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绝境求生存:如何在逆境中发现机会
16802800000013

第13章 善借外力——绝境生存的手段(3)

所谓“借米下锅”,说穿了,也就是拿了别人的银子,来做自己的生意。此时的胡雪岩想到了两条“借米”的渠道:一条渠道是信和钱庄垫支给浙江海运局支付漕米的二十万两银子。王有龄一上任,就遇到了解运漕米的麻烦,要顺利完成这一桩公事,需要二十万两银子。胡雪岩与王有龄商议,建议让信和先垫支这二十万两,由自己去和信和相商。这在信和自然也是求之不得。一来王有龄回到杭州,为胡雪岩洗刷了名声,信和“大伙”张胖子正巴结着胡雪岩,二来信和也正希望与海运局接上关系,一方面海运局是大主顾,为海运局代理公款往来必有大赚。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海运局是官方机构,能够代理海运局公款汇划,在上海的同行中必然会被刮目相看。声誉信用就是票号钱庄的资本,能不能赚钱倒在其次了。有这两条,这笔借款自然一谈就成。本来海运局借支这二十万两银子只是短期应急,但胡雪岩要办成长期的,他预备移花接木,借信和的本钱,开自己的钱庄。

胡雪岩“借米下锅”的第二个渠道,则是一个更加长远的渠道,那就是借助王有龄在官场的势力,代理公库。胡雪岩料定王有龄不会长期待在浙江海运局坐办的位置上,一定会外放州县。到时候他可以代理王有龄所任州县的公库。按惯例道库、县库公款往来不付利息,等于白借公家的银子开自己的钱庄。他把自己的钱庄先开起来,现在虽然大体只是一个空架子,但一想王有龄外放州县,州县公库一定由自己的钱庄来代理,那时解省公款源源而来,空的也就变成了实的。

就这样,胡雪岩先借王有龄的关系,从海运局公款中挪借了五千两银子,在与王有龄商量开钱庄事宜的第二天,就着手延揽人才,租买铺面,把自己的钱庄轰轰烈烈地开起来了。

胡雪岩这一招“借米下锅”,真如变戏法一般。不过,生意场上的戏法如何去“变”以及“变”得好坏与否,又的确显示着经营者的眼光、胆略和技巧的高低。而生意场上,许多时候也确实需要能够变一变戏法。能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在并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变出别人变不出的戏法,无论如何都是让人叹服的。当然,生意场上的“戏法”,说到底也就是一种必要的经营技巧,而不是心术不正的蒙人,所以,胡雪岩也说,“戏法总是假的,偶尔变一两套可以,变多了就不值钱了,值钱的还是有东西拿出来。”

胡雪岩在钱庄里的几年学费没有白交,他不仅用“空城计”唱出了一个阜康银号来,而且在存款和放款方面提出了大胆设想。

由于平时留心,胡雪岩对钱庄的历史一点也不陌生,他认为做钱庄,惟一的劲敌就是山西票号。山西票号原以经营汇兑为主,而且是以京城作为中心。近年来由于战乱频起,道路艰难,公款解京,有很多不便,因而票号无形中代理了一部分县库与省库的职司,化款并不计息,汇水尤为可观,自然大获其利。还有各省的巨商显宦,认为天下最安稳的地方,莫如京师,所以多将现款汇到京里,实际上就是存款。

胡雪岩决定学竞争对手的长处为己所用。存款方面没有山西票号那样的有利条件,但在放款生息方面却大有文章可做。

当候补知县、“本班”的实缺一天也没做过的王有龄一跃而为湖州府知府时,阜康银号自然就由空转实了。这时,胡雪岩开始实施他的大胆放款计划了:第一是放给做官的。由于路途艰难等原因,那几年官员调补升迁,多不按常规,所谓“送部引见”的制度,虽未废除,却多变通办理,尤其是军功上保升的官员,有不少是在地方上当了巡抚、道台这样主持一省钱谷、司法的大员,而未曾进过京的。或者在当地升迁从一地到另一地的,一般少不了需要一笔盘缠和安家费。这些钱一不愁赖账,二不愁利息不高。

第二项放款是放给那些逃难到上海来的内地乡绅人家。这些人多是祖上留下大把家私,有不少现款、细软带在身上。但不少人日久天长,坐吃山空,这些人借款可用他们的地契来抵押。

后来,胡雪岩要做生丝生意,谈起自己出一千两银子做本钱,让阿珠的父亲立马就在湖州开一家丝行坐地收丝。但此时却遇到了一桩麻烦:开丝行要领“牙帖”,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营业执照。

按惯例,丝行牙帖要由京里发下来,来去最快也得三个月,新丝都在四、五月间上市,这个时候,乡下正是青黄不接的当口,蚕农都等钱用,同时新丝存放时间长了会发黄,价钱上会打折扣,因此都急着脱手。此时已经是四月末了,如果等着牙帖,会耽误收丝。而且,丝行生意多是一年做一季,错过一季也就只好等到来年。当老张把这一情况告诉胡雪岩时,胡雪岩当时就有些发急,他要求老张回到湖州想办法,哪怕花上三、五百两银子的租金租一个牙帖,也在所不惜,一定先把门面摆开来,他月半左右就要到湖州收丝。

胡雪岩如此着急,自然有他个性上的原因,他办事总是只要想好了就马上着手去办,决不拖拉。但此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已经有了自己一套周密的盘算:他要用在湖州收到的现银,就地买丝。王有龄此时已经得到了外放湖州任湖州知府的肥缺,马上就要走马上任。而此时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也已经立起来了,王有龄既到湖州,也必然要让他的阜康钱庄代理湖州府库的“收支”,这正是胡雪岩开办钱庄之初就设想好了的。王有龄一到湖州,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征收钱粮,将有大笔需要解往省城杭州的现款存到他的阜康钱庄。他要来一次移花接木、移东补西的脱手变现,解交“藩库”。反正只要到时有银子解交“藩库”就行,对公家不损一毫一两,对自己却是可以无本求利的买卖,何乐不为!

既然已经有了这么好的一个计划,他哪里还肯白白耽误一年的时间?

胡雪岩的这一个“移花接木”,其实也是一种“借鸡生蛋”的方式。不过,这一种“借鸡生蛋”,比单纯用一笔钱来做一桩生意,比如仅仅按原来的设想,用代理公库的银子经营钱庄兑出兑进的业务,又高明了许多。一笔资金只有在流动中才会得到增值,用胡雪岩的话说,就是大元宝不会生出小元宝,因此不能让“头寸”(资金)烂在那里。所以,一个生意人既要懂得如何去筹措资金,更要学会如何去使用资金。怎样才能将自己的资金变成“活钱”,而不使任何一笔自己筹措到的可用的资金闲置,并且,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自己筹措到的每一笔资金,让它尽快也尽可能多地增值,这其中的学问,实在是太玄妙了。从这个角度看,胡雪岩所说的“做生意一定要活路”,知道如何去“移东补西”而且“不穿帮”,对于生意人来说,确实就是一种本事,而且还是一种大本事,而他在实际的生意运作中采用的“借米下锅”、“移花接木”的眼光和手腕,无疑也是能够给人提供很多启示的。

8、借媒介大众搬家社,一举成名

严锐忠,他生得身体魁梧,壮实憨厚,皮肤黝黑,剪着平头装。一位香港记者形容这位商界名流“十足个搬运佬”,他与人接触还有一种“一握大众手,永远是朋友”的豪爽之气。

严锐忠9岁那年,正值文革狂飙席卷神州,父亲因莫须有罪名被赶回原籍高明乡下耕田,全家人也跟着“抓7”(广东人形容抓锄头的嬉语)。一去12年,严锐忠学会了插秧、割禾,还炼就了一副铁塔般体魄。

1979年,严锐忠考入广州电信技校,毕业后分配在广州电信局当配线工。因其健硕有力,又乐于助人,所以不少亲友乔迁之喜总叫他帮忙,有时一个星期要搬好几家。他想,请人搬家有几个弊端:一是要花上一笔钱请人吃饭,买好烟好酒招待,二是缺乏搬贵重物品的工具和经验;三是欠下了别人一笔人情债……1989年11月他利用去香港探亲之机,到香港一家搬屋公司取经,又经过一年多酝酿,他终于下定决心,自己办一间搬屋公司。

“有没有搞错呀?金饭碗不捧,捧泥饭碗?”其时,单位已分给严锐忠一套50平方米宿舍,如要辞职,房子自然要交还。不少好友也劝他别当傻瓜(那时还没有“下海”这个新词儿)。但严锐忠却自信:广州市有500万人口,约100万个家庭,以一家人10年搬家一次计算,则有10万户人家要搬,何况改革开放后新楼宇如雨后春笋,乔迁人家有增无减,这可是个大市场。

1990年1月,严锐忠拿出自己打了10年工积下的5000元,又借母亲3万元,还说服一个朋友合作凑了7万元,买了一辆万吨载重货车,请了8个搬运工,注册成立一间搬屋社(因注册一间公司要20万元)。取名“大众”,他立志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万事起头难。6年前广州人还没有接受这第“七十三”行,担心请人搬屋东西被偷,损坏东西不赔偿,搬完后还漫天加价……

曾有一两户人上门询问过,但左问右问,足足折腾了几个钟头还是摇头而去。来光顾的寥寥无几。接下来便是春雨绵绵,生意更冷清。开业连续4个月都亏本,合伙的朋友,顶不住了,提出停业收手。但严锐忠却坚定地说:“我要坚持干下去。给我一年时间,我一定会还清你的入伙钱……”

屋漏又遭连夜雨,在一次搬一位港商的家时,将他一套沙发从防盗窗上吊上去,不慎弄坏了一点,港商提出要赔偿3000元。为了守信用,严锐忠也答应赔,可已没有钱了,只好把家里的电视机、音响卖掉,得款6000元,一半还欠工人的工资,一半作赔,口袋又是空空的。此时,严锐忠尝到什么叫倾家荡产的滋味……他曾向亲友借钱,但大都摇头,反而劝他早日洗手不干。

然而,新闻媒介及时帮了他忙,1990年3月6日《广州日报》介绍了大众搬屋社这一新生事物。黄埔某厂有200户人家要集体从黄埔搬到水荫路,他们派代表找严锐忠商量,同意请“大众”搬迁并先交30%定金。当晚,严锐忠手拿18000元支票翻来覆去看,整个晚上都睡不着,他兴奋地感到:转机来了。

虽然生意有了点起色,但严锐忠冷静思考,为什么群众不接受我们呢?对了,人家看到我们长头发、服装参差不齐,一身臭汗……一句话:形象不佳。

为了给市民留下良好形象,严锐忠从自己做起,要求员工一律剪平头装(每晚洗头,短发易干、易清洁),穿红衫(替人家乔迁之喜嘛)、穿军鞋(上下楼方便),明令不准收红包,不准要饮要食,一切行动听指挥,损坏东西赔偿,颇有军人作风,慢慢在市民中便有了口碑,获得信任与好感。

最能体现“大众”实力的是广东电视台要从人民北路乔迁环市路,要求播出不能停止。当时正值海湾战争,电视新闻引人注目,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严锐忠提前三个月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制定详尽方案,并亲自督战,搬迁当天出动了30台车,共搬运了上百车次,从晚上10时半夜间新闻一播完马上动手,奋战至次日早上七时半,早晨新闻如期播出。从此“一夜搬走一个电视台”传为佳话,接着,又为潘高寿制药厂、省邮电器材公司、铁路中心防疫站等大单位搬家,均产生良好社会效应,人们都联想:偌大一个单位一个晚上便干净利落搬家,何况普通人家,请这家搬屋公司帮忙大可放心!

身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严锐忠除注意企业自身形象外,比如每月10号免费为残疾人士搬家,每年教师节、建军节免费为教师、军人搬家,还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的员工队伍。他对员工培训的第一课是“为人民服务”,以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对员工谆谆教导;第二课是纪律教育,鉴于员工多是外来工,除了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还让他们理解公司制定的纪律制度重要性;第三课是技术操作,公司设立专门培训场地,里面备有模拟的窄楼梯、钢琴、冰箱、大柜以及各种吊机、叉车等专用工具,并由专职教练进行手把手实地培训。以上三课培训为期约一个月、员工经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三科合格才能正式上岗。

严锐忠注意从普通员工中选拔人才,当年与他一起创业的骨干和后起之秀不少已当上公司级经理。严锐忠还善于培养正面典型,该公司的赵明亮荣获“广州市十佳外来工”称号后,公司在《广州日报》连续撰文加以介绍,大大增强了员工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大众搬屋公司员工拒收红包,不喝客户一口水的优良服务作风能够持之以恒,离不开他们四管齐下的质量管理监督系统:一是每天由一批复退军人担任质量监督员,轻骑上阵,亲自到客户搬迁现场抽查工作,质量和纪律,反馈客户意见,每天抽查覆盖率达八成;二是审阅顾客签收意见,每天质量跟踪员审核客户签收工单,及时处理单上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三是电话咨询客户:每天由专职质量跟踪员通过电话向客户咨询工人作业情况,并对咨询结果进行详细登记;四是设专线电话接听顾客投诉。凡是顾客对员工作业中有不满意见而投诉的,有专人迅速作出回复或处理。有如此良好质量监督制度加之搬一户人家只需二三百元(六年没有涨价)生意自然兴旺。全市大部分机团、个人搬迁多找“大众”。

“大众搬屋”从最初一台车几个人发展到今天拥有78台车800个员工。还进而成立集团公司,有上千万资产,拥有楼宇清洁、名车美容装修、司机快餐、起重吊装、家庭劳务、物业管理、丽江综合等9间公司和一间家政学校,成绩骄人,严锐忠的好妻子陈庆榕在相夫教子外,还鼎力参与工作,这位毕业于广州大学企业管理系的毕业生,几年来在公司抓企业管理、公关宣传、夫妻协力同心,经常磋商发展良策,使事业蒸蒸日上。

9、巧借总统“东风来”、“熊猫”得以大翻身

“欲要火攻,须借东风。”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里,就描述了诸葛亮“巧借东风,火攻曹公”的故事。而更早在春秋时代,孙子就看出“火攻”与“风”的关系:“火发上风,无攻下风。”(参见《火攻篇》)。

在商战中,巧借东风的谋略是指借企业家外界的力量而求得发展,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成功的企业家无不是深请“巧借东风”之道的高手。

香港弹丸之地,制造业面临原料缺乏和市场狭窄两大难题。但香港企业家借背靠中国大陆的优势,运用“巧借东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谋略,与外国的大公司联营,借他国的产品牌子,进口外国原料,从事加工和制造,然后借用那些公司在全球的销售渠道,广泛开展经营活动,逐渐地使香港繁荣起来。

早在60年代,扬州玩具厂就开始生产熊猫玩具,但由于生产工艺落后,材料不精,品种单一,所以这种熊猫并不受小朋友的欢迎。这样,熊猫玩具一度跌入被淘汰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