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神奇的24堂课
16805900000004

第4章 转化生命的因与果

我们可以轻松地控制自己的运气、命运和宿命,就像船长控制船只、火车司机控制火车一样自如。

本周寄语

我将和大家一起开始第4周的章程。这一部分将展示为什么你所思、所做、所感预示着你现在的模样。

思想是能量,能量是力量,这是因为这个世界迄今为止所熟知的所有宗教、科学、哲学,都以这种能量的外化而非能量本身为基础;是因为当人们忽视或误解“因”的同时,这个世界就会局限于有限的“果”。

鉴于此,我们在宗教中融入了上帝与魔鬼,在科学中加入了肯定与否定,在哲学中贯穿了好与坏。

《神秘的万能钥匙》颠覆了这一过程:它只对因感兴趣,而且收到的学生来信都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从这些信件中的确可以看出,正是由于他们在寻找因,所以他们能让自己得到健康、融洽和富足,能得到任何使自己幸福安康必需的一切。

人生是一种展示,我们要做的就是和谐、建设性地展示自己。悲哀、痛苦、不幸、疾病、贫穷都不是必需品,我们要不断除掉它们。

但是这种删除的过程在于超越和突破任何一种局限。思想得到强化和净化的人,不一定会关注微生物;开始理解富足法则的人,则会立即追寻供给之源。

因此,我们可以轻松地控制自己的运气、命运和宿命,就像船长控制船只、火车司机控制火车一样自如。

1.你的“我”并非肉体,而只是“我”用来贯彻意图的手段和工具。“我”不能是思维,因为思维不过是“我”用来思考、推理和筹划的另一个手段和工具。

2.这个“我”应该是某个支配和指引着肉体与思维的东西;某种决定着它们该干什么、怎样干的东西。当你认识到这个“我”的真实本质时,你就会体验到一种以前从不知晓的力量感。

3.你的个性是由无数个体的特性、特质、习惯和性格特点组成的。这些都是你以前思维方法带来的结果,但是和真正的“我”并无关联。

4.当你说“我想”时,“我”会告诉思维应该想什么;当你说“我去”时,“我”会告诉肉体应该到哪里去。这个“我”的真实本质是精神层面的,是一种真正力量的源头;当世间男女开始认识到它的真正本质时,这种力量便会降临到他们身上。

5.这个“我”所得到的最伟大、最神奇的力量是思考的力量,但很少有人懂得怎样去建设性或正确地思考,于是他们只能得到无关紧要的结果。多数人任由自己的想法停留于自私的目的,这是幼稚的思维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当一种思维变得成熟时,就会知道每个自私的想法中都存在失败的根源。

6.训练有素的思维懂得:每桩交易都应该使与交易有关的各方人士均能受益,任何企图通过削弱、忽视或搞垮对方来获利的企图,都是作茧自缚。

7.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个体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部分不能与任何其他部分作对,但与此相反,每个部分的福祉都取决于对整体利益的认可。

8.那些懂得这条原则的人在为人处事中占据了极大优势。他们并不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他们能够娴熟地消除游离不定的想法,能够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专注于某个目标。他们不会浪费时间和金钱去追求不可能为他们带来利益的任何目标。

9.如果你不这样做,那是因为你迄今为止还没有付出必要的努力。现在是身体力行的时候了。获得的结果与付出的努力严格成正比。有一句最强烈的确证,你可以用它来强化意志,并认识到你有贯彻意志之决心的能力,那就是“我能做到自己将要做的事。”

10.每次重复这句话时,你都要认识到这个“我”是谁,是什么,并努力对这个“我”的真实本质有个透彻了解。如果这样做了,你就会战无不胜,也就是说,你的目标和意志要有建设性,从而与宇宙的创造性原则相符合。

11.要利用这一确证。每天早晚都不停地运用它,在白天一想到它时也要加以运用。一直坚持这样做,直到它成为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止。这时就形成习惯了。

12.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最好就根本不要着手开始,因为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着手做某件事却不从一而终,或者下了某个决心却不坚持到底,那么我们就会养成失败的习惯——彻头彻尾的不体面的失败的习惯。如果你不打算做某件事,就不要走出第一步。一旦开始,哪怕天掉下来,都要坚持到底。要是你下定决心做什么,就去做;不要让任何事、任何人来打扰你。你身上的“我”一旦做出决定,事情就定下来了。既然木已成舟,就不要再争论什么。

13.如果你想坚定这一思想,一开始做些你知道自己能够控制的小事,然后循序渐进做些大一点的事,但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你的“我”接管你的控制权。由此,你将发现你最终能够控制自己,而许多男女都伤心地发现,原来统治一个国家还没有控制自己难。

14.不过,一旦你学会控制自己,就会发现“内心世界”在支配着外部世界。你将变得无法抗拒,你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你的每个愿望就能得到别人、别的事的支持。

15.这并不奇怪,也并非不可能,因为此时的你没有忘记:“内心世界”是由“我”支配的,这个“我”是无限之“我”的一部分(而且与无限之“我”是一回事)。这里的无限之“我”是“宇宙能量”或“灵魂”,我们通常称其为“上帝”。

16.这并非一个旨在确证或形成某个观点的简单陈述或理论,而是一个被最优秀的科学观点和最优秀的宗教思想所接受的事实。

17.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说:“在笼罩我们的一切神秘事物中,最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永远身处产生万物的无限而永恒的能量之中。”

18.美国天主教徒、作家和编辑吕曼·艾博特在班戈校友神学论坛上发表的讲话中说:“我们开始认为上帝是驻留于人内心的,而不是从外界来影响人的。”

19.科学向前迈出了求索的一小步,然后便戛然而止。科学发现了无时不在的永恒能量,但是宗教却发现了隐藏于这一能量之后的力量,并在人的内心锁定了它的位置。但这并不表示这是一个新发现,因为《圣经》说过了与此一模一样的事,而且其中的语言也同样朴素有力:“你不知道自己是活生生的上帝栖息的地方吗?”因此,这里隐藏着“内心世界”之所以具有神奇创造力的秘诀。

20.这便是力量的奥秘、控制的奥秘。征服并不意味着去控制身外之物。自我否定不是成功。如果不付出,我们就无法得到;如果不强大,我们就无法助人。无限能量并非破产者,我们作为无限能量的代表,也不应该是破产者;如果我们有乐于助人的主观愿望,就必须拥有力量甚至更大的力量;但要想得到力量,我们又必须首先付出努力。我们必须为别人服务。

21.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应该就越多。我们应该成为宇宙借以体现自身行为的渠道。宇宙一直在想办法体现自身、为世人服务。在哪里找到了体现的渠道,它就能在哪里发现能够行使善举的最伟大的行动,从而在此处为全人类提供最大程度的服务。

22.如果你忙于制订计划、追求自身目标,宇宙就无法通过你体现自己。所以你要平静内心的快感,追求内心的灵感,专注于内心的精神活动,专注地体会与你“全能宇宙”的同一性。“静水深流”,你要珍惜那无处不在的力量通过你的心灵来为世人服务的大量机会。

23.这些心灵联系也许对事件、环境和条件的外化具有帮助作用。要将这些事件、环境和条件视觉化。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实质和精神都是灵魂,而灵魂是实实在在的,因为它是世上万物的生命所在。灵魂走了,生命也就逝去;灵魂死了,生命也就不复存在。

24.这些精神行为属于外部世界,属于“因”的世界,由此导致的境遇和环境则是“果”。由此,你成了一个创造者。这是一件重要的工作,你怀有的理想越高尚、崇高、宏伟、高贵,这项工作就变成越重要。

25.任何形式的工作过度、贪玩过度或体力活动过度,都会导致精神处于冷淡和停滞状态,从而使“实现觉悟力”的更重要的工作不可能完成。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寻求内心的安宁。力量通过安宁进入内心。正是在安宁中,我们才能实现平静,平静时我们才能思考,而思想是一切成就的秘诀。

26.思想是一种运动模式,像光或电那样,是通过共振法则来实现的。思维通过爱的法则产生的情感赋予其活力,通过成长法则外化并体现。思想是精神之“我”的产物,从而具有神性,本质上具有精神性和创造性。

27.从这一点很显然可以看出,要想体现力量、富足或任何其他建设性的意愿,就必须唤醒情感给予想法以感觉,以便思想能够呈现外部形状。这一目的是怎样实现的呢?这是个关键点:我们怎样才能树立信念、勇气和能够带来成功的其他情绪?

28.问题的答案是——通过练习。获得精神力量的途径和获得体力的途径一模一样,都是通过练习。我们第一次思考某件事时,也许会有些困难,如果我们第二次想同样的事,这次就会容易一些。我们反复想它,就会成为一种思维习惯。我们不停地思考同一件事,这种想法最终便会自动形成。此时,我们想这件事无需外界的帮助,我们对自己所想的内容具有主动性,一切疑虑都烟消云散。这时我们确信:我们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29.上周我要求你从肉体上放松和释放。本周我要求你做到从精神上释放。如果你坚持做上周的练习,按照我的要求每天练习1520分钟,你肯定就能做到放松身体。任何无法迅速而彻底地、有意识地做到这一点的人,都不是自身的主宰。他还没有获得自由,他仍然是环境的奴隶。但是,我此处假设你已经掌握了上周的练习,已经为采取下一步行动即精神上的自由做好了准备。

30.本周你仍然采取惯常的姿势,通过完全放松消除所有紧张和压力,然后从精神上把一切逆境如各种各样的憎恨、气愤、担忧、嫉妒、艳羡、悲伤、苦恼或失望抛到脑后。

31.你也许会说,你无法将这些东西“抛开”,但是你的确有这个能力。你可以通过主动关注、持之以恒,从精神上决定那样做,从而实现这一目标。

32.有些人之所以做不到这一点,其原因是他们听命于自己被情感而不是理智所控制。不过,由理智引导的意愿可以最终获胜。第一次尝试时,你也许不会成功,但是就像做任何事情一样,坚持就是胜利。而你必须成功地驱散、消除并且完全摧毁这些消极的、破坏性的想法,因为它们是失败之种,不停地想办法在不合意、不和谐的环境中生根发芽。

我们所持有的想法的品质如何,与外界中的某些外部因素息息相关。这个观点再真实不过。这是一条万事万物都无法回避的法则。正是由于这条法则,正是由于想法与所想目标之间的这种交互,使人们自古以来一直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威廉姆斯

本周章程学习指导

1.什么是思想?

思想就是精神能量。

2.思想是怎样运行的?

遵循共振原理运行。

3.怎样赋予思想以活力?

通过爱的法则。

4.思想怎样成形?

通过成长法则。

5.思想具有创造力的奥秘是什么?

因为它是一种精神活动。

6.我们怎样才能树立能带来成功的信念、勇气和激情?

通过承认我们的精神实质。

7.力量的奥秘何在?为他人服务。

8.为什么会是这样?

因为我们有所劳才有所获。

9.安宁指什么?

肉体的静止。

10.它有什么价值?

它是自我控制和自我支配的第一步。