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北方本)
16782300000025

第25章 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防治(4)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此病菌主要在土壤越冬,第二年随雨水、灌溉水及土壤传染。病菌从寄主根部或茎基部伤口入侵,在导管繁殖蔓延。病菌生长适温30~37摄氏度,最高41摄氏度,最低10摄氏度;52摄氏度经10分钟致死。病菌在种子或寄主体内可存活200天左右,一旦脱离寄主只能存活两天,但在土壤中可存活6年之久。高温高湿是此病发生的条件,土温常较气温更重要。病区土温20摄氏度时,病菌开始活动,土温25摄氏度田间将出现发病高峰。

3.防治方法

实行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的轮作。

选择无病地育苗,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

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

加强栽培管理、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肥料或草木灰。

发病初期用100~200毫克/升硫酸链霉素或农抗401冶500倍液灌根,每株药液0.3~0.5千克,隔10天左右灌一次,共灌2~3次。也可在发病前,喷7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连续防治3~4次。

(四)番茄灰霉病

1.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一般青果发生较重。被害时多数先侵染残留的花或花托,然后向果实和果柄发展,导致果皮变成灰白色,软腐。后期在果、花托和果柄上出现大量土灰色霉层,即病原子实体,以后果实失水僵化。叶片一般由叶尖开始发病,病斑呈V冶字形向内发展,初期为水浸状,浅褐色。后干枯,表面生少量灰霉,叶片枯死。

2.发病条件

病菌发育适温23摄氏度,最低2摄氏度,最高31摄氏度。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次年5月,气温20摄氏度,连续湿度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据调查:大棚持续较高相对湿度,是造成灰霉病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在春季,碰到连阴雨天气的年份,气温偏低,放风不及时,棚内湿度大,导致灰霉病发生和蔓延。此外,植株过密,生长旺盛,管理不及时,都会加快此病的扩展。

3.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管理。上午尽量保持较高的温度,使棚顶露水雾化;下午适当延长放风时间,加大放风量,以降低棚内湿度;夜间要适当提高棚内温度,以减少叶面结露。发病初期严防浇水量过多。灌溉应在上午进行,减低夜间棚内湿度和结露。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防止传播。

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

(五)番茄叶霉病

1.症状

叶片、叶柄、果实均可染病。发病初期叶背生白色霉斑,近圆至不规则形,霉斑多时会互相融合,布满叶背,后期霉斑转褐至墨绿色。被害叶正面出现黄色病状,严重时叶正面也会生斑,加速叶及整株的干枯。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形成圆形黑色病斑,硬化稍凹陷,不能食用。

2.发病条件

病菌发育适温20~25摄氏度,最高34摄氏度,最低气温9摄氏度,相对湿度90%易流行,潜育期一般为14天左右。在植株茂密、浇水过多的条件下,易蔓延成灾。塑料大棚遇连阴雨或棚内湿度大、持续时间长,此病也会流行。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无病种子,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保护地栽培要适当减少浇水,加强通风。熏蒸温室和大棚,每55米的空间,用硫磺粉0.13千克,锯末0.25千克,混合后用煤球或木炭点燃,于定植前熏烟24小时。也可在生长期内用百菌清烟雾剂,每公顷3750克,分放适当位置上后点燃,密闭3小时即可开棚。

(六)番茄脐腐病

1.症状

番茄脐腐病又名蒂腐病,是生理病害。初期幼果脐部出现水浸状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通常直径1~2厘米,严重时扩展到小半个果实。后期遇潮湿条件,病斑受腐生真菌的寄生而出现黑色或红色霉状物。

2.病因

水分供应失常及缺钙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原因。当土壤中长期水分充足,而在植株生长旺盛时水分骤然缺乏即发病。植株不能从土壤中吸取足够的钙素,致使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能力而发病。

3.防治方法

用地膜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并能减少土壤中钙质等养分的淋湿,是预防脐腐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适时灌水。尤其是结果期更需要注意水分的均衡供应。灌水应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凡果皮较光滑、果实较尖的品种都较抗病。

根外追肥番茄着果后一个月内是吸收钙的关键时期,可喷洒1%的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等。从初花期开始,隔15天喷1次,连续喷洒2次。

(七)茄子的绵疫病

1.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受害果初为水渍状,圆形斑点,稍凹陷,果肉变黑褐色腐烂,易脱落。湿度大时,表面长出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扩展迅速。病果落地后很快腐败。茎部受害初呈水浸状溢缩,后变暗绿色至紫褐色,其上部萎蔫,潮湿时上生稀疏白霉。

叶片被害呈不规则圆形,水浸状褐色至红褐色病斑,有较明显轮纹,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斑上生稀疏白霉。

2.发病条件

病菌生长发育适温28~30摄氏度,要求很高的湿度和水滴,因此高温、多雨、湿度大是此病流行的条件,北方7~9月,南方5~6月至8~9月都是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此外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土壤及雨后水淹、管理粗放和杂草丛生的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实行轮作,选择高低适中、排水方便的田块,秋冬深翻,施足优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采用高垄或半高垄栽培,生长期及时中耕,整枝,摘除老叶、病叶、病果,采用地膜覆盖,增施磷、钾肥等。

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

三、其他蔬菜主要病害与防治

(一)蕹菜轮斑病

1.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叶上初生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红褐色或浅褐色,病斑较大有些病斑具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轮纹斑上有小黑点。

2.发病规律

本病由半知菌亚门,蕹菜叶点霉属真菌侵染而致。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随雨水、灌溉水进行传播和再次侵染。田间湿度大,通风不良的田块发病重,雨水多的年份易发病。

3.防治方法

清洁田园,深翻土地,减少土壤带菌。

重病区实行2年轮作。

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二)生菜腐烂病

1.症状

多从生菜基部和根茎开始渍染。初呈水浸状黄褐色斑,逐渐由叶柄向叶面扩展,由根茎和基部叶柄向上发展蔓延,或从外叶缘形成灰白至浅褐色较大病斑,向叶球里层发展,最后全株腐烂。潮湿条件下表现为软腐,根茎或叶柄基部产生稀疏的蛛丝状菌丝,干燥时植株呈褐色,枯死、萎缩。另一类型是腐烂,多从植株基部伤口处开始,初呈浸润状半透明状,充满浅灰色黏稠物,放出恶臭味。也可从外部叶片边缘腐烂。

2.发病规律

此病由立枯丝核菌和欧氏干菌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病菌通过浇水、堆肥或昆虫进行传播,在生长不良、多湿条件下易发病。

3.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用种子量的0.4%的40%拌种双,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喷雾。

(三)落葵蛇眼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近圆形,直径26毫米左右不等,边缘紫褐色,病健部分明显,病斑中部黄白色至黄褐色,稍下陷,质薄,有的易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不堪食用。

2.发病规律

本病由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残体遗落土表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病部产生的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多雨易发病。

3.防治方法

适当密植,避免浇水过量及偏施氮肥。

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四)蕹菜褐斑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为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黑褐色斑,直径4~8毫米,边缘明显。当病重时,病斑互相连接,病叶枯黄而死。

2.发病规律

本病以菌丝体在病叶内越冬,翌年产生出分生孢子,借空气传播蔓延。

3.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子或用种子量0.3%的35%甲霜灵拌种。

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

发病初期喷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五)苋菜白锈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面初现不规则褪色斑块,叶背生圆形至不定型白色疱状孢子堆,直径1~10毫米不等,严重时疱斑密布或连片,叶片凹凸不平,终至枯黄。

2.发病规律

在北方寒冷地区,病菌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壤中越冬,翌年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或直接产生芽管侵染致病。在南方,病菌孢子囊进行侵染,借气流或雨水溅射传播蔓延。孢子囊萌发适温为10摄氏度,多雨季节偏施氮肥发病重。

3.防治方法

同蕹菜褐斑病。

(六)芦笋茎枯病

1.症状

主要为害茎部,也可为害鳞片和枝条。其茎部和中部的幼嫩部位最易感染,初期茎上呈现褪色小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变成紫红色,扩大则成菱形或条形,发病严重时,表面着生许多小黑点,后导致茎枝死亡。

2.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病菌孢子萌发率高达90%以上,种子也可带菌。深耕、排水好,施肥适当,管理精细的净土地,发病率低;反之,没有深耕、排水差、过量施氮肥、管理粗放的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在70~80摄氏度热水中,浸烫5~10分钟,立即放入冷水中漂洗,然后再用25%多菌灵,或64%杀毒矾1000倍液浸种1~2天,再用清水冲洗后播种。

老笋田冬季将病残体及时清除和烧毁,清洁田园,减少侵染源。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以控制病菌的侵染和流行。

发病初期喷洒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七)芦笋炭疽病

1.症状

主要为害茎和枝条,病斑近长圆形或不规则菱形,褐色至红褐色,有时呈不明显的轮纹状排列。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田间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

3.防治方法

同芦笋茎枯病。

(八)草莓灰霉病

1.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和花器,也可为害叶片。初在花萼上出现水渍状小点,后扩展为近圆形至不定形斑,并由花萼延及子房及幼果,终致幼果软化、腐败。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霉状物,造成果实脱落,失去食用价值,严重影响产量。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菌核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在气温20摄氏度左右、湿度大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病。多肥、多雨、过于密植、枝叶茂盛的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提倡高垄栽培,定植时不可过密,及早分棵和摘除下部叶片。

减少田间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