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改·高一地理备课素材(上)
16781200000010

第10章 宇宙中的地球(9)

和埃尔斯米尔岛一样,土卫二上也存在着氧,而且科学家一直怀疑土卫二上也有硫磺。不仅如此,科学家还一直认为,在土卫二也存在一个由水或是其他液体构成的海洋,表面的冰都漂浮在这个海洋上。综合所有这些因素,科学家认为,土卫二应该是寻找外星生命证据的最佳地点,而比彻姆发现的硫磺泉则是地球上的最佳土卫二模型。

七、为什么南极的冰比北极多?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那里寒风呼啸,气温很低,终年冰雪覆盖,一片银白色的世界。但事实上南极比北极更冷,冰川也更多,因为南极地区是一块大陆,储藏热量的能力较弱,夏季获得的热量很快就辐射掉了,结果造成南极的年平均气温只有-56℃。在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漂浮着大量的冰块,形成了巨大的冰山。

相比之下,北极地区陆地面积小,大部分为北冰洋。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能吸收较多的热量,而且热量散发比较慢,所以那里的年平均气温比南极要高,在8℃左右。因此,北极的冰川比南极少,而且绝大部分积存在格陵兰岛上。

据考察,南极的冰层平均厚度为1700米,最厚处可达4000米,冰川总体积约为2800万立方千米;北极的冰层厚度约为2~4米,冰川总体积也只有南极的十分之一。

冰山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之一。现在世界上一些缺乏水资源的国家,正在研究如何将南极的冰山运回本国,以解决当地的水荒与土地干旱。

八、壮观的北极冰山

在极地,除了海冰以外,海洋上还漂浮着十分壮观的冰山。这些冰山在阳光、碧水映照下绚烂夺目,犹如汉白玉雕成。

很多人会误认为冰山是一种巨大的海冰。其实,冰山是地地道道发源于陆地上的冰川冰,只不过后来跑到海洋里了。

在南极和北冰洋周围的岛屿上发育着很多冰川。这些冰川将大陆整个覆盖掉了,形成一个大的冰盖。冰盖有不少伸到海里的冰舌。当风暴和潮汐来临时,海水时而涌上时而跌落,不断冲击着冰舌,久而久之一些冰舌就会被冲落到海中,形成大冰山。

冰山常呈金字塔形或桌形。在北极,金字塔形的冰山最为常见。南极冰盖附近的海洋里,经常漂浮着桌状冰山。冰山可以达到很大的高度。在南极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附近,有人看到一座桌面冰山,露出水面部分就有450米。因为冰山露出部分还不到它体积的1/4,所以推测这座冰山整个高度将近2000米。冰山的面积也很大。大西洋上曾经发现过一座冰山,宽75千米,长120千米。

海船遇到冰山是很危险的。横渡大西洋的英国巨轮“泰坦尼克”号,于1912年的首次航行中,即在纽芬兰岛附近碰上冰山,造成1500人死亡。1959年,丹麦海轮“汉斯·赫脱夫特”号撞在冰山上,死亡近百人。

九、为什么南北极对称经线上都有大铁矿?

在北极地区的俄罗斯西北部,有个叫科拉半岛的地方,其具体纬度是北纬66°~73°。前苏联的地质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世界级的特大铁矿,其品位储量都是上乘的。这个发现是令人鼓舞的,因为在资源危机的今天,在北极地区发现特大的铁矿床对俄罗斯来说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地质学家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又把目光转移到与此对应的南极方向,从科拉半岛沿经线南下至南纬66°~73°地方——南极大陆的查尔斯王子山。科学家们在这里果然发现了70米厚、绵延200多千米的带状磁铁矿。

南北极对称地点发现世界级的超级大铁矿是非常有趣的。人们有理由提出疑问,这种铁矿分布与南北磁极的位置是何种关系?它与现在人们通常解释的大陆漂移是何关系?如果把南北极已发现的铁矿与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海南岛的铁矿联系在一起去考虑,它可能反映了大陆板块漂移的某种规律。这种运动规律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的大自然之谜。

十、北极地理知识拾零

1.北极圈内最大的港口城市

纳尔维克港是挪威北极圈内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瑞典、芬兰北部重要的出海口,在挪威海沿岸的乌夫特峡湾的东南岸。这个港口城市有1万多人。

2.世界最北的植物园

位于北极的俄罗斯喀拉半岛,即使在正常的夏天也会遇到暴风雪或者霜冻的危险。可是,那儿的花草、水果照样生长得很茂盛。在离基洛夫斯克城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北极―阿尔卑斯植物园”,它是俄罗斯最大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最北的植物园。

3.如何测出海底山脉的高度和斜度

冰层有一定的年龄,年龄大的冰层最坚固,适合于建立科学站。科学家们在每隔一定距离的冰块上凿开洞穴,测量海水的深度,把它记录在地图上。海水的深度不同,颜色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测出海底山脉的高度和斜度的大小了。

4.北极圈的机场

在格陵兰康克鲁斯瓦格,北纬66度33分。

5.北极圈内有几个国家

北极圈内有北冰洋、岛屿、陆地,它们分属8个国家: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瑞典、荷兰。

6.北极最冷的地方

北极冬季均温-20摄氏度,许多地方-33摄氏度,最冷之处距极点2898公里处的西伯利来东北部的欧米亚仑真附近,达-53摄氏度。

7.世界最北的城市

世界最北的城市是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首府朗伊尔。朗伊尔原来是个美国人的名字,1904年,朗伊尔来到斯瓦尔巴群岛,从挪威人手里买下了岛上的一个煤矿。两年后,美国人在煤矿附近造起了第一座房子,煤矿管理人员就用他们老板的名字,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朗伊尔城”。这个当年只有一座房子的地方,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200人的小城,城里有邮局、学校、银行、医院、报社、饭店、商场、博物馆等等。它深藏在北极圈内,躲在北纬78度的地方。在地球的这一纬度,几乎没有什么陆地了。这是一个寒冷的地方,每年有4个月的时间看不到太阳,冰雪覆盖大地,黑暗伴随着每一个小时。而在另外4个月中,太阳几乎不落。然而,人们在这里生活、挣钱,构筑自己的家园。

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一、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我们常说的“格林尼治标准时间”,英文全称是GreenwichMeanTime,英文缩写为GMT。不过英国人以他们特有的幽默感对GMT进行了演绎,他们说“GreenwichMeansTime”,也就是“格林尼治就是时间”。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又译“格林威治平均时间”或“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是指位于伦敦郊区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标准时间,因为本初子午线被定义在通过那里的经线。

理论上来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正午是指当太阳横穿格林尼治子午线时(也就是在格林尼治上空最高点时)的时间。由于地球在它的椭圆轨道里的运动速度不均匀,这个时刻可能和实际的太阳时相差16分钟。

地球每天的自转是有些不规则的,而且正在缓慢减速。所以,格林尼治时间已经不再被作为标准时间使用。现在的标准时间——协调世界时(UTC),由原子钟提供。

自1924年2月5日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隔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1.天文台离伦敦不远

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是一个天文学的圣地,它在学术上的鼎鼎大名让很多人误以为它是一个很壮观、很热闹的地方。事实上,格林尼治是伦敦市东南角一个小镇的名字,从伦敦市中心到位于小镇上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只不过半个小时的路程。

格林尼治小镇没有伦敦的霸气,反倒有一种古朴可爱的感觉。从英国海事博物馆前走过,抬头往小山丘上看,就可以看到格林尼治天文台那座三层小楼的影子。事实上,英国人把格林尼治天文台称为“皇家观察所”,如今它是英国海事博物馆的一部分,与海事博物馆使用同一张门票,分享同一个网站。

2.在时间中心“到此一游”

走入天文台,首先看到的是著名的本初子午线,也就是国际上认可的地球零度经度线。那其实就是地面上埋下的一条金属线,上面标示着世界各大城市以这里为基准而测定的精度。游客们熙熙攘攘,纷纷在小院里与地上的本初子午线合影,急切地在上面寻找自己家乡所在城市的名字和经度标志。很多人还会脚跨子午线,希望能把自己一脚踏过东西半球的形象留下。

每天会有一位穿着英国中世纪服装的讲解员在本初子午线旁为来自各国的游客介绍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来历。据他介绍,用一年时间总长度除以天数所得的平均数值,以此衡量的时间被称为平均时间。1884年举行的国际子午线大会确定了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为国际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平均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天文台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但要参观天象馆则需要花费4英镑。天象馆里可以看到来自各国各个时代的钟表,我国古代用来计时的日晷也在其中。在各种各样的时钟间穿行,你会有一种走在世界时间中心的感觉。作为游客,人们花上一个英镑,就可以在这里取得一份印有当日当时格林尼治时间的证书,证明自己曾“到此一游”。

3.计时领域的权威地位依然在

有意思的是,因为格林尼治小镇是伦敦的一部分,所以当地人是以伦敦时间为准。伦敦大半年都会采用夏时制,因此伦敦时间要比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快一个小时。只有冬天的几个月里,伦敦时间才和格林尼治时间重合。

不过几百年前,格林尼治还真是人们对表的地方。那时需要准确时间的人并不多,只有准备出海远航的人必须记住出发地的准确时间,以便将来能够参考,确定自己在海上的位置。因此,航海者会带着怀表到格林尼治天文台来,请天文台对怀表进行测试,包括把它放在38度的烤箱里加热,看它是否胜任远洋航行的考验。

为了纪念曾经的辉煌,格林尼治三层小楼的楼顶上还保留着一个红色球体,每天格林尼治时间13点时,这个时间球会准时落下。当年泰晤士河上的航船就是靠这个来对表的。

格林尼治天文台在计时领域的权威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对于21世纪到底应该从2000年开始还是从2001年开始展开了一场争论。最后,还是“德高望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出面,在1996年3月发表新闻公告,宣布21世纪应始于2001年,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从天文台上俯瞰伦敦,一个崭新的巨型建筑赫然在目——那就是著名的千年圆顶,英国人迎接21世纪的庆典场所。每到晚上,沿着本初子午线方向从格林尼治天文台射出的激光在夜色中变得特别清楚,笔直地射向千年圆顶,似乎在提醒人们,这里是世界时间的起点。

二、新的一天从哪儿开始

新的一天从哪儿开始?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还要从地球的自转说起。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地面上各地太阳升落的时刻也就各不相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新的一天开始的时间。如果世界上不规定一个统一的新的一天起算的地方,肯定会出现日期上的混乱。

为此,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天文学家们规定了地面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叫日界线。这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上和东西经180°线一致,经过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海洋,但也要穿过一些陆地。为了不使同属一个国家的地方出现两个日期,所以国际日期变更线在穿过这些地方时作了些调整,出现一些曲折线段。

有了国际日期变更线,世界上就有了统一的日期。不过要注意的是,在这条线的两侧,日期正好相差一天。在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时间到达零点时,线的西侧是新的一天的凌晨,而在这条线东面,还是前一天的午夜。为了不出现日期上的混乱,要遵守一个规定: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线后,日期要增加一天;自西向东穿越这条线后,日期要减去一天。

美国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北京时间早上7时。纽约还是前一天的18时,即昨晚6时。

三、一天能过24次新年

一天能过24次新年,你相信吗?每年的阳历12月31日深夜,当钟声敲响12点的时候,新的一年就伴随着来到了。于是人们敲锣打鼓,燃放烟花爆竹,在无比欢乐中,送走了过去的一年,迎来了祥和吉安的新年,沉浸在节日的欢快的气氛中。

那么,全世界是不是都在同一时刻辞旧迎新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只要学过地理的人,用一下学过的时区和区时的知识来简单地推算一下,就明白了,当我们北京时间在0时进入新年,而美国人华盛顿(西五区)却是12月31日上午的11点,英国伦敦(中时区)是12月31日下午4点,我国的乌鲁木齐是12月12日晚上10点,显然它们都没有进入新年,然而我国比邻日本已是新年的1月1日凌晨1点钟了。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围绕着太阳作自西向东作逆时钟方向公转,因此在地球上东边的点始终比西边的点先见到太阳,即是说东边上点的时刻比西边上点的时刻要偏早,由于这种因经度不同引起的时间差异,人们称之为地方时,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交通和通讯带来许多的不方便。为了解决全世界时间混乱的问题,1884年,来自各国国家的科学家经过商量讨论决定统一时间标准,把全球按经线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时区的时间标准。因此,世界不同时区进入新年的时间也不一样,假若你在一天时间之内想过完24次新年,这是办得到的:当你在世界上第一个响起新年钟的时区迎接了了新年之后,立即坐飞机以每小时1700千米的速度向你所在出发点向西飞行,你就能够及时在下一个时区度过一个新年,依次类推,你不断向西飞行,在一天之内保证可以过上24个新年。

四、地方时差

时差,简单地说,两个地区地方时之间的差别称作为时差。

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各地的标准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GMT)加上(+)或减去(-)时区中所标的小时和分钟数时差。许多国家还采用夏令时(DST),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时差的计算方法: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东部是西五区(-5),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2小时。以下是世界主要国家与中国的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