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庐山
美丽的庐山,是世界级名山。她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
“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更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山水画。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从上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确立……庐山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处处闪烁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光华,充分展示了庐山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她是千古名山,得全国人民厚爱及世界的肯定,获一系列殊荣: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4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全国卫生山、全国安全山、中华十大名山、世界文化遗产地、我国首批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至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六、五岳之首——泰山
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泰山突兀的立于华北大平原边上的齐鲁古国,同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合称五岳,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泰山地处山东中部,泰山南麓,北依省会济南,南临“圣城”曲阜,东连“齐都”淄博,西滨黄河。泰山形成于太古代,因受来自西南和东北两方面的挤压力,褶皱隆起;经深度变质而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群;后因地壳变动,被多组断裂分割,形成块状山体。现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继续增高。它东临波澜壮阔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凌驾于齐鲁大地,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之长”的称号。佛道两家,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道教称第二小洞天,名其岳神为天齐王。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被称为“五岳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为世界珍贵遗产。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从祭地经帝王驻地的泰城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长达十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一条轴线。
泰山具有极其美丽壮观的自然风景,其主要特点为雄、奇、险、秀、幽、奥等。泰山巍峨,雄奇,沉浑,峻秀的自然景观常令世人慨叹,更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泰山景区分麓、幽、妙、奥、旷五区,其中麓区山水相映,古刹幽深,位于泰山南麓中路与西路之间的环山路线;幽区绿阴环绕,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于岱庙沿中路至南天门之间;过南天门经天街至绝顶一段,虽地势平坦,然别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此段被称为妙区;泰山之阴为后石坞,此处林木苍郁,花草茂盛,素有奥区之誉;旷区位于大众桥过黑龙潭沿西溪桥至中天门,这里坦途绿阴,溪深谷幽。于是就有了“登泰山而小天下”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
泰山的名胜古迹众多,主要的景点有岱庙、普照寺、王母池、关帝庙、红门宫、斗母宫、经石峪、五松亭、碧霞祠、仙人桥、日观峰、南天门、玉皇顶等,其中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被誉为岱顶四大奇观。
泰山气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夏季凉爽,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仅17℃,即使酷暑盛夏登山,在青松翠柏掩映下,亦感阴凉舒适,到山顶时,还需携带寒衣。夏天虽是泰山的多雨季节,不过若能赶上夏季的雨过天晴,就可在山顶上领略到山上红霞朵朵,脚下云海碧波的壮丽景色。春秋两季较温和,平均气温10℃,但春季风沙较大。秋天则风雨较少,晴天较多,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为登山观日出的黄金季节。冬季虽天气偏冷,但可看到日出的机会较多。
最佳旅游时间:游泰山,4月~11月为佳,观日出则以秋季为最佳。岱顶夕照比之日出更吸引人,据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见黄河。冬天要待下雪时,景色才出奇。雨天不要轻易放弃登山,此刻山上常会遇到云海奇观,若遇上日出云海就更幸运。节假日期间泰山人太多,不过泰山上的缆车和盘山公路的管理工作确实做的很不错。
七、黄山奇观
1.日出
“彩云绚烂涌朝暾,捧书红轮到海门。乍起乍沉光煜烁,九龙误作火珠吞。”这是清人余鸿对黄山日出的记载。黄山山势高峻,云雾常铺,日出景色奇佳。破晓前,天边渐明,翻滚的云海面上出现金色的花边。烟云弥漫,山形树影,时隐时现,虚无缥缈。曙光初露,丹砂辉映,海空间跳出一个红点,形成弧形光盘,在冉冉上升中变成半圆。刹那间,一轮红日冲出波涛,喷薄而上,腾空升起。披着轻纱的峰峦和巧石,渐入眼底,整个山脉,沉浸在艳丽的彩光之中。天空中,霞光万道,犹如一个巨大的万花筒,使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2.晚霞
红日将出之际,西海的云海中烟云和群峰都掩映在美丽的霞光里面。站在排云亭里,只见随着落日光束的变化,峰峦的色彩也在改变,赤红、丹红、淡红,一直到暗红;海潮的云海,也金涛云涌,古人称之“霞海奇观”。红日落到地平线时,万道霞光从天际直射而上,在云彩和群峰的顶部,呈现出一片异常壮美艳丽的火海。清人有诗称赞此景为:“万峰排列海门西,幻状离奇顾盼迷。晖落一丸红玛瑙,景沉千顷碧玻璃。”
3.雾淞
黄山冬季长达227天,由于山高风大,雪留不住,很难看到茫茫雪海。但风息之后,漫山雾气升腾,凝成闪亮的银屑,点点滴滴地堆嵌在高山之巅的松树和其他树木之上,绣成各式各样的冰凌花,有的则结成钟乳石般的冰挂,形成雾凇。峰脊、石背和梯道,也如同冰雕雪琢;遍山的花草树木,犹如银枝玉叶。这时的黄山,俨如天上的广寒宫,海中的珊瑚岛。
4.佛光
年均有42次,时间多在下午三四点钟,在玉屏楼、天都峰、白云新道上出现当前方云雾弥漫、背后晴空万里时,在云雾中会映出彩色光环,清晰地笼罩着自身的头像,如同“佛像”,有时还会出现一个接一个的佛光五彩光环,是不可多得的奇特景象。
5.天樟
在钵盂峰、佛常峰和紫石峰相连的地方,有一块纯粹由石头构成的堤坝,形似屏风,状如石矼,成为自然空间的一道屏障。当南风劲吹,雾笼群峰之际,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空间:屏障那边,云谷寺方向上空,烟云滚滚,雾浪滔滔;而矼的这边,天都峰和紫云峰之间的山坞,则蓝天如洗,万里无云,形成奇特的自然现象。
6.华彩
是由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中的细小水滴或冰晶衍射后形成的。大多出现在高积云、卷积云上,有时也出现在层积云上。光环大小同水滴或冰晶大小成反比。黄山月华,如锦云捧珠,五色鲜荧,磊落匝月。华彩盛时,月如金盆桔赤,光彩不朗,移时始散。
7.峰挂百练
黄山群峰林立,每遇暴雨,则飞泉流泻,出现“山中一夜雨,到处挂飞泉”的奇景。或以气势磅礴,引人入胜;或以水花细溅,轻纱缥缈,令人赞美。当百泉汇集到一起时,溪水奔腾而下,遇到巨石阻挡,则呈现出白浪排空、声震数里的气势。
8.月夜观潮
以在玉屏楼和光明顶观看为佳。清朝诗人梅清曾专作《月中看海歌》,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月夜观潮的奇妙景观:“君不见黄山六月如初冬,坐来暝色惊朦胧;晶光倒射千芙蓉,孤月隔在天都东。此时高兴群相引,褰衣直上光明顶。欲见未见齐引领,一丸无绠如升井。又不见峰峰冷浸玉壶秋,星光滴沥沾衣流。咫尺群仙不可求,无言默坐心悠悠。忽然老衲一声吼,白云万顷奔腾走。须臾变幻如苍狗,三十六峰何所有?又不见冰轮倒转银河翻,虚空绝壑生波澜。浮槎漭荡泛岩端,观者目瞪毛骨寒。人言铺海须天晓,谁知月窟开瑶岛。天教幻境补天巧,今夜奇观那容少?”
八、中国境内的地理之最
1.中国落差最大的瀑布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瀑布落差310多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
云台山瀑布坐座在云台山风景区老潭沟的尽端。老潭沟长约2.5公里,沟内高峰耸立,气势恢宏,花木繁茂,泉壑争流,沿沟上行400米,就可以看到华夏第一大高瀑。瀑布上端如同朵朵白云,又如团团棉絮,悠悠飘落,连绵不绝。下端宛如飞花溅玉,纷纷扬扬,洒入墨绿色的水潭。急泻而下的瀑布,在水潭中,溅起1米多高的水花,又化成一团水雾,把瀑布罩在朦胧的雾中。若遇多的季节气势更为磅礴,山洪暴发时,瀑布像脱缰之烈马,日夜奔腾,声震数里,近听如闷雷轰响,远听似古钟长鸣。
2.中国最大的海峡
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的台湾海峡,是我国最大的海峡。它北起福建省闽江口和台湾省富贵角,南界福建省官口港和台湾省鹅銮鼻,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约333千米,东西平均宽230千米。最窄处的福建平潭岛与台湾省的新竹市,相距仅130米。每当风和日丽,登上福州鼓山大顶峰,极目远眺,隐约可见高耸在台湾北部基隆附近的鸡笼山。在狂风恶浪的天气中,暴风甚至可把对岸居民驾驶的独木舟吹到大陆岸边来。
台湾自古与祖国大陆连成一片,目前分隔着大陆与台湾的台湾海峡的形成,经过了无数次的海陆变迁。
早在远古时代,即古生代和中生代,台湾海峡曾经是大陆东缘的一条海槽。大约在距今4000万年左右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开始了一次新的大规模造山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受这次造山运动影响,台湾海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都处在极不稳定的阶段,与大陆相隔的海槽时有时无,台湾岛与大陆时断时连。
距今15000年前,由于大理冰期的影响,海面下降,海峡又一次变成陆地,并持续了近5000年。5000年前,这里的山巅沟壑间森林密布、荒草丛生,许多原本生活于大陆的普通象、剑齿象、犀牛、野牛、大角鹿及中国特产四不像等大型哺乳类动物纷纷来此“谋生”,进而又迁移到台湾。
距今10000年前,世界气候再次变暖,海洋水面因冰川消融上升了100多米,大陆与台湾之间的陆地再次被海水吞没,昔日的沟壑平原变成了鱼游虾息的大海,而往日的山峰则化作点缀于海峡间的岛屿。
3.中国最长的古运河
我国古代工程伟大、历史悠久的南北大运河,与万里长城齐名,居于世界著名古运河之首。古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公元前485年,吴国开凿“邗沟”,长150余公里,为沟通长江与淮河之间的河道。隋炀帝于大业元年至六年(605—610),征调民工200余万,扩展为南北大运河,全长2700余公里,水面宽30~70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元代又将弓形运河改为南北直行,形成现在1794公里航程的运河路线,称为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一般分为7段:
1.通惠河(北京至通县);
2.北运河(通县至天津);
3.南运河(天津南至山东临清);
4.鲁运河(临清至台儿庄);
5.中运河(台儿庄至江苏淮阴);
6.里运河(淮阴至扬州);
7.江南运河(镇江至浙江杭州)。
流经江苏省的古运河,长达690余公里,现已开辟扬州至苏州一段古运河线路,游程220公里,历时7日左右,可游全程,由南京乘车至扬州,然后乘舟游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也可选其中一段(如苏州至无锡,或扬州至镇江);或游南京市内一段(约一小时)。
九、青藏高原让我国的南方地区都变成了绿洲?
有地理学家认为:假如没有青藏高原的崛起,就没有中国西北干旱区,也就是蒙新区,没有青藏高原的崛起,中国的上海,江浙、福建、广东和广西将成为一片沙漠。也有的科学家把情况说得好一点,说我们的上海、江浙、闽、粤、桂等这些地方将类似肯尼亚的稀树草原。
青藏高原对中国的气候真的有那么大的影响?从地理学家研究结果来看,青藏高原从热力和动力两个方面加强了东亚地区的季风,从而使夏季风影响深入内陆。下面是相关资料:
青藏高原大致位于北纬27°~37°之间,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约占冬季对流层厚度的一半左右。巨大高耸的高原,不但其本身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而且对东亚季风环流及我国气候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