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
16800200000020

第20章 跋涉中的印痕(7)

纵观唐家松的作品,无论是写乡村人物,还是写乡村爱情,抑或是写城乡之间的故事,其艺术视角多触及乡土。作者出生于乡村,自然对乡村生活熟稔于心,因此其笔端也就多了一份挥洒自如的灵活。作者所采用的手法大多是白描式的,对乡村的勾勒也是写意性的。关于白描,文坛泰斗鲁迅是运用最为娴熟的一位,这种手法也是最为颇见功力的。家松的有些作品,如果在“白描”中再多一些细节、情节等元素,其人物会更丰满,可读性会更强。好在,家松兄已执着地行走在文学的路上,我们期待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邹相:文学朝圣路上的“80后”

邹相在电话里告诉我,他准备出版一本个人文学作品集,并希望我能为他的作品集作序。对此,我表示大力支持和热烈祝贺。邹相是一位文学的勤奋种植者,无论是在菁菁校园,还是走向工作岗位,他都能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勤奋读书,笔耕不辍,时有斩获。现在,他是到了该把以前的文学作品梳理整合的时候了。以前是播种的过程,现在是收获的季节。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邹相此番作品集的出版,也算是对以往的文学创作做一次完美的总结。

3年前,我与邹相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年轻帅气的他总是活力四射,充满激情。毕业于工科专业的他,在电脑技术方面知之甚多,经常为同事们解决各类电脑操作技术问题,受到大家的好评和赞许。当时,我并不知道邹相喜欢文学写作。后来,我偶然在网上看到他的一篇名为《适应失败》的文章,觉得其文笔精炼流畅,思想、思维均比较活跃。通过深谈才得知,邹相也是一位“文学发烧友”,在大学期间一直担任校刊编辑,曾多次获得大学征文奖。

邹相是一位勤学好问的青年人,他经常找我探讨一些有关文学方面的话题,每次都很虔诚地听取我对某一问题的见解或建议。2007年5月份的时候,他写了一篇关于我的文学作品的评论性文章——《依然行走在朝圣路上》,并在河南省新乡市文联《牧野》杂志上发表。我认真地读了那篇文章,发现邹相在文学理论架构方面具有一定的潜质,他善于观察,敏于思考,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技巧等,均有自己独特的体悟和精准的把握。之后,他又在许多报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并且作品日趋成熟,让人为之欢欣鼓舞。

后来,由于工作原因,邹相离开了单位,另谋高就。但这并没有阻碍我们之间友谊的继续。每隔一两个月,邹相便会约我小聚闲谈,或请教文学问题,或畅谈人生理想。每每看到他那充满自信和坚毅的面庞,我有时都在想:作为“80后”的邹相,有思想,有志向,对生活、工作、情感踌躇满志,又岂会畏惧艰难险阻呢?年轻的邹相还有什么理由不走向成功呢?正所谓“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因为对文学的执着与追求,朝圣路上,我和邹相倒成了名副其实的“忘年交”。我们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翱翔在创作的天空中,分享着彼此的收获与期冀。

邹相请我为他的作品集《风雨花》作序时,正值我工作最为繁忙之际,但我还是爽快地答应下来。作序倒是称不上的,权且算是写一写与邹相交往间的点滴印象吧!

《风雨花》这个题目,应该代表邹相的精神状态,“既然选择了前方,就应该风雨兼程”,他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激情。在这本文集里,有他在大学期间所写的几篇散文,朴实无华,却充满真情实感;有他近年来的散文随笔作品,以情感为主线,读来琅琅上口,真情流露其中;有他的一些新闻时评作品,文风犀利,用语铿锵,读来畅快淋漓;有他的部分诗歌作品,或喜或忧,感情丰富饱满;有他的小说故事作品,以关注弱势群体为主线,风格洒脱,逻辑清晰;有他关于佛学的认知文章,自然平实,言简意赅……

如今的邹相,像一只辛勤的蜜蜂,正扑棱着一对翅膀,在文学的阡陌小径上且歌且吟,自由飞翔,人生的路途上,虽然还有更多的地方等待他去发现,去探索,但我相信,即便满是荆棘坎坷,他会依旧奋勇向前——远方向他走来的,定会是一道更美的风景,鲜花艳丽,芳香扑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借用此句送给邹相,希望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道路上一路高歌,硕果累累。

让作品走入读者心中

熟悉孙伟,是在去年秋天编他的小小说时开始的。我在每日大量的来稿中发现了他出手不凡的作品。我欣喜地意识到,这是位颇有才华的作者,就精选了几篇送审。不出所料,在短短的3个月里,《百花园》就采用了孙伟的5篇小小说,并且《百花园》2002年第4期“小小说作家题名榜”还刊登了他的照片,第9期“小小说星座”又集中推出了他的3篇小小说和1篇创作随笔。

这不得不使人刮目相看。

初读孙伟的小小说,给人的感觉是好看、有意思。扎实的文字功底,使其描述的技巧趋于圆熟。精湛、准确的表述生动形象。这些源于生活、高度凝炼的“原汁原味”,更大限度地接近了生活和人的真实,令人回味无穷。

除此之外,作者还极其自然地将自己的睿智融于作品的叙述之中。巧妙的比喻、夸张,风趣幽默,使人忍俊不禁。

独具魅力和特色的语言,在孙伟每篇文章的一开篇就抓住了读者,使读者能饶有兴趣地进入到他精心构思设计的故事中去。所以,孙伟的小小说都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精读孙伟的小小说,你就会发现作者对人生的破译程度很高,对生活感悟颇深,体验独到。他善于在看似平凡的生活表象中,发现和提炼出生活中一些典型意义并给予生动的表现,往往立意不俗。

被《百花园》采用的《总想咬你》,写的是男女之间一种特殊的感情表达万式。女人总爱咬男人,男人却不理解。而两人因故分道扬镳,各自又建立家庭之后,尽管男人现在的生活不错,妻子小鸟依人,事事顺心如意,可男人又怀念起往昔的“咬”来。这份莫名的伤感揭示了人生这样一个沉重的主题:获得爱情只需要瞬间,而忘掉爱情则需要一生。像《家庭AA制》、《你替我跑一趟》、《番茄娃娃》等篇目能够一路过关斩将被《百花园》采用,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作者艺术创作的触角一开始就深入到了人性的深层,观察的角度独特,始终把焦点对准人性的透视,所以其作品看似平淡,好似信手拈来,其实通篇都体现着作者对艺术创意的探索和个性化的追求。

又如被《百花园》采用的《讨厌的故事》,作者只是抓住我们日常生活中重新抄写电话号码本这件小事,很随意地将十几个电话号码背后的故事机械地罗列,通过对人是否喜欢和讨厌来筛选留下的号码。这种极其平常的方式不仅揭示出人的理性思维与行动的统一,而且还折射出当今社会的人生百态,使读者在复杂的新型人际关系面前,不能不对眼前的无奈和内心的隐痛进行深刻地反思。

不容忽视的现实性

有位朋友,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在中国当代,没有一篇我看得起的小小说……”这位朋友说出如此有失偏颇的话,是有原因的。那时,我的小小说在全国各地报纸杂志上“一路开花”,这惹得一向以写诗为主的那位朋友“妒火中烧”,多次打击我,排挤我,只要发现刊登有我作品的报纸杂志,要么把我的作品撕去,要么把我的名字用橡皮擦掉……针对此种现象,我写了一篇讽刺性很强的小小说发表在报刊上,于是惹犯了这位朋友的“龙颜”,才说出了开头的那番话。

出于个人恩怨,我完全可以理解。如果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评价小小说,这位朋友就有失公允了。纵观中国当代小小说文坛,阵容庞大,精品如潮,小小说队伍蔚为大观,可谓欣欣向荣,如火如荼。像《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等标志性刊物,为小小说事业推波助澜,产生一大批优秀的小小说作家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然,小小说这种文体正处于不断探索、日臻完善的阶段,作为发轫之初的小小说,本身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因素。小小说需要批评。只有批评才能使小小说这只精灵鸟儿,羽毛更丰满,飞翔得更高远。因此,我们应该欢迎批评。这里,我只是由这位作者的批评,引发了另外一番思考,那就是小小说的现实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