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过好生命中的每一日
16804400000011

第11章 人生的死结

美国作家桑顿·怀特写的小说《蓝桥梦》,它里面有一位可爱的老和尚,专替上帝记账。他虽然尽量想把它记得很清楚,可是结果仍弄得一团糟,因此不得不乞求上帝宽恕。

不用说,人生如果弄得一团糟会很可怕。我们自己犯的错误,或者人们在我们身上犯的错误,以及无意间犯的过失,或有一件事、一个因素没有注意到,都会将生活弄得一团糟,以致不能理出一条头绪来。即使我们用尽心机,但也只会使事情更棘手,但仍无济于事。待事情变了形,弄得很尴尬的地步,我们却只能束手旁观,无能为力。

有时,事情本身会渐渐水落石出,原来被歪曲的事实,后来终于会真相大白。可是这种情形是不常有的。最常见的情形是,我们伤害过的人死去,或者是伤害过我们的人死去后,也就一了百了。

曾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比喻:

有个人把优良的种子种在肥沃的田里,可是当他睡觉的时候,有个敌人跑过来,把稗子撒到了他的田里。撒完后,那个敌人便快快乐乐地走开了,他为自己伤害了别人感到十分得意。

稗子又称莠草,它初看起来同小麦非常相象,很难分辨。稗子会慢慢地长出细藤来,紧紧绕着每一株小麦的杆。到那时,你要拔除稗子,小麦也只得被随着拔出来。也就是说,农人是没有办法单单拔除稗子的。仆人看到此情形,就去告诉主人。主人一向沉默寡言,听了后只说:“这是敌人干的。”

仆人不解地问:“你要我们去将它拔出来吗?”主人说:“不必了,恐怕拔稗子时,连麦子也会拔出来,且容它俩一起长吧,等着收割。”

听者听了这个比喻,感到迷惑不解,可是讲的人却不觉得奇怪。在这段短短的比喻里告诉人们,人生中有些场合因为牵涉太多,常人无法澄清,有许多死结,世人是没有办法解开的。

英国作家哈代曾写过一篇小说《台丝》,这篇小说中,曾提到有一封信,本来打算从门下缝隙里塞进去的,最后却塞到地毯下面去了。等到发现时已经太晚了。如果这一封信早几天被发现的,也许一幕悲剧还不致发生。

在婚姻中,我们也会碰到许多缠绕不清的情况。原来两个很有风度修养的人,竟然闹翻了,彼此针锋相对,内心痛苦万分。即便那些心胸宽广又伟大的人,如英国诗人密尔顿、英国牧师约翰·卫斯理,以及美国总统林肯,都不能免除这种窘迫的遭遇。林肯曾经很坦率地说过:“我不知道怎么样为一个女人编织一串幸福的项链。”这句话就泄露了他心头的无限隐痛。可是,恐怕没有哪一位能使林肯夫人快乐,因为如果说她的精神不能算作平稳的话,至少她的神经是非常紧张的。她常常发脾气,而且一发便不能自制。她言语尖刻,即使像林肯那样有高度涵养的人也无法忍受,他为此而深感痛苦。

究竟我们能打开多少人生的死结?那很难说。有时候如果我们沉得住气,运气不差,那么我们还可以找出死结的头绪,原来认为不可解的死结,最后终于解开了,可是事情往往并不都能尽如人意。

对于这种情形,莎士比亚可以给予我们一点帮助。在他早期所写的剧本中,剧中主人公动作都十分坚定,在剧本结束前剧情都有个交待,剧中所展开的所有问题都会有一个明确的解决。可是在他的后期作品中,就很少如此。到剧本终了,往往由神来铲除不平。当我们读他的《哈姆雷特》、《奥塞罗》和《李尔王》这三大悲剧时,由于情况太复杂,牵涉太广,结局便不能很干脆,因此就只能留在不定之天,让观众自己去解答了。

假使没有这样一个“不定之天”来纠正错误,就会使歪曲得以伸张,尽管问题找到了答案,痛苦得到了救治,但人生将何等可怕,何等沉重,何等不可忍受!

那么碰到如此乱糟糟的人生,我们该怎么办呢?是像上面比喻中的那个人一样,放弃一切,听其自然吗?不,我们一定要补救我们已犯的过错,补偿不智的言语和行为。

如果我们已经尽力加以补救,而结果非但没有使情形转好,反而把死结弄得更难解,那么就留给天使们,让她们来抢救杂乱人生中的这一点麦粒吧!人生不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