25日,蔡锷向袁世凯上书,要求辞职离滇,袁十分高兴,便很快同意了。蔡锷打算让唐继尧回云南任都督。唐继尧也希望回到云南任都督,接到蔡锷通知后,立即着手准备回云南。而袁世凯、梁启超也十分支持,让唐继尧回云南,原因是他们认为,唐继尧性格温和,容易驾驭。1914年初,蔡锷离滇赴京,唐继尧从贵州返回云南,就任云南都督。

蔡让唐继尧接任云南都督,事实上早就有所打算的。蔡锷私下曾亲口对邹若衡说:“袁世凯调我入京,必不安好心,袁世凯以后肯定要干坏事,唐继尧以后有急用。”果然,袁世凯很快准备复辟帝制,对革命党人大肆屠杀。

1914年初,蔡锷赴北京,到京后,基本赋闲。另外,他意识到袁世凯还是对自己不放心,恐遭毒手,便以治病为由,逃到上海,悄悄乘船赴日。而这期间,蔡锷也跟唐继尧来往密切,把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一事告知唐继尧。唐继尧即暗中布置,召集军事秘密会议。1915年冬,各路讨袁志士汇聚云南,蔡锷不久之后也经香港回滇,联合唐继尧,率部讨袁。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武力讨伐袁世凯,护国运动爆发。护国战争中,蔡锷抱病带兵参战,直到病重到不能行走后,才赴日治疗,但已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于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去世。

冯国璋借反帝制积蓄实力

袁世凯为了笼络冯国璋,于1914年1月特将自己的家庭教师周砥介绍给冯国璋为妻。袁氏父子想藉此左右冯国璋,因此,袁世凯指挥部下将这次婚礼办得格外隆重,一时轰动了大江南北。袁氏给周砥陪送的金银首饰、珠宝玉器达120余担,其他妆奁五光十色,不可胜数。婚礼场面十分热闹。婚后结算,仅招待费就支出白银数万两。不久,冯国璋还被授以“宣武上将军”。冯深感袁氏的知遇之恩,曾多次通电支持袁世凯解散国会,撕毁约法,反对内阁制,主张总统制,曾通电竭力叫嚣中国“应于世界上总统之外,别创一格,总统有权则取美国,解散国会则取法国,使大总统以无限权能展其抱负”。

袁世凯爬上正式大总统的宝座,还嫌不过瘾,又产生了做皇帝的野心。当冯国璋获悉袁氏父子在京策划帝制的消息后,十分惊讶。经与周夫人商量,决定进京了解内幕,于是于1915年6月亲赴北京谒袁。冯问:“外闻有总统要改帝制的传说,不知确否?”袁答:“华符,你我都是自家人,我的心事不妨向你说明,历史上开创之主,年皆不过50,我已是将近60岁的人了,鬓发尽白,精力也不如昔。大凡想做皇帝的人,必须有个好儿子,克绳基业,我长子克定脚有毛病,是个无用的跛子,次子克文只想做个名士,三四子都是纨绔,更没出息。我如果做了皇帝,哪一个是我的继承人呢?将来只能招祸,不会有好处的。”还说什么他已在英国伦敦买好了房子,如果国人逼他做皇帝,他就去英国当寓公。冯国璋见袁世凯如此信誓旦旦,也就信以为真了。然而正当袁“指天誓日,力辩其无事”的同时,他的亲信左右却正在积极筹备帝制。冯回到南京后,北京“筹安会”即公开倡导恢复帝制,冯国璋不敢不信又不敢全信,只得去密电向反对帝制的总统府机要局局长张一磨询问,不久得到“事出有因”的答复。冯国璋深感受骗,便愤愤不平地说:“他哪把我们当自己人呢?他的做功倒真不坏!”从此,冯国璋与袁世凯的矛盾逐渐尖锐化。

袁世凯对冯国璋很不放心,便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首先,在冯国璋身边安置王子铭等人监视其行动;又据传张勋曾接袁世凯一密电,谓冯国璋为人不可靠,嘱其就近监察。不仅如此,袁世凯的死党上海镇守使郑汝成被刺后,袁又派其亲信杨善德率第四师移住上海监视冯国璋。未几,又加派卢永祥率第十师驻吴淞,也为了防备冯国璋。冯国璋见此情形,明白了袁世凯不再相信自己,从此与袁氏父子的关系逐渐疏远,不肯再为袁世凯卖力。不久,袁氏父子指示江苏巡按使齐耀琳选举代表,举行改变国体投票。齐指派代表时,冯暗示督军署人员一律不当代表,不参加投票活动。在举行投票那天,冯国璋托病不去;齐亲自到署劝请,他才勉强到场,然而却呆坐在那里,一言不发。12月18日,袁世凯任命冯国璋为参谋总长,急电催促进京就职。冯乃托词害病拒不进京,并策动江苏军民电请“挽留”,李纯等督军也致电主张留冯。袁世凯没办法,只得允他在南京“遥领”。然而,袁世凯仍不放心,一面派阮忠枢、荫昌等人赴宁继续催冯离宁北上,一面电令杨善德、卢永祥、倪嗣冲调兵控制长江下游。12月25日,蔡锷等宣告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冯国璋鉴于全国讨袁运动兴起。也就不再装病了。1916年3月9日致电袁世凯销假视事,从此放开胆量,公开反对帝制,遂成为“北洋派中反对洪宪皇帝之第一中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