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过好生命中的每一日
16804400000026

第26章 充满无穷的希望

英国诗人波普说得对:

人的心胸中,永远有希望在跳跃。

也许这止不住的希望,便是人类的最大特点。虽然常常遭遇失败,计划了很久的,仍旧没有实现,可是希望却仍活在心头。就像风中的一支小蜡烛,有时候光线黯淡,烛泪滴滴流下,可是仍不致熄灭。“哀莫大于心死”,只有希望消灭,这个人才算真正完了。

尽管有许多人软弱无能,有许多人背信,可是在这样迷惘的时代中,那些子民却能怀着希望活下去,这一点真够伟大!他们满怀希望,向前面看,心中有个美丽的远景。即使有时候显得有点失望,但决不绝望。口中的言词热情,决不说颓唐消沉的话。

箴言中说:

希望如迟迟未能实现,必使人心伤。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

这段话说得多好。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那就不一样了;人生阅历愈多,便愈绝望了。眼睛里便没有光亮,只是在一片疑虑之中,打一阵子糊涂仗而已。

英国画家华滋曾以《希望》作画题,画了一幅名画。画中有一位年轻的女人,坐在地球上,这时天上正是满天星斗。她的手上扶着一只竖琴,琴上的弦只有一根是好的,其他的都已断了。她正要弹这最后一根弦。这幅画唯一的错误就是把那个女人画得太年轻了。她应该是年老的妇人才对,她的脸上应该刻有阅历留下的痕迹,她的手上应该露出青色的筋络,坚强而又温柔,因为那个年代正充满成熟而丰富的希望。

可是现在怎么样呢?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这短短31年,在历史上好像已经有一千年横扫而去,留下来的只是破碎的梦,幻灭的希望。我们看不见许多伟大的梦想得以实现,只是想像不到的残暴与混乱。两次鬼哭神号的大战,平添无限恐慌!

这也无怪乎我们会觉得拂逆迷乱,毫无盼望,喜欢讥讽,说什么人被幻想所欺哄,把命运作孤注一掷,甚至说是在做盲目的游戏。这种心情当然是可以谅解的,但这到底是反人类的,竟同魔鬼合伙,这种摧毁一切的影响太可怕,不能容忍。

前面提过的英国诗人波普又说:“没有什么期望的人是有福了,因为他也永远不会失望。”这话似乎太轻忽了。如果我们能有更多的智慧,每年有更多的信心,这岂不更值得祝福吗?如果能怀着这样活跃的信心,最后终归不会失败。

美国作家爱默生看遍每个摇篮,要找救世主,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因为就从旧时代中,产生了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婴孩,他一生的英勇和德性,开拓了一个新纪元,也替人类的生命带来神奇,使人生有了新的深度。这圣婴的襁褓和摇篮又替人类带来了新希望。

我想,也许有人应该写一本书,书名叫做《50个决定人类命运的婴孩》。这一研究工作,可以把嘲讽和悲观的气氛除去。在这样一个已经看到了一半启示的世界,我们应该继续等待,等待那些伟大、怀着永恒生命的人们的到来,胜过这世界。

这里或那里,我们都可以得到一点启示,永恒的光芒要透射过来,我们多少可以从信仰中、从青年人和老年人的脸上,看到这一位永恒之神的一瞥;那被美所笼罩,愈来愈近的未来人类的面貌——温柔、公正、英勇、乐哈哈,而又自由自在!

“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这是活在新世界中的一位新人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