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星球保卫战:土地需要我们的保护
16781700000024

第24章 让土地“重获新生”(2)

4.生态渔业模式

生态渔业是无污染的高效农业,它就是利用畜禽粪便及残饵、牧草和菜叶等成为鱼的饲料,鱼粪肥塘,塘底污泥则为农作物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所有这些都形成良好的物质循环。如稻田生态渔业,鱼和蛙分别吃掉了水中和稻上的害虫,这样就使病虫害大大减少了,降低农药的施用量,最终也缓解了环境污染。在连片的养殖区还可逐步减少直至不施化肥和农药,建成无公害的农业园区,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提高种养产品的效益。下面就来简单地介绍一下生态渔业发展模式:

(1)庭院生态渔业。在房前屋后的空隙地开挖池塘,面积几十至几百平方米,塘中养鱼、虾、鳖、蛙等,塘上搭棚架种瓜果,塘边建圈舍饲养畜禽,畜禽粪便及其残饵养鱼,鱼粪肥塘,塘底淤泥作为瓜果菜的优质有机肥料,形成一个良好物质循环的庭院生态渔业模式。

(2)池园生态渔业。在旱地里开挖池塘,面积 400~800平方米,利用挖出的土铺垫成 3~5米宽的池埂,称之为“小池塘,宽池埂”,池塘与埂面宽的面积比例一般为 7 ∶ 3。塘中主要养草食性鱼类。埂上种植牧草、蔬菜、果树。牧草和菜叶喂鱼,塘泥作为作物肥料,形成种养结合的生态小园区。

(3)稻田生态渔业。在稻田中开挖占面积8%~10%的鱼坑或鱼沟,然后在鱼坑或沟边上搭架种瓜果,田埂上种植豆类或辣椒、茄子等蔬菜;或者在鱼坑上建圈舍养殖畜禽,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5.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观光生态农业模式是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强化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有第三产业特征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包括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园模式、精品生态农业公园模式、生态观光村模式以及生态农村模式。

6.设施生态农业

设施生态农业是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等技术构成的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包括设施清洁栽培模式、设施种养结合生态模式、设施立体生态栽培模式。

通常将农作物的土地成为耕地,它是人类重要的食物生产基地,耕地的生产利用潜力很大,是一种最珍贵的农用地。耕地规划又称耕地内部规划,指在耕地既定面积的前提下,对合理组织耕地利用的措施进行全面安排。

1.耕作田块的方向

耕作田块的方向是指田块长边方向和田块的方位。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往往是播种与耕作管理的方向,也是末级固定渠道、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主林带的方向。因此,田块方向选择的正确与否将长期影响田块的日照、灌排条件、机耕作业和防风的效果,以及通往农田距离的远近等。在丘陵山区,合理设计耕作田块的方向,对保持水土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选定耕作田块的方向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有利于作物对光能的充分利用。

(2)有利于田间机械化作业。

(3)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排水。

耕田

(4)耕作田块长、宽的确定。

耕作田块的长、宽和形状应根据规划地区的特点、田块面积,合理组织生产和有效利用农机具,田块面积等因素具体确定,在风害严重地区还要考虑合理配置林带的要求。

①田块长度。田块长度的设计应有助于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有利于合理组织田间生产过程,满足组织工作和土地归整的要求。

②田块宽度。田块宽度应根据田块面积和田块最宜长度来确定。田块宽度应满足机械作业,灌溉排水和防风等方面的要求。

③田块的长宽比和形状的确定。为适应田间机械作业的要求,首先应保证田块外形规整,以长方形或正方形最宜。田块的宽度和长度之比一般为 1 ∶1、1 ∶2、1 ∶2.5、1 ∶3,其次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

2.田间道路规划管理

田间道路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居民点、生产中心与农田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为了顺利地进行田间作业,合理地组织农田生产就必须科学规划设计田间道路。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田间道路规划管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

(1)田间主干道路。田间主干道路是农业机械从站点或居民点内的机组停放点向工作点转移的道路,是田间的主要道路,它服务于一个或几个轮作区,尽量与农村道路结合。考虑到有些机组不需要拆卸就可以转移作业区的办法,且机组的工作幅宽在7米以上,因此田间主干道路的宽度一般为8米。

(2)田间小道。田间小道一般沿田块长边布置,故也称田间纵向道路。其主要作用是为田间的生产、管理和运输服务,在田块横向作业时也可作为转向地带。一般田间小道的宽度为 3~4米。田间道路网的占地面积一般可控制在土地面积的1.5%~2%。

牧草地是指以生长草本植物为 1.放牧地规划

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牧草地规划 (1)季节性牧场的划分。

包括放牧地规划和割草地规划。 冬季牧场:地形低凹、避风、向阳、植被覆盖度大,有较好的水源,不易被雪埋没,距居民点和饲料基地较近,牧场位于高山与洼地之间是最好的地形条件。总之,应把条件较好的草地留在冬季这个最难度过的季节。

春季牧场:基本与冬季牧场要求相同,同时需地形开阔、向阳、风小、植被萌发早。

夏季牧场:地势较高,通风凉爽,蚊蝇较少,有可靠水源,如高坡、台地、梁地等,这些地方的植被只有在夏季生长旺盛,若此时不利用,其他时间更难利用。

秋季牧场:地势较低,平坦开阔,植被丰富多汁且具有枯黄期较晚的草地。

在划分季节牧场时,应考虑尽可能使草地集中连片,外形规整,便于管理,各季节牧场便于畜群转移。

(2)放牧地段的配置。根据牲畜的不同及同种家畜的不同品种、性别、畜龄等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配置不同的放牧地段,以适应各自的生活习性。

畜群放牧地面积应保证能满足畜群所需的饲草量为目标。计算公式为:放牧地段面积(公顷)=牲畜头数 ×放牧天数(天)×每头牲畜每日采食量(千克 /头)单位面积草地的产草量(千克 /公顷)×可利用率可简化为:(牧畜头数 ×放牧天数 ×每头牧畜每天的食草量)/单位面积草地的产草量配置放牧地段应考虑的因素有:根据不同畜种选择不同放牧地,划分相应的放牧地段;不同季节放牧地段不能相距过远;放牧地段尽量相对集中,而且天然放牧地应与人工饲料地相邻配置;放牧地段设置应考虑地形,顺坡布置,减少地表水下流导致病菌传染;易受病源感染的黏重、过湿、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不宜放牧;不同畜种对地形的要求不同;在平坦处,放牧地段宜设计成规整的长方形或方形,并且集中连片,以便于轮牧小区的设计。在地形割裂的地方,放牧地段界线应与自然界线相结合。

2.割草地的规划

由于牧草地的产草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问的不均衡性,为保证全年均衡供应饲草,对割草地也要进行相关规划。

(1)割草地的选择。对草的要求:植株生长旺盛,茎秆高大,且草质好。植被的再生能力强。

对地形的要求: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较好,集中连片,障碍物少。

(2)轮割区的划分。轮割区是轮割制度的基本作业单位,可按割草地的总面积、轮割制度、地形条件、割草的机械化程度、草地改良和保护的要求等条件划为几个轮割区。

3.贮草场的设置

应选在冬季牧地内距牲畜棚舍较近,运输方便的地方。场地要求干燥,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以防干草受潮变质。此外还要注意防火,设在背风处,四周设围栏。

§§§第二节保护土地

土地复垦是一项综合工程技术,它通常包括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两个过程。其中,工程复垦的任务是建立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地表和生根层,或为今后有关部门利用采矿破坏的土地做前期准备。生物复垦的任务是根据复垦区土地的利用方向来决定采取相应的生物措施以维持矿区的生态平衡,其实质是恢复破坏土地的肥力及生物生产效能。由于废弃地的类型不同,其复垦后的用途要求不同,所以采用的复垦技术也不一样。下面介绍几种废弃地的复垦技术。

1.砖瓦窑取土坑的复垦

砖瓦窑是破坏土地、侵占耕地的大户。砖瓦行业的原料是土壤,取土制砖瓦留下了大坑。其复垦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其蓄水作为水塘或鱼塘;二是将其垫平或复土,种植植物或压实作为建筑基地。

充填取土坑的物料可用无毒无害的固体废弃物,如粉煤灰、矿山废渣、城市垃圾等。如复垦后用于种植作物,一般要在其上覆盖至少 50厘米厚的土壤;如用作绿化地,则复土厚度可小些。取土坑充填后作为建筑地基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沉降,并经过压实或夯实后,才可开槽施工。

2.煤矿塌陷区的复垦

在煤矿开采区常出现塌陷,特别在平原区,塌陷深度大,塌陷面广,易造成严重的土地破坏。煤矿塌陷区的复垦分为充填复垦和非充填复垦两种。充填复垦的物料有煤矸石、坑口电厂的粉煤灰以及矿区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一般矿区固体废弃物只能充填约 1/4的塌陷区,因此,煤矿塌陷区的复垦技术最常用的还是非充填复垦,通过蓄水将其用于水产养殖或作为矿山城市公园水域。

3.煤矸石堆场的复垦

煤矿开采区不仅有塌陷区,而且有煤矸石堆场。煤矸石堆场压占了大片土地。煤矸石堆场复垦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清除煤矸石后复垦土地,另一种是在煤矸石堆上复土植树造林。清除煤矸石不但可以空出土地复垦,而且可以利用煤矸石充填塌陷地,具有一举两得、事半功倍之功效。在煤矸石堆上复土造林,可以为矿山城市增添绿地,特别在平原上可以增添人工山水景色。

4.城市垃圾场的复垦

城市垃圾场复垦有两个步骤,首先是清除垃圾,然后是复垦垃圾堆占的土地。清除垃圾要找到垃圾填埋地,而且要避免垃圾污染地下水。垃圾填埋地一般选在地下径流的下游,最好是封闭洼地;或者用熟土衬底填埋坑,以防污物渗入地下水。垃圾填埋地可以复土用于植树造林,甚至复垦为农田。

5.污染地的复垦

污染地的复垦办法一般是将污染的土挖走,然后填上新土。这种办法在转移污染土壤时,要避免二次污染,最好是将污染土堆放在不引起污染扩散的地点。

另一种污染地的复垦办法一般是通过栽种抗污染的树木,让植物吸收毒素和微生物慢慢降解毒素。

6.建筑地基的复垦

旧建筑地基可以直接用于建设。在建设用地审批时,要充分利用闲置的旧地基。这里所谓建筑地基的复垦是指将其复垦为农用地。当前,为了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各地开展了栽种抗污染的树木。

“拆小村,并大村”和农村城市化的工作,腾出的旧宅基地急需复垦。旧建筑地基一般经过夯实,如果直接耕翻种地,根系难以下扎。因此,建筑地基的复垦必须先将上部夯实板结的土壤起走,然后复填上肥沃的、松软的新土。也可以采取分垄深翻的措施,并通过灌水冻融松土。无论是起土覆盖,还是深翻,其深度必须至少达到50厘米,以满足植物根系活动要求。

21世纪的今天,人们开始重视土地破坏的严重性,一系列的土地复垦措施开始实施,比如,退坟还地、迁村搬厂、开荒复地等在全国各地乡村进行。

1.退坟还地实例

阿生从小就孝敬长辈,哪怕有一点儿吃的,也要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尝一尝。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

退坟还地

转眼,20多年过去了。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阿生的家乡很快富裕起来,阿生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小伙子,他开了一家制衣厂,专门加工外贸衬衣。几年来,他赚了不少钱,盖起了一座小洋楼,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这些现代化的家电全都购置齐了。空闲时,他就带着父母出去旅游,乡亲们都夸他是“孝子”。

10多年前,阿生的爷爷、奶奶先后去世。那时按照当地的风俗,人死后全部实行土葬,每一个家族都有一大片自家的坟地,一个家族的人死后都埋在这一片坟地里。阿生家是一个大家族,在当地生活了几百年,死去的祖辈加在一起也有好几百人,所以,他们家族的坟地占地特别多。本来这一带很早就流行修椅子坟,一些人家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圈椅越修越大。开始一座坟占地不过八九平方米,后来占到十几平方米,有的甚至占地几百平方米。有时候,从一个村子经过,人们会看到这样奇怪的景象:白色坟地的面积比绿色庄稼地的面积还要大。

由于人们大修坟地,当地的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且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所以,政府一直在宣传厚养薄葬,退坟还地。但是,当地所有的人都认为把埋在地下的祖宗再挖出来,会破坏风水,妨碍后辈发达。没有人愿意挖自家祖坟,背“不肖子孙”的恶名。

一次,镇上发生了严重的争斗。起因是邻村一个家族的坟地没有空地了,把新坟修到阿生叔叔家的一块稻田边,双方为此发生了争执,相互打骂起来,恶战一场。最后是公安局出面,才把争斗的人群驱散。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阿生,和父亲商量后,他决定带头迁坟。

阿生要迁祖坟的事传到其他人耳朵里,大家都有些不相信,有人说:“阿生可是个大孝子,怎么会干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呢 ?”

也有人说:“阿生这小子该不是有病吧,怎么会犯这样的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