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改·高一地理备课素材(上)
16781200000012

第12章 宇宙中的地球(11)

从春分到夏至和从秋分到冬至,全球各地昼夜长短都在向极值变化,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扩大。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也趋向极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落的方向,分别向东北、东南和西北、西南移动。

(二)四季划分

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但是,东西方各国在划分四季时所采用的界限点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强调四季的天文意义,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

西方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这种四季比我国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从天文意义上讲,我国的以四立为划分四季界限更为科学。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都等于全年的平均值,具有从极大值(或极小值)向极小值(或极大值)过渡的典型特征。因此,把春分作为春季的中点,和把秋分作为秋季的中点是非常合理的;夏季里,昼最长,夜最短,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夏至那一天,该日地表获得太阳能量是最多的。所以,夏至作为夏季的中点是很合理的;同理,冬至作为冬季的中点也是很科学的。

但是,从实际气候上讲,夏至并不是最热的时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时候,气温高低的极值都要分别推迟1~2个月。我国有“热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说法。因此,把夏至和冬至分别安排为夏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期,与实际气候能更好地对应。所以,西方四季划分更能体现实际的气候意义。

无论是我国的具有天文意义的四季划分,还是西方具有气候意义的四季划分,都是天文上的划分方法。这是因为,二分、二至和四立在天文上都有确切的含义,都是把全年分成大体相等的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它们都不能反映各地气候的实际情况。通过这种方法划分的季节,就是天文四季。

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在半球的范围内,每个季节有统一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并且在半球范围内,每一地点均存在着这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是等长的。

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采用气候上的方法,例如,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同时,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这就是气候四季。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

天文四季具有理论意义,气候四季具有实用价值。天文四季是气候四季划分的基础。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气候四季则是局部区域(中纬地区)统一的。天文四季的划分取决于天文现象的变化,气候四季的划分取决于气温的变化。无论哪个半球的哪个地点,都有等长的天文四季;而气候四季则在同一地点也不一定等长。这是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的主要不同之处。

(三)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四)四季的诗词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1.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赠卫八处士》)

12.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春夜》)

1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1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安《绝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1.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12.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3.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4.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三、“五带”

1.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地处赤道两侧,位于南北纬23°26′之间的热带,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39.8%。在回归线上,热带太阳高度终年很大,在两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其他热带地区,一年内有两次直射,而且,这里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高,变化幅度不大,因此,这一地带终年能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气候炎热,称为热带。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从赤道到南北回归线,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逐渐增大。在回归线上,最长和最短的白昼相差2小时50分。由此可见,在热带范围内,天文现象的纬度差异是极小的。热带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变幅很小,只有相对热季和凉季之分或雨季、干季之分。

2.南温带

大约处于南纬40°~60°之间,海洋生物的发育和生长条件与北温带相似。海生植物繁茂,巨型藻类生长极好,浮游生物丰富,是南半球海洋动物最多的地带。这里生活着几种南、北温带均可见到的动物类群,如海豹、海狗、鲸以及刀鱼、小鳁鱼、鰯鱼、鲨鱼等。冬季有南方的海洋动物在此越冬,夏季有热带海洋动物前来肥育。在非洲大陆西南和南美洲秘鲁沿海,因有上升流存在,把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带到海水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因而鱼类非常丰富,成为南半球重要的捕捞区。

3.北温带

纬度位置:北纬66度34分到北纬23度26分,即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包括亚洲、欧洲、北美洲的大部。

这里四季变化明显,人口众多,终年受极地气团影响,虽然冬季表层水温较低,但盐度小,含氧量多,水团垂直交换强,水中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很多,故使大量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的鱼类得到繁殖、生长,成为世界重要渔场的分布区域。本带鱼类的种数远比北极带丰富,主要有太平洋鳕鱼、鲱鱼、大马哈鱼等,它在世界渔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哺乳动物中,在太平洋部分有海狗、海驴、海獭、日本鲸和海豚;在大西洋水域有比斯开鲸、白海海豚、海豹等。

北温带成分:

是世界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之一。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的种,如栎属等。北温带成分在中国有29科,约300属。几乎囊括广布北温带的所有乔木属,如柏、桧、松、云杉、落叶松等裸子植物,桦、栎、胡桃、桑、杨、柳、榆等落叶乔木。灌木中有榛、杜鹃、山楂等。草本就更多,如蒿、凤毛菊、委陵菜、白头翁、金莲花、夏枯草、桔梗、百合等。

4.南寒带:

南寒带:66.5°S~90°S。

5.北寒带:

北半球的寒带,在北极圈与北极之间。参看“寒带”。

四、亚马孙雨林的悲哀

据统计显示:按平均数计算,自1979年至2004年,巴西每年有7500平方千米的雨林被砍伐和烧毁。

美丽的亚马孙河,历史是拉丁美洲人民的骄傲,也是地球上全人类的骄傲。它浩浩荡荡,蜿蜒流经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国,滋润着80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土地,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态环境纷繁复杂,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有“生物科学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的美誉。然而,由于那些腐败的环保官员、贪得无厌的樵夫和农场主等的破坏,今天的它正在遭到空前残酷的蹂躏、迫害。由“地球之肺”变成地球上最大的污染源,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惨剧!可想而知,当地球之肺被破坏,失去生机的也将是整个地球,受害的将是全人类!

所以,尽管亚马孙离我们如此遥远,但我们有责任保护它,有义务为它的悲惨遭遇而呼吁。我们应该给予那些见利忘义、肆意破坏环境的人以强烈的谴责。尽管亚马孙不是我国领土,但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也是国际环境条约——《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我们要呼吁加强对亚马孙雨林的环境保护,以保护我们的“地球之肺”。当然,今天的中国,本身环境污染也很严重。所以,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本国的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承担起环保的职责,以实际行动号召世界各国都重视环境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爱护地球——全人类共同的家园。

五、地球大气的“大动脉”——东西各行其是的风带

在地球南北两个半球上,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各自的两侧,形成有相应的9个风带,它们是环绕地球低层的相对稳定的风带,又称行星风带。地球大气无时无刻不处在运动状态,风带就好像是它的“大动脉”,又像是低层大气中的“河流”。这种现象在海洋上空表现得最为明显——长年累月东吹西刮、各行其是,给大气运动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风带是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分布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球自转偏向力使从地球南、北两极高气压带向低纬度辐散的气流,分别偏转成东南风和东北风,形成两个极地东风带。在该风带,风速较弱,且冬季的风比夏季大;北极地区冬季平均风速为2米/秒,夏季仅为1米/秒。

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位于副极地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简称西风带。它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越向上空越大,对流层顶部风速在30米/秒以上的强西风中心,又叫西风急流。西风带中阴雨雪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天气系统移动较快。

副热带高压带中心区域为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无风带,这里经常无风或风力微弱。

从副热带无风带至赤道两侧之间,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由副热带高压带向地区流散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在北半球转为东北风,在南半球转为东南风。这种风的风向和风速在海洋上相对恒定,仿佛约好了似的,常年吹刮,从不失信,因而得“信风”之名。在帆船时代的海上贸易航行中,船舶主要由人力以及用帆借助风力向前推进,信风带正好被船舶航行所利用,因此又称贸易风带。信风带在早期跨国贸易和东西方交流方面,有过突出贡献。

赤道无风带是赤道附近低空大气层中的无风或风向多变的微风地带,位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之间,又叫赤道槽。赤道无风带夏季位于北半球一侧,冬季则转向南半球。赤道无风带全年持续高温,是地球表面温度最高的地带。这里对流天气发展旺盛,积雨云及雷阵雨较多,是地球表面云量最多、雨水最充沛的地带。

由于受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影响,有些风带的分布在地球表面上并不完全连续。南半球海洋面积大,风带连续性比北半球要好,海洋风带比陆地完整。在季风盛行区域,盛行风带也会受到破坏。随着季节的更替,风带也作南北推移;冬季,向低纬方向移动;夏季,向高纬方向移动。风带的这种变化,往往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具有完全不同的天气状况,从而构成一定的气候特征。

六、海湾战争与自然带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着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

独特的世界地理十城

世界水城: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处处是水,故称为“世界水城”。

世界雾都:英国伦敦,有时一连数天浓雾不散。

壁画之都:墨西哥城,以画迷人,素有“壁画之都”之称。

万塔之城:缅甸的文化古城蒲甘,古塔林立。

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

花园都市:保加利亚的首都索菲亚,到处是花。

无雨之城:秘鲁的首都利马,一年中降雨量只有三十七毫米。

表都:瑞士的伯尔尼,盛产各种钟表。

鞋城: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哥特瓦德夫,被称为世界“鞋城”。

蛇城:意大利的哥酋,每年举行一次“蛇节”。这一天,家家户户把自己喂养的蛇放出来,任其满街爬行。

中国长城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