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读书术
16780000000027

第27章 记读书笔记(1)

32.记读书笔记的作用和原则

单纯的阅读是不够的。你在读书时,不能养成随随便便、漫不经心的习惯,即使是读一本纯粹属于娱乐类的书,也最好在开心一笑之余,心里想一想,作者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在里边。就这么简单地一想,你就会有所感悟,也许日后就会对你的读书、学习甚至生活发生作用。最好的方法是你随时把这种“思”与“感”记录下来。

读书是离不开动笔的。当你读到一本书的某个地方时,有时会忽然有所感悟,而这种感悟有时是瞬间的,是脑子里忽然闪过的一个念头。或者觉得好像以前曾经在哪本书中读到过类似的句子,或者在实际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这些“念头”往往是很有意义的,但你若不及时将它们记录下来,它们就会悄悄溜掉,也许你再也不会碰上它们。

所以,当你要读书时,就应同时拿起笔来,随时准备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是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阅读的重要辅助手段,无论是理论上的研究,还是实践中的运用,都证明了阅读时做笔记要比不做笔记效果好得多。读书笔记是科学的读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读书时要善于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作用

1.写读书笔记有助于阅读注意力的集中

写读书笔记的过程,是眼、脑、手同时并用的过程。不知读者是否有这样的体会:有的时候,眼睛虽然在“看”书,可是大脑却在想着别的事,“开小差儿”了,特别是长时间地看书容易发生此事,如果你在阅读时,能眼、脑、手同时并用,“走神”、“开小差儿”的现象就一定会大大减少。所以说,写读书笔记有助于集中阅读的注意力,提高阅读效率。

2.读书笔记有助于理解

作读书笔记必须在认真阅读之后,因为,作读书笔记不是抄书,必须以对所读书、文的内容有清楚的理解为前提。书、文读过后,就要好好想想,究竟哪些内容值得记,应该记,且为什么要记它?这样,就不能只看一遍,而要看两遍、三遍,通过作笔记,又促进了对书、文内容的更深入理解。特别是有的学者主张“博览、精摘、勤思”,把一些带有哲理性的警句、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不经过反复、多次思考,不对所读内容透彻了解是不成的。所以,作读书笔记是一种读书与思考过程的产物。通过作笔记,可以促使阅读者更好地把握问题的重点和实质,这又可以锻炼判断、概括的能力。通过作读书笔记,头脑中模糊的问题可以变得清晰起来,零乱的东西可以变得有条理。总之,作读书笔记,是加强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也是加深理解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3.读书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

有人打个比方,读书不记笔记,犹如“熊瞎子掰包米”,学多少扔多少;记笔记就像“燕子垒窝”,点点滴滴积得牢牢实实。这形象地说明,记不记笔记,效果绝不一样。

积累资料是学习、工作和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课。大凡做学问和善于读书学习的人,都非常重视累积资料。“读书应做有心人。”要善于在平时逐渐搜集对日后有用的资料,把它们写成笔记。有各种各样的笔记:有些是简单的摘录;有些加进了自己的见解,成了创作的半成品;而另一些则是相当完善的精美短篇。零件齐备,大器何难!一旦需要时,就可以把它们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著作。

我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24岁开始行医,研读《内经》、《伤寒论》、《本草经》等医学书籍,一边读,一边把书中哪些对、哪些错、哪些需要验证、哪些需要补充的地方,都一一记录下来。他还把历史、地理、文学书籍中关于医药方面的知识,反复推敲并作成详细笔记。在近30年的时间里,他参阅了800多种书籍,走了几万里路,请教过上万的人,亲手累积了大量单方、验方和医案、读书笔记等,记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

他将搜集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压缩、修改、核定,终于写成了举世闻名的有190万字、11000多幅插图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该书已翻译成拉丁、英、法、日、德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

鲁迅先生也很重视资料累积。为了研究中国小说史,他从上千卷书中寻找所需要的资料,《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等书就是他辛勤辑录的结果。正如他自己所说:“废寝辍食,锐意穷搜。”鲁迅积累资料的勤奋和认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积累资料是一件长期工作,要从点滴积累,不能靠突击。在读书时,最好随身携带一些空白卡片,无论是听报告、看展览还是上书店、到阅览室,随时可以记下所需要的东西,十分方便。如果一天累积十张八张,一年就是几千张,几年下来,就有上万张;一张平均100字,就有上百万字的资料,这是相当可观的。所以,现在还没有作笔记习惯的人,应赶快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应该说,要想“做学问”,这种习惯是非养成不可的。

4.读书笔记有助于记忆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读书笔记则是弥补这种脑力不足的最有效的办法。读书笔记是人们记忆力的延长,是人脑有效的外存贮器。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清代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在他的《章氏遗书》中说,读书不及时作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没有踪迹。因为经过作笔记,思维经过加工整理,头脑里形成了系统的思路和表现形式,因而不易遗忘。特别是某些头脑难以精确记忆的数字、公式,有了文字的记载,也便于查找和回忆。所以,即使记忆力很强的人,也从不放过利用笔记等方式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记忆力。

5.读书笔记有助于激发创造性阅读

对于阅读者来说,阅读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发现与创造。

写读书笔记时,由于边读边想,边想边记,就会加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维更加活跃。

经常读书学习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读书过程中,由于得到书中某种内容的“触发”而产生新的思考或在脑际中闪现出新的思想火花,有经验的读者或研究者会马上把它记录下来,否则,瞬息即逝,很快就会遗忘。

诺贝尔奖得主爱因斯坦主张读书要发挥创造性,记那些书本上还没有的知识,道理就在于此。他一生中,记录了许多这种出色的想法。这种笔记累积多了,待重温这些笔记内容的时候,往往会得到新的启示,把平素闪过脑际的思想火花,经过去粗取精,逐渐孕育成一种独到的见解。这时,便产生了撰写论文、发表意见的愿望。正因如此,可以说科学发现的最早文字不是在出版物上,而是在个人的笔记中。

6.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记笔记还可以练习写作,从而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所以,我们在读书时,为了提高学习效果,一定要勤于动笔,养成经常作笔记的习惯。特别是“对于只想以笔墨问世者”就更应当如此。因为勤作笔记,就是坚持脑、手并用,把读、想、写结合起来,如写心得、读后感,就是把读书的收获和体会进行加工和整理之后的产物。如果能够坚持记这类笔记,而且当成文章来写,肯定会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在中学时期有一本470页的大笔记本,封面上写着:“万宝全书或日用百科全书。编著:果戈理。1926年。”

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家儒勒·凡尔纳,一生创作了100多部科学幻想小说,在他逝世后,人们发现他一生中记了2500多本笔记。因此,使他不仅成为一位多产的作家,而且是一位具有惊人的预见性的科学幻想小说家。

记读书笔记的原则

读书笔记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也有它必须遵守的共同的原则,这些原则也是对读书笔记的总的要求。

1.理解内容是前提

在做读书笔记之前,先要对读物的内容有个真正的理解,心中明确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哪些应该详记,哪些需要简单记。这样进行选择后,记录的就应该是原文中的精华部分和关键问题。总之,做读书笔记,先要理解内容,再写读书笔记。

2.格式明确,符号统一

目前来说,读书笔记的作法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可以由读者自己来规定,但必须做到格式明确,符号统一。

记载的内容要有条有理,不能不分主次,密密麻麻地写成一大片。要格式清楚、明确。一般来说,重要的论点、论据、事实、数字、公式等应各占一行;关键词和非关键词可以采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色笔;相同的问题应尽量分段;不同的问题之间要空若干行等等。

在做笔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一些符号,这些符号自己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前后要一致,保证日后能够顺利地辨认。

3.简明易读

写读书笔记要求简明扼要,抓住问题,无关紧要的词句省略掉,便于日后的使用。

写笔记要便于自己阅读,就是说,可以使用一些缩写体。但要注意使用的缩写体必须是那些自己相当熟悉的。这样做的笔记既字迹清楚,又相当完整。

4.注明时间和出处

做读书笔记时,要写明笔记的时间,日后把不同时期的笔记做一比较,会有收效。

除去写明笔记的时间之外,还要注明所记录资料的出处,如果是书籍,应该注明书名、著者、出版社、出版的时间、页码等;如果是报刊资料,除去写明题目和著者以外,还要注明报刊的名称、刊登的刊期和日期;同时对于外文的资料还要写明是哪个语种等等,目的是便于日后查找、核对。

5.要分类

读书笔记的分类,就是将读书笔记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把相同的集中在一处,把不同的区分开来。

(1)以笔记的内容为主,必要时再按时间、出处、笔记形式分类。

(2)按笔记学科属性分类。

(3)按专题研究的问题分类。

6.经常复习

通过经常复习笔记可以不断理解、消化所读到的知识,提高阅读水平。

7.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坚持写读书笔记,做到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必须克服怕苦怕累的思想。不能凭兴趣出发,高兴就写,不高兴就不写。要想长期地坚持下来,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写读书笔记的意义,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写读书笔记,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2)把写读书笔记作为读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其中,严格执行。

(3)经常检查自己的读书笔记,看哪些笔记对自己的帮助大,哪些对学习有益,哪些做得还不够,以提高写读书笔记的兴趣,促进写读书笔记习惯的形成。

33.在书上做标记和批注

读书笔记最简单、最初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你正在阅读的书上做标记或者做批注。这些“标记符号”和“批注”,也称作“书头笔记”。

这种一边阅读一边留下的标记符号、批注,基本上体现了你当时的学习过程,记录了你当时的体会、见解、感想或者疑问等等。这种方法,可以加深你对文章词句及内容的印象,帮助你记忆,提高你的读书质量和效果。

标记符号

标记符号,就是圈圈点点,是书头笔记的最常见形式。

所谓标记符号,就是你阅读时在书中的某些地方画出的一些记号,表示重点、强调、提醒、疑问、感叹等意思。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标记符号及其用处。

1.标记重点字、词。用于标记重点字、词的符号也叫着重号。着重号一般标记在重点字或词的下面。

常用着重号有:

△·○ 这几种标记符号的用处,你还可以继续给予分工,使它们专门化。比如用“△”表示生僻难记的词汇,用“·”表示重点掌握的词汇,用“○”表示绝妙好词等等。

遇上生字,一定要查字典或辞典,你可以根据音序查字法或部首查字法等方法,弄清楚它的读音、意思以及用法。然后,把它的读音和意思标记在书上,以便随时复习,还可以帮助记忆。

千万不能囫囵吞枣,把不认识的字或词汇放过去,现在偷懒,将来再遇上还是不会。

2.标记重要句子。对于文章段落中的关键语句、警语、精彩的句子,可以在这句话的下面标记符号,以便今后重新翻阅时容易发现。

常用标记重要句子的标记符号有:

——(单线段)

===(双线段)

~~(波浪点号)

…(连续点号)

3.表示疑问。对书中某个字句或说法产生怀疑,可以使用疑问号——“?”,在旁边标示出来(旁标),同时也可以写下自己产生疑问的理由或根据。

4.表示感叹。当你读到文中的某个地方,特别有感触以至发生感叹,可以使用感叹号——“!”,甚至连用数个感叹号——“!!!”。

5.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当你读到某处,对它的说法表示很同意,可以画对号——“√”,若表示不同意,可以画错号——“×”。

6.用于划分段落层次。你可以给一篇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一篇文章由若干部分内容组成,每部分又由若干自然段组成,这些层次,你可以用数字形式划分开来。

常用的数字形式有:

一、二、三……

1.、2.、3.……

(1)、(2)、(3)……

①、②、③……

Ⅰ、Ⅱ、Ⅲ……

对于文章中的某个较长的自然段,你可以继续划分出几个层次,以便更加明晰作者说理的条理性、分析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总结共有多少层含义。

(单竖线段)

‖(双竖线段)

你可以用双竖线段表示大层次,用单竖线段表示小层次。

上面向你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标记符号,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编制一套自己的标记符号。

比如,地名一律用波浪线,人名都使用方框框起来,用双线段表示排比句等等。但应该有一定的规则,保持前后的固定和一致,以便于记忆以及根据所标记的符号做日后查寻。

要注意的是,做这些标记符号时要力求清楚明了,不能混乱无序。还要注意,不能在每个字、词、每句话下面都加标记符,那样也就突出不了重点,反而让人看起来感到费劲。同时,你可以使用多种颜色的笔来做各种标记符号,这时更要有条不紊,否则,一页纸涂下来,成了一块“画布”。

批注

上面的“标记符号”,是读书时最简单的动笔方法,它是直接针对某一页中某些文段而言的。有时,当你读而有感、感而欲发时,这种单纯的符号标记就不能满足你的要求。下面,介绍一种方法可以进一步帮助你,它就是批注。

批注,就是在你读到某处时,由此及彼的评论、态度、感想、引申等等,在旁边就近的空白处笔录下来。

批注的方法,对于你增强读书时的感受力、开拓剖析作品的思路、把握作品的中心内涵、训练表达能力、研究写作规律以及提高写作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很有益处。

下面着重谈批注的“3w”法:在哪儿(where)批注、批注什么(what)、怎样(how)批注。

1.在哪儿批注

批注有启批、脚注、旁批、夹行批等几种形式。眉批也叫做“书天”,旁批也叫做“书腰”,夹行批也叫做“书缝”,脚注也叫做“书地”。

2.批注什么

批注,顾名思义就是批评、评论和注解、释义。

做批注时,有的是在读书时边读边批的,比如旁批,随时对某个词句进行评论,或者对每个段落逐一写小结(这也叫做“分评语”)。而眉批,则一般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以便日后复习时一目了然,知道这篇文章是讲什么的,省了再重新读一遍的时间。夹行批一般用来标记和注解字或词的读音、意思,或者对字词用法特点进行评价。脚注则多用于批注文中字词的读音、释义,或者注解、引述相关语句、典故的来源与常用方法、人物的时代背景与简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