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种内疚情绪,那很好!但是,你要祛除那种内疚情绪。
有内疚感,并不是一件坏事,每个活着的人,不管他如何好或坏,有时都会体验到一种内疚情绪。这种情绪是一种“悄悄的小声音”对你说话的结果,那种“悄悄的小声音”就是你的良心。
从各方面证实,有50%75%的现代人因精神不正常而使其他人遭受影响,当然他本身无论在感情或身体上更是百病丛生。有许多人曾到药店询问是否有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可惜的是,此种药品并无法以液体或片剂的形态存在。因此我们在药店的货架上不可能找到那种良药。
然而,这并不表示世上没有对精神病有效的药方,只要把祈祷、信仰以及积极的想法结合起来,就是最佳的特效药!
治好颓丧的特效药
有一位业务经理,他以前非常能干且精力充沛,但现在他的能力和精力却已严重衰退。以前他在销售上的点子相当突出,显得与众不同,现在他也失去拿手的独创性了。不消多久,这位业务经理颓丧的模样就引起同事的注意,他不得不去找医生。公司方面则为了让他彻底休养,曾两次特准他去度假休养,但是他的情况似乎仍然毫无起色。
他的医生知道我们的宗教精神疗养法,因此向该公司董事长建议让那位业务经理到我这里来。董事长同意了,而他也来了,但当我们要把他带到教堂时,他的脸上似乎有一些生气的表情。
“要把生意人送到牧师那里去,实在是太窝囊了。”他愤愤不平地说,“你们大概是想要我一起去祷告、读《圣经》吧!”
我回答:“我们的苦恼常因使用祷告或读《圣经》的疗法而消失,所以你不妨也试试。”
他的情绪仍然非常低潮,不愿意与我们合作。最后我不得不对他说:“我想坦白告诉你,你最好与我们合作,否则你将会被解雇。”
“究竟是谁告诉你的?”他诘问。“是你的董事长,”我回答,“事实上,他说如果我们不能把你治好,虽很遗憾,也非让你辞职不可。”他惊讶得不得了,愣了半晌,然后自言自语:“我该不该听你的话?你说该怎么办?”“一个人如果精神中充满了恐惧、忧虑、紧张、怨恨、罪恶感或以上这些复合的情绪,就常会陷入与你目前相同的状态。这些感情上的负荷一旦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个人的力量即无法支撑,结果造成在感情上、精神上及智能上的力量源泉被阻塞,并使自己深陷于怨恨、恐惧及罪恶感的泥沼中。虽然我不清楚你有些什么苦恼,但是请你把我当成是最可信赖、最会替你设想的朋友,最好把你的事都告诉我。”
我特别强调他有必要把一切都毫无隐瞒地说出来,以便消除怨恨、恐惧及罪恶感。我向他表示:“我答应你,我与你的会面将在坚强的信赖感之下进行。贵公司所有的人都希望你能再度站起来,如同以前一样发挥优秀的才能。”
不久之后,我已知道他的烦恼所在,他曾犯下许多罪恶,所以不得不利用许多谎言来掩饰,因此在害怕这种情形被揭穿的恐惧感下过日子,但又特别无法忍受良心的责备。他本是个个性高尚的人,有非常强烈的羞耻心,要让他说出一切实在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告诉他,虽然我了解他为什么要保持沉默,但这种心病无论如何非治好不可,而且为了处理这个病,必须忏悔一切,否则无法彻底进行治疗。
当谈话结束时,他的态度与表情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当时,他慢慢地站起来,用脚尖站立,把手伸向天花板,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说:“啊!好舒服啊!”那是一种获得解放、得救的戏剧性表情。我劝告他祈求神的原谅,并且满足他渴求和平、纯洁的心。
“你是要我发出声音祷告吗?”他怀疑地问我,“我从没有这样做过。”“对,那样做会比较好,你将会有坚强的力量。”我回答他。
那一天他立刻回到他的办公室,且再没有人说他怎么样,事实上也没有那个必要,因为他没有多久就迅速复原,现在已成为该城镇里最了不起的业务经理。
后来我遇到该公司的董事长,他说:“虽然我不知道你对比尔做了什么样的治疗,但可以看得出来,他现在的确已充满了活力。”
即使是现在,当比尔感到活力衰退时,他仍会运用这个曾使他恢复活力的健康法。也就是说,他会服用曾治好他精神病的“特效药”。
不健康并非完全由食物引起
科罗拉多医科大学的富兰克林·耶伯博士认为,在一般医院的疾病案例中,有三分之一在性质及发作症状方面很明显是因器官上的障碍,三分之一为感情上和器官上的疾病所造成的结果,剩下的三分之一很明显地属于感情因素。
《精神与身体》一书的作者富兰达斯·丹巴斯博士说:“问题不在于疾病是由于肉体的或感情的,而是在于以上二者分别所占的比率。”
事实上,只要是曾生过病,而且能深入思考的人,不论谁都会率直地承认怨恨、憎恶、恶意、嫉妒及复仇这些心理状态就是引起不健康的原因,肉体上的化学反应即是由于感情的激发而产生,结果也会引起不健康。如果以激烈的沸腾状态长期持续这种感觉,则肉体的所有部分均将开始衰弱。
因此,如果你的健康情况不甚良好,我建议你慎重地自我分析。你必须率直地反省是否有恶意、怨恨及愤怒等心情,如果有,一定要把这些情绪消除,并迅速加以根除。因为一旦有了那样的情绪,即使不致危险他人,但它却会日夜腐蚀你本身的生命。
须知许多人并非由于食物的因素而导致不健康,而是由于某种腐蚀肉体的因素所致。此种由感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不但足以破坏精力、降低工作效率、损害健康,也会夺走你的幸福。
抑制愤怒的七个方法
如果焦躁、愤怒、憎恶和怨恨对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应采取何种应付措施呢?最好便是让自己存有善意、宽大、信仰、爱以及平静的心态。但如何才能具备那些心态呢?以下是一些实际性的建议,这些建议在你开始愤怒时可以用来作为对抗的手段:
1.愤怒是一种感情,而感情经常容易炽热,也易激动,因此应设法冷却它。但该如何冷却呢?一般说来,人在生气时会紧握拳头、大吼大叫、肌肉紧张、身体僵硬(从心理学来说,就是在全身有了止血作用,并在做战斗准备)。因此,对这种感情的热度必须慎重地以冷静去对抗,也就是赶走热度。此时,最好以意志力去制止握紧拳头,设法伸直手指,并镇定地降低说话的音量。此外,不妨让自己深深地陷坐在椅子中,可能的话,躺下来更好,激动的情绪就能逐渐平息。
2.高声说话给自己听:“不要做些无聊的事,那样做没有一丝好处,我必须要克服这件事!”这时,若要进行祈祷也许不易,但仍不妨设法祈祷。
3.愤怒通常是由小小的愤慨累积而成,这些愤慨本身很微小,但因彼此添加而开始有累积起来的力量,终于烈火般地燃烧起来,使我们完全失去理性。因此,当你感到愤怒时,不管是什么事都试图把它写下来,不管愤慨多么无聊,也要把它记录下来。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流入愤怒大河的小溪流完全枯竭。
4.把心中的愤怒依序予以克服,不要企图一次就赶走所有的愤怒。
5.训练自己在感到如狂涛般的愤怒时随时均能自省:“这件事是否果真值得自己感到愤怒?我也许会做出无聊的事而被人嘲笑,也许会失去朋友。”为完全学会这个方法,要每天几次对自己说如下的话:“不管任何事,冲动或疯狂并无一丝一毫的价值!”
6.如果发生足以伤害感情的事,应尽早解决它。既然无法忍受,就连一分钟也不可不去管它,但切不可表现出满脸不高兴或自我怜悯的情形,也不可因怀恨而闷闷不乐。当你的感情受到伤害,就和手指受伤一样处置,也就是立即治疗。如果你不去处理,将会波及一切美好的状态。因此立刻给这个伤口涂上精神的‘碘酒’,让心中充满爱和宽容。
7.从心中赶走抱怨,开心就是打开心胸,让抱怨流出去。到你所信赖的人那里去,把你的抱怨完全吐露出来,连一丝痕迹都不留,然后彻底地忘记它。
内疚情绪并不完全是坏事
现在你想想,如果一个人在做了错事之后,却没有内疚的感觉,他会怎样呢?如果一个人在铸成大错之后,却没有内疚的感觉,他就不能辨别是非,或者不了解那些行为的是非标准。
有些内疚情绪是遗传下来的,而另一些内疚情绪则是人们在生活中获得的。我们知道,处在不同环境中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道德标准。然而,人们在每一个场合都会受到特定的道德标准的教育。他如果违背了这种道德标准就会产生内疚。
当然,在某些场合,违背了某种社会道德标准却是好事,因为这种标准本身可能是不合理的。
我们反复重申,有些情况下,内疚情绪是好的,它甚至能激励有德行的人产生美好的思想和行动。内疚情绪配合积极的心态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并非每种内疚情绪都能产生良好的结果。当一个人有了内疚情绪,而又不用积极的心态去祛除它,其结果往往是最为有害的。
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
我们的工作进展得愈远,以及我们对神经病患者精神生活的认识和研究愈深,我们就愈清楚地感觉到,两个新因素迫使我们最密切地注意到它们就是抵抗的来源。这两个新因素,都能包括在我需要得病或我需要受苦的表述中。这两个新因素的头一个就是内疚感或犯罪的觉悟弗洛伊德是正确的。因为内疚情绪常常会激发人们去毁灭自己的性命,毁坏自己的身体,或者用别的方法残害他们自己,以赎清他们的罪过。很幸运的是,今天这样的方法很少被采用了。文明国家也不允许人们使用这些方法。然而我们还是能够经常发现与它们极相似的情况,即下意识心理对他们自己的残害。
下意识心理能像有意识心理一样能有效地应用它的力量,当一个人不用积极的心态去祛除自己的内疚情绪时,下意识心理就能使他受到伤害。
体谅别人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品德。婴儿很少注意到别人是否舒适和便利,他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但是,他在成长时,终会逐渐认识到还有别的人活着,自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顾及到他们的存在。自私是人的共同特点,我们每个人只有通过成长,逐渐减少自私。当我们长大到足以了解自私是一种不良品行时,我们在只顾及个人利益时,就会感到一阵内疚的刺痛。这是好的,因为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或当我们能在使自己愉快和使别人愉快之间进行选择时,内疚能使我们思考两次。
汤姆斯·根住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城,他6岁的孙子每天傍晚都要跑到街道拐角去迎接他下班回家,这使他很愉快。当孙子迎到他时,他总是给孙子一小包糖果。
一天,这个小孩迎接到祖父后,充满期望地问道:“我的糖果呢?”这位上了年纪的先生力图隐藏自己的哀伤情绪。“你每天都来迎接我,”他犹豫了一下,然后接着说,“仅仅是为了一包糖果吗?”祖父就从衣袋里掏出一包糖果,递给孩子。他们向房子走去,谁也没有说话。这孩子伤心了,显得很不高兴,他知道他伤害了自己所爱的祖父的心。
那天晚上,这个6岁的孩子和他的祖父一起跪下,高声祈祷。祈祷中这个孩子加了一句自己的话:“请上帝让祖父了解我爱他。”
这个孩子由于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不愉快和痛悔,这是好的,为什么?因为不愉快和痛悔能迫使他采取行动,祛除内疚情绪,对他所做的错事作出补偿。
采取行动,祛除内疚情绪
有时人们会陷入作恶的蛛网中而不能自拔,因为他们放弃了努力。于是他们就被缠结得愈来愈紧,直到最后遇到一次重大的经历,他们才被释放出来。吉姆·弗斯的情况就是这样。
吉姆·弗斯是这样的人,许多年来,他一直在违背戒律。第一次他违背了“你不可偷窃”这条戒律,这时他还在大学读书,有一天他偷了92.74美元,乘飞机前往佛罗里达州。不久,他又持枪抢劫,被抓获投入监狱,不久他得到了大赦。此后他参加了军队,然而,即使在军队中,他仍没放弃作案。
事情就是这样在进行,吉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滑下去。但他行恶愈久,就愈感到内疚。开始吉姆还没有自觉地感到更多的内疚——因为他的犯罪的自觉意识变得迟钝了。但是他的下意识心理却在积累着内疚情绪。
吉姆从军事监狱里获释后,结了婚,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在那儿他开了一家电子咨询商店。一天,一个自称安地的人来找吉姆,他谈到一个想法,用一种电子装置去打击其他种族的人。在几个星期内,吉姆便深深地陷入到黑社会中去了。为此,他有了一辆价值9000美元的汽车,并在郊区拥有一所漂亮的房子,他的业务多得使他忙不过来。
一天,吉姆同他的妻子发生了争吵。她要知道所有这些钱是从哪儿来的,他却不肯说,所以她哭了起来,吉姆不忍心看到他的妻子哭泣,因为他爱她。为了安慰妻子,吉姆提议开车到海滨去。在去海滨的途中,他们碰上了交通阻塞,几百辆汽车涌进了一个停车场。
“啊,看呀,吉姆,”爱丽丝说,“那是格拉汉!我们去听他讲演吧,这可能蛮有意思呢。”
吉姆想迁就她,就走了过去。但刚坐下不久,他就变得十分烦躁不安。他觉得格拉汉似乎是在直接对他讲话,良心使吉姆感到不安了。格拉汉的论点是:
“如果一个人获得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他的灵魂,这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接着格拉汉又说:“这儿有一个人,他听到这些话时,受到良心的谴责,他想要离开他的老路,却未做出决定,但这将是他最后的机会。”他最后的机会?对吉姆说来,这个说法叫他吃惊。这位教士的意思是什么呢?
吉姆想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为什么他总想哭呢?他突然对妻子说“我们走罢,爱丽丝。”爱丽丝顺从地走向一边,但吉姆抓住她的一只胳膊,把她的身子转过来。
“不,亲爱的,”他说,“走这边”几年后,吉姆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在洛杉矶发表了一次演说,讲了他的经历,特别讲到他下决心那天的情况。那天他被通知飞往圣·路易士城去执行一次窃听任务。“我绝不到圣·路易士去,”他说,“我发现了勇气。”
吉姆·弗斯讲演以后,一位妇女走到他面前说:“弗斯先生,我想你也许想知道一件事情。当你打算要到圣·路易士去的时候,我正在市长办公室工作。就在那一天,我们收到联邦调查局发来的一份电传,说你在圣·路易士碰上了一群暴徒,你被他们开枪打死了。”
祛除内疚情绪的公式
在吉姆的故事中有一个极好的经验,吉姆之所以能祛除他的内疚情绪,是因为他遵循了一个我们每个人都能遵循的公式:
首先,当你听到可能改变你的生活的忠告、演讲时,你要好好地倾听。
然后,你就不难对你所做的错事由衷地感到惭愧,也不难于作出真诚的忏悔。
你必须迈出前进的第一步,这是很重要的。当吉姆迈出那一步时,就等于他向公众宣布,他已为他的过去感到惭愧,现在准备改变他的生活了。
还有,你必须迈出前进的第二步,立即开始纠正每一个错误。
这就是祛除你的内疚情绪的公式。如果你正为坏事的引诱所苦恼,以及随之而来的内疚使你不能把你的能力发挥到有建设性的方面,你就学习摆脱内疚的公式,并把这公式同你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应用这个公式,迈步走向成功。
注重自身的品德
“品德是要抓而不是要教育的东西。”这是波士顿儿童俱乐部前行政经理伯格的一条语录。它出自《读者文摘》上的一篇文章,该文的标题为《拥有40万儿童会员的俱乐部》。
人的品德会受人所处的环境的影响,因此,抓品德教育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你自己或你的孩子放到某一个环境中,以培养你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和习惯。如果你所选择的环境对思想、品德和习惯的培养不利,你就要予以改换。
家庭也能进行品德教育。如果双亲能用更多的时间,用言行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他们的孩子就能抓住和学到值得赞美的品德。
有时一个人难以决定该说“是”还是该说“不”。因为要解决的问题可能包含两种德行间的冲突。每一个人随时都可能面临着这样的冲突,但又必须做出决定。他必须在他所想要做的事和他所必须做的事之间,或者在他所要的东西和社会对他所期望的东西之间作出选择。
人往往要在几种德行间进行这种选择,例如爱、义务和忠诚。举例如下:
●对父母的爱和义务与对丈夫或妻子的爱和义务相冲突。
●对一个人的忠诚与对另一个人的忠诚相冲突。
●对个人的忠诚与对组织或社会的忠诚相冲突。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谈谈乔治·约翰逊以及和他在一起工作的一些销售员的故事。因为他们就曾面临着对一个人的忠诚与对另一个人和他所代表的组织的忠诚之间的冲突。
乔治·约翰逊训练、鼓励和资助一位名叫约翰·布莱克的销售员。乔治·约翰逊喜欢并完全信任约翰·布莱克,他给他休假,让他接待最好的顾客——有长期业务关系的顾客。但是,约翰的惟一兴趣是获得金钱,他相信用任何手段达到这个目的都是合理的。由于他的行为准则是消极的,他就用消极的心态行事。
“乔治·约翰逊对我真像父亲一般。是啊,我把他当作一位父亲。”这位销售员说,但同时他却秘密地计划把公司的顾客和销售力量出卖给公司的竞争对手——为了赚钱。
约翰在同事家里是很受欢迎的,因为他们并不知悉他的想法和计划,约翰也相信他们是不会出卖他的。他常常问他们:“你想把你的收入增加一倍吗?你想得到更多的福利吗?”回答往往是:“那当然很好!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约翰会答道:“我不想让任何人破坏我的计划,因此,如果你以你的名誉担保不告诉任何人,我就告诉你,你能起誓吗?”当回答是肯定的时候,他就竭力引诱他们转到公司的竞争对手那里。他指出真正的或想象中的不满之事,力图造成他们对公司的不满,以消除他们良心上的痛苦。
其余的销售员们都是“进退维谷”。一方面他们已对约翰起过誓:不告诉别人他所做的事。另一方面他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害于雇主。他们对乔治·约翰逊和他所代表的公司怀着更大的忠诚。
这些销售员终于还是鼓足勇气向约翰指出他所要做的事是不对的。当他不予答复并坚持他自己的道路时,他们就向乔治·约翰逊报告了这件事。他们正如同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那样,喜欢和“任何处事正确的人站在一起;只要他是正确的,就和他站在一起;当他走入歧途时,就和他分手。”
这些销售员在作出正确的决定时,表现了忠诚的品德,表明他们是勇敢、诚实和忠诚的人。他们懂得当对一个人的忠诚和对另一个人的忠诚相冲突时,如何在正确和错误之间作出选择。这样的冲突是很多的,在你的一生中,你将面临许多这样的冲突。你的决定将是什么呢?也许下面的话会帮助你:去做你的良心要你做的而又不会使你产生内疚的事,这就是你要做的正确的事。
摒除心中的忧虑
如果你内心里有恐惧,一定可以想办法克服它。你曾在恐惧中浪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你可记得上次敲木头是什么时候?是否记得你上次绕梯子走的时间?还有你上次拿了一把盐洒在肩膀上是何时?(译注:这些例子均是西洋人迷信,他们认为以此可去除晦气)你最近一次无缘无故地突然觉得心跳加快是什么时候?你是否有过半夜里醒来,感到口干舌燥的体验?也许当你去拜访客户时,曾有过这种情况?
如果你仔细考虑便可以发现,我们是好奇心很强的一代人。我们不断开发地球资源,使科学发展到惊人的地步。在很多领域中,我们都是主宰,但是我们却无法主宰内心的忧虑,我们仍活在恐惧之中。
实际上,我们确实是受惊吓的一代,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文豪加缪把20世纪称为“恐惧的世纪”。有一首现代交响曲就叫“焦虑的时代”,我们连作曲也以焦虑为题,可见其影响之深。
想办法克服忧虑非常重要,因为忧虑是快乐的敌人,它影响你思考的能力,进而影响你的工作效率并对健康有害。
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许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焦虑不安是普遍的现象,少许不安对人有好处,因为它可以促使你去完成任务、做事情,但若是焦虑过度则非常有害,它可能会引起身体任何器官的疾病。
焦虑会使心脏作出多种反应,心跳速度加快,心律可能会受到影响,强大的压力或焦虑可能导致心律不齐。众所周知,焦虑也可能导致心脏阵痛,这便是平常所说的“心绞痛”,尤其是中年人容易患这种病。而紧张也可能会造成心血管血流不畅,即一般所说的“冠状动脉血栓症”,这些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焦虑和烦恼的人比较容易感染上细菌或其他微生物。虽然如此,你也不必惊慌,你绝对有能力去克服恐惧,你不要以为它一定会使你受到伤害。事实上,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对自己担心的事采取建设性行动。能够采取行动正是积极思想最绝妙的效果之一。积极思想需要极强的自控力。一旦你能控制自己的想法,你便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忧虑和恐惧。
以间接的方式去处理忧惧。有些情况下,如果我们以直接的方式去处理,势必会遭受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但改用间接方法便可将恐惧顺势导出。这是摆脱忧惧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它比让你的意志力强迫自己战胜恐惧的效果好得多,因为意志力难免有时有点薄弱。先使你的心灵充满信仰,这样所有的恐惧便会自然被驱除。
恐惧往往在你最不经意而且危害性最大的时候来袭击你,在这种时候,迂回的处理方式显得尤其重要,即不正面对它进行攻击,而是以替代的方式来摒除它。如果你不断地往心里灌输信仰的观念,恐惧就会无立足之地。当然,这种个性上的改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个性是能够改变的。
当你内心害怕时,该怎么办?请记住以下原则吧!
1.要知道你所害怕的是什么?把它找出来,单独研究,找出其本质所在,这样才能确切知道你面对的是什么。
2.对于你所害怕的事,找出它的根源和理由。如果你找不到可靠的缘由,最好去找专家咨询。
3.让恐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剔除神秘感,找到你能真正着手进行之处。结果往往会令你感到惊奇,原来所担心的事,竟是如此微不足道。
4.内心充满信仰,这样恐惧便无立足之地。请时时牢记信仰比恐惧强大,你越有信念,你的恐惧便越少。道理如此简单,不过在实行中需有一些严格的训练。
5.从现在开始,努力去做,多做一些。
6.面对心中忧虑的事,向它挑战,减少其危害。事实上,也许没有最糟糕的情形,因为实际上,你心里所害怕的往往出于自己的想象,它只不过是纸老虎。
7.对于真正恐惧的事,你有足够的力量去应付它们,战胜一切困难。
8.切记一个事实:“我并非孤立无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